劳动法复习要点
名词解释
1.国际劳工标准:国际上通常将国际劳工组织通过的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合称《国际劳工公约》。
2.广义上的劳动法: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狭义上的劳动法:一般指国家最高立法机构制定颁布的全国性综合性的劳动法。
3.劳动法体系:指构成劳动法律部门中不可缺少的互相间有内在联系的法律规范的统一整体。
4.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指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社会劳动关系。
5.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指的是包蛤蟆在整个劳动法体系中,集中体现劳动法的本质和基本精神,贯穿于劳动法的立法、执法、司法的全过程的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准则。
6.经济性罢工:是劳动关系双方冲突激烈化时由工会组织工人集体停止工作所采取的一种对抗行动。
7.劳动参与权:又称职工参与、劳动参与,指劳动者有权参与企业的管理活动并对和自身利益有关的管理信息有知情权。
8.劳动就业权:指具有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并且有劳动愿望的劳动者依法从事有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劳动的权利。
9.休息休假权: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的劳动(工作)之后所获得的休息休假的权利。
10.劳动者的基本劳动义务:指依据劳动法律规范的要求,劳动者在劳动和工作过程中应当履行的基本劳动义务。
11.劳动法律关系: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形成的法律上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
12.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指依照劳动法享有权利与承担义务的劳动法律关系的参与者。
13.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指劳动法律关系双方的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
14.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指劳动者同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律规范繁和劳动合同的约定明确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形成劳动法律关系。
15.劳动法律关系的变更:指劳动者同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律规范,变更原来劳动合同中确定的权利义务的内容。
16.劳动法律关系的消灭:指劳动者同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律规范,终止其相互键的劳动权利义务关系。
17.劳动法律事实:指劳动法律规范规定的,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
18.定期(农民)轮换工:指从农村招用的不转户口、不改变农民身份,定期轮换做工务农的劳动合同制工人。
19.劳动合同的订立: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依法就劳动合同条款进行协商,达成协议,从而确立劳动关系和明确相互权利义务的法律行为
20.劳动合同的内容:指合同双方当事人经过协商达成的关于劳动权利和义务的具体规定,具体表现为合同条款。
21.竞业避让(限制):指雇主与雇员通过合同约定,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和劳动关系解除后的一定期限内,雇员不得从事与雇主有竞争关系的工作。
22.集体合同:指集体协商双方代表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在平等协商一致基础上签订的书面协议。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