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017届高三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Ⅱ卷)语文卷(正式考

 

绝密★启用前|学易教育教学研究院命制

则”。但事实上,佛学对朱子哲学的影响是巨大的,朱熹在哲学思维方式、哲学体系的逻辑建构以及本体论、心性论等哲学范畴的认识方面都对佛禅有较大程度的吸收借鉴。但这种吸收与借鉴又通常是在批判中完成的。

同样,朱熹对老庄道家及道教在心性论、修养论等方面的批评也多落脚于此。在这一点上,他可以说是将佛、道基本视为了一体。不过,他亦认为佛、道之间对于礼乐之“道”有着认识上的高低之分。《中庸》为儒家礼学中至为重要的文献,中庸之“道”同时也就构成了礼学义理体系2017年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Ⅱ卷】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朱子礼学对佛道的批判

冯兵

朱熹指出,儒家学说之所以与佛、老不同,就在于正统儒家的“极高明而道中庸”,“其精粗隐显体用浑然,莫非大中至正之矩,而无偏倚过不及之差”。其中既蕴含着“合乎义理之宜”的高明的思辨与实践智慧,也蕴含着极为深沉的德性。佛、老则多流于义理的玄谈,却无处着实。

朱熹在与廖子晦的一封书信里,又进一步指出了造成儒、释两家这一差别的认识论根源:儒家重渐进之学,其“穷神知化”“随心所欲不逾矩”的极度自由境界乃是缘于真积力久的修养习炼而“豁然贯通”的结果,主要体现为一种下学而上达的道德修养功夫;佛家禅学重顿悟,追求的是“忽然有感如来喻”的认知境界,虽然也强调“豁然贯通”,但并不曾如此实下功夫,其实质是上达而下学。所以,儒家在人伦日用中“道中庸”“致中和”,“克己复礼”,践履人之良知良能,于细微点滴处体贴天理、分别道心人心,以炼养心性。佛禅虽然也注重这方面的修养,但并不曾落到实处,自然难以探及心性本原,从而无法与“真实知见,端的践履,彻上彻下,一以贯之”的儒家学说比拟。

在朱熹看来,这一差异的实质则体现在儒家礼学的实践特性与实践活动上。他指出:佛家但知克己,“不曾复得礼也”,“下梢必堕于空寂”,而“圣人之教,所以以复礼为主”,因此“不失其

学易大联考 语文 第1页 共12页的核心范畴。朱熹常以这一儒家礼学范畴所蕴涵的本体论、心性论、方法论与佛、老之“道”的相关内涵作参证比较,并以礼学的实践性作为儒学的理论武器来批评佛、老之“道”的虚无性。朱熹不仅将佛、道视同一体加以批判,同时也以儒家之“道”的“费隐”特性为判断依据对两者作了一番比较,认为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虽“不肯去做”,但言道“句句有着落”,相比佛家“理会不得”礼乐之道要更为高明;然而老庄却属“智者过之”,亦犹佛禅之“不及”,相对于儒学而言,同样都不周延和不完整。

(选自2016年7月18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正统儒家既蕴含着高明的思辨与实践智慧,也蕴含着极为深沉的德性,而佛、老则多流

于义理的玄谈,没有实用价值。

B.儒家重渐进之学,强调真积力久的修养习炼,佛家禅学重顿悟,追求的是“忽然有感如

来喻”的认知境界。

C.儒家在人伦日用中践履人之良知良能,炼养心性,佛禅虽然也注重这方面的修养,但并

不曾落到实处。

D.儒家学说“真实知见,端的践履,彻上彻下,一以贯之”,佛禅“上达而下学”难以探及

心性本原,从而无法与儒家学说比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儒家极度自由境界乃是真积力久的修养习炼而“豁然贯通”的结果,是一种下学而上达

的道德修养功夫的具体体现。

B.朱熹虽然对佛学进行批判,但事实上佛学对朱子哲学的影响是巨大的,他在对佛学进行

批判的同时也有所吸收和借鉴。

学易大联考 语文 第2页 共12页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


TOP最近更新内容

    长城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
    园林史名词解释
  • 上一篇:2017届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高三12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详
  • 下一篇:2017年3月2017届高三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Ⅱ卷)物理卷(正式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