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名词解释

 

《社会学》名词解释

第1讲 社会与社会运行

1.社会:是一个人类的生活共同体,是人与人、人与群体的全部关系的总和,也就是说,社会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起来的人们的有机总体。

2.社会整合:是将无数单个人组织起来,形成一股合力,或通过调节矛盾、冲突与对立,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过程。

3.社会运行:一般是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它表现为社会多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间的交互作用,及其多方面功能的发挥。社会运行通常可分为纵向运行和横向运行两种形态。

4.结构性协调:说明的是组成社会大系统的人口子系统、经济子系统、文化子系统、教育子系统、卫生子系统等各子系统之间以及各子系统内部各要素间联系的有序性、合理的比例,以及严密的组织性等问题。

5.功能性协调:是指社会系统在活动和作用上相互配合与相互作用的情况。功能性协调有两种具体情况:一种是在结构协调基础上的功能协调;另一种是结构不协调基础上功能的暂时协调。

6.群体关系:是发生于社会群体或组织层次上的社会关系。它是社会关系的是中间层次,是社会制度的基础。

7.社会制度: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之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它是一种固定化了的、较为持久的社会关系,是社会关系的最高层次。

8.血缘关系:是以血统的或生理的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它是人类的先天联系。

9.地缘关系:是指人类社会的区位结构关系或空间与地理位置的关系。

10.业缘关系:是指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复杂的社会关系。

第2讲 文化与社会运行

1.文化:英文culture,源于拉丁语,为耕耘、耕作之意。它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东西。

2.文化堕距: 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提出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所组成的文化在变迁时,其各部分的变迁速度有快有慢,从而导致各部分间的不平衡、差距、错位,并由此造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3.主文化:是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为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

4.亚文化:是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所特有的文化。

5.反文化:是对现存秩序的背离和否定,是对现存主文化的抵制和对抗。

6.评比性文化:是指有好坏、高下之分的文化。

7.非评比性文化:也称中性文化,是指在文化评比中无明显的优劣、高下之分的文化。

8.文化特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特有属性。它是组成文化的基本要素或最小单位。文化特质是自成单位的,有它自己的特殊形式,文化特质的边界是相对的。

9.文化丛:又称文化特质丛,是指因功能上相联系而组合成的一组文化特质。它往往与人们的某种特定活动有关。

10.文化模式:是指一个社会中所有文化内容(包括文化特质和文化丛)组合在一起的特殊形式和结构。

11.文化中心主义:又称种族中心主义,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甚至群体将自己的文化模式,如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等作为衡量和评价其他文化的中心和标准的现象。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


TOP最近更新内容

    园林史名词解释
    长城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
  • 上一篇:刘歆移让太常博士书
  • 下一篇:3-6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