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作文写作中教师启发式的“导”

 

谈作文写作中教师启发式的“导”

【摘要】如何指导学生的作文写作,是中学语文教师的重要课题。教师启发式的“导”,既包括教学生写作之前教师的“导”,要做到“巧妙设疑,柳暗花明”,又包括学生写作之后教师的“导”,要做到“铺路拱桥,指点迷津”。除此外,还应当包括学生写作过程中教师的“导”,要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中学生的写作还处在学习、探索、尝试的阶段,要想成熟、成型、成功,离不开教师的悉心三“导”。

【关键词】“导”;变化;教师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南宋著名学者朱熹《观书有感》里很有见地的两句诗。这里讲的是一种读书方法,“源头活水”是始和因,“渠清如许”是终和果,说明开始对于结果的重要性。我认为朱熹只讲对了一半,“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好的开始虽说是成功的一半,但成功的另一半如果不成功,也等于失败!那么成功的另一半在哪里呢?从“源头”到“渠水”,中间有个过程,这个过程必须使得“源头”的水能顺利地流到“方塘”里去,并且清澈如初,不变浑变浊,这样水美了,鱼才能肥。这个过程便是“引导”,成功另一半的妙诀全在这里。教授读书如此,讲演作文也一样,就是要做好“导”字文章。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说:“所谓批,无非是向学生说几句提示的话,引导他们去自己思考,该怎样想才对”,又说,“教师只给些指导和指点,该怎么改,应让学生自己考虑去决定。”这里所说的“提示的话”、“引导”和“指导和指点”,就是做“导”字文章,也即教师作文讲演中的启发式方法的运用。本人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在长期批改学生习作的过程中,对叶老的这番话深有体会,下面我就对教师作文讲演启发式的方法谈谈我的拙见。

1.巧妙设疑,柳暗花明

这是教师在学生开始习作前的“导”。首先作文最忌学生被老师引导提示的条框牵着鼻子走,这就要求老师的引导提示要稍“虚”,不能太“实”。 太“虚”了,容易变“虚”为“空”,学生容易由于空泛,泛泛而谈无的放矢;太“实”了,学生容易受到束缚,墨守成规、画地为牢。同时,还应注意避免变“虚”为“轻”,防止学生人云亦云,轻浮浅俗,这就要求引导提示要“沉”。“虚”即启发性,“沉”即深刻性,既要“虚”又要“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导”字文章。在此,我以曾经布置过的一篇作文《我终于长大了》为例详细讲解。这次作文题目看起来“不难”,但这“不难”恰恰是一个陷阱,平静的湖面下面往往是漩涡,学生很可能因为“不难”,写起来笔调很顺很顺,但又笔感很平很平。比如很多学生会写自己小时候的成长经历,但因雷同而乏味;会写来自社会家长的束缚和困扰,但因体验有限而显得空谈;会写自己犯了一些低级的错误,辜负了父母或者师长的期望,自己后悔极了;会写自己有了一丁点小改变就觉得自己长大了;甚至会认为有了胡腮、长了青春痘,就代表自己长大了……诸如这些,就容易落入“空而轻”和“实而浮”的怪圈,学生容易只停留在字面上的意义,只是望文生义,容易只停留在“长大了”的具体意义(诸如长胡子、童年往事等等)上,而没有想到或提高到“长大了”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


TOP最近更新内容

    园林史名词解释
    长城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
  • 上一篇:2017学年树德中学春季运动会入场式解说词
  • 下一篇:口语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