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12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育家 魏书生

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习惯,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教育不是搞转型产品,不是搞短平快的小企业的适应市场生存,教育更多地把古老的上一代逐渐积累下来的那些优秀的文化积淀传承给下一代人,它应该是很有规律的。良好的习惯是孩子所储存资本,会不断地增值,而人的一生就在享受着他的利息。

1、 记忆习惯。一分钟记忆,把记忆和时间联系起来,这里还含有注意的习惯。一分钟写多少字,读多少字,记多少字,时间明确的时候,注意力一定好。学生的智力,注意力是最关键的。一定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通过一分钟注意、记忆来培养学习习惯。

2、 演讲习惯。让学生会整理、表达自己的思想,演讲是现代人应该具有的能力。

3、 读的习惯。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与高层次的思想对话,每天读一、两分钟,有好处,学生那个年龄可塑性大,伟人的感染力、教育力,远远超过咱们这些当老师的,学生与大师为伍、与伟人为伍的时候,很多教育尽在不言中,一旦形成习惯,学生会终生受益。

4、 写的习惯。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通过日记可以看出一个老师有没有能力,有没有思想,有没有一以贯之的品质,看日记能看出老师的水平,更能看出学生的水平,一分钟、三五十个字,坚持住、写下去,这就是决心。我二十年不批改学生作业,但我说一句话管二十年,就是每天一篇日记。

5、 定计划的习惯。凡事预则利、不预则废。后进生毛病都出在计划性不强,让人家推着走,而优秀的学生长处就在于明白自己想要干什么。所以,我们就要培养同学们定计划的习惯。

6、 预习习惯。请老师们把讲的时间让出一部分,还给学生,学生自己去看一看,想一想,预习预习。在实验中学时我就要求老师讲课别超过20分钟。“只讲四分钟”,后进生明显进步,秘诀就是预习、自己学的习惯。反之,不让学生自己学,最简单的事都要等着老师告诉他,这样难以培养出好学生。我从1979年开始,开学第一天就期末考试,把新教材的期末试题发给大家。这样做就是要学生会预习。让学生自己学进去,感受学习的快乐、探索的快乐、增长能力的快乐。所以请各位家长一定要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7、 适应老师的习惯。一个学生同时面对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一方面我们努力采取措施提高老师的能力水平,适应学生;一方面不能马上把所有的老师都提高到一个适应学生要求的地步。所以学生也要适应老师,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内、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适应,与老师共同进步。

8、 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这也是非常要紧的一个习惯。我抓学生习惯基本就这么抓。尖子学生做尖子的事,后进学生别盲目攀比。大的目标够不到,赶快定小的目标。难题做不了,挑适合你的容易做的题去做。人生最可怕的就是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做,高不能成,低不肯就,上得去、下不来,富得起、穷不起。所以要让我们的学生永不言败。

9、 自己留作业的习惯。老师留的作业不一定同时适应所有的学生,如果都要求去做,就是反教育。老师要和学生商量,让学生做到脚踏实地、学有所得。

10、 制作错题集的习惯(特别是数学)。每次考试之后,90多分的、50多分的、30多分的学生,如何整理错题?扔掉的分数就不要了,这次30分,下次40分,这就是伟大的成绩。找到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知识点研究一下提高的办法。整理错题集是很多学生公认的好习惯。

11、 筛选资料、总结的习惯。学生要会根据自己实际,选择学习资料。

十一个习惯,不要求齐头并进,各学校要有自己的特点,让老师以教书为乐,让学生以学习为快乐。这快乐要建立在养成这些良好习惯的基础上。只有师生都成了学习、教育的主人的时候,教书这份工作才能真正成为乐园,才能使“学习、工作、尽责、助人是享受”成为现实,使我们短暂的人生充满快乐。祝大家在尽到生存责任的同时,更多地享受到育人的快乐。

1

附2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是三个阶段的习惯培养:即课前预习、准备,课堂上听说读写思,课后复习、巩固。可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习惯总结为六个字:听、说、读、写、思、问。

1.听:即学会倾听的习惯。听老师说,听组内同学说,听他组同学说。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会倾听他人的讲解,只有认真倾听才能提出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自助、互动”中学习,当然小组长要监督易“开小差”,精神不集中、贪玩的组员,给予及时引导,从而帮其改正不良习惯。在其他组发言时更要认真倾听,听其正确观点,纠其错误观点,或补充发表自己的见解。

2.说:即积极发言的习惯。小组合作中,让每位组员都发表意见。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让那些不善于表现自己的同学代表组内发表意见,要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更多的感受成功的快感,感受到“我也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发言时声音要清晰、响亮,说话要完整,要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对回答的问题师生要给予客观的评价。

3.读:即自主预习,学会看书的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就是自己先来自学。要做到认真仔细,拿着笔边看,边思考,边做标记。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正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开始。教给学生看书的方法,养成学会看书的习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这一阶段教师要巡视课堂,及时纠正不看课本或走马观花的学生的不良习惯。

4.写:即做好课堂笔记,做好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习惯。

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书写工整、答题格式规范的习惯,以及及时改错的习惯。在此要注意发现已学习的内容却无任何标记的同学,让组长给予帮助。注意纠正答题时三言两语,投机取巧,抄袭别人作业与马虎了事的坏习惯。从而在考试中自然而然地养成认真答题的好习惯。

5.思:即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先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也让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产生自己的见解。这样,在小组合作交流时才有话可说,从而避免了部分学生的从众心理。同时,也给那些不爱动脑筋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动脑筋的机会,促进了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

6.问:即提出问题的习惯。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给学生质疑的机会和足够的时间。采取各种形式引导他们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追根问底,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讲评课都应给他们创造机会来质疑,慢慢培养他们提问题的习惯。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除以上六个习惯的培养外,还应培养小组合作的习惯。乐于合作,积极地去合作,组员之间相互帮助,尤其是组长,要养成帮助后劲组员的习惯,每次合作时自觉地去帮助他们,这对组长应是一个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老师给予及时地评价激励,对有进步的学生表扬时应对其组长的付出表示肯定,从而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2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


TOP最近更新内容

    长城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
    园林史名词解释
  • 上一篇:1512班级值日生安排表
  • 下一篇:初三年级下学期年级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