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课 鸦片战争

一、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探索分析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中英《南京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运用史料 指导学生阅读插图、资料、自由阅读卡,从中获取与本课相关的史识

逻辑思维 训练学生从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情感、态度价 值 观 思想意识

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惟利是图的本质爱国情感 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责任感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从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

教学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插图、史料、自由阅读卡,学会从历史材料中获取历史知识的方法。

2.结合时代背景、学习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学会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3.从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发展过程中,指导训练学生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链,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4.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分析《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给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

四、知识链接

林则徐

五、问题探究

1. 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2. 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

3. “有人认为鸦片战争是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导致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鸦片战争就不会爆发。”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呢?为什么?

4. 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

带来什么危害?

项目 主要内容 影响

5. 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

六、目标检测

1、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A、虎门销烟B、鸦片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D、第二次鸦片战争

2、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中国近代历

史时期,这期间我国的社会性质是()

A、封建社会B、殖民地社会C、半殖民地社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清政府的腐败无能B、禁烟运动影响了英国在华利益

C、英国出于为中国经济发展考虑D、英国资产阶级对外侵略的需要

4、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

材料二“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

之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货”指什么?“人”指谁?(2)材料二中的“本大臣”指谁?“此事”指何事?

(3)材料二表现了“本大臣”的什么态度?对“本大臣”应如何评价?

七、如果你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有其他质疑的问题,请写在下面。

八、作业布置

1.记忆和理解第1课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2.预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将导学案内容补充完整。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一、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农民起义军的反抗斗争等史实

识 记 圆明园被烧毁,主权进一步丧失,领土被大量割占的耻辱

能力训练

过程方法 综合理解

探索分析 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听、看、议,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理解列强肆无忌惮侵略我国的根源以及太平天国运动将清政府作为自己斗争首要目标的原因

识图填图 新学案91页第三题:沙俄割占我国领土及其条约名称

情感、态度

价 值 观 爱国情感 民族的强弱同国家的先进或落后是息息相关的,要为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强大而发愤学习,努力奋斗

思想意识 要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以及列强侵华的罪行

教学难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三、学法指导

1.在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看看有哪位同学从电影、电视或者课外书籍中,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怎么发生的?如果能由学生来述说最好,否则就由教师介绍,学生通过听,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怎么发生的。

2.第二部分中,学生的主要活动是看和议。学生的议,可以有两个主题:“痛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谴责沙俄野蛮割土占地”。让学生通过“说”,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且加深对这段史实的印象。

3.第三部分,教师可以将问题打在屏幕上,让学生思考,而后四个小组的学生分别上台书写答案,每人写一题,一个接一个上来写,看谁写的既快又准确,教师最后评分。

四、知识链接

英法联军劫焚圆明园

五、问题探究

1. 这次侵略战争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

2.列强为什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3. 为什么中国会遭到如此的劫难,主观原因是什么?人民做出什么反应?

4. 农民政权抗击的目标是什么?结果怎么样?

六、目标检测

1、2008年4月26日,三张133年前拍摄的圆明园原版照片在北京华辰 春季拍卖预展中亮相,照片中记录的圆明园和现在的圆明园遗址截然不同, 主要原因是( )

A、时间久远,建筑坍塌 B、自然力量的风化和腐蚀

C、英法联军纵火禁烧 D、城市规划拆除

2、寓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和成语“趁火打劫”用来比喻乘人之危

谋取私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干此勾当,强占中国大片领土的国家是 ( )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日本

3、太平军占南京, 把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的时间是( )

A、1851年 B、1852年 C、1853年 D、1855年

4、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主凶是( )

A、法国、英国 B、日本、美国

C、俄国、美国 D、美 国、英国

5、洋枪队头目华尔被击毙是在( )

A、青浦大捷中 B、上海战役中

C、浙江的一次战斗中 D、安庆保卫战中

6、割占中国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条约 是中俄()

A、《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天津条约》 D、《改订条约》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统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六百万镑,在场的每个 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宫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 ——英国《泰晤士报》

材料二“俄国不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 到更多的好处。”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的中国被劫掠发生在哪次战争中?这次战争的发动者 是谁?这次遭劫掠和破坏的地方是哪儿?

(2) 材料二中说的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请用史实 说明俄国得到了哪些好处?

(3)由此可见,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七、如果你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有其他质疑的问题,请写在下面。

八、作业布置

1.记忆和理解第2课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2.预习第3课《收复x疆》,将导学案内容补充完整。

第3课 收复新疆

一、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 阿古柏侵占x疆的罪行和左宗棠收复x疆的事迹 掌 握 x疆行省设置于1884年

能力训练

过程方法

综合理解 x疆伊犁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其重要性

联系归纳 联系两汉设置西域都护、隋唐有效管辖突厥、乾隆年间在x疆平叛和1884年x疆行省的设置,证明x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不容许分裂或侵略

识图填图 认识伊犁、喀什噶尔的地理位置等

情感、态度

价 值 观 爱国情感 x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要坚决捍卫她

思想意识 要充分肯定那些抗击外侮、保卫国家的历史人物,自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左宗棠收复x疆

教学难点 收复伊犁的重要性以及为此付出代价的必要性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学会借助其他学科知识进行立体思维方法。

2.这一课牵涉到斗争策略,要指导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形势、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斗争策略,懂得外交斗争必须有武力做后盾,才有可能取得胜利。

3.指导学生学会有所失才会有所得,懂得高瞻远瞩,用全局的眼光来分析、解决问题。

4.指导学生懂得:在封建社会,所有的爱国大臣、爱国将领都有两面性,既反人民,又反侵略,应该客观、公正的评价他们。

四、知识链接

阿古柏

五、问题探究

1. 有人说阿古柏“一仆二主”。请问他的“二主”是哪两个?其中哪

个国家直接出兵占领伊犁?

2. 如果你是左宗棠,如何打败阿古柏,收复x疆 ?

3. 左宗棠在打败阿古柏后,为什么不乘胜收复伊犁,而主张通过外交

途径解决?

4.中国用一块土地,大量的赔款换取伊犁值不值得?

5. 结合以前学习的内容,你怎样评价左宗棠?

六、目标检测

1、贡院是科举时代进行乡试和会试的考场,即开科取士的地方,兰州

贡院曾经是当时全国最大的贡院,它的修建者是收复x疆的清朝重臣,

你知道“他”是( )

A、林则徐 B、左宗棠 C、李鸿章 D、张之洞

2、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清政府于1884年在x疆设立( )

A、府 B、行省 C、办事大臣辖区 D、将军辖区

3、左宗棠的事迹有( )

①进军x疆,打败阿古柏侵略军②率兵收复伊犁

③收复x疆(除伊犁外) ④设立x疆维吾尔自治区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4、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海防、塞防之争、左宗棠曾上

奏朝廷,指出“保x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这

段材料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

A、强调东南海防重要 B、西北边疆形势严峻

C、强调西北塞防重要 D、主张放弃西北塞防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入x疆。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

速战”的正确方针,先收复了乌鲁木齐及附近地区,然后攻占吐鲁番,

打开了通向南疆的门户。清军得到x疆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进军南

疆时,当地各族人民纷纷拿起武器,痛击阿古柏。1877年,阿古柏兵

败身亡,清军收复喀什噶尔。第二年,除伊犁外,x疆重新回到祖国的

怀抱。

①左宗棠进军x疆采取的军事策略和方针是什么?

②清军能一路胜利进军,最后收复x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七、如果你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有其他质疑的问题,请写在下面。

八、作业布置

1.记忆和理解第3课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2.预习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将导学案内容补充完整。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一、学习目标:

基 础

知 识 了 解 甲午战争的概况、《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勇事迹 掌 握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能力训练

过程方法 口 头

表 达 让学生介绍邓世昌、徐骧、刘永福等人在保卫国家和民族利益斗争中的事迹,提高复述能力

比较分析综合说明 从《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内容的变化,说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的历史趋势 讨 论

探 索 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及其历史教训

情 感、

态 度、

价值 观 爱 国

情 感 甲午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在战斗中,以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抗争,他们是光荣的民族英雄。

思 想

意 识 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甲午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黄海大战、《马关条约》

教学难点 甲午战争的性质、中国战败的原因、《马关条约》的影响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查阅有关历史资料,帮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加深对有关内容的理解。

2.通过指导学生对《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内容的比较分析,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知识链接

邓世昌

五、问题探究

1. 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为何叫“甲午战争”?

2. 设想邓世昌在亲自驾舰撞向“吉野”的心理活动。

3.比较分析: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

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项目 割地 赔款 通商 其他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影响

4. 日本是一个小小岛国,却能击败幅员辽阔的中国,这是为什么?有什么教训?

六、目标检测

1、与中英《南京条约》相比,中日《马关条约》新增的内容是( )

A、割地 B、赔款 C、开设通商口岸 D、外国人可在华开设工厂

2、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中割地求和是指清政 府” ( )

A、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B、与俄国签订《北京条约》

C、与法国签订《天津条约》 D、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3、近代前期,中国的对外战争多以失败而告终,从历史发展趋势看,这突出 表现的实质问题是( )

A、战争的性质决定战争的胜负

B、综合国力的强弱决定战争结局

C、政府的决策是战争胜负的关键

D、腐败的社会制度不敌先进的社会制度

4、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日本军费白银( )

A、2亿元 B、2亿3千万元 C、2亿两 D、2亿3千万两

5、被清政府任命为全权议和大臣,赴日签订《马关条约》的是( )

A、魏源 B、林则徐 C、李鸿章 D、左宗棠

6、《马关条约》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中,位于内地最远的是( )

A、沙市 B、杭州 C、苏州 D、重庆

7、19世纪八九十年代签订的中外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四五十年代相比,最 根本的不同是( )

A、割占中国领土面积扩大 B、索取的赔偿数额不断加大

C、开放的通商口岸深入到内地 D、列强获得对华资本输出的特权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材料二:“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甲午战败”是指什么战争?结果中国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

(2)材料二中的两件事联系在一起,说明了什么问题?

(3)查询你手中的资料,你能说出台湾被日本霸占多少年吗?作为中学生你 对当前中日关系有什么看法?

七、如果你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有其他质疑的问题,请写在下面。

八、作业布置

1.记忆和理解第4课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2.预习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将导学案内容补充完整。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梁启超

一、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事实。掌 握 《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能力训练 过程

方法 综 合

理 解 甲午战争引发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借口绞杀义和团出兵侵华,结果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讨 论

分 析 《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对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

情感、态度价 值 观 爱 国

、情 感 中国人民不会忘记102年前的国耻与苦难,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热爱祖国、坚决反抗外侵的优良传统

思 想

意 识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具有野蛮残暴的殖民掠夺性质,义和团对八国联军的抗击,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光荣传统,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教学难点 《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对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阅读本课图片和历史文献资料,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播放有关的音像资料,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

2.指导学生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进行对比分析,进行知识的横向联系,以深化学生对《辛丑条约》危害性的认识。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发表自己独特见解或论点,并结合史实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论证。

四、知识链接

克林德碑

五、问题探究

1. 为什么说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 北京两次被外国军队侵占的情况有哪些不同?完成下列表格。

联军名称 侵略国 占领年代 清朝帝、后

英法联军

八国联军

3. 结合《辛丑条约》的内容,分析它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危害?

项目 主要内容 影响

4.《辛丑条约》签订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有道理吗?为什么?

六、目标检测

1、下列侵华战争中,列强攻入北京的有(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20世纪初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前几次侵华战争的不同点是( )

A、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

B、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而发动

C、侵略者获得了在中国投资建厂的权力

D、列强联合发动

3、1900年6月,八国联军由西摩尔率领,从大沽经天津进犯北京。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是为了镇压( )

A、禁烟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大平天国运动 D、变法运动

4、《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中列强都要求清政府( )

A、割地 B、赔款 C、开设工厂 D、设立馆区

5、使中国完全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九国公约》

6、《辛丑条约》签订后,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的刘家被迫举家搬迁,其

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要在此( )

A、开商埠 B、建教堂 C、办工厂 D、设使馆

7、下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步加深,他们顺序排列

正确的是( )

①《马关条约》 ②《南京条约》 ③《辛丑条约》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③②①

8、《辛丑条约》中最能说明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 )

A、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B、允许外国驻兵

C、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D、赔偿白银4.5亿两

9、毛泽东总结中国近代历次农民起义运动失败时说过:“没有农民办不成

大事,光有农民办不好大事”。下列事件属于“光有农民办不好大事”的是

( )

A、虎门销烟 B、收复台湾 C、黄海海战 D、义和团运动

10.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到了一九零一年,它(指清政府)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的

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极少数的属性的地步。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联军统帅瓦德西在给德皇的报告中供认:“联军占领北京后,

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入抢劫,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

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

据此回答:

(1)哪一事件使中国“达到了一个国家的地位非常低落的地步?”

(2)这段屈辱的历史对我们今天有何警示?

七、如果你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有其他质疑的问题,请写在下面。

八、作业布置

1.记忆和理解第5课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2.预习活动课《侵略与反抗》。

第6课 洋务运动

一、 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 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所以在客观上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重要步伐,但是又具有明显的保守性

掌 握 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主要内容(企业类别或阶段划分)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综合理解 本单元标题“近代化”就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出路的过程。其主要内容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

讨论分析 文的基础上讨论分析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及其局限性

情感、态度价 值 观 辩证态度 从历史发展趋势观察,洋务运动包含一些成功的因素,使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第一步;但

它作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却明显地失败了

思想意识 我们批判清政府祸国殃民的行径,对于它的“自救”本能要有清醒的认识;同时我们也要正确认识洋务运动在客观上所起的进步作用,懂得只有承认落后、愿意学习先进文化,才有摆脱落后的可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洋务运动的概况

教学难点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读解课本的有关图片,使学生认识这些新事物,是古老中国迈向近代的起步。

2.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可组织学生分成正、反两方以课本提供的资料进行辩论。正方的观点是洋务运动包含许多成功的因素,使中国成功地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反方的观点是洋务运动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最终也只是以破产告终。在学生辩论的基础上,教师作小结。对学生的观点,不强求统一,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四、知识链接

李鸿章

五、看书总结知识结构

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口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 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问题探究

1. 什么是“洋务”? 什么是“洋务运动”

2. 洋务派为什么要创办民用工业?

3.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和原因是什么?

七、目标检测

1、洋务运动最主要的侧重点在于学习西方( )

A.政治制度 B.经济制度 C.先进的军事技术 D.思想文化

2、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创办的最早的一个军事工业是( )

A.安庆内军械所 B.江南制造总局

C.福州船政局D.湖北织布局

3、下列各项中,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 )

A.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建立近代化的国家政治制度D.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4、下列活动中,不是洋务派筹划兴办的是( )

A.改组军机处 B.设立翻译馆 C.筹建海军 D.兴办新式学堂

5、甲午战败以后,李鸿章伤感的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

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这段话体现了

李鸿章的主题思想是( )

A.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B.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C.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失败D.清政府解体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清朝中期,内外交困。对如何摆脱困境,统治阶级内部意见分歧,与

顽固派对立的派别,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请回答:

(1)与顽固派对立的派别是什么?这一派别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2)请你说出这一派别开展的主要活动(至少答出2项)

(3)如果用一句话评价这一运动,你怎样评价?

八、如果你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有其他质疑的问题,请写在下面。

九、作业布置

1.记忆和理解第6课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2.预习第7课《戊戌变法》,将导学案内容补充完整。

第7课 戊戌变法

一、 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 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掌 握 1895~1898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事件名称和顺序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搜集整理

资 料 从课文和插图中搜集历史证据,探索“公车上书”的时代背景及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比较分析

理性说明 社会各界对于戊戌变法的不同反映,了解新旧势力关系紧张的具体表现,理解变法失败的原因

讨论探索 变法法令内容在政治方面的局限性和经济、文化、思想方面的进步作用(由此理解变法性质属于资产阶级改革)

情感态度价 值 观 爱国情感 谭嗣同等人不惜牺牲生命,希望通过变法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符合当时的历史发展潮流,值得后人景仰和怀念

思想意识 充分理解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陶冶爱国爱民族的高尚情操,增强新时代青年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公车上书、百日维新

教学难点 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收集历史证据,探索公车上书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提示一些观察问题的角度和搜集整理史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和能力。

2.指导学生运用对比方法,了解社会各界对变法的不同反应,从而理解变法的失败。中学生由于学习能力的限制,容易停留在现象上比较、低层次上比较,或在枝节上比较,难以切入事物本质。因此教师应事先指明比较的目的和方向(“理解变法的失败”)、比较的对象(“社会各界的反应”)等等。解决为什么比较和在哪方面比较的问题,找出历史现象的异同,促进新思想观点的产生。

3.制作历史大事年表,列举1895~1898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事件。

四、知识链接

光绪帝

五、看书总结知识结构

戊戌变法运动的序幕:___________(_____年、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____)

报刊:_______________

戊戌变法运动的展开:

政治团体:_____________

政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戊戌变法运动的高潮:___________ 思想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军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____________(______年)

六、问题探究

1. 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怎样的形势?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公

车”(应试举人)要求拒签《马关条约》?

2. 光绪帝为什么接受和支持维新派的主张? 3.维新派要杀的“贼”指哪些人?他们为什么觉得“无力回天”?

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4.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七、目标检测

1、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社会政治原因是( )

A、洋务运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

D、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民族危机加

2.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A.甲午战争失败 B.公车上书

C.强学会的成立 D.光绪帝下诏变法

3.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 )

A.开明地主 B.民族资产阶级 C.工人阶级 D.农民阶级

4.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 )

A.资产阶级力量弱小B.光绪帝没有实权

C.顽固派对变法阳奉阴违 D.维新派策略失误

5、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的根本原因是( )

A、变法触动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 B、光绪帝借“变法”向慈禧太后夺权

C、变法不利于清王朝统治的巩固 D、变法改变了祖宗的例律

6、“戊戌变法”的实质是( )

A、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势的斗争

B、光绪帝为首的“帝党”与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的斗争

C、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旧势力的斗争

D、封建统治阶级与人民群众的斗争

7、认真观察下图,下列四位历史人物都与戊戌变法有关。请你简述这 四位历史人物与戊戌变法运动之间的关系。

八、如果你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有其他质疑的问题,请写在下面。

九、作业布置

1.记忆和理解第7课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2.预习第8课《辛亥革命》,将导学案内容补充完整。

第8课 辛亥革命

一、 学习目标:

基 础

知 识 了 解 孙中山早期的主要革命活动

掌 握 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和武昌起义的历史影响等

能力训练

过程方法 观察想象 通过观察想象当年加入同盟会的仪式、武昌起义的紧张情景等插图,体会三民主义的实际影响以及辛亥革命在民众中产生的巨大震撼力

探究思考提取信息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辛亥革命既是成功的又是失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比较联系 同盟会政治纲领与三民主义的联系与区别,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维新派的历史联系与本质区别

情感态度

价 值 观 爱国情感 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的发扬光大

进取意识 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志士不屈不挠革命精神的张扬。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不断进取的精神,将鼓舞我们完成民族复兴大业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图画和形势图等,提示或教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角度,以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习历史要注意对历史知识的比较和联系,本课中的兴中会创立和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可指导学生制成简表进行比较分析,以探求较好的学习方法。可从名称、时间、地点、创建人、纲领(誓言)、性质几方面归纳。

四、知识链接

孙中山

五、看书总结知识结构

兴起:孙中山创建兴中会

创建同盟会

发展 三民主义的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展武装起义

武昌起义(_____年_______月_____日)

高潮:

中华民国成立(_____年_______月_____日,在________)

结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积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

消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问题探究

1. 结合课本,完成下列表格。

名称 时间 地点 创建人 性质

兴中会

中国同盟会

2. 如何理解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

平均地权”?

3.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和三民主义有何关系?

4. 为什么武昌起义又称为“辛亥革命”?

5. 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你同意这种

说法吗?为什么?

七、目标检测

1、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中国同盟会

2、同盟会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这里

“鞑虏”指的是( )

A.西方列强 B.满清贵族 C.满族人民 D.少数民族

3、辛亥革命中首次取得胜利的起义是( )

A.南昌起义 B.武昌起义 C.广州起义 D.秋收起义

4、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是( )

A.黎元洪 B.孙中山 C.黄兴 D.宋教仁

5、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错误的是( )

A.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C.是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6、仔细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请问:2005年4月27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他的

第一站就是中山陵。你知道为什么连战把第一站选在这里吗?孙中山

为什么会受到世人的敬仰?请你简单的概括一下孙中山的重大革命活

动。相信你一定行!

七、如果你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有其他质疑的问题,请写在下面。

八、作业布置

1.记忆和理解第8课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2.预习第9课《新文化运动》,将导学案内容补充完整。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一、 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

掌 握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阅读资料鉴别理解 从课文和插图中搜集有关白话文的资料,理解原作者的主张,从而形成“新文学”的正确概念

整合教材全程分析 背景→标志→代表人物→基本内容→斗争矛头→发展情况→历史意义和历史缺陷

讨论探索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缺陷

情感态度价 值 观 爱国情感 用李大钊、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感

思想意识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

三、学法指导

1.整合教材。教师可以“背景──标志──代表人物──基本内容──斗争锋芒──发展──历史意义” 为线索,让学生对“新文化运动” 的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以提高梳理知识、驾驭知识的能力。

2.以“新文化运动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缺陷,以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知识链接

旧道德

五、看书总结知识结构

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兴起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步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

局限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问题探究

1. 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捏造出来的”吗?为什么?

2. 新文化运动的斗争锋芒为什么会指向孔教?

3. 什么事件的发生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新的曙光是什么?

七、目标检测

1、掀起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 )

A、提倡民主 B、提倡文学革命

C、提倡科学 D、反对北洋军阀尊孔复古

2、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

A、反对复古运动 B、文化运动 C、思想解放运动 D、民主运动

3.新文化运动中的两面旗帜是( )

①民主 ②科学③自由 ④平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4.新文化运动所要改造的国民性主要表现在( )

A.政治方面 B.经济方面 C.思想文化方面 D.军事方面

5.一篇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文章写道:“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

中世界革命的先声… …”此文的作者最可能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6.史学界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就其

( )

A.是一场文化运动来说的 B.作为反复辟运动来说的

C.要求民主与科学来说的 D.作为反封建运动来说的

7、观察人物图片,回答问题

(1) 图片中的四位历史人物分别是谁?

(2) 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别谈谈他们对中国近代化所做的贡献。

(3)你知道图片C中人物创办的宣传新思想的刊物吗?

八、如果你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有其他质疑的问题,请写在下面。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


TOP最近更新内容

    园林史名词解释
    长城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
  • 上一篇:初三(6)班第一次主题班会
  • 下一篇:(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5.3.2《青藏地区》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