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芽小步舞曲
——三下《种子变成芽》教学案例
在教学《种子变成芽》一课前,我布置了让学生尝试着去使种子发芽的作业,满以为学生面对各种问题,会处处碰壁,从而可总结出种子萌发的适当条件。谁知由于家长的越俎代庖,学生们都顺利地完成了让种子发芽的任务。
这堂课我该如何去上呢?去向学生灌输种子发芽的适当条件?不,这样做与新课标背道而驰。那么,这该怨热心的家长吗?当然也不。我想问题就是出在自己身上。新课标指出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可是,对于学生这次课外探究,我只是随口布置了一个让种子发芽的任务,完全没有尽到一名科学教师应有的作用,探究活动流于形式是必然的结果。这次实验是三年级学生探究植物生长全过程活动的开端,很需要老师先将他们扶上一个台阶。
于是,我准备了两个瓶子,每一个瓶子里灌了半瓶子水,瓶子里面各插一根小木棍,把六颗豌豆绑在小木棍上,每三颗豌豆分别放在水中、水与空气交界处和空气中。然后把第一个瓶子(见图
1)放在教室里,第二个瓶子(见图2)请课代表送去放在食堂冰箱里。我先组织学生们做预测:
师:6颗种子能萌发几颗,是哪几颗?
生1:我想能萌发2颗,是水中的。
生2:我觉得能萌发3颗,第一个瓶里的都会萌发的。
生3:不对,我认为??
??
同学们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了,大家各抒己见,好不热闹。
图1 图2
师:科学需要观察,事实是最能说明问题的。猜测只是一种自己的思维判断方式,科学需要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让我们通过耐心细致的观察来得到正确的结果吧!
这节课后,我特意注意观察学生们的表现。每天我都能看见学生们围在教室里的那个瓶旁,叽叽又喳喳。那种虔诚的期待是孩子们科学精神的自然流露,我真的很感动。
四天后的那个早上,我还在办公室批改作业,一阵欢声笑语涌了进来,回首一看,一小群孩子蹦了进来,那种神情真称得上是“欣喜若狂”:“老师,老师,发芽了,教室里那个瓶子中有一粒豆子发芽了??”我一下子被感染:“走,看看去。”被孩子们前簇后拥地来到了教室,瓶子旁围着不少孩子,他们都激动地朝我笑着??“今天没有科学课呀!”我暗想,“难道还需要等到科学课上再来讲解吗?不,现在是最好的时机。” (新课标指出教师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
我没有向同学们说现在我们上科学课,因为我不想破坏这来之不易的“科学”氛围。我请课代表取来了放于食堂冰箱里的瓶子,还特意在上面蒙了一块布。在课代表踏进教室的一霎那,教室里
鸦雀无声,他们都目不转睛地盯着蒙着布的瓶子。
师:五、四、三、二、一,揭布??
面对两个瓶子,答案非常清楚:只有放在教室里的瓶子中那颗水与空气交界处的种子萌发,而置于水中和空气中的种子和放于冰箱里的种子都没有萌发。
同学们有的说:“上面的种子没有水。”有的说:“下面的种子没有空气。”??我就势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什么是种子发芽的适当条件?最后,同学们总结:“种子的萌发需要水、空气和温度,缺一不可。”
如此科学的答案居然是我们的孩子们归纳出来的。
趁着同学们的兴奋劲,我继续挖掘道——
师:那么,种子发芽有了水、空气和适当的温度这些外部条件,对种子的内部条件有什么要求呢?比如,煮熟的种子,残缺的种子,几年陈的种子在适当的外部条件下会不会发芽呢?(这些实验教科书上未做要求。新课标告诉教师不要拘泥于教科书上规定的教学内容,孩子眼中的科学世界永远是妙趣横生的。)
生:煮熟的种子不能发芽,残缺的种子也不能发芽吧?
生:我还想知道半煮熟的种子会不会发芽。
生:我想知道没有成熟的种子会不会发芽。
??
生:我们还是再去做做实验吧!
师:让家长去做吗?
学生笑了:不,我们要自己动手去做实验。做实验太有趣了!
我按照学生的探究兴趣给他们分好了组分别是:“煮熟种萌芽小组”、“半煮熟种萌芽小组”、“蛀虫种萌芽小组”、“残损种萌芽小组”、“二三年陈种萌芽小组”、“多年陈种萌芽小组”、“未成熟种萌芽小组”。(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把一些确有价值的和学生在探究中产生的问题及时地纳入教学内容之中,使之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
接着我和他们一起设计了研究方案以及实验观察记录表,同时进行了组内分工,并约定第二周科学课进行交流汇报,届时评出“神舟”号小组。
果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汇报课上真可谓异彩纷呈。在实验结果面前,学生自发总结出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为:种子的胚必须是完整的,并且是活的。 更令学生兴奋的是各实验小组被冠名“神舟1号”,“神舟2号”??(激励性评价为学生的探究兴趣推波助澜。)
师:那么种子发芽后会怎样生长呢?(我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推测。)
此时,学生探索的积极性非常高涨,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
生1:我要亲手种种看!
生2:老师,我们按原来的实验小组开展种植竞赛吧!
??
哦,这堂课激起了学生科学探索的欲望,这无疑是我最大的收获!我知道这些小皇帝、小公主们平时都讨厌“脏脏的”泥土的。而这堂课却让他们很乐意地放下“架子”,去亲近泥土,去领略生命的美,去欣赏泥土的力量,去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让我的孩子们在向科学殿堂又前进了一步的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热爱农业、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说不准未来这中间的一部分学生会选择农业作为职业呢!我美美地想着。
是啊!达尔文曾说过:观察和实践是通向科学的大门。我们科学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积极有效的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使科学真正能够成为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学做人的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