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的SCS教学模式
2010-03-05 11:05:19 作者:龚静 [摘要] 信息技术为教与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平台和工具,一方面
变革着学习系统各要素,另一方面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又依赖于技术的参与。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教学模式的弊端,以及大学生学习规律,以新型教育观、学习理论为指导,构建了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SCS教学模式,即“分散(Separation)_集中(Centralization)_再分散(Again separation)”,可简要概括为“以教师和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为分散、集中、再分散三个阶段”。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模式 SCS教学模式 创新人才
当今世界正从传统工业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知识经济的核心在于创新,知识的创新和创新人才是极具竞争力的资源。世界各国的创新计划中,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创新人才最重要的特征是:“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要培养新型人才,传统的“应试教育”难当此任,全面深入地进行改革是高校教育的唯一出路。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出现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将是高校教育改革的内容和实质.因此,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工具,当作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教师广泛地应用
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尤其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创设利于培养新型人才的教学模式。本文将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理论,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一、高校教学模式亟待改革
教学模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计划或模型,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也就是各种教学活动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从而组成的具有动态性的过程,从微观的教学活动的角度看,它具有变化性,但宏观的过程角度,又具有比较稳定的过程形式。一种教学模式由几种教学策略或教学方法实施的教学活动组成。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在某个具体领域的具体化,同时又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它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1]。
当前,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中涌现不少成功的案例,有对传统教学模式改组的“小组学习、个别学习、实验学习、兴趣学习”等,有基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电子学习、网络学习、多媒体课件学习”等。其实质是:应用信息技术,加强对建构主义和个体主义的教学的探索,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这些教学模式着实推动了教学的改革,但并未形成主流。
在高校教学中,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教学仍占据统治地位,其基本环节是:“预习、讲授、复习”。以教师和学生为中心,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方法,预习、复习只处于辅助地位。这种教学模式的优
点是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便于教师系统地传授学科知识,利于师生之间信息、情感的交互进而促进学习。其弊病则是:①不利于发挥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学能力、独立判断力。传统教学中,教师系统讲解精心整理的知识,学生听讲、记忆、背诵,以应付考试为目的,使得学生对知识追求标准的解,很少主动对教学内容质疑和批判,久而久之形成了依赖教师的习惯,甚至视教师为权威,很少通过自己学习来获得知识,大大抑制了大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判断力。②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需要在创造性活动中渐渐生成。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创设真实任务,让学生实践完成等都是利于学生创新的活动。但传统的教学却以系统传授知识为主,很少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活动的机会。③不注重对教学内容的充实、完善。信息时代知识的新旧更替加快,教学内容只有对新知识加工、处理,才能使学生及时了解本专业发展动态及相关学科进展情况。而实际上,大多数高校仍以教材为主要教学内容,严重限制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形成。④未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功效。虽然各种信息技术被引入到教学中,但大多数教师对其运用只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增加一些现代化的手段而己,很少分析信息技术的特点选择性应用,教学的实质仍是“填鸭式”,除了“人填”还增加了“机填”。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培养既具“学术性”又具“应用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因此,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校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内容、环境、手段,但怎样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才能真正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
参与、完成知识的构建与创新?本文在不涉及具体学科内容前提下,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试图为改革高校教育寻求合理的总模式。
二、新型教学模式的理论指导
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要以新型教育观、学习理论为指导。在不同的教育思想、学习理论指导下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模式。
(一)信息时代的新型教育观
信息时代的新型教育观念主要有:①学校观:除了学校教育,即传统学校的教室是教学的主要场所外,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网络教育将成为教育的重要场所;②教师观:教师角色应该由原来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习主动意义的构建者、促进者;③学生观:学生地位应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意义建构的主体;④媒体观:由原来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帮助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既作为感知的对象,又作为认知的手段;⑤教学观:教学法应该由向学生传授知识转变为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主体性、个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2]。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应能反映信息时代的新型教育观,培养新型人才,以适应信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二)先进的学习理论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①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和有选择
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②知识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而不是说明世界的真理;③知识的建构并不是任意的和随心所欲的,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必须与他人磋商并达成一致,来不断地加以调整和修正[3]。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
2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识结构中已有的观念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意义同化。而学习是通过接受而发生的,学习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对学生来讲,学习不包括任何发现,只要求他们把之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以便在将来某个时候可以利用它或把它再现出来[4]。”
综上所述,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知识主动建构而忽视教师的作用,接受学习理论则与之相反,强调教师的作用而否定学习者的主动地位。而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单纯地以建构主义理论指导学习,的确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但并非所有的知识都需要学生主动建构;而一味地强调接受学习则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因而两者相结合正好优势互补,扬长避短,故将它们作为建构新型教学模式的理论指导。
三、大学生的学习特征分析
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具有的认知的、情感的、社会的等特征将会对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产生影响[5],而教师的“教”只有适应学生的“学”才能取得教学效果。
在大学阶段,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呈现一系列成熟的特征。他们的思维具有抽象性和理论性,并且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向辩证逻辑思维发展,他们观察事物的目的性和系统性进一步提高,思维的组织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学习的独立性加强,在许多问题上,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愿意独立解决问题。经过了小学到高中的学习,逐渐形成了稳定的学习风格,大多数的大学生善于分析、深思熟虑,自控性强。因此,大学教学中应该提供大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这样才能有利于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构建SCS教学模式
构建新型教学模式要针对传统教育的不足,将信息技术合理融入教学,充分发挥其优势促进学习者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培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一)“SCS教学”模式
SCS教学模式可简要概括为:“两个中心,三个阶段”。即教师和学生为中心,教学活动分为“分散(Separation)、集中(Centralization)、再分散(Again separation)”三个阶段,简称SCS模式。如图1。
教师和学生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平等关系,其实质是教师指导、学生主动。首先,教师是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传道者、解
惑者。当教师将信息技术用作教学过程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时,面临的不仅仅是如何使用技术,更重要的是如何将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发挥技术的作用,达到教学最佳效果。其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索、主动接受、发现知识、运用知识。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富有启发性的学习环境,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收者,而是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探索与构建知识。此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学生获得充分的认可,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并逐渐形成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表现形式丰富、具有动态性、能反映学科前沿。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得教材形式多样化,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如电子教材、学习软件、课件等),从多种感官刺激学习者,激发学习兴趣;而网络技术则为学习者提供了全球性的学习资源,教师可根据学习、创新需要,从网上各类教学资源中收集具有不同深度和广度并能反映学科前沿的内容,提供给学生,学生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向专家请教,获得所需的信息。
媒体是呈现信息和帮助学生认知的工具,以网络和多媒体计算机为主。媒体以其同步交互、异步交互(如BBS、ICQ、E--MAIL等)为真正实现学生主体、教师指导、有大量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的教学活动提供条件;媒体的展示集成性、超文本链接的选取性、超时空共享性、高速传输的便捷性,利于学习者拓展思维,培养创新。
SCS模式将教学过程分解为三个阶段:①分散,②集中,③再分散。其顺序可以根据学习情况任意组合为:①③或②①③或②③等。
分散主要体现学习者自学和协作学习,教师参与指导。集中指教师系统地传授学科知识,主要目的是为大学生建构学科知识框架或解释概念、原理。再分散主要指强化练习、测试、实践运用。利用信息技术使学习者在最短时间获得经验,学会运用。
(二)“SCS教学模式”主要环节
1、自主学习:指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知识的过程,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主人”、“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独立地掌握系统的书本知识、学会学习、提高自学能力。自主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学科知识中“事实性、概念性、原理性、应用性”的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所要掌握的内容,在足够的学习资料支持下、展开学习、互相交流、反馈信息、获取知识。常用的学习方式有:自学辅导、问题解决、掌握学习、情境探究等。
2、协作学习:指学习者形成学习小组,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与小组成员讨论、交流,通过相互帮助、相互补充、修正,加深对每个问题的理解,并形成成果。在学习中充分体现“互勉”、“互助”、“互爱”[6]。建构主义者将学习分为高层次的学习和低层次的学习,高层次的学习要求学生除了能把握概念的复杂性,还应能广泛而灵活地运用到具体情景中,协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形式,在教师提供的真实任务下,在信息技术创设的学习情景和模拟实验环境下,通过协商讨论完成学习任务;还可以应用于较复杂的任务(非良构知识的学习)。较成熟的协作学习有:支架式、抛锚式、随机进入式等。
3、集中授课:强调学生主动接受,而非被动储存,不仅靠记忆,更需运用头脑。美国学者在实践中认识到:“当学生积极参加教学过程时,能学到很多东西。”故集中授课的关键是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学习活动。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多是间接经验,这些内容抽象、枯燥,且不易于发现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提供感性材料,形象、直观地展现所学内容,使学生易于感知、想象、联想,还可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交互性,使学生参与教学,学生既听讲又动脑、动手、实践课堂内容。常用的教学方式有:概念获得、归纳思维、先行组织者、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4、教学交互:是指教学信息在教与学二者之间的流动。教学信息一方面就是教学所涉及的学科内容,另一方面就是教与学双方反馈信息[7]。在SCS教学中,交互贯穿于教与学的各个阶段,表现形式多样,有人--人交互(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人--机交互、人--机--人交互。如利用ICQ、CHAT进行讨论,异地同步交流消除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使得讨论自由、学生敢讲敢想;而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良好的情感沟通使得课堂气氛活泼,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学交互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运用将带来高效的学习效果。
5、学习评价:传统教学以“分数”作为衡量学习效果的唯一尺度,但分数并不能完全评价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学习评价更应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进步的评价。故在本教学中试图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学
习评价:①学习文件夹评定,利用学习文件夹收藏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学习成果”,如:文章、作品、成果等形成文档,用于对学习进行回顾以及开展自我评价和包括课程在内的外部评价[8]。②小组成员互评,在小组学习任务中,由小组成员对其组员根据其对小组任务所做的贡献进行评定并打分。③自我评定,由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过程中所做进行评价。④测试法,传统的评价手段,通过测试可以相对准确地获得学习目标的实现程度。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SCS教学模式是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的结合,技术充分发挥其优势作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既扬弃传统教学的弊端,也保留其优点,为传统教育带来新的活力。信息技术既是物质工具,又是方法技能。首先,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地域上的限制,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均可进行教学;其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逼真的情境,为学习提供认知、交流、决策、问题解决、实践的工具;第三,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更多的途径。SCS教学模式为教与学提供了多样的形式,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科特点灵活运用,将三个阶段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习能力,其主要特征为:①以人为本,培养自主、协作,培养创新;②师生共同参与,平等互助,注重交互,教学相长;③教学媒体是辅助教师教学的工具,是学生认知的工具;④教学过程具有动态性、实时性;⑤既重学科知识性培养、又重学生能力的培养;⑥以考核能力为核心的新颖的评价系统。
本文所述的教学模式是通过对高校教学过程的调查研究,分析总结优秀的教学模式,深入的理论研究基础上针对当前高校常用教学模式之不足,构建的一个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针对具体内容将产生具体的子教学模式,目前对教学模式的应用正在实践中验证并完善。
参考文献:
[1]余胜泉、马宁. 论教学结构——答邱崇光先生. http://etc.elec.bnu.edu.cn[EB/OL]
[2]桑新民. 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学术会议论文(大会特邀报告)[R]
[3]顾明远等. 国际教育新理念[M]. 海口: 海南出版社, 2001. 277-278
[4]吴疆等. 21世纪现代教育技术[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1. 18
[5]何克抗等. 教学系统设计[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52
[6]黄荣怀,刘黄玲子. 协作学习的系统观[J]. 现代教育技术, 2001,(1)
[7]蔡宪. 论教学交互. http://www.99jianzhu.com[EB/OL]
[8]徐晓东. 学习文件夹评价法的理论与方法[J]. 现代教育技术, 2002,(2)
(贵州师范大学铜仁学院计算机科学系 554300)
?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信息化进程中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创新》(AYA010034)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模式SCS教学模式创新人才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