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雾凇》教学设计

 

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

23.雾凇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背诵课文。结合语境理解“闻名全国”、“琼枝玉树”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探究性阅读,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并能简要概述雾凇成因。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及运用整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3、在读中受到美的陶冶,油然而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在读中体悟作者表达的准确性和描述的生动优美形象,并在自己的习作中自觉迁移运用。

5、课外延伸阅读巴金《海上日出》、老舍《济南的冬天》、朱自清《春》等名家写景的文章,初步体会写作的不同特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读中,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难点:在读中体悟作者表达的准确性和描述的生动优美形象,并在自己的习作中自觉迁移运用。(学语文的根本目的是要用语文。“语文实践”的实质就是要把语文教学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初读感知环节,结合预习单,采用自由读、指读、竞赛读、生字分析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的自学掌握情况。(要注意调动学生自我展示的积极性,尤其要多关注那些需要多鼓励的同学的闪光点。)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圈画、有感情朗读、合作探究、汇报发言等多种方式推进学生对文章内容、思想的理解和感悟。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给予点拨、引导和充分肯定。

3、通过读,理解课文,体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更要实现学生的知识迁移,在自己的习作中准确遣词造句,自觉运用好的表达方法和修辞手法。

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

及时做出中肯、积极的评价。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

教师:

1、教学课件

2、结合预习单了解学生的自读情况,对教学做出及时修正。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美丽的雾凇景观)在壮美的雾凇背景下,师生齐声吟诵:“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板书课题,师生交流: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我国的吉林更是冷到了零下30摄氏度左右,但那儿却出现了“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雾凇。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呢?(引导学生从欣赏的高度整体感知课文,实现美文、美景、美感的交融统一。)

3、指名汇报搜集有关雾凇的资料。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词语(课件出示:雾凇 长堤 俗称 凝结 弥漫 蒸腾 缀满 缭绕 夜幕 零下 淹没 模糊 摄氏度 琼枝玉树)。

(1)组织学生汇报交流生词认读情况,采用读词比赛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互评正音,注意堤dī模mó等可能读错字的发音。

(2)学生交流生字词预习时的“拦路虎”,及各自小窍门。教师针对预习单上的错字及不规范的字进行范写指导。学生练写错字和不满意的字。

2.检查朗读预习情况。

(1)(课件出示雾凇美景及轻柔的背景音乐)自读课文,展示自己的最高水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指名分段读,学生点评,教师相机指导。(除了字音还要注意节奏、断句、停顿以及文章的思想感情。)

(3)同位互读,互评。

3.阅读初探,整体感知。

(1)作者使用了许多优美的词句来描绘雾凇的奇美,请你默读课文划出相关词句,并连续上下文说说你的理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的理解。充分肯定学生的自主思考,对于主动借助工具书准确解释的同学表扬,对于能体会语境用自己的话解释出大意的同学也要表扬。词语的理解不求完善,比如“琼枝玉树”这个词,学生可能并不知道“琼”的本意是美玉,只要能理解这个词是表现雾凇的晶莹洁白就可以了。)

(2)指名逐段朗读,总体把握文章结构脉络。思考:全文共几个自然段,可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本文层次清晰,学生能较好的概括出:全文三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概括描写吉林雾凇的奇美。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详细介绍雾凇形成的原因和过程。第三部分(第三自然段)写人们清早观赏雾凇及其感受。(学生朗读默读相结合,边读边思考。)

(3)再次默读课文,交流汇报:读了这篇文章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用几句话形容一下雾凇的美,注意使用文中优美的词语。(学以致用,迁移内化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

(三)作业:

1、正确、工整地抄写课后第三题的词语。

2、熟读课文。

3、形近字辨析组词

堤( ) 俗( ) 模( ) 拂( ) 阵( )

提( ) 浴( ) 摸( ) 佛( ) 陈( )

4、多音字辨析 dāng( ) mó( )

当 模

dàng( ) mú( )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生字词。集体讲评,改错。(学生小组讨论,结合字形字义总结出错的原因及记忆方法。)

2、组内有感情朗读课文。(组长组织本组研讨点评。)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二)探究阅读,会文明理

《雾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的千姿百态和奇特壮美。让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究阅读课文,理解:雾凇是什么,雾凇怎么形成的,人们如何评价雾凇。

1、精读第一自然段抓住“洁白晶莹、银光闪烁”体会雾凇的奇美。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段课文中哪些词语体现了雾凇景象之奇特。(学生在关键词下面加圆点,指名回答后课件总结出示。)

(2)作者为了表示雾凇的美,抓住了它的什么来写的呢?(颜色、光泽)

你从哪些词语中发现的?(点出词语:洁白晶莹、银光闪烁)

组织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相机引导,借助语境理解词语,体会雾凇的美和作者对雾凇的喜爱赞美。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读出雾凇的美和作者对雾凇的喜爱赞美。

2、品读第二自然段,了解雾凇的成因和形成过程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段,看看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请“——”划出。

①指名答(映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②自由轻声读第一句话,小组讨论雾凇形成要具备哪些条件。(一、过于饱和的水汽;

二、遇冷凝结。)

师板书:

雾凇(奇观)

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

③饱和什么意思?过于饱和又是什么意思?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能结合语境说出大意即可。)

④饱和的水汽从哪来?(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相关语句: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2)再读课文,想象再现雾凇形成过程。

①作者是如何描述雾凇形成过程的?(学生阅读相关段落并大声朗读课文语句:“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

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师生交流:作者科学详实形象地描述了雾凇发生发展的客观过程,我们可以抓住哪些关键词来理解这个过程?学生阅读课文,圈划:每当——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最初——逐渐——最后。

作者观察多细致、多耐心啊!正是由于作者经过了长时间耐心细致的观察,才发现了雾凇的奥秘。作者不仅写出了雾凇形成的过程,而且把雾凇形态的变化写的也很美,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学生阅读课文,齐读:银线——银条——银松雪柳)

②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在脑海中浮现出银线--银条--银松雪柳的一幅幅画面来)

3、读第三自然段,想象自己身临其境地观赏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体验人们情不自禁的赞叹。

(1)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课件出示松花江边雾凇美景,师生交流:同学们,此时此刻,假如你也站在松花江畔,观赏着这美丽的雾凇奇观,你会如何赞叹?(学生谈感想)

(2)读懂课文,体会“千姿百态、琼枝玉树、情不自禁”的意思。(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全班总结。)

(3)师生齐读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生交流:

①你们见过梨花吗?什么颜色?(联系课文想想:这里的“梨花”比喻什么呢?) ②此时此刻,那一棵棵、一行行的松枝、柳树在一夜之间,披上了洁白晶莹的霜花,就像雪白的梨花那般美丽。人们看到这美丽奇特的景观,怎能不由衷地发出赞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三)回归整体,进一步体会雾凇的美。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读出雾凇形成时的缓慢和静无声息,读出雾凇凝结时的美。)

2、尝试背诵课文。(结合雾凇形成的自然过程记忆。)

(四)积累拓展,练笔应用。

1、请同学们借鉴课文,描写一下前几天的那场雪。(结合学生的观察日记及时练笔,字

数不作要求,重点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注意细节。学会用词。)

2、现在正是观赏雾凇的黄金时节,吉林市要拍摄一部宣传雾凇旅游的广告片,请你做导演,为片子配上一段简短的解说词好吗?(进一步提高学生驾驭语文的能力,当然,不要人为的拔高要求,对学生的回答以肯定引导为主。这个小环节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升华了知识。)

3、修改评价:指名读学生作品,小组讨论,集体评议。(课件出示优秀解说词)

(四)、延伸阅读

课外阅读巴金《海上日出》、老舍《济南的冬天》、朱自清《春》等名家写景的文章,初步体会写作的不同特点。

(五)板书设计:

23雾凇

奇观

水汽——遇冷——凝结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雾凇》预习单

班级: 姓名:

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

一、识读、书写。

1、下面都是课文中的词语,你会读了吗?大声的读一遍,然后再抄写一遍,想想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雾凇 长堤 俗称 凝结 弥漫 蒸腾 缀满 缭绕

夜幕 零下 淹没 模糊 摄氏度 琼枝玉树

2、课文中有许多描绘雾凇之美的词语,你发现了吗?请把它们抄写下来吧。

二、读书练习。

1、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读出雾凇的美。读不好的地方可要多读几遍哟。

2、自己简要列出朗读应注意的事项。记下自己朗读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阅读、思考

1、读了课文,你肯定已经知道了雾凇形成的原因了吧?能把下面的横线填起来吗?

雾凇的形成需要两个条件,一是 二是

2、你知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句是谁写的吗?它是用来形容什么的?用在本文中形容雾凇有什么好处?

3、模仿课文描写雾凇的写法写一段话,描绘一处雾景或雪景。

4、搜集有关雾凇的资料。搜集写景的名家名篇。

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学语文是为了用语文,“语文实践”的实质就是要把语文教学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具体就《雾凇》这篇课文来看,文章朗朗上口写的很美,也不难理解,但是我们的教学绝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会读会背会写。要让学生成为阅读探究的主人。正所谓让“口诵心惟”,让学生在多种学生的反复读中理解感悟文章字里行间的内涵。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2、授之以渔,注重延伸阅读和写作应用。学习课文更要学习作者留意观察生活的态度,发现身边的细节美,为写作积累素材。学习作者的观察角度和写作方法,并及时在练笔中迁移应用。

不足之处:对诵读的指导还有待加强和提高。小练笔平时积累素材较少,缺乏自己的思考感悟。

教学建议:运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之感。教学抓住雾凇的“美”这个中心,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自主阅读探究,读懂课文,了解雾凇形成的过程,体会雾凇的美丽奇特。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自觉运用于自觉的习作。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


TOP最近更新内容

    园林史名词解释
    长城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
  • 上一篇: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
  • 下一篇:2017年春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5课《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