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史复习专题8

 

《历史与社会》八上复习提纲

古代中国史复习专题8

4、宗教:

公元1世纪(西汉末年)古印度的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中国最早的寺庙是东汉时期河南洛阳的白马寺。南北朝社会动荡不安,为摆脱现实苦难,人们纷纷信仰佛教;

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取得河套和河西走廊;汉元帝:昭君出塞(背景:匈奴击败后分裂,其中一部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

东汉:匈奴势力逐渐从蒙古草原消失 统治者大力扶持,佛教兴盛,主要表现为石窟艺术。 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期,源于战国时期道家思想和神仙方术,道教经典《老子想尔注》(

《道德经》)。 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在中国进一步传播。

5、社会生活:

【民族关系与民族融合、边疆管理、对外交流】 1、与少数民族有关的政权:

西周被少数民族犬戎所灭;西晋被匈奴人所灭;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地区;

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北宋被女真族建立的金所灭;南宋被蒙古族建立的元所灭;元朝建立者是蒙古族。

2、民族关系与民族融合:

(1)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旗号,捍卫了中原地区先进文化。同时,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2)秦朝: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征越族,开凿灵渠。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大帝国。

(3)汉朝: A.汉与匈奴: 汉初:和亲政策

B.汉与西域:▲西汉张骞出使西域 ▲

①西域: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即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区。 ②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③时间:BC138

年,BC119年(加强同西域联系) ④影响:从此,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西域:葡萄、核桃、石榴、胡瓜、胡萝卜、胡琴、良马、地毯等;汉族:铸铁、开渠、凿井技术和丝织品、金属工具等),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也为西域归属中央政府创造了条件。

C.西汉与南方和西南地区关系:

西汉重视南方越族人地区的经营,加强了与西南地区民族联系(汉武帝在云南设郡县)。

(4)三国两晋南北朝:

①五胡内迁:匈奴、鲜卑、羯、氐、羌,少数民族的胡床、方凳、圆凳等传入中原,汉族人由席地而坐到高坐椅凳,促进了民族融合。

②北民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③▲北魏孝文帝改革 ▲

A. 背景: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民族融合已成为趋势。 B. 目的: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C. 时间人物:5世纪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D. 汉化政策内容:迁都洛阳,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联婚,采汉制、律令,学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

E.影响(作用):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此后,传统汉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


TOP最近更新内容

    长城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
    园林史名词解释
  • 上一篇:古代中国史复习专题9
  • 下一篇:古代中国史复习专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