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提纲(极品)

 

2017年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提纲

《地球与经纬网》

一、地球的形状、赤道半径、极半径、平均半径和赤道的长度

形状: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赤道半径:6378km

极半径:6357km

赤道周长:40000km

二、地球仪、地轴、两极、赤道

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地轴:地球的旋转轴

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表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它与两极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

三、纬线、纬度;经线、经度

1

四、经纬网的定位方法

(一)定位方法

(1)方格状经纬网图:横纬竖经

(2)极地经纬网图:以极点为圆心,纬线为同心圆,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放射出的条条放射线——南顺北逆

(二)经纬网的定向方法

利用经线、纬线求地球上两点距离的方法:同经度、同纬度、不同经纬度

(三)地球上任意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

五、时间问题

1、地方时:东加西减1度=4分钟1分=4秒钟

2、区时:(1)求时区数 (2)时区差:同时区为减,异时区为加

(3)方法:东加西减

3、日界线:东减西加

4、日期界线——日界线:180度

子夜线:0时、24时

(计算今日与昨日在地球所占的比例)

5、行程问题

6、计算昼夜长短

7、求算日出日落时间

2

地球仪和地图

一、经纬网中的常用规律

1、根据经纬网确定位置和方向

①确定纬线与纬度-----根据北极星的仰角可以计算某地的纬度

在侧视图和圆柱投影图上,纬线为直线。纬度数值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在俯视图上纬线为一组同心圆,若圆心为北极点,各纬线均表示北纬,且数值向北极点增大。 ②确定经线与经度-----用20oW和160oE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在侧视图上,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在俯视图上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呈放射状的一组线段;在圆柱投影图上经线是与各纬线垂直的线段。

不论在哪种经纬网上,东经度数值向东增大,西经度数值向西增大。

2、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

在经纬网图上可以根据经纬度量算两点之间的距离。纬度1°对应在地面上的弧长(即经线长度)大约是111km,赤道上经度1°对应在地面上的弧长(即纬线长度)大约也是111km,因此只要知道了同一经线上任意两地间的纬度差,或者是赤道上任何两地的经度差,就可以计算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

赤道上经度1°的间隔长度最大,约为111km,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纬60°上的长度为赤道上的一半。在同一条纬线上经度1°,对应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cosαkm。 因此两地若在同一条纬线上,只要知道两点经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点间的弧长。 地球上任意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是通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段。

二、与地图有关的计算

1、比例尺的应用: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图幅 比例尺 范围 内容

相同 大 小 详细

大大 相同 详细

2、相对高度和海拔、坡度、井的深度

相对高度 (n-1)d≤H<(n+1)d

坡度 tanα=h/l

井的深度 h=a-b(地下潜水深度=地面海拔-潜水海拔)

3

相对高度式中,要求等高距相同,如果等高距不同,就直接在图上读两者取值区间,再交叉相减

《地图》

一、地图的三要素

1.比例尺

(1)概念和大小

(2)表示方法: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3)特点: 图幅 比例尺 范围 内容

相同 大小 详细

大大 相同 详细

(4)缩放

2.方向

(1)八字定向法

(2)指向标

(3)经纬网

3.图利和注记

二、等高线地形图

1.计算

相对高度 (n-1)d≤H<(n+1)d

坡度 tanα=h/l

井的深度 h=a-b

2.等高线的特点

(1)同线等高

(2)全图等高距一致

(3)等高线是闭合曲线(山顶、盆地、见高则高、见低则低)

(4)除陡崖外,等高线不相交、不重叠

(5)密陡稀缓

4

(6)示坡线与等高线垂直相交,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

3.常见的地貌类型

山顶、盆地、山谷、山脊、鞍部、陡崖

三、如何绘制地形剖面图

(1)画一条与剖面线等长的水平基线

(2)确定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

(3)在剖面线上标出各点,一一对应到水平基线上,标出各点高程

(4)将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四、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

1.水系、水文特征:河流流向、相互补给(地下水与和流水的补给)

2.气候特征:水热状况、坡向、迎风坡、背风坡、阴坡、阳坡

3.选点(气象站、疗养院)、线(公路、铁路,输油、输气、输水)、面(包括城市、居民区、工业区、各种开发区、农业区位规划等

《世界区域地理》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一、世界海陆分布

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海陆分布大势——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在任何半球,海洋面积都大于陆地面积;澳大利亚大陆最小

二、陆地

1.大陆、岛屿、半岛、大洲的定义

2.七大洲名称及分布

5

面积排序:亚洲(4400)、非洲(3000)、北美洲(2400)、南美洲(1800)、南极洲(1400)、

欧洲(1000)、大洋洲(900)

平均海拔排序:南极洲(2350)、亚洲(960)、北美洲(720)、非洲(650)、南美洲(590)、

大洋洲(澳大利亚大陆350)、欧洲(340)

分界线

6

地形特征

3.五种基本地形的比较

7

4.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三、海洋

1.洋、海、海峡的名称

海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岛屿、海沟、海盆、海岭

2.四大洋的名称及其分布

太平洋面积最大,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世界第二,轮廓略像“S”形,航运发达

印度洋为世界第三,季风洋流

北冰洋世界最小,地处北极圈内,有极昼、极夜和极光现象

世界重要海峡: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土耳其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麦哲伦海峡、莫桑比克海峡、白令海峡、朝鲜海峡

四、海陆轮廓的形成——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

《世界区域地理》

《居民和国家》

一、人口的增长、分布及人口问题

数量: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达60亿

地区差异:发达国家——慢;发展中国家——快

人口迁移:二战前:欧洲移民、非洲移民、亚洲移民

二战后:科技移民、劳动输出、国际难民

分布不均:

8

人口问题:增长过快:森林减少、草原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粮食不足,医疗、卫生、

教育、交通、就业、住房困难

增长过慢:劳动力短缺、兵源不足、老龄化问题等

二、世界的人种和宗教 三大人种

9

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三、世界政区

面积较大的六个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和人口在1亿以上的十个国家(中国、印度、日本、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美国、尼日利亚、巴西、俄罗斯),它们的位置和形状

世界政治地图的变化,如欧洲各国、非洲各国的国界变迁,克什米尔、巴以边界、波黑战争、英美对伊战争等

世界13个区域的位置,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是长期以来的热点

世界的国家:数量、面积、人口、政治制度

国界和领土:国界、领土、领海、领空的概念、国界的划分依据

世界政治地图的变化

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

世界的区域划分

《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

一、东亚

位置范围:亚洲东部,太平洋西侧。包括中、日、韩、朝、蒙五国

地形特点: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

气候特征:东部沿海季风气候显著;西部内陆温带大陆性气候典型

居民:黄种人为主,集中在沿海平原。主要民族是汉族、蒙古族、朝鲜族、大和族 经济差异:东部沿海条件优越,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

西部内陆条件较差,人口稀少,畜牧业发达

东亚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由于东、西部地形、气候的差异,导致东、西部经济的差异

10

二、日本

位置范围:东亚岛国,地狭人稠,领土主要由四个大岛组成

地形特征:山地为主,平原狭小——最大平原为关东平原

海岸曲折,港湾优良——著名海港为神户、横滨

气候特征:季风气候,海洋性强——冬暖夏冷,降水较多

(1)夏:东南风

(2)6—7月:梅雨

(3)冬:西北风

(夏秋之交:台风)

资源特征:矿产贫乏,林水丰富——山间河流短急,森林覆盖面广

日本经济的发展条件和特点

发展条件

(1)有利条件——富人力,高科技,多港湾等

(2)不利条件——矿产资源贫乏,原料、燃料主要靠进口,领土面积狭小等

经济特点

(1)经济发达,部门齐全: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等

(2)外贸对象广泛:主要贸易对象是美国、亚洲、西欧

(3)工业临海分布: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主要工业区有东京、大阪、名古屋、北 11

九州

(4)农业单产高,渔业发达:著名渔场——北海道渔场;平原产稻米,丘陵载果树 文化:既有本民族文化传统,又有东西方文化特点

城市:首都——东京

三、东南亚

位置:位于亚洲东部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

马六甲海峡在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为本区咽喉

范围:中南半岛:老挝为唯一的内陆国

马来群岛:印尼为世界最大的群岛国

地形: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沿河平原

马来群岛:山岭众多,地形崎岖,沿海平原

气候:热带雨林气候:马来半岛南部、马来群岛大部。终年高温多雨

农作物随时可播种,四季有收获

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菲律宾群岛北部。每年分旱、雨两季

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居民与经济

居民:4亿多人口,黄种人为主,华人、华侨集中,多信佛教

佛教建筑:缅甸仰光的大金塔,柬埔寨的吴哥窟

经济:作物——经济作物:天然橡胶、油棕(马来西亚)、椰子、焦麻(菲律宾)等粮食作物:以稻米为主(泰国)

矿产——以锡(马来西亚)和石油(印尼和文莱)最著名

特征——以初级产品输出为主

东南亚的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四、新加坡成为新兴工业国家的条件

(1)利用重要的地理位置和天然良港的优势,增加商品的进出口数量和港口的吞吐量,使 12

新加坡成为东南亚各国相互贸易的集散地和转口中心

(2)新加坡通过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引进技术,迅速发展了造船业等

(3)发展旅游业

(4)重视教育与科技事业的发展

(5)重视保护环境,是世界闻名的“花园式城市”

五、南亚

位置范围: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南,印度洋以北的地区,大部分在10°N~30°N之间 范围:内陆国——尼泊尔、不丹

临海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岛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宗教: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斯里兰卡——佛教为主;印度、尼泊尔——印度教为主

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伊斯兰教为主

自然概况

(1)地形:北部:狭长崎岖的喜马拉雅山南侧山地

中部:略呈弧形,广阔的恒河——印度河平原

南部:西部略高,东部略低,起伏和缓的德干高原

(2)河流:印度河:源出我国西藏,注入阿拉伯海

恒河:源于喜马拉雅山区,注入孟加拉湾

(3)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燥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4)农业生产:西南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季风强——涝灾,季风弱——旱灾 南亚的季风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南亚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10—30之间,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全年气温较高,且一年分为旱雨两季。这种气候特征制约着南亚的农业,一方面,高温决定了南亚热带农作物的种属;另一方面,降水量的正常与否又决定着农业的丰歉程度、旱涝情况等。每年6-9月,西南季风盛行时为雨季;10月-次年5月,东北季风盛行时为旱季。因此,西南季风对南亚的农业有重要影响。正常年分,风调雨顺,农业丰收;异常年份,西南季风过强或过弱,则易形成水灾或旱灾。所以,搞好水利工程建设是南亚农业稳产和高产的关键。 13

六、印度

自然条件:耕地面积,亚洲第一,国土一半以上

气候多样,地形有差异,有利于多种作物种植,常有水旱灾害发生

印度工农业的区域分布与地形、气候、资源之间的关系

印度发展中的民族工业

(1)矿产资源

主要有煤、铁、锰等,它们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东北部,储量都很丰富,为重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主要工业部门和工业区

独立前——遭受英国殖民统治,经济畸形发展,只有采矿业、纺织业

独立后——民族工业迅速发展,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

现代工业部门:电力、钢铁、机械工业发展迅速

核能、航空航天工业初具产业规模,以计算机软件为主的信息产业蓬勃发展

14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


TOP最近更新内容

    长城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
    园林史名词解释
  • 上一篇:高一英语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卷必修1
  • 下一篇:2016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一模地理试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