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政治核心考点

 

2017年高考政治核心考点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一、货币

1、职能

①价值尺度:常用“标价”、“价格”等词汇。(观念货币、想象货币)

②流通手段:常用“购买”、“买卖”、“现场交易”等词汇。

③贮藏手段:多用“保存”、“退出流通领域”等词汇。

④支付手段:常用“赊销赊购”、“还债”、“支付利息、税款、工资”等词汇。

⑤世界货币:多用“购买外国货”、“国际收支”等词汇。

2、纸币

(1)含义:当今,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2)优点: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3)发行: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①通货膨胀:其实质是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应对通胀、物价上涨、经济过热,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减少国债发行,增加税收)和从紧的货币政策(提高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②流通手段:其实质是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应对通缩、物价下跌、经济衰退,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支出,增加国债发行,减少税收)和积极的货币政策(降低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特别注意】 纪念币——金银纪念币等同于货币;非贵重金属纪念币和纸质类纪念币等同于纸币。在纸币本位制下,纸币可行使金属货币的一切职能。

3.外汇和汇率、

(1)外汇的含义: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注意:外汇不等同于外币)

(2)汇率变化及其影响

(3)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于人 1

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人民币国际化

①内涵: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

②正面影响: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增强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减少汇价风险,促进中国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中国边境贸易的发展。

③负面影响:对中国经济金融稳定产生一定影响;增加了宏观调控的难度;加大了人民币现金管理和监测的难度。

二、价格

(一)价格变化的原因及稳定物价的措施和原因

1、价格变化的原因、

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商品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商品价格越低。②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供过于求,价格下降。③货币供应量:如果货币的供应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物价会上涨;相反,物价会降低。④市场的缺陷: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一些生产者、经营者恶意囤积,哄抬价格。⑤国家经济政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主要通过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以及财政支出的数量,平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保持物价稳定。⑥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商品流通不畅,也会引起价格上涨。

2、稳定物价的措施

①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②大力发展生产,保障商品的有效供给。③合理控制货币的供应量,使货币供应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相符合。④加强市场监管,通过经济立法和行政命令等手段,打击市场炒作等行为。⑤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3、政府调控物价的原因

①价格较快上涨导致人们实际生活水平下降。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影响中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利于社会稳定。②加强宏观调控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③稳定物价,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④降低流通成本、稳定供给,这是尊重市场规律的要求。⑤调控物价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体现了以人为本。

(二)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1)一般地,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需求;价格下跌,会增加对它的需求。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

2

(3)价格的变动会影响相关商品的消费需求。某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需求会减少,其替代品的需求会增加,其互补商品的需求会减少。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生产者/企业)

(1)调节产量。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这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为了生产产品,生产者必须投入一定数量的人、财、物。当一些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生产者就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3、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1)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作用: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3

三、消费

(一)消费及其类型:

1.影响消费的因素

2、消费结构

(1)含义: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消费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2)恩格尔系数(反映人们的生活消费水平):即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 4

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一、生产与消费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2011湖南14)

(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②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异同

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5

二、企业与劳动者

(一)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

1、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2013湖南13) 2、公司经营与发展(2010、2011湖南13、38,2012、2014湖南14, 2013湖南38) (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以市场为导向,推动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高质量的产品。 (2)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创立企业自主品牌,形成自己的优势,增强企业竞争力。

(3)要遵守市场规则,公平竞争;要诚实经营,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4)通过强强联合或企业兼并,实现优势互补、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提高企业竞争力。

(5)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6)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战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以质取

6

胜,增强应对国际风险的能力,拓展企业的国际生存空间;实行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对外贸易中,按国际技术标准生产,熟悉国际相关法律、规则,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要有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7) 企业要利用国家宏观调控的优惠政策,赢得发展机遇。

(二)劳动者

1、劳动与就业 (1)为什么要高度关注就业问题?

必然性:①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重要性:①对社会生产:是民生之本,生产出社会所需的财富②对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同时,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党和政府的就业政策:①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就业总量。②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深化改革和扩大就业提供保障。

对劳动者来说: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要有创业精神,加强文化学习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对企业来说:提高工资福利待遇,改善劳动者工作环境,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吸纳就业。

2、维护劳动者权益

⑴为什么要维护劳动者权益?

①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我国《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享有的权利。 ②这些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之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的保证。

⑶如何维护劳动者权益?

①政府: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劳动法,规范劳动合同制度,依法惩处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7

②劳动者: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依据;当自身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合理、合法途径加以维护;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

③用人单位:增强法律意识,严格守法,遵守职业道德,自觉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三、投资与融资

1、利息、利率与本金

⑴利息:是人们从储蓄存款中得到的唯一收益,是银行因为使用储蓄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

⑵利息的多少取决于三个因素:本金、存期和利率水平。

⑶利息的计算公式为:利息=本金×利率×存款期限。

2、四种投资方式的比较

资的风险性。(2)做到投资方式多元化。投资方式多元化有利于分散风险,获得较高收益。(3)要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4)投资既要考虑个人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利益,不得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一、个人收入的分配

8

1、区分各种分配方式

(1)按劳分配: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及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职工的工资、奖金和津贴;农村经济中的“联产计酬”,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所得。

(2)按生产要素分配:①按资本要素分配(储蓄所得利息、股票所得股息和分红、债券所得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等);②按土地要素分配(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农民的土地流转所得);③按劳动要素分配(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④按技术要素分配(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④按管理要素分配

(3)国家要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包括按劳分配所得、按劳动要素所得)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包括资本、土地、管理、技术等要素所得)。

2.分配原则

(1)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

为什么要实现社会公平?

①必然性: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②重要性: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推动生产力发展;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有利于引导生产,扩大内需;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缩小行业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维护社会公平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投资、出口与消费协调拉动转变,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9

<方法技巧>有效区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初次分配举例:企业职工工资、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农民工工资、农民承包土地获

得的劳动报酬、按劳分配收入、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获得的收入。

再分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个人所得税和财产税、社会保障等转移支付,包括社会保 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

二、国家收入的分配

1.财政的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方法技巧>在根据材料判定财政作用时,凡是社会保障、提高和改善人民生活条件的材料,一般认定为财政的第一个作用;凡是工程建设、支持农村和区域发展的材料,一般认定为财政的第二个作用;凡是稳定物价、调整市场需求等材料,一般认定为财政的第三个作用。

2.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比较

3、税收的基本特征:

(1)税收具有制性(2)税收具有无偿性(3)税收具有固定性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0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比较

(1)为什么要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

①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会影响到正常的市场秩序。②在社会主

11

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③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有利于维护企业经营者的利益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运行。

(2)如何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

国家:①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②要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加大打击力度,严格实施市场规则。③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体系,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切实加强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企业:要遵守市场规则,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消费者: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

(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要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2

三、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为什么要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①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③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④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3

第二部分 政治生活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一、我国的国家性质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不同,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人民民主的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人民 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 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口益充分的实现。

二、公民参与政治生活

1、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即公民依法享有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和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这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自由是相对的。

(3)监督权

14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


TOP最近更新内容

    长城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
    园林史名词解释
  • 上一篇:高考英语3500词轻松记忆第2讲
  • 下一篇:肿瘤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