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词句画面感悟意境之美
——评老师执教的《清平乐·村居》
一堂生动的语文课,是教师、学生、文本的一次真诚的对话过程。它能使学生看山观水的眼睛极目四望,登山踏青的脚步轻盈从容,从而使孩子们的潜能得以发掘,真情得以催放,憧憬得以激发。王老师执教的《清平乐·村居》在课堂上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体现了年级教学的特点,体现了编者的意图,体现了“二五五”课堂教学模式,恰当地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下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几点看法。
一、营造词境,借境导课
一部影片有一个精彩的序幕,会直接影响观众的情趣和放映效果,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因而,精心设计好本节课的“序幕”,将学生的情感在课始就带到所需的境地,会直接影响到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质量。所以开课伊始,教师首先让学生对词热身,在美丽的村居图中导入本节课题后,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词的知识,从而营造词境,水到渠成地导入新课教学。
二、以读为本,读中会意
古诗词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定要达到一定的火候,学生才能进行意境感悟。朗读不到位或朗读是“跳跃性”,那么学生也不可能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的。王老师在执教时采取“四级跳朗读”。一读,初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二读,再读,借助注释、图画读懂词意;三读,品读,读出词的意境;四读,赏读,听录音配乐读和唱,范读,
读时代背景,读高鼎的《村居》,感受词的意境之美。这种层层递进形式多样的朗读适应学生接受新知识由易到难的过程。学生在读中理解词意;读中感悟图画之美,老两口的幸福恩爱,小孩子的调皮可爱,大儿中儿的勤劳孝顺,作者无限的心绪;读中也培养了语感,加强了积累,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三、大胆想象,深悟词情
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在本节课中教师善于抓住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训练点,进行语言实践,将文本语言转化为学生会运用的“活”的语言。例如:边听边想象,用心感受这是一幅怎样的村居图?想象老两口在说什么?想象如果你是作者,看到这样的乡村美景,看到如此和睦的一家人,你会想到什么?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储备,引发学生想象一幅幅生动美妙的画面,立足于变“词”为“画”,变“画”为“话”,从而勾起了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突出了本课教学的重点。
四、品字析词,感受词艺
古诗词语言精炼含蓄,用词讲究形象,词与境的统一。在本节课中,教师抓住“醉”字感受老两口的恩爱,悠然自得;抓住“亡赖、”“卧”字感受小儿的调皮可爱,无忧无虑。通过抓关键字词、看图画、联系生活经验的方法理解词境,变枯燥为有趣,变单调为多彩,从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出作者用词的绝妙之美。
五、把握主体,体现课改理念
杜威曾说过:教育并不是一种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和建设性的全过程。所以导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洋洋洒洒地向学生倾销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而是最大限度地把课堂把时间还给学生,充分地给学生自主权,让学生根据预习提纲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理解词意,感悟意境之美。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解疑征途上的引导者。学生学习文本真正做到由“学会”到“会学”。在设计导学案时王老师也努力做到目标问题化,问题层次化。
六、扎实的基本功,为师生提供了满意的服务
王老师丰厚的文化底蕴,娴熟的授课技巧,灵活的驾驭课堂能力和激情四溢的教学风格,设计新巧的导学案,让师生浸润在美好的词境之中,享受到无限的词韵之美。
总之本节课是一节精彩设疑的问题课堂、激情奔放的情感课堂、以倾听为中心的静思课堂,是一节值得我学习的示范课。“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本节课我个人认为王老师也有一些小小的瑕疵,下面谈谈我不成熟的意见。
1、“二五五”课堂教学的五字授课方式为:导、学、赛、评、练。然而本节课学生赛的热情不高,教师评的力度不够。
2、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需要学生对词文化的积累与沉淀。在本节课教师提出了让学生搜集,可更重要的是应该让学生背诵积累,而教师在课堂上却没有提出要求。
3、在生成画面,读写结合这一教学环节,教师只是轻描淡写,宛如“蜻蜓点水”。我认为,语文教学最终服务于习作,该环节设计巧妙,正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渠道,我认为此时教师应作以习作指导,让学生把枯燥的词面变成美丽无比的画面,从而拓宽了文本理解,提升学生写作与表达能力。
说得不到,请各位领导、老师们多提宝贵的意见。谢谢!
“灵动”与“扎实”相得益彰
-----《清平乐村居》评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听了王学芬老师执教的《清平乐﹒村居》一课,我是受益匪浅。这是一节古诗词的教学,这节课可以说是王老师执教水平的一个真实反映,也是我镇课改结晶的一个浓缩。这节课,王老师教的“灵动”,学生学得“扎实”,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得益彰。下面就这一节课,我谈一下自己的收获。
首先,围绕教师教的“灵动”我来谈一下自己的收获: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有弹性富有灵动性。
新课改要求教学目标要要问题化层次化,王老师在目标的制定上就遵循了这个原理而且富有弹性,从制定的“知词意、知词境、知词情”这三个目标来看,层层推进,每一层都有针对有不同群体,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明白自己要完成的任务,所以我说目标的制定富有灵动性。
二、重难点的把握与取舍上富有灵动性
这一点上,王王老师紧扣“醉、相媚好”,体会诗意,感悟诗境,领悟诗情,体会幸福,这一取舍,直奔古诗词教学的主题,从这里可以看出王老师对重难点的把握与处理非常到位,也非常的灵活。
三、教师教学过程的处理富有灵动性
1、在导入上未成曲调先有情
老师借助多媒体图片,让学生真实直观的去感悟,激发了学生认同感,再加上教师富有激情的导入,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词的欲望。
2、要的环节的处理上一枝一叶总关情
王老师的这一课,还是按照字词意、句子意思、诗的意思、感悟意境这“四步”古诗词教学法,无论是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组内的交流、班上的展示,王老师都把自己的激情贯穿于教学的每一环节中,学生回答的精彩,老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学生回答的欠佳,老师给予委婉的指出,这些都可以看出王老师在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来。
在对词的理解这一环节,王老师抓住“读”来进行教学,读的有层次,读的有韵味。有听读进行最初的感受,让学生走进词中;有朗读进一步理解,让学生明白诗意;有深读发挥想象感受悟诗境;创读让学生充分发散自己的思维去悟情,在读书中让学生感悟到了“诗中
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领悟到了翁媪“醉、相媚好”真正原因;最后的配乐吟唱,更是让学生的情感喷薄而出,把教学推向了最高潮。这每一步王学芬老师都有给予学生情感的关注,春风化雨般的鼓励,时时刻刻的鼓舞着学生。朱熹说:“读的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在王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这四个层次的读,自然而然的就能知词义,晓词境,懂词情。
3、在过渡上嫁于春风不用媒
在每一个问题的过渡,王老师都过渡自然,水到渠成,如在小组探究完毕后,让学生展示时,王老师叫学生说自己对一些重点词字的理解,进而顺势过渡到句子的理解。
四、对课堂生成的调控富有灵动性
如:多媒体上打错了一个标点,有学生指出来,王老师及时的加以引导,这样既鼓励了学生,又维护了老师自己的面子。而我们在课堂上,对于这样的问题,可能就是置之不理。王老师这一处理可见其驾驭课堂的应便能力,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五、多媒体的出示富有灵动性
在多媒体的出示上,王王老师不是泛泛出示,而是有目的出示,在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时,适时出示,即形象直观又化解了难点,而有的老师,课件一出到底,学生只知道欣赏美丽的图片,而忽视语文学习的本质,结果是把“语文课”上成了“美术课”,其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这节课中,王老师把多媒体与课改完美的整合了起来,给了我们很好的示范,值得我们在座的每一位教师学习和借鉴。
接下来我再围绕学生学的“扎实”谈一下自己的收获:
1、小组合作学习扎实
从从老师安排任务,组长分任务,学生做题交流,组长检查,评价组员等都是一丝不苟,完成的很扎实,不是蜻蜓点水,更不是作秀,收获很好。我们都知道,小组合作学习是课改最基础内容,基础打好了,别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2、学生展示很真实
从学生的展示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节真实的没有预演的公开课,很多学生在起来展示时不时的“卡壳”,所以我们听到的是一节没有雕琢的、原汁原味的语文课。
3、课堂学生收获充实
从教学目标的落实来看,这一节课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了质疑预习、展示互动、探究提升的学习的过程中来,学生在每一个环节都有自己的收获。
以上是这节课我的收获。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当然这节课也存在需要改进的一些地方,瑕不掩瑜嘛,正如维纳斯的断臂并不影响她的美丽一样,针对这节课,我也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创设的问题太多太死,固定学生的思维。
2、学生学的时间略少。
建议:教师的学案只应是宏观的调控与指导,不要面面俱到。
总之,王老师的这节课,让我们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这是一节“灵动”与“扎实”相得益彰的课堂,也是一节激情奔放的情感课堂,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有品词析句,潜心会文的过程,有听说读认的训练,课堂上老师春风化雨的评价,让课堂走出了一个又一个高潮。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在此,我也倡议今天在座的各位教师,在课改的道路上,我们还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把课改工作走实走好。最后,衷心的感谢中心学校领导为我们提供了这次学习机会。
品味词情 词意 词心
——人教版小学语文《清平乐。村居》评课
我一直认为古诗词的教学,学生不是模仿老师范读或听视频配乐朗读,而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的情,在动情中表情,把诗词读的有声有色,能感染所有在场的人,那么这就是一节成功的诗词教学课,王老师的这节课显而易见。
1、 就设计上来说,王老师打破了一贯的诗词教学设计,因为传统的诗词教学把重点放在解词释意上,这节课却很有新意,它重在语言的品味,情感的领悟上。
2、 目标的制定上。可以说,单凭一节语文课,就说学生“学会”了,也“会学”了,那是不够科学的,因为语文素养是靠长期积累的。但是,这节课中教师把理解句意和品味语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理解中初步品味,在品味中加深理解,从而让学生把学会的知识内化为一种学习的技能,所以即从“学会”到“会学”不断提升。
3、 在教学形式上,本节课也体现了“导、学、赛、评、练”五字授课方式,“导”开课伊始的诗词热身导入;“学”预习时的自主学习,本节课中的初读正音,读通句子,交流中的互学等可以看见;“赛”初读课文交流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的自由比赛,在小组展示时的赛;“评”整节课中,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了评价;“练”,结尾中的出示另一首《村居》学生读。
4、 就教学原则来说,这又是一节精彩设疑的问题课堂,激情奔放的情感课堂,以倾听为中心的静思课堂,分别表现在:
精彩设疑的问题课堂:如:这首词开头就“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短短的一句,仅有九个字,单从字表上去理解很直白,可老师巧妙的设计了三个小问题,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学生在这样层层设疑中头脑会出现多么多姿多彩的画面,“景”美还用老师讲解吗?完全不用,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激情奔放的情感课堂: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不是靠老师讲解,而是在每个层次的读中(初读正音,再读说,想画面,深读抓重点词语品味语言文字,最后达到美读) 老师均以不同形式加以引导,让学生走进文本,把自己的感受,理解,现象送到词中去有滋有味地读,在读中感受词中所描绘的生活之美,人情之美,这种感情不是说出来的,而是教师创设了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动情,在动情中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又通过读表达出来的,当然还体现在教师富有激情的导入语,小结语也见。
以倾听为中心的静思课堂:这可以从学生交流“此时,你知道这老两口是怎么醉的?”看出,一名学生在说自己的想法,其他学生听后说:我不同意??我给你补充,我认为你说的不对??大家试想,如果学生不静心聆听他人的发言,他又何来的不同意,不完整,不对呢?也只有在听、在思中思维能力才能不断得以提高。
5、 这节课展示重在互动。展示不仅仅是学生说说自己承担学习任务的想法,跟重要在互动,因为文本内涵的挖掘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来自互动。这一点其实在上面提到的以倾听为中心的静思课堂举例就可见,学生听了他人的想法后,立即站起来谈自己的
想法。在这样的互动中,智慧的火花不断碰撞,语言文字背后的内涵越发丰富。
6、 从教学理念上看,教师树立了大语文教学观,在教学结束之际,老师布置大家下去搜集描写儿童的诗词,并自己出示了另一首《村居》学生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节语文课结束了,但语文教学远远没有结束,把语文课延伸下去。
但再精彩的课,也有瑕疵之处:
1、 教师的评价体现了,但是却不学生之间的评价。形式比较单一,无法体现多元评价,评价机制有待改善。
2、 虽说学习语文,重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感悟情感,但是有时也应教给学生一些读书技能,比如:读词题中间的“。”号,可以告诉学生用声音延长之法突出词牌名,词题,正所谓“停而不断”。
3、 为了把此词中的生活之美,人情之美体现的更浓些,可采用回旋朗读法,比如为体现“人情之美”的一句“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学习
可以这样设计:第一步,抓住重点字词理解品味。
第二步,现象画面理解品味。
第三步,把作者的情感清理送回词中读品味。
第四步,采用一咏三叹的读法深化情感。
最后希望在座的同行,能借助本节课,好好探讨课改的评课模式,我们坚信,水本无华,相伴才能涟漪,石本无火,相击才能灵光。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