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篇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专题1 酶与ATP

2017·高考仿真练

(时间:40分钟 满分:7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小题,共36分)

1.(2016·山东潍坊期末)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正常情况下人体内酶的活性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

B.酶为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

C.细胞中所有酶的合成都受基因控制

D.胃蛋白酶不能催化小肠中蛋白质水解,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解析 人是恒温动物,外界环境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人体体温可维持相对稳定,故酶活性不变,A错误;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反应分子的活化能,B错误;胃蛋白酶不能催化小肠中蛋白质水解是因为pH值太高,使酶丧失活性,D错误。

答案 C

2.(2016·广东湛江检测)生物体内的高能磷酸化合物有多种,它们的用途有一定差异,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最为准确的是()

A.无光情况下,叶肉细胞内合成ATP的场所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B.在糖原、脂肪和磷脂的合成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均不能来自ATP

C.UTP分子中所有高能磷酸键断裂后,可得到尿嘧啶脱氧核苷酸

D.葡萄糖和果糖反应生成蔗糖的过程中,可由ATP直接供能

解析 叶绿体内能产生ATP,但必须要有光照,无光情况下,叶肉细胞内合成ATP的场所有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A错误;ATP是细胞内能量“通货”,也就是说蛋白质、糖原、脂肪和磷脂的合成也可由ATP直接供能,B错误;脱氧核苷酸中没有尿嘧啶脱氧核苷酸,C错误;蔗糖的合成可由ATP直接供能,D正确。

答案 D

3.(2016·唐山模拟)图1为ATP的结构,图2为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以下说法错误的是()1

A.图1的A代表腺苷,b、c为高能磷酸键

B.图2中反应向右进行时,图1中的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 C.ATP与ADP快速转化依赖于酶的高效性 D.酶1和酶2的作用机理都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解析 图1中的A代表腺嘌呤,b、c都为高能磷酸键,储存大量的能量,A错误;图2中反应向右进行时,也就是ATP的水解,图1中的c键断裂,也就是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并释放能量,B正确;ATP与ADP快速转化依赖于酶催化作用的高效性和专一性,C正确;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使得酶具有高效性,D正确。 答案 A

4.(2016·郑州质检)根据以下关于过氧化氢分解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注:“-”表示无气泡产生;“+”表示气泡产生多少。 A.a和d对照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B.c和d是对比实验,自变量是催化剂类型 C.a、c对照说明FeCl3具有催化作用 D.a、c、d不能说明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

解析 a无酶、d加H2O2酶,二者对照可表明酶“具催化作用”,并不能说明酶具高效性。 答案 A

5.(2016·湖北三校联考)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 A.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2

C.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

D.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3、7、11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

解析 过氧化氢的分解受温度影响,所以不能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A错误;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来验证酶的专一性时,不可采用碘液检测,应该选用斐林试剂,因为碘液只能检测淀粉是否被淀粉酶水解,而不能鉴定蔗糖是否被淀粉酶水解,不论蔗糖是否被水解,反应后不可能遇碘液呈现蓝色,B错误;酶的高效性是相对无机催化剂而言的,所以研究酶的高效性时,应用酶和无机催化剂对比,C正确;胃蛋白酶的适宜pH是1.5-2.0,所以利用胃蛋白酶、蛋清来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pH不能设置成3、7、11,D错误。

答案 C

6.(2016·广东六校联考)将牛奶和姜汁混合,待牛奶凝固便成为一种具有广东特色的甜品——姜撞奶。为了掌握牛奶凝固所需的条件,某同学将等量的姜汁分别加入到等量不同温度下的牛奶中,观察混合物15 min,看其是否会凝固,结果如表所示:

注 用煮沸过的姜汁重复这项实验,牛奶在任何温度下均不能凝固。

根据上述材料判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可证明新鲜姜汁中可能含有一种酶,该酶能将可溶状态的牛奶蛋白质转化成不溶状态

B.20 ℃和100 ℃时酶的活性低,是因为酶的分子结构遭到了破坏

C.将等量的姜汁在不同温度下保温后分别再与对应温度的牛奶混合,能够提高实验的准确度

D.60 ℃和80 ℃不一定是酶的最适温度,缩小温度范围,增加温度梯度才可得到最适温度

解析 从表中可知,新鲜的姜汁中可能含有一种酶,该酶可促进蛋白质凝固,A正确;低温抑制酶的活性,但不会破坏酶的分子结构,当温度适宜时,酶的活性可恢复,B错误;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姜汁没有进行相应的温度处理,与牛奶混合后会导致混合物的温度发生改变,所以将等量的姜汁在不同温度下保温后再与对应温度的牛奶混合, 3

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提高实验的准确度,C正确;由实验结果可知温度为60~80 ℃

时有利于姜汁中的酶促进蛋白质凝固,由于设置温度梯度大,不能确定最适温度,D正

确。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39分)

7.(9分)(2016·山西临汾一中等四校联考)某科研小组对萝卜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进行

研究,研究者将新鲜的萝卜磨碎,过滤制得提取液后,做了两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

(1)实验1分两组进行,其主要目的是探究 ;本实验中,除了图甲

所示溶液外,还需加入 。

(2)若实验2的两次实验温度均保持在30 ℃,只是第二次实验时萝卜提取液的使用

量减半,其余实验操作都相同。则引起a、b曲线出现差异的原因最可能是 。

(3)实验2的结果显示,过氧化氢酶失活的pH范围是 。

(4)由上图可知,在进行酶活性的测定时,可根据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 或 来表示酶活性。

答案 (1)酶的高效性(过氧化氢酶与Fe催化效率的高低,合理即可) 过氧化氢

溶液 (2)酶含量的不同(3)≤2,≥11 (0~2,11~14)

(4)产物的生成量 底物(反应物)的消耗量

8.(11分)(2016·东北三省名校联考)受损伤的马铃薯细胞内酚氧化酶(PPO)和底物(酚

类物质)直接接触,可引起马铃薯褐变,为探究温度对PPO活性的影响,实验小组进行了

如下实验:

(1)PPO粗提取液的提取:低温下将新鲜马铃薯用蒸馏水洗净、去皮,取

20 g样品放入含50 mL磷酸缓冲液(pH为5.5)的研钵中,同时加入少量石英砂,研磨、

离心,上清液即PPO的粗提液,加缓冲液研磨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4

(2)不同温度下PPO活性的测定:

①实验步骤顺序有不妥之处,请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结果表明:15 ℃和30 ℃条件下,PPO具有相同的活性,从酶的特性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进一步探究PPO的最适温度,应在 范围内设置温度梯度。

解析 解答此类问题需注意弄清实验的原理和目的;遵循实验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弄清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1)过酸、过碱都会使酶失活,加缓冲液使溶液pH保持相对稳定,从而保持PPO的活性。(2)①“温度预处理”之后进行“反应”,才能保证各个试管是在相应的不同温度下起反应,从而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使测定的PPO活性更准确可信。②③15 ℃和30 ℃条件下,PPO具有相同的活性,从酶的特性分析其原因:在酶的最适温度前后,可以有两个不同的温度对应相同的催化效率。所以,要探究PPO的最适温度,应在15~30 ℃范围内设置温度梯度。

答案 (1)保持PPO的活性(防止PPO失活) (2)①“反应”步骤改在“温度预处理”之后 ②在酶的最适温度前后,可以有相同的催化效率 ③15~30 ℃

9.(10分)(2016·全国重点中学冲刺卷)地下黑作坊用病死猪肉腌制的腊肉往往含有大量 5

的细菌,可利用“荧光素——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对市场中腊肉含细菌多少进行检测:①将腊肉研磨后离心处理,取一定量上清液放入分光光度计(测定发光强度的仪器)反应室内,加入适量的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反应;②记录发光强度并计算ATP含量;③测算出细菌数量。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荧光素接受 提供的能量后就被激活,在荧光素酶的作用下形成氧化荧光素并且发出荧光。根据发光强度可以计算出生物组织中ATP的含量,原因是发光强度与ATP含量成 (填“正比”或“反比”);根据ATP含量进而测算出细菌数量的依据是每个细菌细胞中ATP含量______________。

(2)“荧光素——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中涉及的能量转换是 ;生物细胞中ATP的水解一般与 (填“吸能反应”或“放能反应”)相联系。 (3)研究人员用不同条件处理荧光素酶后,测定酶浓度与发光强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高浓度盐溶液经稀释后酶活性可以恢复,高温和Hg处理后酶活性不可恢复。若要节省荧光素酶的用量,可以使用 处理;Hg处理后酶活性降低可能是因为 。

答案 (1)ATP 正比 大致相同且相对稳定 (2)化学能→光能 吸能反应 (3)Mg Hg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10.(9分)(2016·湖北八校第一次联考)为了比较甲、乙、丙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淀粉酶的活性,某生物兴趣小组以三种微生物提取液(提取液中淀粉酶浓度相同)为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

(1)表中A的数值为 ,F的颜色深浅程度为 (用“+”或“-”表示)。

2+

2+

2+2+

6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无关变量有 (写出两种即可)。

(3)根据上述结果得出的结论是:不同来源的淀粉酶,虽然酶的浓度相同,但活性不同。造成实验中三种酶活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总体积为“3.8 mL”推知为遵循“等量”原则,只有A为2.3时,方能使A中总体积为“2.3+0.5+1=3.8”,由于蒸馏水中无淀粉酶,不能催化淀粉水解,故F颜色应最深“+++”或更多;(2)该实验的自变量为生物提取液种类,无关变量为各试管淀粉溶液量,加入物质的总量、pH、温度等;(3)造成酶活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控制不同酶合成的基因不同。

答案 (1)2.3 +++(或多于+++)

(2)生物提取液的种类(或淀粉酶的种类) 各组之间pH、温度、加入提取物的量和浓度、淀粉溶液的量和浓度等(任写两种,合理即可,错答或少答0分)

(3)控制这3种酶合成的基因不同

2017·高考大猜想

1.ATP是直接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机物。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酒精发酵过程中有ATP生成

B.ATP可为物质跨膜运输提供能量

C.ATP中高能磷酸键水解可释放能量

D.ATP由腺嘌呤、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

解析 ATP由腺嘌呤、核糖、三个磷酸组成,所以D错误。

答案 D

2.以下4支试管置于适合的温度且黑暗的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后能产生ATP的是( ) 7

解析 线粒体中不能发生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叶绿体中产生ATP必须有光;内质网中不能合成ATP;真核细胞破裂后,含有分解丙酮酸的酶,故可将丙酮酸分解产生ATP。 答案 D

3.在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加入下列物质并保温一段时间后,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加入碘液后,溶液变蓝的只有乙试管

B.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溶液呈现砖红色的有甲试管和丙试管

C.加入双缩脲试剂后,三支试管中的溶液均变蓝色

D.温度、pH在本实验中均属于无关变量

解析 甲试管中可进行反应,产物为麦芽糖;乙试管中不能进行反应;丙试管中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反应完成后,酶制剂仍留在试管中,故加入双缩脲试剂后,三支试管中的溶液均变紫色,而不是蓝色。本实验的自变量为酶的种类,因此温度、pH均属于无关变量。 答案 C

8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


TOP最近更新内容

    园林史名词解释
    长城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
  • 上一篇:创新设计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篇第六单元
  • 下一篇:步步高浙江专用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鸭加试题提分专练4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