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9年新课标高考试题分课汇总详解

 

2007-2009年新课标高考试题分课汇总详解

(历史必修一)

2009年新课标高考涉及到历史的共有14套试卷,即山东文综卷、山东基本能力测试、宁夏辽宁文综卷、上海文综卷、上海历史卷、广东文科基础卷、广东理科基础卷、广东单科历史卷、江苏历史卷、海南历史卷、福建文综卷、安徽文综卷、浙江文综卷、天津文综卷。(包括全国1、2,四川文综,上海单科,重庆文综,北京文综)因各地使用的教材不同,分类汇总时,以人教版的教材体系为主。2008

和2007高考题主要收集新课程地区高考题。答案有详细解析。

附:《2009高考选择题章节分布表》

其中有些题特别是材料题综合几个单元的知识,如专题2的两个材料题综合了专题一和专题三的知识等,收集是一般不重复。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2009宁夏辽宁文综,25)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A.嫡长子继承制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D. 传统的宗族观念

【解析】A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这在之后的皇位继承上表现尤为明显。

2.(2009江苏历史卷,1)“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传,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解析】D传说夏禹?铸九鼎,象九州?,鼎成为国家权力的象征。

3.(2009广东历史卷,2)“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A.分封制度B.王位继承制度C.郡县制度D.三公九卿制度

【解析】A 我国古代把分封制称作?封建?,柳宗元所说的?封建制?是?封邦建国?的意思。 4. (09北京,12)右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B.井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解析】C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对象为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从题干中的?封黄帝之后于蓟?可以判断是分封制。

5.(2008年广东单科,1)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解析】B. 祠即宗祠,据此既可判断与之联系的制度是宗法制。

6.(2008上海历史,A组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

A.分封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解析】A ?封建?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以藩屏周?是?拱卫周王室?的意思,因此这句话指的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

7.(2008江苏,1)“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

【解析】C 西周时实行分封制,分封了齐国、楚国、鲁国等。但是到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分封制被彻底打破。应选C项。

8.(2009全国文综一,12)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盂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 A.官名B.爵位 C.溢号 D.行业

【解析】A ?司马、司徒?是中国古代的重要的官职,根据材料的推论可知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官名。

9.(2009全国文综二,12)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 A.族名 B.邑名 C.爵号 D.官名

【解析】D ?司马、司徒?是中国古代的重要的官职,根据材料的推论可知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官名。

10. (2008北京文综,12)下列对夏、商、周三朝都城位置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在今天陕西省的境内 B. 都在关中地区

C. 都在今天河南省的境内 D. 都在今天的黄河流域

【解析】D 夏朝都城几经变更。禹在确立王权后,就在有崇部落所在地——嵩山之阳建立了阳城(河南登封市告成镇)作为都城。后又迁往阳翟(河南禹州)。商朝都城曾经五次迁都,但是考古学家至今只发现了偃师二里头、郑州商城、偃师商城和安阳殷墟四个都邑遗址。周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后所建立,定都于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部)。由于周朝后来将都城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称东周,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2009高考重庆文综,12)下列关于秦朝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免

B.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

C.小篆以外出现了隶书

D.私学也可以教授律令

【解析】D 秦始皇以武力统一天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思想文化,而采取了禁私学、焚书坑儒等极端措施,故D项错误。

2.(09福建.1)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来历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相关。这场战争发生于

A.公元前2世纪早期 B.公元前2世纪晚期

C.公元前3世纪早期D.公元前3世纪晚期

【解析】D本题主要考查公元纪年与世纪纪年的换算,公元纪年的第一位(三位数时)或第一二位(四位数时)加1即为世纪纪年的,如本题是2加1为公元三世纪,本题还要注意,公元前的纪年数字是倒数的,即本题06—02年是晚期。

3.(2008上海历史,共同部分20) 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模式。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

A.西周 B.秦朝 C.东汉D.明朝

【解析】B 本题主要考查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把握,最早推行郡县制的、建立中央集权制的是秦朝,所以B项正确。

4.(2007广东卷,3)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

【解析】C 此题考查的是考生的再认、再现历史事实和知识迁移、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通过出土秦朝文物,提炼信息:?秦朝?,?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回忆课本相关知识,即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不难得出正确选项C。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2009海南历史卷,5)“汉承秦制”,亦有创设。以下属西汉创设的制度是

A.什五连坐B.郡县行政 C. 刺史监察 D.皇权独尊

【解析】C A项创自商鞅变法,B项起自春秋战国,完善于秦,D项是秦始皇开创的,只有刺史制度是西汉武帝是开始实行的地方监察制度。

2.(09安徽文综卷,12)下列四图反应了安徽省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解析】A ①③②④分别是元朝、宋朝、西周、秦朝时安徽的地图。

3.(2009江苏历史卷,2)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解析】C 唐朝时期的中书省负责诏令的草拟,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后方可交尚书省贯彻执行,三省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

4.(2009浙江文综卷,14)右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A.唐代B.宋代

C.元代D.明代

【解析】B 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设臵为路、州、县三级,与右图所示相符合。另外,由图片中的?知州?、?通判?也可得出正确答案。

5.(2009江苏历史卷,2)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解析】C 唐朝时期的中书省负责诏令的草拟,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后方可交尚书省贯彻执行,三省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

6.(2009上海历史卷,5)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A.军功爵制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解析】D军功爵制盛行于战国秦朝,察举制盛行于两汉;九品中正制盛行于魏晋南北朝;隋唐到明清盛行科举制。

7.(2009海南历史卷,6)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

A.决策权 B.行政权 C.军政权 D.财政权

【解析】B 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掌握,宋代的中书门下是最高的行政机构,其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8.(2009北京文综高考,13)北京孔庙(见下图)始建于元朝,院内碑林中现存3块元代进士题名碑。这些信息可以佐证元朝时期

A.科举制度开始形成 B.殿试成为科举定制

C.科举开始采用八股文体D. 统治者继承了中原文化

【解析】D抓住题干的时间限制词语?元朝?,此题可用排除法,科举制开始形成于隋朝,排除A;殿试成为科举定制是在北宋,排除B;科举开始采用八股文体是在明清时期,排除 C。元朝建北京孔庙,实行科举制说明元朝统治者继承了中原文化。

9.(09四川,13)中央和地方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下列措施中属于通过经济手段防止地方割据的是

A 颁布附益之法 B 设置转运使 C 推行募兵制度 D 实施行省制度

【解析】B 北宋设转运使,掌握地方财政,目的是通过经济手段防止地方割据。故选B。

10.(2009高考海南单科,4)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此处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的

A.分封制度B.井田制度 C.宗法制度 D.礼乐制度

【解析】D 依据题干材料,汉宣帝不同意?纯任德教??周政?,可见他把?周政?等同于?德教?即道德教化,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符合题意。

11.(2009全国文综一,13)“四面楚歌”典出楚汉战争。西汉初期,“楚歌”在社会上风行一时。这主要是因为

A. 南方经济的影响 B.统治集团的更替

C.北方文化的衰落D.民族融合的结果

【解析】B 楚汉战争中项羽面临?四面楚歌?,最终战败,西汉建立后,吸取教训,故?楚歌?流行,所以选B项。

12.(08海南历史,3)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 )

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

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 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

【解析】A 刘邦的话是两层意思:一是限定只有刘姓才能当诸侯王,二是没有刘姓皇帝的批准,非刘姓的人没有大功是不能被封侯的。很显然刘邦此举之目的在于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13.(2008上海历史,A组6)“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这几句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七国之乱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三藩之乱

【解析】C前两句诗是说渔阳一带的叛乱发生,结束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奢糜无度的生活(因为?霓裳羽衣曲?是唐玄宗创作的)。因此反映的应是安史之乱。

14.(2008上海历史,A组7) 中国历史上推行重文轻武、大将不得据地拥兵政策的朝代是

A.西汉 B.隋朝 C.宋朝 D.清朝

【解析】C 中国历史上北宋为了解决地方藩镇割据的问题,采取了?重文轻武?的策略,而且采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剥夺了中央和地方大将的兵权。因此正确答案为C项。

15.(2008上海历史,A组9) 右图所示的是

A.秦朝的疆域 B.宋朝的疆域 C.元朝的疆域 D.明朝的疆域

【解析】C. 从图中可以看出?中书省?和大量行省的设臵,结合所学知识,只有元朝时期才在全国实行行省制度。 因此正确答案为C项。

16.(2008北京文综,13)图6是一张未完成的中国古代对外交通路线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与该图对应的朝代是

A.西汉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解析】B 可以从图上所表示的地理名称判断,如天竺,大食,新罗判断,这些是唐朝时期对这几个国家的称呼。由课本上的知识点可知:隋唐时期对外交通发达。陆路方面,从长安出发,向东可到达今天的朝鲜,向西经?海上丝绸?之路,可以同往今天的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亚欧许多国家。

17.(08海南历史,6)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 )

A.秦朝的御史大夫 B.汉朝的刺史

C.唐朝的节度使 D.宋朝的枢密使

【解析】D秦朝的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百官,A错。汉朝的刺史是负责监察地方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B错。唐朝的节度使是边境重地设臵的军镇长官,C错。宋朝在中央增设枢密使,管理军事,分割宰相的军权,D符合题意。

18.(2007宁夏文综,26)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B.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

C.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 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

【解析】 A 建立西汉的是汉高祖刘邦,为避讳刘邦名字中的?邦?而改?相邦?为?相国?。唐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是为了进一步明确其职权范围;北宋改?昌南镇?为?景德镇?是表示在景德年间当地瓷器制造的发展;明初改?大都?为?北平?,是因为明政府面对蒙古族的威胁,希望北方平安的意思。

19.中国古代,在皇权的影响下,以相权为中心的中枢机构不断变化。回答27~29题

(2007宁夏文综,27)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

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 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

【解析】A 秦朝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规定皇帝权力的至高无上,丞相的主要职责就是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西汉前期继承秦制,使这一制度得以沿袭。

20.(2007宁夏文综,28)北宋前期继续设置三省六部,但其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仍与唐代相同的是

A.三省长官均为宰相 B.设置“中书门下”为宰相的办公机构

C.由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声审议 D.尚书省统领六部,为全国最高的政务部门

【解析】 B 宋初不断加强皇权,分化、削弱相权。宰相并不是一个官名,实际上是一个群体,是除皇帝之外的最高领导层。宋初实行?二府三司制?,宰相职权被一分为三。中央虽设三省,但三省及六部长官不经特许不得管理本司事务,成为闲职,实际权力归属?中书门下?这一机构,管理国家行政事务,这一点和唐朝是一样的。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事机构,与中书门下合称?二府?;户部、盐铁、度支主管财政,称为?三司?。二府三司各自独立,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构成最高辅政机关。这些明显与唐朝不同。

21.(2007广东卷,4)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 ②西汉设置刺史 ③唐朝实行三省制 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D 此题考查考生的再认、再现历史事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秦始皇确立到辛亥革命结束,历代王朝沿用了2000多年。这一制度内部隐含有两对矛盾:一是中央与地方,二是皇权与相权。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就是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历代君王主要通过削弱相权甚至废除宰相来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那么,主要历代君主主通过哪些方式、手段、制度措施来削弱相权呢?考生只要回忆课本知识,加以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答案了,答案是D。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2009浙江文综卷,17)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务,设内阁制 B.内阁成员的地位和权势有过提高

C.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 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

【解析】B。正式设臵内阁的是明成祖朱棣,A项错误。内阁设立之初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值文渊阁,后来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B项说法正确。内阁不能统率六部百司,C项错误。明代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但不是取代。

2. (2009山东文综,9)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解析】C 林黛玉是贾母的嫡亲外孙女,被贾母视为?外人?,贾宝玉是贾母的孙子,是?自己人?。贾母强调宝玉和黛玉的远近亲疏,说明贾母宗法观念浓厚。

3. (2009广东文基,20)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

A. 清 B.明 C. 汉 D.秦

【解析】A 丞相制度起于秦,其后各朝代沿用。明初,太祖朱元璋借口宰相胡惟庸谋反废宰相。秦、汉以来实行一千六百余年的丞相制度自此废除。故清朝不曾设臵丞相。

4.(2009宁夏辽宁文综,28)明朝“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主要是

A.决策 B.行政 C.监察 D. 司法

【解析】B C、D选项只是表述了六部的部分权力,不够完善,A项的权力归皇帝所有。

5.(2009广东历史卷,5)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同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D.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有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解析】D 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规律之一就是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强化,秦朝初创皇帝制度、汉代实行内外朝制度、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和宋代形成二府三司制、明代废除丞相制度等都反映了意义特点。但是清初实行的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军国大事的制度,严重威胁了皇权,属于题干所说的特殊情况。

6.(2008江苏,3)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解析】A 题干中唐太宗的话的意思是发挥宰相和诸位大臣的聪明才智,全盘考虑,以防止决策的失误。因此应选A项。

7.(08山东基本能力测试,27)下列词句①休养生息 ②杯酒释兵权 ③犯颜直谏 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⑤“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可以作为萧何、魏征、赵普、范仲淹、王安石等五位中国古代宰相小传的关键词句.对应的排序是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⑤④ C.①③②④⑤ D.③①④②⑤

【解析】C。本题属于容易题,侧重于对文史基础知识的考查记忆。

8.(2008年山东文综,8)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解析】B 考查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三省之间分工明确,互相配合,既提高了行政效率,又互相牵制,有利于加强君权。

9.(2008宁夏,25)《旧唐书·良吏传》记载了一名叫王方翼的官员,“(高宗)永徽中累授安定令,诛大姓皇甫氏,盗贼止息,号为善政”。当时此类的记载尚有许多。这说明本资

A.官府与大姓的关系是地方治理的关键 B.朝廷一直压制门阀

C.朝廷对地方缺乏影响力 D.士族大姓势力膨胀导致割据

【解析】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材料体现了地方官王方翼消灭了大姓皇甫氏后,使这一地区的治安好转,由此可以看出,能否处理好官府与大姓的关系是当时地方治理的关键。

10.(2008宁夏,26)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解析】D 解析:根据?擢通判?中的?通判?来进行判断。北宋初年,宋太祖开始在地方上设通判,来监督知州。

11.(2008年广东文基,21)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此事说明当时

A.实行了内阁制 B.设立了军机处

C.实行了分封制 D.郡县制受到挑战

【解析】C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削藩?, ?藩?是指地方割据势力或者地方存在的对中央构成潜在威胁的势力,C项符合题干要求。

12.(2008上海历史,共同部分21) 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

【解析】C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引言,帖子关于科举开始和八股考试开始的时间是错误的,一概否定科举制也是不当的,A项明显错误,C项正确。

13.(2007宁夏文综,29)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解析】 C 明初废丞相制度以后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军国大事全由皇帝一人裁决,为了解决政事繁多的问题而设臵内阁,作为皇帝的秘书班子,职责与功能就是辅政的;清初军机处初名军需房,是雍正年间为了方便对西北用兵而设臵的,地点在隆宗门内,成员都是皇帝亲信的臣子,或手握重权的人,军机大臣只对皇帝一人负责,皇权大大的得到加强。

14.(2007山东卷,9)服饰是—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图5到图7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中得到的却切信息是

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栝

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

C.明朝激励加强专制皇权

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

【解析】本题为材料型选择题,从三种帽式的名称不难看出明太祖是为了强化皇权,巩固其统治。

【答案】C

15.(2009高考宁夏辽宁文综,35)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

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

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作者的意思是

A.任何文字史实都带有主观因素 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

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 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解析】A B、D选项表述互为矛盾,故不能入选,C选项表述与题干不符,可排除。

16. (2009高考浙江文综,17)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说,“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

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对条约中的“中国”,理解正确的是

①这里的中国指中原地区 ②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国号

③清政府对外不再使用“大清”的朝号 ④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C。①的表述错误,因此A、B排除,③明显也不对。

二、非选择题

17.(2007海南卷,34)34.世界文化遗产荟萃(8分)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康熙帝在上谕中指出:?昔秦兴土石之功,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古诸部),使之防备朔

方,较长城更为坚固?;?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

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也。?

(摘自《清圣祖实录〃康熙帝》

⑴康熙为什么不再修补长城?(4分)

⑵今天我们对长城价值的认识与康熙有何不同。(4分)

【解析】⑴可从长城的政治、军事作用,康熙时期的民族关系,康熙的治国思想思考;⑵应考虑

长城作为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地位,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

答案:

⑴清朝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蒙古部落与朝廷的关系更加密切;(2分)

康熙认为修德安民方是守国之本,(1分) 随着军事武器的变革,长城的原有的防御作用降低(1分)

⑵康熙主要从政治,军事角度来认识长城;(1分)今天我们主要从历史文化角度认识长城,认为

长城是中华民族团结,顽强抗争精神的象征(中华民族智慧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的载体)(3分)

专题二、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1.(09安徽文综卷,17)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

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解析】D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是?独裁?。雅典的民主只是少数男性奴隶主享有的民主,故

被称作?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

2.(2009福建文综卷,20)“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

在希腊。”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句话强调的是

A.英国人是古代希腊人的后裔

B.英国文化缺乏原创性

C.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

D.近代西方法律、文学与宗教之间存在内在联系

【解析】C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根源皆在希腊?,说明了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源头。

3.(2009天津文综历史,3)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克利斯提尼“领着人民参与政治”。克利斯

提尼改革中符合这一评述的是

①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②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4个血缘部落 ③设立五百人会议 ④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B ①是梭伦改革的内容,④是伯利克里改革的内容,只有②③符合题意。

4.(2009上海文综,7)继希腊人之后,罗马人登上了地中海的历史舞台,他们征服了希腊化的东西,建立起地跨欧、亚、非洲的大帝国。然而,古罗马学者贺拉斯说,被征服的希腊人最终俘虏了罗马人。贺拉斯所说的“俘虏”是指

A.商业征服 B.文化同化 C.宗教皈依D.财富侵蚀

【解析】B ?被征服的希腊人最终俘虏了罗马人?,应理解为古罗马人虽然征服了古希腊,但却被古希腊的文明所俘虏。故选B。

5.(2009江苏历史卷,13)古代雅典民主制实行抽签选举、轮番而治,这一做法

①有利于全体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 ②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

③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 ④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B 并不是全体雅典人都能参与国家管理,妇女、奴隶、外邦人等则被排除在公民之外,排除①。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不是抽签选举、轮番而治的结果,排除③。

6.(2009上海历史卷,4)在古希腊文中,“民主政治”(demokratia)一词由“人民”(demos)和“统治”(kratos)复合而成。这说明,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强调

A.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 B.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民事案件均由陪审法庭判决 D. 全体居民均享有民主权利

【解析】A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是?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即强调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

7.(2009海南历史卷,2)在伯利克里时期的雅典,绝大多数公职任期一年,只能连任一次,且均为抽签选举产生,只有军事领导职务通过举手表决产生,一年一任,但可无限期连选连任。这是因为

A.军人实际上控制着国家B.雅典军人享有崇高威望

C.军事事务需要专人执掌D.军职必行政公职更重要

【解析】C 雅典军事官员不同于行政官员,他们较高的军事才能,他们需要面对战场多变的环境,需要在战场上有更大自主权执行职务,需要承担起保家卫国、对外殖民的重任,而这些并不是能通过抽签就能选出理想的人选的,因此雅典的军事首领不是通过抽签而是通过举手表决产生,并且只要有足够的军功,就有可能连选连任

8.(2008宁夏,28)实行民主制的雅典国家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雅典国家的主人是

A.全体奴隶主 B.除奴隶之外的全体成的男性

C.除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 D.从事工商业的成年男性

【解析】C 本题考查?雅典公民?这一概念,要求学生准确把握公民的范围。雅典城邦规定,凡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才具有公民的资格,因此符合这一规定的是C项。

9.(2008年广东文基,29)在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公民大会 B.陪审法庭 C.500人会议 D.十将军委员会

【解析】A 考查基础知识,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

10.(2008年广东单科,16)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与这一特色形成有关的是

A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B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

C斯巴达的民主传统 D苏格拉底的民主思想

【解析】A 小国寡民是雅典的特点,疆域太大了?直接民主?是搞不了的。

11.(08海南历史,7)古希腊民主制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人民主权、轮番而治。体现这两项内容的制度包括公民大会制和( )

A.举手表决制、连选连任制 B.比例代表制、与会津贴制

C.抽签选举制、有限任期制 D.政教分离制、公民兵制

【解析】C古希腊民主属于直接民主,采取轮流坐庄、抽签选举的方式。A、B、D的说法与古希腊的史实不相符合。

12.(2007海南卷,26)26. (8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文?民主?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该书提到:?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这里说的是: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

材料二

雅典民主政治家伯利克里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足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

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摘自《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1)材料一中“民主”和“民”以及材料二中的“任何人”分别是指什么?(3分)

(2)说明材料二中“民主”的含义。根据伯利克里的说法,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5分)

【解析】本题难度不大(1)注意从材料中读取信息,材料一中?民之主?所指的是君主,材料二中所体现出民主政治,是在多数人手里。(2)注意从材料中读取信息,?政权不足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任何人担任公职,是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答案:

(1)最高统治者,被统治者,(2分)

有限定的公民(除奴隶、妇女、未成年人、外邦人以外的居民)(1分)

(2)人民主权,(2分)少数服从多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人唯贤。(3分)

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2009广东文基,29)经平民与贵族的斗争而指定,允许拥有奴隶、维护私有财产的成文法典是

A.罗马法 B.英国权利法案 C.美国联邦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解析】A 注意题干中的三大关键信息:?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拥有奴隶、维护私有财产?、?成文法典?符合以上三个条件的法律只有罗马法。

2.(2009宁夏辽宁文综,29)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

A.法庭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 B.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

C.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D.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

【解析】B A选项与题干中的?当事人若不向法庭起诉,法庭即不予受理?不符,C选项与题干中的?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不符,D选项与?法官审判应重证据?不符,C、D的表述都过于绝对。

3.(2008江苏,13)从《十二铜表法》开始,古罗马制定了严格的债务法规,并在以后的司法实践中不断完善,这表明罗马统治者

①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②重视维护平民利益 ③被迫改善奴隶处境 ④力图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C. 罗马法维护奴隶制,制定严格的债务法规主要是为了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奴隶处境并没有改善,排除含③的选项。

4.(08海南历史,8)罗马法规定,货款月息不得超过货款额的百分之一,超过此限额者应处以四倍于所得利息的罚款。这表明( )

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债务人与债权人关系紧张

C.高利贷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D.运用法律调节借贷关系

【解析】D题干材料是罗马法的规定,阅读材料可知,古罗马运用法律手段调节贷款人和借款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以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从材料本身无法看出A、B、C。

专题三、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2009广东理科基础,66)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英国是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驱。这是因为英国“光荣革命”后产生了对后世影响巨大的

A.第一部成文宪法 B.多党制的议会

C.总统制 D.君主立宪政体

【解析】D 注意题干中的?代议制民主?,英国代议制民主的形式就是君主立宪制。

2、(09海南,10) 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这表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标志着

A.工业生产方式确立 B.工业资产阶级胜利

C.新社会制度的胜利 D.君主制度的衰亡

【解析】C A、B两项是工业革命影响的结果,D项说法错误,英国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君主制度,故ABD都不正确。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是由封建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由专制走向民主,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本国向新的资本主义制度的过渡。

3.(2008上海历史,B组12)光荣革命后,英国政治体制发生了显著变化,表现在

A.内阁首相由国王兼任 B.王室成为政治统治中心

C.君主立宪制度确立 D.议会对内阁负责

【解析】C. 光荣革命后,通过的《权利法案》使英国国王的权利受到了议会的制约,确立了议会主权至上的原则,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从此确立。因此C项为正确答案。

4.(2008上海历史,共同部分2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前,反对国王专制统治的阵地在

A.议会 B.三级会议 C.教会 D.大陆会议

【解析】A本题主要考查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政治状况的认识,英国从13世纪就存在的国会,是资产阶级与国王斗争的主要场所,所以A项正确,而B、D是法国和美国的政治机构。

5.(08海南历史,13)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过程中,1701年颁布的嗣位法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法规定,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 )

A.防止国王独断专行 B.扩大议会的权力

C.加强国王对内阁的控制D.扩大国王的行政权

【解析】A 君主立宪制的意思是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约束国王的作为。只有A项符合嗣位法的目的所在。

二、非选择题

6.(2009江苏历史卷,23)(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62年,约翰·威尔克斯开始发行《苏格兰人》报,其中第45期刊出一篇文章。激烈谴责政府的对外政策,并对乔治三世本人进行攻击。??这使乔治三世大为光火,就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威尔克斯本是议员,享有特权不受逮捕,但乔治三世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他的议员资格。??各阶层人们开始支持威尔克斯,“威尔克斯与自由”成了当时流行的口号。—钱乘旦、陈晓律《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二 1781年英军在约克敦的投降造成巨大的冲击波,国内舆论纷纷指责政府,指责乔治的个人干预造成了北美的巨大失策。??

1782年,诺思(首相)顶不住美国革命胜利的冲击波而宣布辞职,乔治三世的个人统治实际上寿终正寝。??一个企图恢复个人权力的国王在议会已取得主导地位的时代想抗拒历史发展的潮流,终于造成国家的伤害、个人的悲剧。——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三 正是美国的爱国者感染了英国的激进分子提出了更为民主的选举权口号,激励他们为提高英国普通被统治者的政治影响而奋斗。他们还为英国的改革分子展示了组织政治运动的方式以及如何在不引起太多内乱的前提下达到改革的目标。

——[英]H.T.迪金森《芙田革命对英回的影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英国政坛出现危机的具体原因及其政治根源。(4分)

(2)据材料三,英国激进分子所面临的政治使命是什么?由此,19世纪30年代前期兴起的政治运动是什么?这一运动有何积极影响?(6分)

【答案】

(1)具体原因:乔治三世指使下院剥夺威尔克斯议员资格;北美独立战争中英国的惨败;国王个人干预造成英国在处理北美问题上的重大失策。

根源:乔治三世试图突破《权利法案》对国王权力的限制。

(2)使命:扩大选举权;进行议会改革。

运动:1832年议会改革。

影响:扩大了工商业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利;推动了代议制的发展;保证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7.(2009高考上海单科,31)以图证史是历史研究的新方法。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观察下列一组图片,回答问题。(13分)

(1)按照英国清教徒革命的发展进程将上述图像排序,并据此概述革命期间的政体变化。(6分)

(2)詹姆士一世和玛丽、威廉一世的权力一样吗?说明理由。(5分)

(3)为什么历史学家说图像是“可视的历史”?(2分)

【解析】第一问图像排序回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即可,政体的变化不要混淆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事件的发展。第二问关键在于对詹姆士一世和玛丽、威廉一世属性的认识。第三问属于历史基本素养的考查,应结合图像的特点思考作答。

参考答案:

(1)答案1: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

④②①③。

詹姆士一世宣扬君权神授,实行君主专制;英国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斯图亚特王朝复辟,英国恢复了君主制;光荣革命后颁布《权利法案》,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答案2:未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

其他答案。

(2)答案未能运用核心知识作出解释。

不一样。詹姆士一世是专制君主,宣扬君权神授。玛丽和威廉的权力受到法律的制约,议会成为政治统治的中心。

答案2 :仅运用边缘性知识作出解释。

不一样。詹姆士一世在经济上实行重税政策,严重侵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玛丽和威廉不得为天主教徒,不得随意征收新税和招募常备军等。

其他答案

(3)答案1:结合图像,从历史资料与历史解释的视角回答。

从图像中的人物、服饰、场景等判断,图像记录了历史,展示了大最的历史细节;图像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可以获得较为真实的历史。

答案2 :仅从历史资料与历史解释的视角来回答或只就图像本身进行回答。

图像记录了历史,展示了大量的历史细节;图像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可以获得较为真实的厉史。 从图像中的人物、服饰、场景可以看出图像记录了历史。

其他答案。

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1.(2009天津文综历史,9)1787年宪法是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发展成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其重要作用是

①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 ②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权益的要求

③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内阁制 ④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解析】A 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使美国从松散的邦联发展成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不仅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也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787年宪法最初没有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也没有采取责任内阁制,排除含②、③的选项。

2.(2009安徽文综高考,18)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A.人文主义B.民族主义

C.天赋人权说 D.三权分立学说

【解析】C本题考查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属于难题。解题关键是对材料的理解,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人民主权,故C项正确,ABD错误。

3.(2009高考上海单科,10)近代以来许多国家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三权”是指

A.立法权、行政权、监察权B.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

C.行政权、司法权、考试权D.监察权、考试权、行政权

【解析】B从《论法的精神》到美国1787年宪法,主要体现的是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权的分立。

4.(2009高考海南单科,9)《独立宣言》曾被马克思称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与法国《人权宣言》不同,《独立宣言》还提出了

A.生命权 B.自由权 C.财产权 D.反抗压迫权

【解析】A 《独立宣言》主要体现了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人民革命权利,人的基本权利包括?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等;而《人权宣言》则宣称人民在权力上是平等的,这些权利包括?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可见,B、C、D三项是两者的共同点,与《人权宣言》相比,《独立宣言》特别将生命权放在了突出的地位。

5. (2009高考海南单科,12)历史学家乔8226;科尔顿写道:“这场战争前后持续了四年,其中有好些像拿破仑时代一样的大规模战斗,这是除了中国1853—1864年的太平天国起义之外,在19世纪发生的最惨烈的战争。”此战争应该是

A.普法战争 B.印度民族大起义 C.美国内战 D.马赫迪民族大起义

【解析】C 注意题干中的时间信息?战争前后持续了四年?,普法战争只持续了几个月,印度民族起义持续两年,马赫迪起义持续了将近20年。符合此要求的只有C项。

6.(2009全国文综一,21)1787年费城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反映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

A.民主主义 B.平等主义 C.自由主义 D.共和主义

【解析】D ?不授予贵族爵位?反映了否定封建等级制度,体现共和主义的原则。

7. (2009全国文综二,17)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是(1763— 1790)》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根据他的看法,创立美国联邦政府

A.背离了革命的原则 B.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力

C.忽视了对个人自由的保护 D.维护了商人和农场主的利益

【解析】B 注意结合所学知识,1878年宪法颁布的主要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

8. (2007广东卷,18)有学者指出:“那些为17世纪的大部分欧洲人难于理解和在当时的大不列颠尚未获得全胜的原则(自由与平等),已在新英格兰(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的法律上得到了全部承认,并被订于法律的条款之内。”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17世纪的新英格兰已是一个法制国家B.17世纪的英国还处于封建势力的统治之下

9.美国的民主政治早在17世纪就开始孕育 D.欧洲在17世纪时并未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

【解析】C 此题考查的角度新,从人类文明传承与影响的角度入手,提供新材料,设计新情景,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事件和历史分析能力。 17、18世纪,欧洲开展了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在英、法等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但是,由于封建主义的强大,资产阶级的原则(自由、民主、平等)并没有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而完全确立。而?新英格兰?,即北美没有经历封建社会,在北美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而独立之后,为确保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美国联邦政府通过了《1787年宪法》,以法律的形式把资产阶级的原则确立下来。通过再认、再现并抓住时间限制词?17世纪?,可排除A、B、D。A?已是?、B?封建势力?、D?并未?显然与历史事实不符,是错误的选项。

10.(2008年广东文基,32)下列宪法中,首次规定司法权与行政权、立法权分离的是

A.英国《权利法案》 B.德意志帝国宪法

C.美国1787年宪法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解析】C 1787年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首次规定司法权与行政权、立法权分离。另外三个选项中只有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时间比美国1787年宪法早,但《权利法案》主要是限制国王的权利,没有规定司法权与行政权、立法权分离。

11.(2007广东卷,28)(10分)阅读材料:

英国人一定是丧失了所有的道德和自由感,否则怎么会对这场世界经历过的最重要革命,对它正在进行的庄严方式,不表敬仰赞赏。凡有幸目睹这一伟大城市最近三天发展的同胞,一定不会认为我的话是夸张的。

——《晨邮报》1789年7月21日论巴士底狱的陷落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1789—1815年的相关史实是否说明法国革命是一场“世界经历过的最重要革命”?为什么?(6分)

【解析】考生从以下两方面回答皆可。

是。因为法国革命摧毁了欧洲大陆最顽固的封建堡垒,建立了民主制度;拿破仑打击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法国革命时期实行的政策对世界其他国家也产生了积极影响;法国革命精神激励着世界各国人民。(可以补充: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不是。①从时间来看,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都比法国革命早;②从影响来看,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影响了其他国家,甚至法国革命也受到美国革命的影响;③从方式来看,英国的?光荣革命?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革命影响也很深远。

(2)《晨邮报》的这则评论认为,英国对法国正在进行的事件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解释你的判断。(4分)

【解析】此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考查考生的发散思维和对历史知识的概括、阐述能力,是高考能力要求?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的体现。要求考生答题时思考的多角度要多、全,否则就漏了某些要点了,要做到史论结合,不说大话、套话、空话。第一问:法国革命是否是一场?世界经历过的最重要革命??考生无论答是或者否,都要从:法国革命的时间、政治影响、思想影响、国际影响、国内影响、革命方式等角度概括说明和论证自己的观点,考生要灵活思考,大胆回答。第二问,从材料中已经推断出?态度?,问题是分析原因,为什么是?支持、敬仰赞赏?的态度?因为英国曾进行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君主专制统治,再者经过启蒙运动,自由平等的观念已得到了西方进步人士的认可,因此,对于法国大革命,应持?支持、赞赏?的态度。这一问的失分点可能是考生审题不细心,答偏题了。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求教师在强化训练时,一定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审题训练和思维的多角度训练。

12.(2007海南卷,28)28. (14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而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故他仍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摘自《人权宣言》1789年)

材料二

“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从有权工作、自由选择职业、享受公正和合适的工作条件并享受免寸失业的保障”,“人人有同工同酬的权利,不受任何歧视”,“人人有为维护其利益而组织和参加工会的权利”;“从有享受休息和闲暇的权利”,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人人有权自由参加社会的文化生活,享受艺术,并分享科学进步及其产生的福利“;“人人有权要求一种社会的和国际的秩序,在这科秩序中,本宣言所载的权利和自由能获得充分实现。

(摘自《世界人权宣言》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始终把解决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问题放在首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使经济和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实现了从贫国到温饱和从温饱到小康的两次历史性跨越??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依法得到维护和保障??(实现了)妇女、儿童权利的保护??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特殊保护。

(摘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人权五十年》,2000年)

⑴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人权宜言》与《世界人权宜言》的异同,并指出其原因。(11分) ⑵概括材料三所反映的中国人权观的特点。(3分)

【解析】⑴注意从材料中读取信息,找准关键词,相同点是?人们生而是自由平等的?。不同点结合两个文献产生的具体背景进行分析,从适用范围、具体规定等方面思考。⑵既符合出近代以来,人权运动的主要趋势,又要表现出对人权的新认识。

答案:

⑴相同:二者都肯定人的平等自由的基本权利.(2分)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


TOP最近更新内容

    园林史名词解释
    长城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
  • 上一篇:20072010年宁夏历史高考试卷分析
  • 下一篇:20072009年各地高考化学试题汇选物质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