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上学期·九年级第三次月考考试·理综试卷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9小题,20-29题各2.5分,其余每题2分,共63分)
1、人类身体中最大的细胞——卵细胞,直径约0.1毫米。在一台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下看到其直径约为0.5厘米。则此时最有可能的镜头组合是( )
A.5× 40×B.5× 10× C.10× 40×D.10× 10× 2、新疆哈密瓜富含糖分,特别甜,其中的糖分是( )
A.果实细胞利用无机物自身合成的 B.果实细胞从土壤中吸收并积累而成的 C.由叶肉细胞制造后运输到果实细胞的 D.由根细胞合成后运输到果实细胞的 3、在试管内加入2 mL的食用油,再加入新配制的“X消化液”1 mL,充分振荡后,置于37 ℃ 的温水中5 min,发现植物油消失了。则“X消化液”成分最可能是( )
A.唾液、胃液、肠液 B.胃液、胆汁C.胰液、肠液、胆汁 D.胃液、胰液 4、肌肉注射某种药物,若跟踪检查,在心脏中首先发现这种药的部位是( ) A.左心房B.右心室C.左心室D.右心房
5、从人体手臂的两根不同血管中抽得血液,测定其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的相对含量如图所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动脉血B.乙呈鲜红色C.甲是从静脉中抽取的 D.乙是从动脉中抽取的 6、如图是血液流经某器官X后一些成分的变化情况,据此推测该器官为
( )
A.肺B.肾脏C.肝脏D.心脏
7、从人体手臂的两根不同血管中抽得血液,测定其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的相对含量如图所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动脉血 B.乙呈鲜红色C.甲是从静脉中抽取的D.乙是从动脉中抽取的 8、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 )。
A、分子的种类没有变B、分子的数目没有变 C、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变 D、物质的种类没有变
9、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镁带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物质量( ) A、大于镁带的质量B、小于镁带的质量
C、等于镁带的质量D、可能等于镁带的质量
点燃
10、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C+O2
CO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碳加氧气生成二氧化碳
B、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C、12g碳加32g氧气等于44g二氧化碳
D、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接触就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11、一种可做绿色能源的物质X。其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点燃
X+2O2
CO2+2H2O,则X的化学式为()
A、CH4B、C2H4C、CH4OD、C2H2
12、在化学反应A+B===C+D中,8gA和16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0gC, 若12gA参加反应,生成D的质量是()
A、20gB、24gC、15gD、21g
13、金刚石、石墨在物理性质上有很大差别的原因是()
A、组成元素不同 B、原子结构不同 C、原子排列不同 D、物质类别不同 14、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可能是( )
A、单质B、化合物C、纯净物D、混合物
15、除去CO2气体中混入的少量CO,可采用的方法是(),
A、把混合气体点燃 B、把混合气体通过水中
C、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CuO粉末 D、把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16、鉴别H2、O2、CO2、空气四种气体的最简便的方法是()。 A、试验四种气体的溶解性B、用燃着的木条检验 C、向瓶内倒入澄清石灰水 D、测定四种气体的密度
17、野炊结束后,同学们及时用沙土盖灭火堆,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A、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离 B、撤离可燃物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18、近几年“纸火锅”(如图)逐渐流行起来。“纸火锅”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 C、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D、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19、下图所示的有关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的是()
20、欧姆定律公式I=U/R,可变形得到R=U/I。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C、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
D.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