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系统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课内古诗词默写
一、《论语》十二章:
1、论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语句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2、论述从师之道或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即论述个人修养的语句是“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6、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7、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谦虚求教.到处有老师”的观点(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时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8、表明孔子非常重视学习过程中的复习环节的句子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9、与今人“举一反三”意思类似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孔子注重将“思考”和“学习”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1、表明孔子向他人虚心学习的态度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2、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4、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二、《观沧海》
15、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16、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17、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
18、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19、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三、《次北固山下》
20、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或即景抒情又蕴 1
含自然理趣(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这两句诗是: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1、次北固山下》中写时序更替,抒发思乡之情,蕴涵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22、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四、《天净沙 秋思》
23、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 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
24、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抒胸臆、道出特定时间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25、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一样写得波澜壮阔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6、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样表达了新事物取代旧事物这份哲理的句子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五、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27、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着诗人的喜悦之情或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以小鸟的活动写出早春特色)(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两句诗是: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28、体现花草茂盛(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诗句是: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29、叙写“早春禽事”的句子是: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0、描绘早春气息渐行渐浓的句子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六、课后古诗词背诵
31、教授已退休多年,仍在勤奋著书。如果要送他一幅书法作品,用曹操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作为内容很合适。
32、曹操的《龟虽寿》: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情感(用比喻的手法表达诗人年老而壮志犹存)的诗句是: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3、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诗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
34、《过故人庄》中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5、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两句诗,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生的启示。
36、《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有两句诗各含有一个成语,这两句诗是:“ 曲径通幽处”、“ 万籁此都寂”。
37、大自然美丽的湖光山色涤荡了我们的心胸,让我们心清如水;愉悦了目鸟的性情,使它们在山林间尽情歌唱。这真是: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填写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的诗句)
38、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把明月人格化,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诗句是: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39、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以月寄情。如唐代诗人李白在《闻王昌龄左 2
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两句,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
40、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41、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会晤的欢愉衬托客居的寂寞,思念深情转化为重聚希冀的名句是: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42、诗人描绘秦淮河上一片朦胧景象的句子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43、与“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44、杜牧的《泊秦淮》:渲染了一幅迷茫,清冷的水上夜景图的句子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表现诗人忧患意识,反映官僚纸醉金迷生活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5、浣溪沙》中最能抒发词人那一缕若有若无的淡淡闲愁的句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46、《观书有感》中,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的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7、 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对登山、下山这一日常生活现象中总结哲理的句子是: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48、李玉同学刚升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觉学习没有什么困难,于是学习有些松懈了。请你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的两句诗告诫他: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49、在《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写回舟迷路的句子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50、在《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课外古诗词背诵》理解填空
一《龟虽寿》
①以高亢的语句,后人常用来励志的名句是: ①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③表达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②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②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壮怀激烈情感的句子是:③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④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句是:④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⑤运用比喻表明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句子是:⑤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⑥比喻有志的人虽年老而仍有雄心壮志时,常用的成语是:⑥老骥伏枥
⑦表现了英雄人物老当益壮的胸怀的句子是: 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⑧配乐所加与内容无关的句子是:⑧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⑨表现出人虽到暮年但雄心壮志尤存的诗句是: ⑨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⑩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的诗句是:⑩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3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⑾抒发诗人年老雄心在的诗句是: 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⑿最能体现曹操慷慨激昂,壮怀激烈情感的,采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是: 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⒀表现诗人越到晚年越思进取的诗句是: 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⒁表现曹操要老当益壮,积极进取,完成统一大业的诗句是: ⒁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⒂流露出诗人要利用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的想法的句子是: 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⒃我们比喻有志的人虽年老而仍有雄心壮志时,常用的句子是:
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二《过故人庄》
① 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①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②借树、山来表现夏景的诗句是: ②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③描写乡村秀丽景色的诗句是: ②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④写出农家劳动生活的句子是: ③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⑤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⑤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三《题破山寺后禅院》
①描绘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意境深邃的诗句是: ④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②以动显静,因情生景、含蓄隽永的诗句是: ②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③写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启示的句子是: 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④比喻探寻幽远盛景乐趣的句子: ④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⑤被誉为千古名联的句子: ⑤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⑥写景的句子是: 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⑦表明入寺时间的句子: ⑦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四《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①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①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②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③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的诗句是: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五《夜雨寄北》
① 想象将来与亲友团聚、剪烛夜话的诗句是: 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② 表达诗人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诗句是: ②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③ 设想未来相逢景象,表达深沉离情的句子是: ③巴山夜雨
④后来成为离情的代用语的词是: ④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⑤盼望有朝一日与友人相聚的欢快场景的语句是: ⑤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
⑥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 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⑦诗中蕴含宦途失意、羁旅他乡,思乡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并把愁苦之情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的诗句是: ⑦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六《泊秦淮》
①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借古讽今)的诗句是: ①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②鞭打沉溺酒色,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告诉他们将重蹈南朝亡国覆辙的诗句是: ②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③讽刺上层人物不顾国家艰难,只顾吃喝玩乐的语句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④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一句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⑤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句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七《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① 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②说明季节的变换,年华的 交替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③给人以哲理性启迪的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④构成“新”与“旧”“来”与“去”对比的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⑤追忆难忘欢聚,感叹流光易逝的句子是:⑤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⑥表现诗人沉思形象的句子:⑥小园香径独徘徊。
⑦时光流逝,不能倒流,人们无力挽回,经常用晏殊的“ ”这两句诗表示慨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八《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① 登山、下山这一日常生活现象中总结哲理的句子是: ①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②李玉同学刚升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觉学习没有什么困难,于是学习有些松懈了。请你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的两句诗告诫他:②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九《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① 写瞬间美的享受的句子是:
② 表现对往事的回忆的句子是:①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③ 写回舟迷路的句子是: ②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④ 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③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⑤起承上启下的诗句是: ⑤兴尽晚回舟。
十《观书有感》
①表现作者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②借水之清澈是因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的句子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5
③我们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时,常引用《观书有感》中的句子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④成语“源头活水”的源出句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⑤运用比喻的方法作比书及书中内容的句子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⑥形象地描述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的句子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⑦富有哲理的句子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⑧借景喻理,说明只有思想永远活跃,接受种种不同新思想、新知识,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表现作者这种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⑨蕴含“想要学问深,必须不断努力,常学才能常新新境界”的名句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⑩表达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的句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作者是南朝
1、内集:家庭聚会 2、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3、俄而:不久、一会儿 4、骤:急速
5、欣然:高兴的样子 6、何:什么 7、似:像 8、差:大致、差不多
9、拟:相比 10、未若:不如、比不上 11、即:就是 12、因:凭借
13、儿女 古义: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今义: 专指子女(儿子、女儿) 理解性默写 :
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咏雪的直接原因:俄儿雪骤。
3、两个比喻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4、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未若柳絮因风起。
5、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暗示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翻译:1、谢太傅寒雪日內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3、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4、兄女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5、公大笑乐。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6
6、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问题: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以种怎样的家庭气氛?答:和睦、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
2、对于谢太傅的出题,兄子和兄女分别给出什么答案?答:兄子:撒盐空中差可拟,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兄女: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3、两个咏雪句“撒盐空中差可拟”与“未若柳絮因风起”,哪一个更好?请从文中找出根据,并谈谈你的看法。答:“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且还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温暖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4、谢太傅为什么跟儿女们谈论诗文时,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答:主讲人出题考听众时,天气发生了变化: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大雪。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就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
5、“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答:因为柳絮团状,与雪花相似,漫天飞舞給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而且还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温暖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6、你学过的古诗词中咏雪佳句?请写出一两句来。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数梨花开。(比喻)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比喻)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夸张)
7、你认为谢太傅究竟满意谁的答案?为什么?答:对兄女的答案满意。因为文章最后一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表明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谢太傅对道韫才气的赞赏。
8、文章最后一句有什么作用?补充点明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谢太傅对道韫才气的赞赏。 二、《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字词翻译:
1、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日中,正午时分。2、 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3、 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可翻译为“吗”。
古今异义词:1、去 古义:离开 ;今义:往、到。2、委 古义:丢下、舍弃 ; 今义:委屈、委托。 3、顾 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4、引 古义:拉;今义 :引导,带领。
5、期 古义:约定;今义 :期望。
7
问题:1、这则故事写了陈太丘、友人和陈元方三个人的活动,重点写的是哪两个人的活动?这两个人各有什么特点?陈元方、友人;陈元方:不卑不亢、倔强任性;友人:误时无礼、错而能改。
2、请按要求写出这则故事下述一些内容。答:故事的起因:陈太丘与友期行;
故事的发展:友人日中不至乃去;故事的高潮:元方据理驳斥友人;故事的结局:友人惭而致歉。
3、陈元方的言行有对有错,请谈谈你的看法。答:对:①耐心说明;②据理反驳;错:入门不顾。
4、故事中友人听了陈元方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可是陈元方仍然“入门不顾”,
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
三、《论语》十二章
孔子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
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
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
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儒家文化圈及世界有深远的影响。其教育代表思想着重
有“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启发诱导”、“温故知新”等等。
《论语》介绍:《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
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
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
《孟子》(四书)《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经)并称“四
书五经”。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
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
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
中孔子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文中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文中的古今异义:
(1)有朋自远方来。朋,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朋友。
(2)不亦君子乎。君子,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义:对人的敬称。
(3)五日三省吾身。三,古义:泛指次数;今义:二加一所得的数目。
(4)择其善者而从之。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从前。
(5)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凭借某种条件去做; 今义:允许。
8
一词多义:
(1)时:学而时习之(时常、按时)元芳时年七岁(当时)
(2)志:吾十又五而志于学(立志)匹夫不可夺志也(志向)
文言虚词:
(1)而,择其善者而从之(表顺承)、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
(2)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可以为师矣(作为)
(3)其,回也不改其乐(代词,这)、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其中)
翻译: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
吗?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
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
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那
天上的浮云一样。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
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忠实地记
住,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四 、《狼》
一、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
川(今山东省淄博市)人。郭沫若曾写对联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
入木三分。蒲松龄自题诗: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著有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他的书斋名,“志”是记
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二、整体感悟
课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叙事,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狡诈的狼想吃
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后一部分是作者的议论,点明故事的主
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 叙事部分亦可分为:遇狼、惧狼、
御狼、杀狼。
本文以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展开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表现了狼贪婪、狡诈而
愚蠢凶恶的本性,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从而告诉我们:对于像狼一样的恶势
力不要心存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三、重要实词 屠惧.() 投.以骨( ) 缀行..甚远()
() 一狼仍从.() 盖以诱敌.(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屠大窘.( )恐前后受其敌.( ) 并驱..如故.()
() 顾.野( ) 积薪..其中( ) 苫蔽..成丘( ) 奔
倚.其下()狼不敢前.() 弛.担持.刀()() 一
狼径去..()犬坐..于前( ) 目似瞑.() 屠暴.起( ) 以
刀劈.狼首()意.暇甚( )( ) 转视积薪..后() 一
9
狼洞.其中()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止露尻.尾( ) 狼亦黠.矣()乃悟.前狼假寐..()
五、重点句子翻译
1、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2、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3、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苫蔽成丘。
4、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5、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
前
6、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7、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
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8、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9、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
耳。
六、内容理解
1、请填写本文的情节:遇狼----- 狼-------- 狼
-------- 狼 2、文中是怎样写狼的狡猾的?从狼的身上你得到了什
么教训?
答:
3、屠户的机智表现在
哪些地方?
答:
4、文中屠夫的思想感情是有变化的,你能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
一说吗?
5、屠户“投以骨”这样做表现了屠户什么心理?
6、“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
吗?作者借恶狼嘲讽了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发?
7、文章结尾的议论
有何作用?
8、本文选自《聊斋志异》,聊斋志“异”的“异”在文中是怎
样得以体现的?
9、一位诗人用悲愤的笔调写下这样的诗句:“如今狼已经越来越
少,荒野里尽是人在嗥叫”。你是怎样理解的?
第三部分 名著导读
一、《繁星》《春水》 :主题是“母爱、童真、自然”。
作者是冰心,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这两作品 10
是在受到了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如\'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能躲到你的怀里。诗中的母爱往往有双重内涵:一是母爱对诗人的浸润,二是诗人对母爱的深情颂赞。
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作者认为:人类来自自然,归于自然,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一致的。如\'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孩,卧在宇宙的摇篮里.\'。
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称为\'哲理诗\'.如: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作品的艺术成就表现在:
一是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刹那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
二是语言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
2、《伊索寓言》:主题是\'生活的智慧和想象的魅力\'。
《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影射当时的社会现实,揭露了当时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如:《狼和小羊》,《猫和鸡》。
二是表现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与智慧。如:《农夫和蛇》,《狐狸和山羊》 三是借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缺点。如《蚯蚓和狐狸》,《蚂蚁和蝉》
作品的艺术特色是:一是往往简洁客观地叙述一个故事,最后以一句话画龙点睛
地揭示蕴含的道理。二是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广泛采用拟人化手法。
第四部分 说明文的有关常识 一、说明顺序
1、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等等一一介绍说明。
2、时间顺序
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
3、空间顺序
空间顺序,即是按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 ,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
二、说明方法
1、举例子: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使比较抽象,复杂的事情或事物变得通俗易懂,让人信服。
2、打比方:可以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说得浅显易懂,具体生动。
3、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4、作比较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
11
5、摹状貌: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
6、引资料:有力说明。
7、分类别:帮助读者掌握特征,头绪分明。
8、列数字/列数据: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准确化,以便读者理解。
三、说明文的结构。
事物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
(1)总——分(先总体的概括,再分说。结尾没有总结性的语言)
(2)总——分——总,如《看云识天气》
(3)分——总。
第五部分 课内现代文阅读训练
一、阅读《散步》第6——8段,做题。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母亲人老了,“要走大路”因为“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因为“小路有意思”,为什么意见发生分歧后,母亲又选择了走小路?
答:因为母亲有涵养,谦让,而且很疼爱孙子,即使自己行走不便,也要宠着孙子。这是老一辈人的奉献精神。
2.当母亲、孩子、妻子都等着“我”来选择走哪条路的时候,为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因为无论是母亲、儿子还是妻子都依靠我,都依从我的选择和决定,所以我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
3.如何理解“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句话的含义?
小路其实也很美,也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正像孙子说的“有意思”。这也是 12
母亲决定走小路的原因,展示了母亲热爱生命而且也充分理解孙子的内心。
4.如何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义?
“走得很仔细”表明“我”和妻子尊老爱幼,怕因闪失给孩子和老人带来伤害。“整个世界”可以这样理解:一个是老人,代表着业已过去的时代和世界;一个是孩子,代表着刚刚开始的时代和未来的世界。背着这个“世界”的“我”和妻子作为中年人,起着顶梁柱的作用,从家庭到国家,都是如此。这带有象征性的句子,深化了全文的中心思想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二、阅读《秋天的怀念》,做题。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A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
块儿,好好儿活??”
②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B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
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C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13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①“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 ③“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2.文中加点的“悄悄地”所要强调说明的是:①母亲十分体谅儿子的苦衷。②母亲周到细心,尽可能不去惊扰儿子。③母亲的心里更难受。
3.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答:第一处A:“母亲喜欢花??”。作用:①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②母亲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第二处B:“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作用:①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步田地。②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第三处C:“别人告诉我”。作用: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
4.结合内容说说文中加点的动词“扑”和“挡”为什么用得好。答:表现了母亲时刻为儿子着想的形象,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刻画鲜明,感人至深。
5.将第三段中加方框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 ①“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若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②从词义看,“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则指较高要求。
6.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从结尾的描写内容看,“我”不仅懂了,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了。
7.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
①“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 ②“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③“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8、分析第③段中“我”的回答为何让母亲喜出望外。 ①儿子同意“看花”,说明儿子消沉的情绪有所好转。②让儿子能够重新感受生活的美好,是母亲的心愿,这一愿望终于要实现了。
9、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作者从“看花”中获得了哪些人生感悟。
答:①身患重病的母亲,一直热切地期待陪我“看花”,表现母亲对儿子细腻的 14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