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017年重庆师范大学中外教育史(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复试之外国教育史教程考研复试
核心题库(一) ........................................................ 2 2017年重庆师范大学中外教育史(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复试之外国教育史教程考研复试
核心题库(二) ........................................................ 9 2017年重庆师范大学中外教育史(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复试之外国教育史教程考研复试
核心题库(三) ...................................................... 16 2017年重庆师范大学中外教育史(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复试之外国教育史教程考研复试
核心题库(四) ...................................................... 25 2017年重庆师范大学中外教育史(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复试之外国教育史教程考研复试
核心题库(五) ...................................................... 33
第 1 页,共 41 页
2017年重庆师范大学中外教育史(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复试之外国教育史教程
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一)
说明:本资料为学员内部使用,整理汇编了2017考研复试重点题及历年复试常考题型。 ————————————————————————————————————————
一、辨析题
1. 凯兴斯泰纳提出的“公民教育”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教育“陶冶”人的思想、性格和意志,把他们训练成为“爱国”“忠君”的顺民。
【答案】(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2)关于国家职能的思想是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理论的政治基础。他的政治理想是要建立一个“文化法治的国家”。为实现这个理想,现有国家有着双重任务:维护国家内在与外在的安全及其公民的身心健康;向伦理化社会发展。逐步实现人道国家的理想。凯兴斯泰纳关注当时国家间的
对峙关系,把“自我保存”看做国家的重要职能,把“自我完善”看做自我保存职能的重要内容。
他认为通过给予每个人以最广泛的教育,使他们大体上懂得国家的职能,并有能力也乐意尽最大努力担负起他们在国家组织中的职责。他指出,教育有用的国家公民是国家公立学校的目的,也是一切教育的目的。公民教育的中心内容是通过个人的完善来实现为国家服务的目的。在他看来,“有用的国家公民”应具各三项品质:①具有关于国家的任务的知识;②具有为国家服务的能力;③还要具有热爱祖国、愿意效力于国家的品质。
(3)综上所述,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对人的能力与品质的教育培养,让他们成为热爱祖国、效忠祖国的好公民。
2. “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明荀况在师生关系问题上强调不唯师说。
【答案】错误。
《劝学》中这段话阐明了持久的学习和教育对人有完善的作用,也蕴含了学生必须向老师学习求教的思想,但推导小出在师生关系问题上不唯师说的结论,荀况也并无小唯师说的思想。荀况认为,教师与天、地、君、亲处在并列的地位,关系到国家的治理;教师是礼义的化身,人的完
,否则就是背叛。善没有比向老师学习更为有效的办法。因此强调学生必须服从教师,“师云亦云”
据此提出尊师,并以是否尊师为国家兴衰的标志。
3. 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具体理由如下:
(1)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与智育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智育,即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发展学生的智力,主要是通过教学进行的。但不能把两者等同。一方面,教学也是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途径;另一方面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才能全面实现。把教学等同十智育将阻碍全面发挥教学的作用。
第 2 页,共 41 页
(2)题中的观点仅仅把教学看成是实施智育的途径,忽视了教学同时还是实施德育、美育和体育的基本途径。即使作为实施智育的途径,教学也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授受,还包括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
二、简答题
4. 简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
【答案】苏霍姆林斯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的作品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帕夫雷什中学》、《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1)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提出
针对当时苏联学校教育的弊端,提出了和谐教育的思想。
(2)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要求
和谐教育要求不要以分数取人,不要只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内容。
(3)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的内容
①学校教育的理想和奋斗目标。苏霍姆林斯基明确地提出了普通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是他的学校教育的理想,即:“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全面和谐的发展。意味着劳动与人在各类活动中的丰富精神的统一,意味着人在品行上以及同他人相互关系上的道德纯洁,意味着体魄的完美、审美需求和趣味的丰富及社会和个人兴趣的多样。
②和谐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为了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就必须深入地改善整个教育过程,实施和谐的教育。学校要创造一些条件和相应的环境,使学生的天赋才能和业己形成的内在的精神财富得以充分表现,要把学生认识世界的过程,与他参加改造客观世界的表现和自我教育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
③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观点出发进行教育。要实现全面发展,就要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呈现为一个统一的完整过程。
(4)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曾被誉为“教育思想泰斗”。他的教育理论对70年代和80年代苏联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例如,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就接受了苏霍姆林斯基关于教育和教学工作整体性的观点,将全面和谐发展学生的个性作为学校理想的观点。70年代和80年代在苏联出现的一批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教育理论探讨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师,像阿莫纳什维利等人,也提倡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间的良好合作、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反映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强烈影响。
5. 简述课程的逻辑组织与心理组织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答案】(1)课程的逻辑组织与心理组织的含义
第 3 页,共 41 页
课程的逻辑组织是指根据学科本身的体系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内容。课程的心理组织是指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组织课程内容。
(2)课程的逻辑组织与心理组织的相互关系
“传统教育”派主张根据学科内在的逻辑顺序来组织课程内容,而“现代教育”派强调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特别是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经验背景来组织课程内容。现在人们认为要把课程的逻辑组织和心理组织结合起来。逻辑组织与心理组织的统一实质是在课程观上把学生与课程统一起来,在学生观方面,体现为把学生的“未来生活世界”与“现实生活世界”统一起来以此为基础,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根据学生认识发展的特征和科学知识本身的逻辑特征,编排成既区别于原有科学结构,又有别于学生的完全经验复制式的课程内容体系。
6. 简述中世纪教育的总体特征和历史地位。
【答案】(1)中世纪的教育在西方教育史上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时期,可以说是教育开始从神学向世俗转化的一个过渡关键,归纳起来,这一时期的教育大致有以下几种特征:
①最为重要、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它的宗教化、神学化。中世纪的学校为教会所控制,教学内容与神学直接相关、为神学服务,且思想家的思考方式也神学化。
②由于其始终处于教会的控制之中,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因此不论是在教学内容还是在办学形式上,都带有严格的保守性,学校的发展也非常缓慢。
③教育讨论的范围与古希腊、罗马差异大,希腊、罗马始终是探讨少数人的教育、统治者的教育,中世纪无等级区别,更具开放性、普遍性。
④中世纪时期对教育的认识是未分化的,也就是说教育家对教育的认识往往是与宗教神学、哲学相联系的。
(2)中世纪的教育在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为后来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①从整体上看,中世纪的教育为西方文明的发展留下了大量遗产,为此后西方各国的文化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②从教育实践看,中世纪的教育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一个学校系统,其中包括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堂区学校、中世纪大学等多种类型的教育机构,且形成较严格的教育制度。
③从教育思想看,中世纪的教育出于培养信仰考虑,极其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并就德育提出大量见解;中世纪教育家们所提出的关于教学问题的见解包含了一些合理因素;中世纪教育家所推崇的经院哲学的方法虽有种种弊端,但同时也有积极的意义,一方面它有训练思维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经院哲学虽然力图调和信仰和理性的矛盾,但却从此为理性的发展和运用打通了道路。
7. 简述教育研究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
【答案】教育研究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主要有:
(1)课题的价值;
(2)相关文献综述(对同类研究和相关研究状况把握的准确性与全面性);
第 4 页,共 41 页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