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017年四川师范大学中外教育史(跨专业加试)之外国教育史教程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一) . 2 2017年四川师范大学中外教育史(跨专业加试)之外国教育史教程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二) 11 2017年四川师范大学中外教育史(跨专业加试)之外国教育史教程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三) 19 2017年四川师范大学中外教育史(跨专业加试)之外国教育史教程考研复试核心题库(四) 27 2017年四川师范大学中外教育史(跨专业加试)之外国教育史教程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五) 34
第 1 页,共 39 页
2017年四川师范大学中外教育史(跨专业加试)之外国教育史教程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一)
说明:本资料为学员内部使用,整理汇编了2017考研复试重点题及历年复试常考题型。 ————————————————————————————————————————
一、辨析题
1. 杜威实用主义教学主张儿童是教育的中心。
【答案】正确。
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育思潮。代表人物是杜威、克伯屈。杜威的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克伯屈的代表作是《设计教学法》等。
实用教育学认为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强调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和自动,将教师置于辅助地位。他们认为,学生是教育过程的中心,全部的教育教学都要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出发,教师只能处于辅助地位。这与赫尔巴特等人的“教师中心论”相反。
实用主义教育学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理性主义教育理念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20世纪整个世界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发展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不足之处是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系统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2. 1964~1973年,苏联教育改革不再强调教育与公益劳动相结合的原则,明确提出普通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牢固的科学基础知识”。
【答案】(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2)在1958-1964年的教育改革之后,面对西方教育改革运动的冲击,为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和消除1958年以来过分强调教育与公益劳动相结合所带来的消极影响,苏共第23次代表大会强调了提高劳动人民普通文化知识水平和技术知识的重要性,提出要把提高专家培养质量当作头等任务,要求改进学校教育工作。明确提出了普通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牢固的科学基础知识”。
(3)1966年11月10日,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改进普通中学工作的措施》。这个文件指出,在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为了发展生产力,为了提高人民的文化素养,迫切要求提高学生的知识质量,更好地培养他们面向公益劳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牢固的科学基础知识,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培养青年面向生活并能自觉地选择职业。《措施》对中学教学内容也提出了具体要求:
①教学内容要符合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要求;
②1~10年级科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要有衔接性,要把教材按学年作较合理的分布,要从第四学年开始系统地讲授科学基础知识;
③要删除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过于烦琐和次要的材料,克服学生负担过重的现象;
第 2 页,共 39 页
④l~4年级周学时的最高限额为24学时,5~10年级为30学时:
⑤从七年级起开设选修课,目的是加深数理学科、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的知识,发展学生多方面的兴趣与才能。
3. 苏联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马卡连柯在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观指导下,提出了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并进行了有效的实践。
【答案】(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主要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和实践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为了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就必须深入地改善整个教育过程,实施和谐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思想与过去片面强调学习间接知识,强调课堂教学和教师主导作用的教学和教育理论是完全不同的。他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主要表现有:
①学校教育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他认为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牢固的科学基础知识,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培养青年面向生活并能自觉地选择职业,因此,他明确的提出了普通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
②和谐的教育。他认为和谐的教育就是学校要创造一些条件和相应的环境,使学生的天赋才能和业已形成的内在的精神财富得以充分的表现,把学生认识世界的过程,与他改造客观世界的表现和自我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
③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观点出发进行教育。他要求注意到各育之间的相互联系,发挥各种教育活动的综合教育作用。
二、简答题
4. 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的教育改革。
【答案】(1)“二战”结束后,日本进行了大规模的学校改革,颁布了《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
①《教育基本法》的主要内容有:
a.确定教育必须以陶冶人格为目标,培养和平的公民及社会的建设者;
b.全体国民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尊重学术自由,培养国民的理智;
c.公立学校禁止宗教教育;
d.教育机会均等,男女同校;
e.尊重教师,提高教师的地位等。
②《学校教育法》是《教育基本法》的具体化。其主要内容有:
a.废除中央集权制,实行地方分权;
b.采取“六三三四”单轨学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c.高中以实施普通教育和专门教育为目的;
d.将原来的多种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统一成为单一类型的大学等。
《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的颁布,否定了战时军国主义教育政策,为战后日本教育
第 3 页,共 39 页
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2)进入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教育改革。1971年,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提出《关于今后学校教育综合扩充、整顿的基本措施》的咨询报告,对于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方面的改革影响较大,成为日本20世纪7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日本继明治初期和战后初期两次重大改革之后的“第三次教育改革”的主要依据。1977年,日本文部省颁布了《关于改善中小学教学计划的标准》和《小学初中教学大纲》。1978年,又颁布了《高中教学大纲》。
,1987年,(3)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教育改革。1984年,日本成立了“临时教育审议会”
,日本文部省成立了“教育改革推进本部”二者成为推进日本20世纪80年代教育改革的领导机构。
其中“临时教育审议会”1987年的咨询报告最有代表性和权威性,提出教育改革应重视个性的原则、国际化的原则、信息化的原则和向终身教育体制过渡的原则。“临时教育审议会”还提出了具体的改革建议,其中主要有完善终身教育体制;改革中小学教育体制,强调按照灵活、多样、柔性化的观点改革学制;加强道德教育和体育;推进高等教育和师资培训等内容。
5. 简述孔子的教师观。
【答案】孔子,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儒学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他热爱教育事业,敏而好学,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重视道德修养,因而具备作为优秀教师的品质和条件。在他看来,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各以下条件:
(1)学而不厌
教师要尽自己的社会职责,应重视自身的学习修养,掌握广博的知识,具有高尚的品德,这是教人的前提条件。要保持一种“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积极精神状态,时刻考虑的是不断进步。
(2)温故知新
只能记诵的人,不足以为人师。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教师既要了解掌握过去政治历史知识,又要借鉴有益的历史经验认识当代的社会问题,知道解决问题的办法。此外,教师负有传递和发展文化知识的使命,既要注意继承,又要探索创新。
(3)诲人不倦
教育是高尚的事业,需要对学生有高度责任心、对社会有高度责任心的人来为其服务。教师以教为业,也以教为乐,要树立“诲人不倦”的精神。诲人不倦不仅表现在毕生从事教育,还表现在以耐心说服的态度教育学生,教师应高度负责,对学生充满爱心。
(4)以身作则
孔子认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方式,不仅有言教,还有身教。言教在说理,以提高道德认识;身教在示范,实际指导行为方法。教师身教的示范,对学生有重大感化作用,因此身教比言教更为重要。教师应以自己合乎道德规范的行为给学生做出榜样,凡提倡学生做的,自己必先做到,不要学生做的,自己首先不做,所说的和所做的一致,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
(5)爱护学生
孔子爱护关怀学生表现在要学生们努力进德修业,成为具有从政才能的君子,为实现天下有
第 4 页,共 39 页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