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备考 决胜高考
——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分析及2017届备考建议
湖南师大附中刘国彬
一、读考纲明方向
《考试大纲》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负责制定,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也是高考备考的指导性文件。《考试大纲》对考试性质、考试内容以及考核目标与考试范围都做出了明确规定。研读考试大纲,深入理解考试大纲所做的规定,把握复习备考的方向,甄别哪些是考试大纲要求的复习方法,是教学的应然要求。日前,2017年新版考纲已出。
1.考试性质
考试大纲规定:“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启示: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强调“择优录取”。高考需要“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难度系数保持在0.5左右(附示意图和湖南省新课标卷文综考试成绩统计(表一))。
2.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启示:启示一:将初中所学的历史知识也纳入考试范围;启示二:高考命题依“标”不依“本”。(附2个例题说明)
例:新航路的开辟课标要求:
(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课标要求
(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依标不依本:考试内容以课程标准为根据,以课程内容为依托。课标未列出的的内容少考甚至不考。再如《新航路开辟》中只列了迪亚士、哥伦布,说明其他两个航海家考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当然也突出了这两位航海家的重要性;同样的要求还有《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等。
课程标准是弹性的,其“内容标准”只提出了教学内容的框架,而不是学习的具体内容(知识点)。复习中需要我们适当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增加或删减一些内容。
必修Ⅰ第一个专题第1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标要求是“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为了让学生对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之一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利高度集中”加深理解感知,可以把岳麓版教材中商朝的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补充进来。理解“内服”是王畿,是归商王直接统治地区。“外服”则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各附属国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还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这样补充就能够加深学生理解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特点。
在复习备考中,完全抛开《课程标准》或将课标内容作为具体知识点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弹性解读、适度开发是十分必要的。
1
3.考试目标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示:(1)基本历史知识——基础目标(掌握程度)。(2)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核心目标。(3)科学历史观、学科思维、学科方法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化目标。
四大目标是按照学生答题的思维顺序来表述的,由低级到高级,体现了思维的层次性和
知识”,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分析、说明);对知识的理解,高度概括(概括、指出??特点、认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论证、评论、探讨)。
4.命题原则
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脱离教材、高于教材、依托教材、拓展教材),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关注热点问题;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试题的立意。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增强历史意识,开阔视野,了解中国与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5.2017年新版考纲的变与不变
变:选做题由四选一变成三选一。历史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6个选考模块分别为“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和“世界文化遗产荟萃”。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选考模块“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探索历史的奥秘”和“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其余3个选考模块内容和范围都不变,考生从3个模块中任选1个作答。
理由:一是为减少试卷长度,减少学生的阅读量,有利于考生在规定时间内有效完成答 2
卷。二是“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模块相对其他选修模块内容难度较大,历年的阅卷结果显示该模块的得分率较低。(湖南:4﹤X﹤8,有3年最低分)三是为考试内容更加聚焦,能更好地体现考试的公平性。四是选修二与必修部分内容重叠。
不变:第一:继续提立德树人的核心任务,强调全面总结考试改革成果,体现课程改革新理念,为实现2020年高考改革目标做积极准备。第二:强调坚持整体稳定,推进改革创新。在保证考试大纲总体框架不变的前提下,进一步巩固考试改革成果,确保高考改革的顺利推进。第三:强调提前谋篇布局,体现素养导向。在高考考核目标中适当体现核心素养的要求,梳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层次与关系。第四:强调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
二、磨真题找规律
从016年开始,越来越多的省份采用全国新课标卷考试。全国Ⅰ卷:广东、河北、河南、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福建、山西、山东等10省份适用;全国Ⅱ卷: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内蒙古、新疆、陕西、重庆等11省份适用;全国Ⅲ卷:广西、云南、四川、贵州等4省份适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海南等6省市自行和委托教育部单独命题。咱们广西是从2015年开始采用新课标,去年用2卷,今年用3卷。
往年的试题是精雕细磨的产物,它反映了对考试内容的深思熟虑、对设问和答案的准确拿捏、对学生水平的客观判断。研究这些试题,就如同和试题的 制作者对话。 ——刘芃《考试文集》第477页
建议带领高三学生走向考场的老师们,除了踏踏实实的 教好课,搞好复习应对高考之外。一定要回头看看走过的路。 这路是什么?就是历年高考的试题!你不要认为这些考过的 题是无用的,是苍白冰冷地躺在那里的无用之物。在我看来, 历年考过的试题,就是跳动着的信息的活体。因为你只要会问,它都会告诉你。你想知道的信息,它都可以为你提供参考信息。如果我们把每年的题仔仔细细的研究一遍,提炼出题中反映出来的问题。那么这对我们应对新课程高考的意义就非常巨大了。你不用去问命题人明年的命题方向,甚至更蠢的去问“你明年考什么啊?”因为你想知道的所有答案, 都在历年的考卷中非常清楚的表达出来了。 ——吴 伟《认真研读试题分析,加深对试题及能力要求的理解》
1.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的特点及命题趋势展望
2016年全国新课标Ⅰ、Ⅱ卷均呈现较大幅度地调整,难度在逐年降低,命题更趋理性化;Ⅲ卷今年是第一年命题,难度是三套试卷中最低的。三套试卷,一套班子;梯度明显,思想一致。
第一.立足主干知识,突出学科特色。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的赋分情况看,60%以上的试题考查的是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试题选取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反映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的图片等作为命题素材,紧扣教材知识点,突出对学科基础知识的考查。
主干知识:知道中国及世界历史的基本线索、发展趋势和经历的发展阶段,知道中国及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与历史人物,知道中国及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文明成果。
1卷:汉代儒学、明代巡抚的设置、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洋务运动、抗日战争、中国现代外交、罗马法、英国君主立宪制、全球化、马歇尔计划、人口问题、启蒙思想、英国议会制度改革、美越战争等。
3卷:历史传承、王羲之书法、甲午战争、清末新政、抗日战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古希腊人文精神、近代世界美术变迁、二战后法国的政治改革、福利制度、通商口岸、北魏孝文帝改革、一战后美国十四点计划、蔡元培等
3
启示一:高考命题不片面求新求异,不刻意追求覆盖率。据统计,《考试大纲》规定的必修考点为85个,2011—2015年新课标全国I卷试题五年一共覆盖的有41个,占必修考点总数的47.67%,而且,每年的考点覆盖面比较低,年均为15个。
启示二:重要知识年年考,从不同层面反复考。比如: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宋明理学,晚晴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新中国前两个五年计划,抗日战争。
第二.重视能力考查,体现选拔功能。引入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论证新观点,试卷通过鲜活史料营造全新历史情境,注重考查学生在新的历史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阅读、理解、分析、评价、论证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全方位地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1卷:《五经》中没包括《论语》、宋太祖的闷闷不乐、甲午前夕,西方人士的认识、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1965年中西方的贸易额比重变化、歌德形容罗马法是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清朝的人口膨胀、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拟论题进行阐释、唐谱牒改革、英国质询制度等等。
3卷:青铜器铭文、东汉王充《论衡》、唐太宗对书法的认识、甲午战后 “诗界革命”、《奏定学堂章程》禁止使用新名词、火柴图片、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变化对比、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故事、19世纪60年代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美术作品、二战后法国戴高乐改革、明清的救济制度和近代英国的济贫制度、清政府自开商埠等
第三.聚焦热点问题,弘扬核心价值。近年来高考试题不回避社会热点。高考历史对热点的考查方式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对历史问题的认识折射出现实社会;二是将现实社会问题放在历史背景中去思考和认识(现实问题历史联系)。
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人口膨胀和人口迁移;明清时期救济政策和近代英国济贫制度;清政府自开商埠、玄奘西游鉴真东渡;洪仁玕对西方民主政治的认识、卢梭《社会契约论》谈“制度构想与实践”、英国议会质询制度发展变化历程、二战后法国改革;学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
其他选择题,也涉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点问题。
第四.鼓励自主探究,凸显开放特色。近三年的历史新课标高考都延续了开放式探究的特点。要求考生予以独立思考和评论,通过知识的调动、能力的运用去判断、阐释、论证、探讨历史问题。命题不受教科书以及传统观点的约束,而是注重历史学科素养、学科思维、学科方法,重在考核能力的新课标理念在试题中凸显。如果学生仅局限于记忆教材知识,在考试中那必然是屡战屡败。
第五.渗透课改理念,注重历史素养。新课程倡导的“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理论”在试卷中得到了全方位渗透。试题的命制体现了新课程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求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高考命题立意变迁:知识—能力—素养—核心素养
2014年9月吴伟长沙讲座: 《历史学科素养与历史能力》:什么是历史素养?历史素 4
养是通过日常教化和自我积累而获得的历史知识、能力、意识以及情感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它的表现形式是,能够从历史和历史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富有个性的心理品质。
什么是历史核心素养?2016年9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指出:教育部正在修订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强调高中历史教学重点任务是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历史核心素养达成度,是评价历史教学质量的关键指标。考察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是今后历史教学评价的根本导向。
时空观念:科学使用与时空有关的概念术语、古今地图、大事年表等阐述中国及世界进程。有意识地在一定时间、空间下理解和解释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例3、4(2015年全国Ⅰ卷文综·30、41。
史料实证:知道史料是历史叙述的主要依据;知道搜集整理史料的基本方法;能够对史料的信度和效度作出分析判断;能够运用不同类型的史料对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作出解释和阐述。例5、6、7,2016年全国卷Ⅲ30、31、33题。
历史解释:知道唯物史观是理解和解释历史的科学理论。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史料为依据,从时序与地域、原因与结果、动机与效果、继承与发展、联系与综合、量变与质变、联系和综合、必然与偶然、个案与全局等角度加深对历史的理解。按照言之有理、论之有据的要求,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对历史作出符合逻辑的解释和阐述。例8(2016年全国Ⅰ卷)28。
历史解释的考查方式:依托丰富历史材料创设情境; “遵循教材”—“依据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脱教材” ;试题取材逐渐脱离了教材的限制,从更加广阔的领域,选取密切联系我国和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社会发展的素材,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刘芃《高考历史测量的理论与实践》 如例9、10、11,2016年全国Ⅲ卷27、28、29题。
家国情怀:能从历史发展进程中汲取有益的精神财富和宝贵经验,形成积极、正确、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
具体表现:能够具有对家乡、民族、国家的认同感,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能够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传统。能够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以及世界历史的进步历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和现实社会问题;能够将历史学习所得与家乡、民族和国家的繁荣结合起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例12、13、14,2016年全国Ⅲ卷24、26、34题。
命题趋势展望:
近三年来文综全国新课标卷考点分布表
分的比例出现波动,甚至有很大的随意性。今年多数试卷古代史约占30%,近代史约占40%,现代史约占30%左右;中国史与世界史的比例大约为60:40左右。从横向结构看,多数试卷政治史约占20%,经济史约占60%,文化史约占20%。今年,经济史比重奇高,政治史偏低。经济文化板块的比重加大特别注意中国古代史比重越来越大,反映出对传统文化考查力度加大,应给予足够重视。但一些内容几乎必考,如中国史中的儒家文化、抗日战争,世界
5
史中的古希腊、罗马,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等。
湖南省新课标卷近六年必修部分历史成绩分题型统计(表三)(略)
湖南省新课标卷近六年历史成绩选修部分统计(表四)(略)
展望二:得小题者得天下;40题重在抓信息的整合,得分率较高,应重点训练;选做
题以45题和48题为最优选择。
展望三:据最新考纲:选做题去掉了选修二,三选一。
近三年高考分值最多的必修一知识板块统计表(表五)(略)
展望四:必修一的命题(1)模块内考查主次分明。有些内容反复考,集中在前四个单
元,一般对对人类历史有进步作用的史实考查较多。(2)与现实联系的试题加大。今年的政治史试题中,热点,焦点问题隐含其中,如法制建设,制度创新,反腐肃贪,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中日关系等。(3)高频考点包括:西周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列强侵华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雅典的直接民主政治、罗马法、近代西方代议制。
近三年高考分值最多的必修二知识板块统计表(表六)(略)
展望五:必修二的命题(1)高频考点:古代土地问题、唐宋经济、明清经济、近代中
国经济结构的变迁等、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三次科技革命、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罗斯福新政、世界经济政治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2)中外知识关联明显。特别是中国近代史部分,把近代中国纳入世界整体范畴内,体现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3)突出对材料的分析、运用等综合能力的考查。弱化对纯记忆性知识的考查,能力要求普遍较高。
近三年高考分值最多的必修三知识板块统计表(表七)(略)
展望六:必修三的命题(1)突出主干,命题点有多卷重合现象。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
想(特别宋明理学)、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发展、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思潮、近代自然科学、西方艺术的发展。(2)突出综合性与整体性。横切面强调经济,政治,精神各要素间的相互影响,体现通史考查的特点;纵切面强调文化的历史传承,贯通古今;要明确中外不同文化特质的出现取决于不同历史阶段的物质文化水平和社会意识条件。
高考历史必须掌握的12个必考点
1、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方向:①先秦政治文明的开创 ②汉至元政治文明发展 ③明清时期的政治文明
2、西方政治文明方向:①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②近代西方资本主义③苏俄社会主
义文明的创建
3、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与中华民族复兴之路方向:①列强侵华与旧民主革命的探索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民族复兴之基
4、古今中外经济文明和社会进步方向:①中国古代经济政策调整及影响 ②
近代以来西方经济政策的变迁和相互借鉴 ③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与社会生活变迁
5、中西方的近代进程与社会转型方向:①14-18世纪西方由中世纪到近代社会转型 ②19世纪中后期中国“千年未有之变局” ③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巨变与近代化
6、科学革命、工业革命与经济发展模式调整方向:①三次工业革命与经济发展模式调
整②新中国经济体制的转型与探索③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与改革
7、儒家思想演进与和谐社会方向:①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演进与嬗变②中国历史上的
民生政策与社会和谐思想③世界历史上的民生政策与社会和谐思想
8、人文主义精神与西学东渐方向:①人文主义精神的渊源和发展②西学东渐下中国思
想变迁
9、近代以来走向整体的世界与中国方向:①开辟新航路与中国的影响②19世纪工业文
6
明崛起对中国的冲击③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应对
10、世界政治格局变化与中国外交方向:①二战后的两极格局②新中国的外交 ③多极化趋势
11、史观史论方向:①重要史观在高考中的应用②史学研究在高考中的应用
12、选考内容 以改革为例 方向: ①综合类改革 ②经济类改革 ③文教类改革
展望七:今后高考将重点考查4项内容(一点四面)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指出:以
立德树人为核心,强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育人导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查,指引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依法治国理念的考查,引导学生树立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引导学生提高人文素养、传承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加强创新能力的考查,提升高考对创新教育与人才培养工作的促进作用。2016年9月26日教育部考试中心《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再次强调立德树人目标和优秀传统文化考查,这 “一点四面”将是今后高考将重点考查内容。
2.探究高考真题,培养历史素养
高考立意变迁路径:知识—能力—素养—核心素养。
①高考命题对历史素养考查的探索一直在路上
第一,表现在命题内容上的变化;
第二,表现在命题形式上求变;41题命题形式和要求(表八)
第三,在答题方式和思维能力要求上越来越高。41题命题形式和要求(表八)
②磨真题,好处多
一可补充历史知识(例15、16)说明:重农抑商政策虽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经济政策,
它除了有保证国家税源的目的外,还有维护社会等级的政治目的,另外,重农抑商政策下,商业并没有因此衰退下去,商人反而经济地位优越,与政治地位低下形成强烈反差。可以消除学生的定势思维。
二可指明复习方向
课程标准: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
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例17.2014年全国Ⅰ卷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对该目
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说明:这里的指标中,列举罪行和简述史实都好出题,唯独“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不好命题,今年的高考41题就指明了方向。
三可深化理解教材知识
例18、19、20,说明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一人一票的直接民主,每一个人的选
票都很重要,故古代雅典非常重视演说能力的培养;雅典的民主原则不但贯穿政治程序本身,而且贯穿司法过程;在雅典民主政治之下,个人是没有现代意义上的自由的。既没有脱离群体的自由,也没有言论的自由。从某种意义上说,雅典人有政治权利,但无个人自由。
四可修正补充教材观点
例21说明胡佛总统在经济危机面前并不是完全无所作为,还是采取了有限的干预措施。
五可升华活化知识
例22说明古代由刺史制度演变而来的监察制度的发展。
例23、24、25,说明:重农是历朝的一贯政策,抑商并非贯穿始终。事实上历朝统治
者及思想家很早就认识到商业活动的综合经济效益,大都很重视商业的发展。
六可了解学科最新研究成果
例26通过1933—1937年国民政府对各个要塞区和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的建设,说
明国民政府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新史料的挖掘,改变了原来对国民党抗战的看法。 7
例27、28,说明的是明末地主与佃农、雇主与雇工的关系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化。 例29、30,考的是宋朝的不抑兼并政策所造成的问题。
说明:以上例题告诉我们学习和复习视野要开阔,不只单纯关注人教版教材,岳麓版教材对租佃关系的介绍详细。
3.磨真题找规律
选择题
①历史选择题命题趋势:1.整体降低了一些难度,但不会有白痴题;2.加大主干知识的考查(2015只有25题西汉外戚和29题北洋军阀混战除外),试题更加接地气;3.基本上无材料不成题,不再使用晦涩难懂的文言文材料,而且减少了材料的长度;4.重视“新材料”的运用与“新情境”的创设;5.学术研究和高中教学严重分歧的内容不再重磅出击;6.多年不考逆向型选择题和组合式排序题;7.突出历史思维能力和素养的考查??
②选择题常见类型(表九) :按材料分;按内容分;按形式分。
③选择题命题常用陷阱(表十);考生失分主要原因(表十一)
④选择题的解题技巧:题干要三审:审时空;审正反;审答题方向(角度);被选项要三思:是否符合史实;是否符合材料;是否与题干要求有必然的直接的逻辑联系;做题顺序:化简材料提取大意,审定答题方向(角度)——排除干扰项——选定某一项——思考所需材料——回看材料——反复比较拿不定的选项与材料是否吻合;切忌以偏概全,没有全面依据材料;切忌过度解读,犯程度失当的错误;切忌先入为主,贴上熟悉结论,陷入答非所问陷阱;切忌附加信息,增加岔路,犯想当然的错误。
特殊选择题特殊对策: 图表类——信息提取法;程度(最佳)类——优选法;结论类——史论结合;实质本质类——较隐性抽象宏观; 组合类——直选法和排除法联合使用。
史实判断法(例31);常识判断法(例32)善用排除法(例33);概念型选择题(例34);逻辑推理型选择题(例35、36);最佳型选择题(例37);实质型选择题(例38);充分依据材料信息(例39);多重信息准确定位(例40、41);挖掘隐性信息(例42、43);新情境试题和陌生选项(例44、45)
新课标全国卷40题的前世今生(表十二)
40题:先读后审再写;解读解读,先读再解;智慧地抄材料:留下主谓宾,去掉定状补;时代画圈;观点画线;信息分层;关键字词画点点。
(例46)2016年全国Ⅲ卷40题【解析】本题以社会救济为切入点,考查不同时期东西方国家社会救济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综合性强。既涉及学科主干知识,又渗透热点问题,涉及当前精准扶贫这一现实问题。(1)问第一小问结合中英两国救济的对象及材料“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概括。第二小问相同点从政府作用、救济、方式、保障方法、救济规定等角度分析;不同点结合材料一“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及材料二“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 那里的条件?? 恶劣得多”分析,对有劳动能力的贫民带有惩戒性质。
(2)问要结合教材内容回答,落脚在教材主干知识上。
2011年高考评述题(德才观题):【方法解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对“德”、“才”的新认识。(10分)
评述题的基本方法是先描述后评价。
8
“述”主要概况材料中的观点或叙述材料中的主要内容;
“评”即对描述的材料观点或内容进行辨证的评价(有何积极作用,存在什么局限),而不是解释或论证观点。
新课标全国卷41题的前世今生(表十三)
41题:小论文题:列观点—表态度—行论证—写结论;2011、2012年高考评析(评或评论)题:
2016年全国Ⅲ卷41题:评分要求:所提取信息明确清晰,必须源自材料;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围绕所提取的信息;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示例:集中于沿海地区。沿海地区已有众多被迫开设的通商口岸,交通相对便利、经济相对发展;自开商埠,可分洋人之利,且可利用便利条件,促进地区发展,并抵御外来侵略。
【解析】本题以清末自开商埠为切入点,考查自开商埠的特点及其原因,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考查角度新颖。解答本题,首先要提取归纳材料中的一个主题,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观点必须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特别要注意论据一定要充分说明论点。
2013年全国Ⅰ卷41题(1)高考评分细则:本题得分区间:0,3,6,9,12,读取1条有效信息,给
3分;加以说明,给3分。读取2条有效信息并加以说明,可得满分12分。注意:“信息”与“说明”各以6分为限。(2)方法解析:▲解读信息时注意要直接从图中读出信息(可以整体解读变化亦可说明局部区域的变化;可以从数量、范围、规模、区域等方面解读),且注意动态表述变化的过程(即由??变为??),切忌把信息和说明混为一谈,或者分别说明图一和图二。▲解读说明时可以反映变化的趋势、解释变化的原因和影响等。说明注意从信息中反映出的政治、经济或文化的变化加以解读。
目录修改题:读材料—找问题—提方案—说理由;
公式探讨题:读材料—明观点—行论证(述)—写结论。(均已实例说明) 坚持 ? 改进 ? 启示
——我看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第 41题
9
刘国彬发表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年第8期
审题:材料所述公式,实际上运用了x=yz的数学函数表达式原理。从数学上,我们知道:x的取值是递增还是递减,是正还是负,取决于y、z两个数值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41题公式中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一定是个正值,这就说明,生产力发展趋势与括弧中的诸要素(当然还包括没列出来的要素)的变化趋势密切相关。诸要素取正值,生产力就会向前发展。反之,生产力就会遭到破坏(如战争、重大自然灾害)。
问题设计科学
思考角度的多向性
答题方法的多维性第
答题规范更具操作性
4.我对高考命题的认识:《高考试题的测量、评价与反思——2014年高考全国文综新课标卷历史试题评析》。提出了建议:一、沟通和合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二、建议全国卷学习上海试题的做法,对选择题实行分级计分,正确答案计4分,其他答案视情况计2、1、0分。三、建议对41题加大改造力度,对答题说明的改进,不要老是干巴巴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4个字,强烈建议增加答题的明确说明,增加审题和答题的指向性,建议增加答案示例。可喜的一点就是2015年的41题命题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1卷答题指向性更强,2卷破天荒地出现了答题示例,这就基本可以解决“命题者和阅卷者”或“高校”和中学老师捏不到一起的问题。
对全国Ⅰ、Ⅱ、Ⅲ卷的思考:
展望2017年高考命题,先应该分析新课标全国卷1、2、3卷特别是1卷和2卷的之间的关系。观察近年1卷和2卷我们可以发现,同一个主干知识,但命题的角度或着力点不同,又互相补充,甚至有两卷交替考查的现象。今年1卷考的内容明年2卷考,去年2卷的题今年1卷仍考。选取的角度有重叠,有相同的题,如1、2卷的28题,考点指向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而且这也是近几年来高频考点。去年1卷47题考的是二战中戴高乐将军和他领导的“自由法国”运动,今年3卷35题,考的是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
注意:冯一下 韩海林《试说高考历史命题改革的新动向——基于对新课标全国卷第41题的观察》指出:首先,一道试题多种答案,即“ 一题多解”将成为今后高考历史试题答案的一种常态。“独解”一统高考历史试卷的局面将得到改变。 其次,“观点明确”取代“观点正确”,虽是一字之差,却成为对考生答案的重要要求。再次,结论性的答案不仅要“观点明确”,而且要用准确可信的史实加以证明。 最后,挑战权威、修订或否定“定论”,有理有据,自成一说或自圆其说的新颖答案,将受到不同程度的肯定,获得相应的分数(包括高分)。
45—48题
1.从考查特点上看:命题依标不依本,不拘泥于教科书 2.从考查内容上看:以中国的改革尤其是中国古代改革为主;选修和必修相结合;3.从考查方式上看:以横向或纵向对比、 10
类比为主。4.从设问方式上看:一般为两问(分值分配为8、7分或6、9分),主要以考查改革之背景(原因、目的)、特点、影响(作用)为主。
选修一应对策略:1、真题训练法;2、思维建模法;3、史观引领法;4、课外延伸法
的时代性和深切的现实关照;2、从考查内容看:以中国历史人物特别是古代和近代历史人物为主 ;人物往往是教材上不太重视但生活中耳闻能详的人);3、从考查目标看:考查能力目标涉及较广泛,层次也较高一些。这一点可从设问的方式得出,如“概括” “指出”“评价”“简评”“说明”等。4、从答案组织看:对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表达的能力要求较高。
选修四应对策略:1、真题训练法;2、思维建模法;3、课外延伸法
三、巧备战求突破
1.高考题到底难在哪里?
信息量大;思维要求高;学科知识要求高;能力要求高。
2.中学备考存在的问题:命题专家观点说,知识学习缺乏必要的深度;能力训练缺乏应有的效度;学科视野缺乏自然的广度 。学生备考的三大误区,“不重视记忆”;“基础不重要,能力很重要” ;“教材内容考得少,课本可抛掉” 。
3.抛砖引玉——我们的做法
第一、注重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①依照考试大纲和考试要求重新组织教学内容②将通史与专题有效结合③正确处理必修与选修、必考和选考、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之间的关系④巧抓主干知识,强调知识落实:《知识精要》、《自主学习册》两轮默写比赛、考试命题
第二、加强学法指导和知识的灵活运用:思维方法:“望远镜”“显微镜”“多棱镜”“磁共振”。阅读教材三点式 :字斟句酌,不留疑点;勾画点批,强化重点;归纳概括,浓缩要点。解题指导讲座:“夺高分复习策略与要求”讲座;“少失分、多得分的答题技巧与规范答题”讲座;
第三、重视真题演练,培养历史素养
第四、关注复习中的每一个细节:①仔细研究高考试题的命制趋势和特点,精编精选资料和试题,保证复习的质量②强化备课组集体备课③周考月考命题与阅卷:明确分工;尽量原创;加强指导;错题重测;试卷不过夜;网上阅卷;科学分析试卷。④自习答疑:固定时间地点,疑惑登记表,答疑登记本;⑤注重试卷分析与讲评:前改错,自查自纠(自查表);讲评原则:一要强化审题能力;二要揭示命题意图;三要展现思维过程;四要总结基本方法;五要重视学生动手;⑥作业分层。
第五、备考复习计划和进度:①复习时间安排和具体做法;②一轮复习课结构;③二轮复习专题体例;④三轮复习包括的大致内容
强调几种意识:整合意识;学科意识;开放意识;史观意识;时代意识。
3.读书单:全国卷资料主要出处;我的个性化读书单
2016年10月16日于广西贵港
11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