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017年上海大学中外文论史之中国文学批评史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一) ............................ 2
2017年上海大学中外文论史之中国文学批评史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二) ............................ 8
2017年上海大学中外文论史之中国文学批评史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三) .......................... 14
2017年上海大学中外文论史之中国文学批评史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四) .......................... 21
2017年上海大学中外文论史之中国文学批评史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五) .......................... 28
第 1 页,共 34 页
2017年上海大学中外文论史之中国文学批评史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一)
说明:本资料为2017复试学员内部使用,终极模拟预测押题,实战检测复试复习效果。 ————————————————————————————————————————
一、名词解释
1. “春秋三传”
【答案】“春秋三传”是《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的合称。《左氏春秋传》补充并丰富了《春秋》的内容,不单记鲁国一国的史实,还兼记各国历史;不但记政治大事,还广泛涉及社会各个领域的“小事”;一改《春秋》流水账式的记史方法,内容丰富,代之以有系统、有组织的史书编纂方法;不但记春秋时史实,而且引征了许多古代史实,从而提高了《左传》的史料价值。《春秋公羊传》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其起讫年代与《春秋》一致,释史十分简略,而着重阐释《春秋》中的“微言大义”,用问答的方式解经。《春秋谷梁传》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用这种方式来注解《春秋》,它是研究儒家思想从战国时期到汉朝演变的重要文献。
2. 诗病
【答案】“诗病”包含两种含义:①诗病是说好诗成癖。唐代司空图《即事》诗之五:“此生诗病苦,此病更萧条。”元代费唐臣《贬黄州》第二折:“我须不是为酒忘家,见如今因诗受贬,酒债是寻常事,诗病是平生愿。我为甚远流身万里,因此上怕吟诗百篇。”②诗病指诗歌声律上的毛病。如蜂腰、鹤膝等八病。宋代刘攽《中山诗话》:“诗有诗病、俗忌,当避之。”
3. 知人论世
【答案】知人论世是我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著名概念。出自《孟子》:“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意思是说,读一个人的文章必须了解作者的个人情况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孟子认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孟子的这一原则对后世的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历代文学批评家所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
4. 桐城派
【答案】桐城派是清代延续最长、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它发端于清初,兴盛于清中叶,其余绪直到清末民初,几乎与满清一代相始终。因为它的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故以名派。上述三人亦被称为“桐城三祖”,其中方苞是此派始祖,刘大櫆续作开拓,姚鼐集其大成。桐城派在理论上以“义法”为基础,建立起严密、完整的文论体系,契合古文发展的格局。但在思想方面多以程朱理学为指导,在艺术方面有时也失之于枯淡庸弱。
第 2 页,共 34 页
5. 思无邪
【答案】思无邪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评价诗歌总集《诗经》的著名观点。“思无邪”主要有两方面内容:文学创作理论上,孔子强调作者的态度和创作动机。思想上,“思无邪”就是要归于正诚,如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所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孔子认为这句诗可以包括全部《诗经》意义。邪和正,必要有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仁”。
6. 原道
【答案】《原道》是唐代韩愈政治思想和哲学理论的代表作。收入《韩昌黎集》杂著部。全文中心是反对佛老,发挥儒家正统思想。认为唯有孔孟之道是“为天下国家、无所处而不当”的治世良方;老子“去仁与义”、佛教“灭其天常”都与封建伦理纲常相违背,应当坚决禁绝。以仁义为“道”的内容,第一次提出儒家的道统说,认为“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二、简答题
7. 温柔敦厚。
【答案】(1)“温柔敦厚”的出处及含义
“温柔敦厚”出自《礼记。经解》篇:“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之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教也”。“温柔敦厚”原意指人的性格温和宽厚,这里借指诗歌对当前政治的讽刺和批评,不能过火,必须符合礼义。
(2)“温柔敦厚”的内涵及后世学者对它的理解
①“温柔敦厚”的内涵
“温柔敦厚”最初主要介绍的是孔子的“诗教”观,也是汉代儒家对孔子文艺思想的一种概括。唐代孔颖达《礼记正义》对此解释说:“诗依违讽谏,不指切事情,故云温柔敦厚是诗教也。”这是就诗歌讽谏的特点来说的,体现了对作者写作态度的要求。同时,《礼记正义》又说:“此一经以《诗》化民,虽用敦厚,能以义节之。欲使民虽敦厚不至于愚,则是在上深达于《诗》之义理,能以《诗》教民也。”这是就诗歌的社会作用来说的,既需要运用温柔敦厚的原则,同时也必须以礼义进行规范。
②后世学者对它的理解
“温柔敦厚”说除了伦理原则的意义外,在后世有时也被引伸为艺术原则,例如况周颐《蕙风词话》所提出的“柔厚”说,就是关于词的艺术原则要求。词论中的“柔厚”说要求词在艺术表现上要蕴藉含蓄,微宛委曲;内容上要深郁厚笃,既不叫嚣乖张,又不浅显直露。
8. 简要分析评述《孟子》中的重要思想观念。
【答案】《孟子》中的重要思想观念主要有:
(1)《孟子》中的生命权意识
①孟子仁义思想中的生命观
第 3 页,共 34 页
儒家正统法律思想“贤人之治”的渊源之一是孟子提出的“舍生取义”的人生价值观。同时,作为对“舍生取义”的一个补充,孟子提出了“权”的范畴。在具体事件中实践“义”的程度适宜与否,要根据当时的情况,遵照“权”的精神来确定,而不是一味地强调“舍生取义”,去作无谓的牺牲。另外,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正因为如此,人生来就具备仁义之心,对仁义的追求是与生俱来的,仁义是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孟子反对人们自暴自弃。在孟子看来,仁、义与生命是融为一体的,弃仁义便是毁生命,毁生命便是弃仁义。在个体生命与个人理想二者之间,孟子并没有偏废任何一力一的取向,相反,二者是紧密融合在一起的。
②孟子天命观中的生命意识
孟子继承了孔子“尽人事而待天命”的思想。他一方面重视天命的作用,认为顺天者存,逆天者亡,人要安顺天命;但另一方面,这种安顺天命是有条件的。在孟子看来,天命的实现离不开人力的配合,虽然失败主要是天命所致,但人事未尽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顺天命的同时,孟子更强调人事的作用,他以人的角度看待“天命”。只有从生命的本体出发,去“尽心”、“知性”才能“知天”,去“存心”、“养性”才能“事天”,至于寿命的长短不必去顾及,君子修身养性以待天命而己。
(2)《孟子》中的民本思想
①民贵君轻论在《孟子·尽心》篇中,孟子说,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神谷神其次,国君为轻。这段论述是对春秋以来重民思想的大总结、大升华。孟子认为民是国家之本,而王道仁政,要在贵民。轻民、贱民、残民,便无王道可言,亦无仁政可言。所以,孟子认为,只有不嗜杀人的君主才能统一天下;一国的君主要注意保民而王、为民父母、与民偕乐;在治国时不能耽误民事。这些都是孟子民本思想的表现。
②养民富民说
孟子生活的战国时代,征战连年,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站在民众生计的立场上,孟子主张“薄税敛”,强调“取民于有制”,严格按照他想象中的尧舜所定的税法来办事,“事取其中”,不轻也不重,不能重得让人民生活不下去。同时,孟子主张“制民之产”,并由此提出了“正经界”的办法,即实行井田制。孟子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看到了广大农民是否有恒产是农民能否生存发展下去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社会兴衰的标志或根本原因。
9.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诗赋欲丽”,请分析说明其理论内容,并说明这一观点的重要意义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1)“诗赋欲丽”的理论内容
曹丕在《典论·论文》里提出了“诗赋欲丽”的主张。
“诗赋欲丽”是指诗、赋应该辞藻华丽,讲究文采。这与以前的文论思想相比,曹丕看到了文学与其他的史学、哲学的文章的不同特点,指出作为文学的主要体裁的诗赋区别于其它体裁文章“丽”的美学特征,使文学逐渐摆脱经学附庸的地位,这对于诗歌等抒情文学的发展,有着特别深远的影响。
(2)“诗赋欲丽”的重要意义
第 4 页,共 34 页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