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学批评史(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文学

 

目录

2017年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学批评史(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文学批评史复试仿真模拟三

套题(一)............................................................... 2 2017年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学批评史(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文学批评史复试仿真模拟三

套题(二)............................................................... 9 2017年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学批评史(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文学批评史复试仿真模拟三

套题(三)............................................................. 16

第 1 页,共 22 页

2017年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学批评史(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文学批评史复试仿

真模拟三套题(一)

说明:本资料为2017复试学员内部使用,严格按照2017复试常考题型及难度全真模拟预测。 ————————————————————————————————————————

一、名词解释

1. 知人论世

【答案】知人论世是我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著名概念。出自《孟子》:“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意思是说,读一个人的文章必须了解作者的个人情况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孟子认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孟子的这一原则对后世的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历代文学批评家所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

2. 建安文学

【答案】建安文学是指以“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为代表诗人的建安时期的文学创作。建安诗人直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广泛地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展示了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后人把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称为“建安风骨”,其内涵主要有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表现和浓郁的悲剧色彩。“建安风骨”被后世的诗人们追慕着,并成为反对浮靡柔弱诗风的一面旗帜。

3. 铁崖体

【答案】铁崖体是元代杨维桢的诗体。铁崖为元代诗人杨维桢的号,他打破元代中期缺乏生气、面目雷同的诗风,追求构思的超乎寻常和意境的奇特非凡,从而创造了元代中期诗坛上独一无二的铁崖体。最能体现铁崖体特色的是杨维祯的乐府诗。多为怀古、咏史之作,融汇了汉魏乐府以及李白、李贺、杜甫等人的长处,以气势雄伟的奇特幻想突破了元代中期诗歌甜熟平稳的畦经,给人以石破天惊的感觉。铁崖体以雄奇飞动、充满力度感的特征,与元代中期诗风背道而驰,所以特别引人注目。然而,杨维祯有时一味求奇,不兔诡异晦涩。

4. 饮冰室诗话

【答案】《饮冰室诗话》是近代诗话著作,梁启超著。戊戌政变后梁启超逃亡日本,《饮冰室诗话》即连载于他创办的《新从民报》,后编订成书。《饮冰室诗话》论诗,首重“新意境”。著者从改良主义立场出发,非常厌恶“中国结习,薄今爱古”,“最倾倒”黄遵宪“意境无一袭前贤”,热烈赞扬他“独辟境界,卓然自立于二十世纪诗界中”,并在书中采摘黄遵宪许多名篇名句。《饮冰室诗话》既总结了“诗界革命”,又进一步推动了“诗界革命”,并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第 2 页,共 22 页

5. 永明体

【答案】永明体是中国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形成的诗体,又称新体诗。代表作家主要有谢朓、沈约和王融等人。当时的音韵学家周颙发现并创立以平上去入制韵的四声说,沈约等人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的声、韵、调的配合,提出了八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正纽、旁纽)必须避免之说。永明体,即以讲究四声、避免八病、强调声韵格律为其主要特征。这种诗体的出现,对于纠正晋宋以来文人诗的语言过于艰涩的弊病,使创作转向清新通畅起了一定的作用。“永明体”诗歌是中国古典诗歌由不注重形式到日益注重诗歌形式发展的必然产物,对唐代近体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6. 发愤著书

【答案】发愤著书是司马迁提出的文艺观点。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历述韩非、屈原等人的事迹后,总结说:“《诗》三百,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从而提出了“发愤著书”。司马迁通过分析历史上许多伟大人物的事迹揭示了一个真理: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真正伟大的作品,大都是作家坚持自己的进步理想或正确的政治主张,在遭到反动势力迫害后,为了抗争迫害而坚持斗争、发愤著书的产物。“发愤著书”对后来的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都有很大的影响。

二、简答题

7. 简要说明韩孟诗派的主要成员和诗歌主张。

【答案】韩孟诗派是中唐时期与新乐府运动同时崛起的一个影响较大的诗派。这个诗派创作的特点是通过抒写个人的不幸遭遇来揭示社会的弊病,他们主张“不平则鸣”,苦吟以抒愤,并互相切磋酬唱。

(1)主要成员

“韩孟诗派”是中唐的一个诗歌创作流派,以韩愈为领袖,包括孟郊、李贺、卢仝、马异、刘叉。

①“韩孟诗派”主张“不平则鸣”,苦吟以抒愤,并互相切磋酬唱他们具有变态的审美趣味,“以丑为美”,以震荡光怪为美,以瘁索枯稿为美,以五彩斑斓为美。

②在艺术上,“韩孟诗派”力求避熟就生,标新立异,力矫大历诗风的平弱纤巧。这种诗歌的新的追求与新的变化,积极推动了盛唐以后诗歌艺术境界的开拓。

(2)韩孟诗派的诗歌主张

①“不平则鸣”说

在《送孟东野序》中,韩愈指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己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不平”主要指人内心的不平衡,强调的是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它既是对创作活动产生原因的揭示,也是对一种特定创作心理亦即“不平”心态的肯定。这篇序文是专为一生困厄潦倒、怀才不遇的孟郊作的,文中以“善鸣”推许孟郊,则其史重视穷愁哀怨者“鸣其不幸”的倾向不言自明。“不平则鸣”说的另

第 3 页,共 22 页

一要点在于特重诗歌的抒情功能。韩愈没有把诗与文等量齐观,才使诗歌避免了成为道学工具、政治附庸的命运,才得以保持其“抒忧娱悲”、“感激怨态”的美学品性。韩愈提倡“不平则鸣”,就是提倡审美上的情绪宣泄,尤其是“感激怨忍”情绪的宣泄,可以说是抓住了文学的抒情物质。

②笔补造化

用李贺的话来说,就是“笔补造化天无功”。“笔补造化”,既要有创造性的诗思,又要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孟郊非常欣赏“手中飞黑电,象外泻玄泉。万物随指顾,三光为回旋”的书法艺术创造,由此而及于诗,他认为虽“形拘在风尘”,但可以“心放出天地”,用一己之心去牢笼乾坤,绳律“万有”。与孟郊一样,韩愈也十分重视心智、胆力和对物象的主观裁夺,他一再说:“研文较幽玄,呼博骋雄快”;“雕刻文刀利,搜求智网恢”;“规模背时利,文字觑天巧”。研讨诗文而至于“幽玄”,搜求“智网”复辅以“雕刻”,造端命意、遣词造句则要力避流俗,觑寻“天巧”,足见韩愈的创作取向。

③雄奇怪异之风

韩孟诗派还特别崇尚雄奇怪异之美。在《调张籍》一诗中,韩愈这样写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精神忽交通,百怪入我肠。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此诗与当时一些崇杜抑李论者迥异其趣,给予李、杜诗以同样的高度赞誉。这赞誉的落脚点不在李杜诗的思想内容,而在其诗“巨刃磨天扬”那奇特的语言、雄阔的气势和艺术手法的创新。与韩愈相同,韩孟诗派其他成员也大都具有崇尚雄奇怪异的审美取向,如孟郊声言自己为诗“孤韵耻春俗”;卢全自谓“近来爱作诗,新奇颇烦委。忽忽造古格,削尽俗绮靡”;李贺更是倾心于幽奇冷艳诗境的构造,既“笔补造化”又师心作怪。虽然这些诗人因自身遭际所限,视野不够宏阔,取材偏于狭窄,大都在苦吟上下功夫,以致雄奇不足而怪异有徐,诗境也多流于幽僻赛涩,但他们却以自己的美学追求和创作实践有力地回应了韩愈的主张,强化了以怪奇为主的风格特点。

总之,韩孟诗派进一步发展了杜甫诗歌奇崛的一面,力求瑰奇怪橘。孟郊诗风幽冷,尤善以“寒”字为中心,刻画对生活的特殊感受:韩愈则形成雄怪的诗风,不仅以雄大气势见长,且常跃动怨愤郁躁的情绪。除了追求诗歌的雄奇怪异之美,他们还大胆创新,或以散文章法结构诗篇,或在诗中大量使用散文句法,尽力消融诗与文的界限,“以文为诗”,对宋诗影响深远。

8. 如何理解意境及其特点?

【答案】(1)意境

意境是中国传统文论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美学范围。它指的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意)和自然景物或生活画面相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这种艺术境界是作者运用比喻、象征、暗示等手法,使自己的主观情思通过客观景物得以再现而形成的。意境的主要特点在于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和韵味无穷。

(2)意境的特点

①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点。王国维在《文学小言》中说:“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

第 4 页,共 22 页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


TOP最近更新内容

    园林史名词解释
    长城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
  • 上一篇:2017年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学批评史(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文学
  • 下一篇:2017年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学批评史(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