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017年四川外国语大学古代文论与批评之中国文学批评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一) ........... 2
2017年四川外国语大学古代文论与批评之中国文学批评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二) ........... 9
2017年四川外国语大学古代文论与批评之中国文学批评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三) ......... 17
第 1 页,共 21 页
2017年四川外国语大学古代文论与批评之中国文学批评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一) 说明:本资料为2017复试学员内部使用,严格按照2017复试常考题型及难度全真模拟预测。 ————————————————————————————————————————
一、名词解释
1. “文笔”说
【答案】“文笔”说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文学理论之一。“文笔”说始于汉代,流行于南北朝,《文心雕龙》就曾一再采用“文笔”的概念。“文笔”泛指诗赋、散文及各种应用文体,相当于汉代“文章”的概念。由于当时文学及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人们不断从各种文体的性质上和形式上区别它们之间的差异,于是又将“文笔”一词析之为二,即“文”与“笔”。六朝时代把文章区别为有韵之文和无韵之笔两类。文笔说的提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区别文学之文与实用之文,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和进步意义。
2. 思无邪
【答案】思无邪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评价诗歌总集《诗经》的著名观点。“思无邪”主要有两方面内容:文学创作理论上,孔子强调作者的态度和创作动机。思想上,“思无邪”就是要归于正诚,如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所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孔子认为这句诗可以包括全部《诗经》意义。邪和正,必要有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仁”。
3. 皎然《诗式》
【答案】皎然《诗式》是唐代著名的理论批评专著,共五卷,作于贞元五年。其第一次把佛教的宇宙观和认识论引来论诗,以意境说为核心,比较深入地探讨了诗歌的特质、诗歌的创作、诗歌的风格等问题,为我国古典美学中的重要范畴——意境说的诞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对以后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是司空图、严羽、王士稹等一派诗论的先声。《诗式》第一卷总论诗歌创作的种种问题外,其余四卷分别论用事的各种方法及其优劣高下,并分别摘引前人诗句近五百条以为例证。
4. 熏浸刺提
【答案】熏浸刺提是梁启超提出的关于新小说的文学主张。语出其《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梁启超认为:“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而人们特别偏爱小说的原因,在于小说能够提供一种新的境界,使读者得到想象中的满足,能够帮助人们认识生活,认识自身。他将小说作用概括为“熏”、“浸”、“刺”、“提”四个方面。“熏”实指感情潜移默化,“浸”是指感人至深,“刺”是指使人感情受突然刺激,“提”是指读者随书的感情而变化,把自己融入其中。
5. 文道一贯
【答案】文道一贯是朱熹倡导的文学观点。他强调文道统一,认为道是文的根本,文是道的枝叶,二者不能分开,反对“文以贯道”。主张人们只要修道明理而力行不倦,文便能随道的产生
第 2 页,共 21 页
而产生,好的文章便是文道合一的产物。他强调道外无物,也就是强调道外无文。他坚决反对道自道、文自文的看法。
6. 《声无哀乐论》
【答案】《声无哀乐论》是魏晋时稽康所作的一篇关于音乐美学的议论文。《声无哀乐论》不仅仅讨论了音乐有无哀乐、音乐能否移风易俗,还涉及音乐美学上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即音乐的本体与本质问题,音乐鉴赏中的声、情关系问题,音乐的功能问题等,提出了“声无哀乐”的观点,即音乐是客观存在的音响,哀乐是人们的精神被触动后产生的感情,两者并无因果关系。用松康的话说,就是“心之与声,明为二物”。《声无哀乐论》反映出主张音乐脱离封建政治功利的音乐思想与主张“礼乐刑政”并举的官方音乐思想,构成了中国封建社会中音乐美学思想两大潮流的源头之一。
二、简答题
7. 温柔敦厚。
【答案】(1)“温柔敦厚”的出处及含义
“温柔敦厚”出自《礼记。经解》篇:“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之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教也”。“温柔敦厚”原意指人的性格温和宽厚,这里借指诗歌对当前政治的讽刺和批评,不能过火,必须符合礼义。
(2)“温柔敦厚”的内涵及后世学者对它的理解
①“温柔敦厚”的内涵
“温柔敦厚”最初主要介绍的是孔子的“诗教”观,也是汉代儒家对孔子文艺思想的一种概括。唐代孔颖达《礼记正义》对此解释说:“诗依违讽谏,不指切事情,故云温柔敦厚是诗教也。”这是就诗歌讽谏的特点来说的,体现了对作者写作态度的要求。同时,《礼记正义》又说:“此一经以《诗》化民,虽用敦厚,能以义节之。欲使民虽敦厚不至于愚,则是在上深达于《诗》之义理,能以《诗》教民也。”这是就诗歌的社会作用来说的,既需要运用温柔敦厚的原则,同时也必须以礼义进行规范。
②后世学者对它的理解
“温柔敦厚”说除了伦理原则的意义外,在后世有时也被引伸为艺术原则,例如况周颐《蕙风词话》所提出的“柔厚”说,就是关于词的艺术原则要求。词论中的“柔厚”说要求词在艺术表现上要蕴藉含蓄,微宛委曲;内容上要深郁厚笃,既不叫嚣乖张,又不浅显直露。
8. 你如何评价张惠言借用“意内言外”四字来解说“词”体的含义?
【答案】清代文人与学者身份一体化程度较高,突出的表现即许多人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都取得显著成就,张惠言就是其中一典型。他既是清代常州词派的代表人物,亦是著名的词学家,编有《词选》一书,标举“意内言外”之旨,以比兴寄托说词。
对张惠言借用“意内言外”四字来解说“词”体的含义的评价主要有:
第 3 页,共 21 页
(1)张惠言的说法有很多局限
张惠言在《词选序》中说:“传曰:‘意内而言外谓之词。’其缘情造端,兴于微言,以相感动,极命风谣里巷男女哀乐,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吵,以喻其致。”“传曰”就是引证前人的话,张惠言在这里所引的是许慎《说文解字》中的话。但许慎所说的“词”是“语词”之“词”,因为汉代还没有小词这种文学体裁。可见张惠言“传曰”这句话是断章取义,他只是借用“意内而言外”这个意思。他认为词中男女爱情这些“言”是为了表达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的“意”的。
(2)词“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徘不能自言之情”
张惠言认为词是以写男女爱情为主的,可是就在那些委婉含蓄的字句之中,就引起了人的兴发感动。当那些里巷男女之间的离合悲欢写到极点的时候,由于写得真诚,写得富有感发力量,结果就产生了一个作用,就可“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徘不能自言之情”。那些有品德、有志意、有理想的人,他们内心有所追求向往却不能实现,这种感情很难用显意识的文字明白地说出来,甚至他们在显意识中本来也没有打算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但结果却竟于无心之间在写男女爱情的小词之中表达出来了。表达得有一种婉转低徊、深微隐约的意致。即张惠言“意内言外”的说法。
总之,中国诗词自古就有“香草美人”的象征意象,它成为男女君臣相比况的常见的创作手法。张惠言“意内言外”的说法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这一手法在思想情感表达上的意义。但以“意内言外”四字来解说“词”体的含义有以偏概全的嫌疑。词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婉约是其最主要风格,但其可用于各种情感表达而不仅仅是贤人君子幽约怨徘不能自言之情。
9. 简述《文心雕龙》中“神思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神思”为《文心雕龙》创作论的首篇,是对于艺术构思活动的论述。刘勰在这一章主要从神思的特征、神思的形成方式、神思与外物的关系以及神思与语言的关系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从本质特征来看,神思突破了艺术表象的局限性,具有超越时空的特点
①神思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相统一的特点
“在神与物游”的神思过程中,审美青丝具有主导和动力作用,它往往制约着神思的进程,规定者神思的方向,推动者神思的发展。及神思是“情变所孕”。
②神思具有虚拟性神思过程是艺术表象向审美意象过度的过程,由艺术表象转化为审美意象。虚构是文学的根本属性之一,想象是文学创作不可缺少的要素。
③神思具有超越时空、自由驰骋的特征艺术家思维不受周围事物和时空范围的制约,思维任意腾跃,心灵自由驰骛。《神思》云:“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
(2)从神思的形成方式上来看,贵在虚静
就构思方式而言,他提出了“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的动静说。这一观点是对陆机《文赋》中“观占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恢万里而无阂,通亿载而为津”的继承与发展。他认为酝酿文思,贵在虚静,排除杂念,净化心神。就动静的关系而言,静是动的前提,动是静的深入:静是手段,动是目的。在这里首先强调了静在构思中的作用,只有“寂然凝虑”,
第 4 页,共 21 页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