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近代东亚国际关系

 

近代东亚国际秩序的重构

摘要: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近代东亚国际秩序的重构实质上是经历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传统东亚宗藩朝贡体系向近代东亚殖民条约体系转型的过程。转型的力量即来自西方列强对东亚各国的殖民扩张也来在东亚内部日本对东亚传统国际关系的挑战。以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为开始标志着东亚传统宗藩朝贡体系开始逐步瓦解,以西方列强为主导的近代东亚殖民体系的开始侵入。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以中国清政府的战败标志着东亚传统的宗藩朝贡体系彻底瓦解。1904至1905年的日俄战争标志着近代东亚国际秩序转型的完成,最终在东亚地区形成以英、美、日、俄为中心以近代条约规范各国关系的东亚殖民条约体系。国际体系更确切地说是国际格局的变化是由大国实力对比变化所造成的, 反映的是世界主要国家力量对比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东亚宗藩朝贡体系的解体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东亚传统封建势力与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势力较量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 近代东亚,宗藩朝贡体系,近代东亚殖民条约体系

本文以世界历史中所划分的近代史时间即1640年至1910年为研究的时间段,以狭义上的东亚国家主要是中国,朝鲜,韩国和日本为主要研究和分析的对象。以近代东亚国际秩序的重构过程与当代东亚国际秩序做的对比,当代东亚国家如何以史为鉴共同建设东亚新秩序一:近代东亚国际秩序重构的国际背景

二:东亚传统宗藩朝贡体系的瓦解

三:近代东亚殖民条约体系

四:近代东亚国际秩序重构的影响

五:小结

东亚的地理位置:

东亚顾名思义指亚洲东部分为广义的东亚义的和狭义的东亚,广义的东亚包括中国,日本,韩国,蒙古,朝鲜,和俄国远东地区狭义东亚指的主要是中国,朝鲜,韩国和日本列岛。

一、近代东亚的国际背景

1、西方发现东亚:

地理大发现之后,欧洲人开始向世界范围扩张,并很快取得了阿拉伯人在印度洋航线上的贸易垄断权,传统的海上航线 被全新的环球贸易航线所取代。葡萄牙人成为首先进入东亚的西方人。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葡萄牙和西班牙率先开辟了通往东方的新航路,随后葡西两国殖民远征队涌向东方,展开了血腥的殖民掠夺。及葡萄牙和西班牙之后,荷兰,英国,法国,等国家相继尾随而来,争相开展殖民掠夺。 16世纪至19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整合期相对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世界各大区域逐渐被整合到以欧洲为主导地位的资本主义体系中。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欧美各国为了顺利的销售商品和获取原料,加紧对亚洲各地的侵略。亚洲尤其是东亚地区,人口众多,原料丰富,即是广阔的消费市场优势取之不竭的原料厂产地,因而东亚地区成为英国,法国等西方列强的重要目标。英国首先控制了印度接着逼近东南亚和中国,法国以入侵越南为突破口侵入东南亚。俄国也从中国北部进逼,美国则从太平洋沿岸侵入首先打开日本的国门。对于东亚地区而言在英法俄等西方列强的侵略下,传统的朝贡体系开始趋于瓦解并向代殖民条约体系过渡。

2 、东亚封贡体系:

19世纪之前东亚处于主导地位的国际关系体制一直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传统宗藩朝贡体

系".朝贡体系发端于先秦时代天子与诸侯之间的隶属关系模式,秦统一中国后,"朝","贡"体制发展成为中国传统的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模式。朝贡体制也是儒家"家","国","天下"文化的政治实践。朝贡体系发展于两汉尤其在隋唐时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发展在清王朝达到了鼎盛时期,成为了东亚地区各国处理政治经济文化的模式,在东亚地区形成了共同的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中华文明圈。东亚的朝贡体系格局是一种即松散又稳定的等级式的辐射型。形式上是一种上下等级式的臣属关系,但结构上要松散的多,中国与各藩属国之间也没有强烈的依附性,仅就文化,社会层面对各国产生了决定性影响,都共同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有所差异的文化。朝贡体系以自然经济为基础,为东亚地区提供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农业文明发展模式。在朝贡体系格局内形成了东亚独特的朝贡贸易促进了东亚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政治模式的相对稳定,也为东亚地区提供了和平的政治的氛围,也更多的促进了东亚地区农业文明的发展。在各个体系之中,中国居于主导地位,当时东亚国家中朝鲜越南琉球等各藩属国定期向中国朝贡,接受中国的册封,使用中国的立法和年号,这种体系的意义主要在于宣布臣属的上下等级关系。在各藩属国的经济与政治上中国从不处于主导地位,也并不干涉各藩属国的内政,只有在藩属国遭受外敌侵略时中国才出兵帮助。东亚封贡体系是由多个中心领导,多个封贡体系交错并存构成的复杂的国际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以中国为核心,以中国的封贡体系为基本被框架以朝鲜越南日本等多个中心为支点以他们各自建立的封贡体系为依托形成多层环状封贡体系结构。东亚封贡体系实质上是一种等级制稳定的国际关系。

二、东亚朝贡体系的瓦解

1、东亚封贡体系瓦解的外部原因:

东亚国家在传统的宗藩朝贡体系中一直深受中国"华夷秩序"的影响。东亚各国都认为各国的文化是当时世界上的上等文化已不需要和外界交流,东亚各国都先后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东亚各国在这种自大的想法中理想的生活着对当时的世界发生的巨变全然不知。1640年发生在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进入近代史,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的确立推动了法国等欧美国家资产阶级运动的发展。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为资本主义在欧洲和世界发展开辟了道路,美国通过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在北美的殖民统治建立了美利坚共和国,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和意大利分别在19世纪60年代完成统一,封建农奴制下的俄罗斯及土耳其统治下的希腊和在西班牙葡萄牙殖民统治的拉丁美洲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并取得了胜利。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准备了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的英国,到19世纪前期法国美国德国也先后进入工业时代。"机器大生产代替传统手工工场的直接后果就是原料消耗能力成倍增长和产品产出规模的空前扩大,因此掠夺廉价原料,开辟广阔产品的倾销市场是与早期工业革命相伴而生的必然要求。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了新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尤其是世界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新工业部门空前增长加速了生产的积累和资本的集中.到19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了资本主义的高涨,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占世界工业的垄断地,位美德法及俄国也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资本主的增长从而产生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进入19世纪后期随着垄断资本主义在欧美列强中的形成,为了争夺原料,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及投资场所。列强通过军事,政治,经济掠夺等手段加紧了对不发达地区的入侵,把他们变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资本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划分各自的势力范围。东亚地区尤其是中国则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

2、东亚封贡体系瓦解的内部原因:

东亚在19世纪经历了与西方的初次碰撞后,东亚各国的内部问题日益突出。东亚许多国家应变图强的尝试屡遭失败与挫折。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东亚一步走向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化。随着列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半殖民化进一步加深。清王朝在对维持传统的东

亚封贡体系上日益显得衰弱,东亚的其他国家在这一时期日益丧失国家主权与自主性,相继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只有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迅速走上强国之路开始挑战中国在东亚的主导地位。东亚传统的朝贡体系在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日本的挑战下日趋瓦解。中国及东亚的其他国家在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国内矛盾双重压迫下开始改革,向西方学习式的改革使东亚国家逐渐脱离了传统的朝贡体系,开始引用国际法并通过签订条约来处理问题,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按国际条约行事的主权国家。以中国为首的东亚朝贡体系不仅在政治上日益松散,东亚各国间的经济联系及相互依赖程度也都逐渐疏远。东亚各国之间的联系也日渐疏远,传统的朝贡贸易难以维持。传统的东亚朝贡体系从根本上开始瓦解了。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朝鲜与中国宗藩关系的彻底破裂标志着东亚朝贡体系的彻底瓦解。

3、东亚国际秩序转变的开始:中英鸦片战争

19世纪是东亚文明由胜转衰的时期,因遭到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冲击和挑战,东亚国际秩序开始转变。1840年爆发的中英鸦片战争实质是传统的东亚秩序与新国际秩序的对抗。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在东亚国际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从此开启了东亚饱受西方侵略的历史。正如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说"19世纪之前东亚是一个没有相竞争的国家或政府的世界体系中心传统的东亚朝贡关系是唯一承认的处理国际关系的一种形式,势力均衡为生存原则国家主权的形式上的平等与实力同时并存"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在东亚的主导地位开始动摇。东亚国际关系体系开始卷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性国际关系体系中,但新的国际政治体系的入侵并没有完全破坏传统的朝贡体制,朝鲜,琉球,越南等依然保持向清朝进贡,双方宗藩关系依然存在。

4、传统的东亚朝贡体系瓦解的过程:

19世纪40年代随着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入侵东亚地区的传统国际格局朝贡体系开始受到强烈的冲击。60年代到70年代初期朝贡体系受到全面冲击中国相继失去了越南缅甸朝鲜琉球等朝贡国。中国丢掉的第一个宗藩国越南:1853年中法战争后《中法新约》规定中国必须承认"越南独立"越南从此完全落入法国手中越南与中国的宗藩关系宣告结束。中国丢掉的第二个宗藩国琉球:日本以侵略的方式强占琉球,1871年日本以琉球漂流民被台湾当地土著居民杀害为借口初步渗透入琉球。1874年5月在美国帮助下公然侵略台湾10月在英美法三国驻清公使调停下中日签订了《中日北京专约》使清政府承认日本出兵台湾是保护琉球民的义举并要求清政府赔偿日本50万两白银。1875年7月日本禁止琉球王国向中国进贡强迫琉球断绝同中国的宗藩关系。1876年5月日本接管琉球的司法和治安权,1879年1月日本正式吞并琉球改名冲绳,划入日本版图。1880年6月同清政府交涉琉球问题。10月清政府和日本签订《琉球专案草案》日本正式侵占琉球。中国丢掉的第三个宗藩国朝鲜:1876年日本以武力威胁朝鲜签订《江华条约》把朝鲜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通过条约日本要求朝鲜脱离与中国的封贡关系,要求朝鲜保持独立性。在《江华条约》签订之后日本加紧对朝鲜的渗透包括经济军事政治。但这并不能满足日本的野心,日本一直把侵略朝鲜作为侵略中国的跳板。

5、东亚传统宗藩体系的彻底瓦解:中日甲午战争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指定的对外策略是失之于欧美,补偿于中朝。日本走的道路是脱亚入欧加入西方强国之列。日本一直把朝鲜当作入侵中国的跳板,为了加紧对朝鲜的侵略1895年发动甲午战争,清政府由于准备不足加上清政府内部主和派的强烈干扰,海上与陆上均一败涂地。清政府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在华获得了巨大的利益,日本的这一做法引起俄,法,德的不满,不希望日本获利过多,所以反对清政府将中国的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在俄,法,德三国干涉下清政府虽收回辽东半岛但支付了3000万两白银做补偿战后由于日本在华获得巨大战争赔款,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强国,开始跻身列强行列,但由于加快了对外的侵略步伐引起列强的不安。1895年日本以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胁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条约规定中国承认朝鲜独立,日本取代中国对朝鲜的宗主权。朝

鲜与中国宗藩关系的彻底破裂标志着东亚朝贡体系的彻底瓦解。

三、近代东亚殖民条约体系

1、近代东亚殖民条约体系:

随着中国与朝贡国在传统的政治,经济的联系都已断裂。东亚各国以西方的国际法原则为基础来处理各国之间的关系逐渐成为双方都愿意接受的选择。以对等的条约关系来处理问题开始成为双方的共识。主权国家观念开始形成,中国与原来各朝贡国之间不再是等级性质的封贡关系而是主权国家之间的对等关系。1895年日本发动的甲午战争,彻底结束了清朝同最后以一个藩属国朝鲜的传统宗藩朝贡关系, 中国承认朝鲜的完全独立朝鲜脱离与中国宗藩关系标志着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朝贡体系的彻底崩溃。1904至1905年的日俄战争标志着近代东亚国际秩序转型的完成,最终在东亚地区形成以英、美、日、俄为中心以近代条约规范各国关系的东亚殖民条约体系。自鸦片战争以来, 帝国主义列强强加于中国与东亚各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列强之间调整其在东亚矛盾和利益的一系列条约, 构成了新的近代东亚国际格局。东亚的近代条约体系实质上是在以欧美列强为主导下建立起来的近代东亚殖民体系。

2、建立的过程:

中英签订的《南京条约》是东亚国家接触近代国际条约的开始,但签订的条约是不平等的。在此之后西方列强以武力胁迫东亚国家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1840年8月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割地赔款,开放新的通商口岸,从此打开了中国的国门。继英国之后,美国,法国于1844年强迫中国签订了《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中国的主权遭受严重破坏。除了西方大国甚至葡萄牙(1843),比利时(1845),瑞典,挪威(1847)等国也趁机与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获得与中国的通商权利。1856年英国联合法国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858年英法联军逼近天津清政府被迫与美英俄法签订《天津条约》,1859年英法联军继续扩大战事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逼迫清政府屈服签订了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1853年美国舰队抵达日本,在武力的逼迫日本被迫开国。1854年与美国签订了《日美友好条约》该条约打破了日本的锁国局面,外部势力由此开始向日本渗入。1858年美国又强迫日本签订了《日美友好通商条约》随后荷兰,俄国,英国,法国也逼迫日本签订了类似条约统称"安政条约"。安政条约的签订使日本滑向了半殖民地的境地。1876年朝鲜在日本的威逼下与日本签订《江华条约》条约规定朝鲜为自主国家,否定了中国与朝鲜的宗藩关系。朝日之间的《江华条约》迫使朝鲜打开了国门,从此欧美列强也加入到对朝鲜的殖民掠夺中。1882年美国又迫使朝鲜与之签订不平等条约《修好通商条约》。此后,英,德,意,俄,法,奥匈,比利时和丹麦也与朝鲜签订了一系列掠夺性的不平等条约。甲午战争后, 资本主义列强之间在东亚的实力对比发生了急剧变化, 甲午战争以前在东亚事务中发挥作用 的国家主要有四个 , 即中国,日本,俄国和英国 。 而甲午 战争的结局导致了这四股力量的此消彼长,分化组合直接影响着东亚地区战略格局的变。中国与朝鲜在战争之后进一步沦为殖民地,而俄国与日本因在战争期间获得巨大利益加强了其对东亚地区的主导与影响。但新的力量均衡尚未形成英国在东亚的利益是各列强之间最大的,为了继续维持英国在东亚的利益和阻止俄国的进一步东扩英国加强了同新兴的强国日本的联盟。在这种形势下帝国主义战争和条约再一次成为调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关系的基本手段。甲午战争之后, 日本取代英国成为俄国的主要竞争对手,列强与东亚国家和列强之间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达到了把东亚国家彻底纳入帝国主义殖民条约体系 ,但是这未能解决帝国主义各国在东亚的利益纠葛。帝国主义各国之间的利 益纠葛, 尤其是日本与俄国之间的矛盾只能靠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来解决。

3、近代东亚国际秩序转型的完成:日俄战争

日俄战争的爆发是帝国主义国家为夺取和维护其各国在东亚的利益瓜分势力范围的斗争是

有密切关系的。日本大陆政策与沙俄远东政策正面碰撞是日俄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日俄两国为争夺其在东亚国际体系中的支配权的斗争历经十余年以发展已到了只能靠一场战争来解的地步。俄战争的战场既不在俄国也不再日本,而在朝鲜和中国的东北地区。日俄发动的这场战争实质是为争夺对朝鲜和中国的主导权。随着俄国对周边国家的侵略,尤其是对东亚地区的势力渗透引起英国的不满。英国为了维持东亚的现有格局和其在东亚的利益,需要一个盟友阻止俄国近一步对东亚的入侵。英国加紧和新兴的强国日本取得联系两国签订《 通商航海约》。英国的利益需求与日本在东亚的利益需求一致。日本当局认为如果俄国占领朝鲜半岛就会对日本构成威胁"朝鲜半岛如同锐利的尖刀从大陆直插日本的中心部位,它的尖端几乎与对马相连。如果有其他强国占领了朝鲜半岛,日本的安全就会受到威胁,日本绝不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预防此类事情的发生是日被历来的政策"(1903年日本意见书摘要)战争以日本胜利为结局,日俄战争的胜利加速了日本走向扩张领土与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道路。日本不仅要求俄国承认其对朝鲜旳统治,还得到了美国英国对其统治朝鲜的首肯,于是开始将朝鲜作为日本的殖民地。日俄战争标志着近代东亚国际秩序转型的完成,最终在东亚地区形成以英、美、日、俄为中心以近代条约规范各国关系的东亚殖民条约体系。

四、近代东亚国际秩序重构对中日朝的影响

1、总括:

从19世纪40年代起,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坚船利炮强行打开古老中国的大门,逐渐把中国变为他们的原料产地和产品的倾销市场。与中国相邻的朝鲜和日本也相继遭到了列强的侵略。日本由锁国变为开国,朝鲜则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中日朝三国的发展对东亚封贡体系的存亡至关重要,中国因清政府的软弱和腐朽逐渐陷入半殖民与半封建的深渊,日本则通过明治维新迅速崛起成为近代东亚的强国,朝鲜则在单纯的排外斗争中走向亡国的道路。

2、对中国的影响: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是东西关系的分水岭,18世纪中期以后请政府实行严厉的闭关锁国政策,只留广州一处作为对外的通商口岸,英国作为当时实力最强的殖民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差还处于巨大的出超地位,因此以1839年中国清政府的禁烟运动为借口发起蓄谋已久侵华战争。由于请政府的腐朽和全局指挥混乱战败与1840年8月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割地赔款,开放新的通商口岸,从此中国成为西方列强肆意侵略的对象。继英国之后,美国,法国与1844年强迫中国签订了《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中国主权遭到更严重的侵害。除了西方大国甚至葡萄牙(1843),比利时(1845),瑞典,挪威(1847)等国也趁机从中国获得通商权利。19世纪50年代清政府因国内人民反抗斗争的兴起统治危机日益加重。1856年英国趁此联合法国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858年英法联军逼近天津清政府被迫与美英俄法签订《天津条约》,1859年英法联军继续扩大战事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逼迫清政府屈服签订了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进入半殖民与半封建地化道路的重要标志。清政府在避战报和的思想下处处退让割地赔款使中国逐渐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把侵略从沿海专向内陆,从经济领域走向政治领域开始加紧了对中国的全方位的控制。在这期间英、美、俄、法、德等西方列强为了维护和确保在东亚的利益划分了势力范围,因此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天朝大国梦被惊醒,统治者中的一部分人开始认识到这是中国千年以来未有过的变局,开始思考变法改革图强。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在中国开展了以自强和求富为目标,以维护清王朝腐朽统治为目的洋务运动。在洋务运动之后不久1895年日本发动中日甲午战争,战争的结果表明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是无法拯救以衰弱腐朽不堪一击的清政府。甲午战争后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在中国划分殖民势力范围使中国进一步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境地。

3、对日本的影响:

17世纪日本的幕府政府为维持统治颁布禁教,锁国令。仅允许和中国与荷兰在长崎进行贸易。形成了闭关锁国的局面。1853年美国舰队抵达日本,在武力的逼迫日本被迫开国。1854年与美国签订了《日美友好条约》条约规定:"日本开放下田,函馆允许美国船停泊,允许美国在下田派驻领事,给与美国最惠国待遇"。该条约打破了日本的锁国局面,外部势力由此开始向日本渗入。1858年美国又强迫日本签订了《日美友好通商条约》随后荷兰,俄国,英国,法国也逼迫日本签订了类似条约统称"安政条约"。安政条约的签订使日本滑向了半殖民地的境地。日本开国后经济急剧恶化,国内矛盾日益加剧,民族危机加剧。为维护民族独立1868年以武力发动了"王政复古"政变组成了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新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教育,兴办"文明开化"的近代国民教育;废除武士垄断军籍的旧兵制,实行征兵制建立了近代常备军,实施"殖产兴业"的政策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统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受西方殖民控制的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成为近代东亚第一个脱离封建社会走上近代化的国家。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指定的对外策略是"失之于欧美,补偿于中朝"。日本走的道路是"脱亚入欧"加入西方强国之列。日本一直把朝鲜当作入侵中国的跳板,1876年日本以武力威逼朝鲜与之签订《江华条约》从此加紧了对朝鲜的侵略。为了加紧对朝鲜的侵略在1895年发动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由于准备不足加上清政府内部主和派的强烈干扰,海上与陆上均一败涂地。清政府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在华获得了巨大的利益,日本的这一做法引起俄,法,德的不满,不希望日本获利过多,所以反对清政府将中国的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在俄,法,德三国干涉下清政府虽收回辽东半岛但支付了3000万两白银做补偿,战后由于日本在华获得巨大战争赔款,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强国,开始跻身列强行列,但由于加快了对外的侵略步伐引起列强的不安。

4、对朝鲜的影响:

从19世纪60年代起日美英法俄等国先后侵入朝鲜,1876年在日本的威逼下与日本签订《江华条约》条约规定朝鲜为自主国家,否定了中国与朝鲜的宗藩关系。借机在朝鲜获取了许多特权。朝日之间的《江华条约》迫使朝鲜打开了国门,从此欧美列强也加入到对朝鲜的殖民掠夺中。1882年美国又迫使朝鲜与之签订不平等条约《修好通商条约》。此后,英,德,意,俄,法,奥匈,比利时和丹麦也与朝鲜签订了一系列掠夺性的不平等条约。19世纪以后,朝鲜国内因欧美列强的入侵阶级矛盾斗争加剧,农民战争不断爆发使李朝旳统治出现危机。朝鲜统治者为图强自存,从1863年起开始实行新政,对内消除党政矛盾,加强国防建设,镇压天主教徒;对外实行严厉的海禁防止外国势力的入侵。但此时朝鲜很难短的时间力强大起来。随着邻国日本的日渐强大朝鲜在日本的威逼下很快丧失了国家主权沦为了日本的殖民地。

五、 小结

1、近代东亚国际秩序重构:

近代之前在东亚地区国际秩序一直是以中国为主导的宗藩朝贡体系,东亚各国在中国的主导下和平相处,各国政局相对稳定。随着世界格局的巨变,世界进入了以资产阶级为主导的世界殖民体系所以东亚地区国际秩序的转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因为在近代由于中国因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国内矛盾的激化中国陷入严重的内忧与外患之中,中国逐渐失去对东亚各国的主导力量。东亚各国在这一时期也相继遭受到西方列强的入侵,东亚地区急需主导东亚再发展的强大力量。随着西方列强的进一步侵略,东亚各国开始向侵略者西方国家学习,从对西方的器物学习开始逐渐向西方国家的制度与思想学习。随着对西方国家的进一步了解,东亚各国在处理各国关系和与西方列强的矛盾中也开始运用西方的国际秩序法规作为参考。东亚国家也逐渐进入了以西方强国为主导的近代世界殖民体系之中。近代东亚因外国侵略势力和内部势力的作用下发生了国际秩序的重构。

2、当代东亚国际秩序:

近代之后在东亚地区占有主导地位的国际秩序是日本在二战时期创建的东亚战时日本一国主导的帝国主义东亚格局,二战之后东亚地区又笼罩在全球冷战格局之下。在冷战格局瓦解之后东亚地区又处于在超级大国美国的控制之下。

当代东亚各国都正处于经济大发展时期,东亚各国都需要一个稳定的发展空间尤其是中国更需要一个和平与稳定的东亚大环境。两极格局终结以后,未来世界的格局应该是多极化,这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中国、日本将成为未来世界格局多极中的两极,那么他们也必将成为东亚地区的主导性力量,加上美国随着冷战的结束,美国调整了战略,其新的战略目标在于实现美国领导下的东亚地区新秩序,扩大美国在东亚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影响,美国对东亚地区事务的插足,使美国成为东亚地区的主导力量之一。日本不仅是东亚地区的经济强国,在两极格局瓦解之后日本积极调整其东亚战略。日本确立了立足亚太,争当政治大国的方针,谋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同时争当军事大国的步伐也在加快,修改防卫计划大纲,向海外派兵等。同时也在不致使日美同盟破裂的情况下,逐步摆脱美国的控制,自主地发挥日本在国际上的作用。在当前世界格局下,日本又强化与美同盟关系,联手应对挑战。日本也将成为东亚的主导性力量之一。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经过改革开放的大发展而逐渐崛起对整个世界将产生重大的影响。未来的世界格局中中国将成为其中重要的一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积极参与东亚和国际事务并产生重要影响。中国在东亚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必将成为东亚的主导性力量之一。朝鲜朝鲜半岛无核化,一直是国际社会所期待的,利用这一点,朝鲜的核计划成为其外交政策的主要部分。考虑到其国内军事、经济力量薄弱,需要利用核计划构成一定的外交威慑,在日后多变的东亚格局下,朝鲜仍然会利用这一政策。韩国:韩国得益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但其面临一直以来存在的朝韩问题,其在战略上一方面加强持续了几十年的韩美双边同盟,另一方面面对崛起的中国与日本,韩国采取与美国同盟与东亚各国积极对话的对外策略。

通过对比东亚国际秩序重构对中国朝鲜和日本的影响,三国在应对国际格局变动时采取的措施结合当代东亚国际关系所得的启示:

1、 一个国家对世界格局和世界大势发展趋势的正确认识是确立正确国家政策的出发点。

2、 盲目的排外和盲目的学习外国的发展模式都是不可取的。应从本国国情出发,顺应历史潮流,借鉴外国的经验继承发扬本国优秀传统,学习吸收外国先进成果,才能找到真确的发展方向。

3、 依赖和投靠外国势力进行改革是不能真正取得国家的进步和独立,以侵略别国也不可能得到国家真正的富强。

4、 东亚各国只有和平相处,平等互利,加强交流合作,谋求东亚地区共同发展,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东亚各国要加强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正确认识历史遗留问题。发扬互信,互惠,互利,协作的精神,共同营造东亚地区和平稳定,合作共赢的环境,稳定的国内和国际环境是实现东亚各国发展的重要保障。

21世纪东亚国际关系发展的方向是以史为鉴走一条和平,合作,共同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东亚史》(从史前至20世纪末) 杨军,张乃和主编

2(国际法视角下的)《甲午战争》 戚其章著

3《重新认识百年中国》 冯林主编

4《东亚三国近现代史》 《东亚三国近现代史》共同编写委员会主编

5《世界通史》(近代史卷)光仁洪 韩承文 艾周昌主编

6《东亚历史比较研究》 王晓秋著

7(1895-1900年)《日本对华政策演变研究》 唐奇芳著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


TOP最近更新内容

    园林史名词解释
    长城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
  • 上一篇:南京工业大学《空气调节》答题要点
  • 下一篇:天黑了(关于亲情的一篇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