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海南大学传播学概论(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目录

2017年海南大学传播学概论(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一) ................................ 2

2017年海南大学传播学概论(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二) .............................. 12

2017年海南大学传播学概论(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三) .............................. 22

2017年海南大学传播学概论(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四) .............................. 33

2017年海南大学传播学概论(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五) .............................. 45

第 1 页,共 57 页

2017年海南大学传播学概论(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一)

说明:本资料为学员内部使用,整理汇编了2017考研复试重点题及历年复试常考题型。 ————————————————————————————————————————

一、概念题

1. 大众

【答案】大众(mass)是指一种新的未组织化的社会群体,是伴随着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而出现的一个特定概念。大众不同于初级群体或小群体,也不同于群集和公众。大众的卞要特点有:①规模的巨大性;②分散性和异质性:③匿名性;④流动性;⑤无组织性;⑥同质性。

2. 抽样

【答案】抽样是指一种以概率论为基础,按随机原则从被研究的总体中,抽选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进一步估计和推断总体特征的一种非全面统计调查方法。抽样可以分为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针对调查对象的性质、研究目的和工作条件的不同随机抽样通常采取四种形式:①简单随机抽样一一按总体原有状况,不加任何限制,保证各个单位以及单位的各种组合都同等可能被抽到;②等距抽样一一在己排有一定顺序的总体单位中,每隔一定间隔抽取一个单位,组成样本进行观察;③分类抽样一一根据事先了解将总体单位预先分类,使各类之内的单位性质尽量接近,从每类之内按一定比例随机抽选调查单位,共同组成样本;④整群抽样一一以包含若干调查单位的群作为抽样单位进行抽选。

3. 双向传播

【答案】双向传播是指存在着反馈和互动机制的传播活动。在双向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相互交流和共享信息,保持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一般而言,人类的传播活动均具有双向性,但这种双向性有强弱之分。对话、打电话或计算机通信等属于双向性较强的传播活动,而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活动的双向性较弱。

4. 传播权

【答案】传播权是构成社会的每个成员所享有的基本权利之一,在传统上称为表现自由或言论自由的权利。社会成员是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的主体,他们有权将自己的经验、体会、思想、观点和认识通过言论、创作、著述等活动表现出来,并有权通过一切合法手段和渠道加以传播,也包括通过大众传媒渠道进行传播的权利。

5. 集合行为

【答案】集合行为是指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聚集现象。例如火灾、地震后的群众骚乱,出于某种原因的自发集会、游行、种族冲突,物价上涨的流言引起的抢购风潮等。集合行为多以群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态出现,往往会造成对正常的社会秩序的干扰和破坏。集合行为虽然是一种自发的反常现象,但它的产生是有条件的。一般认为,集合现象的发生需要

第 2 页,共 57 页

三个基本条件:①结构性压力;②触发性事件;③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

6. 镜中我

【答案】“镜中我”理论是指个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或评价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该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提出。在库利看来,传播是“镜中我”形成的主要机制,它不仅是个人社会化的途径,而且是将整个社会连成一个整体的纽带。他关心的焦点是人际传播,对大众传播没有给予充分关注,这与他对大众媒介的营利性感到不满有一定关系。

7. 把关人(gatekeeper)理论

【答案】把关人(gatekeeper)理论是传播学先驱者库尔特·卢因通过对大众媒介“传播者”角色的研究而得出的一种传播理论。把关人又译为“守门人”,是指那些在新闻媒介系统中居于决断性的关键位置,对信息进行过滤和加工的人或组织,而这种对信息进行的过滤和加工的过程就是把关。1947年,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书中系统论述了这个问题,认为群体传播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才能进入传播渠道。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这个概念引入新闻研究,明确提出了新闻筛选过程中的“把关”模式。这一模式说明,新闻报道是一个对事实加以取舍的过程。传媒内部存在着一系列的把关环节,把关是一种有组织的活动。

8. 自媒体

【答案】自媒体是指一个普通市民或机构组织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访问网络,通过现代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联,提供并分享他们的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一种途径和即时传播方式。自媒体包括个人微博、个人日志、个人主页、空间、人人网、Facebook等。当前,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己成为网络传播最活跃的主体和新兴舆论场。自媒体具有平民化、个性化,门槛低、运作简单,交互性强、传播迅速,良荞不齐,可信度低,相关法律不规范等特点。

二、简答题

9. 第三人效果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是什么?

【答案】(1)原因

目前认为,导致第三人效果的主要原因是低估他人、高估自己的倾向。泊洛夫将学者们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总结为以下6种:

①高估自己、低估他人是一种普遍的人性,它使人们自己更具有优越感。他人比自己更轻信大众媒体使人们感觉比较好。

②人们希望自己能够控制身边的一切事物,虽然这些事物可能不可预知。人们认为自己不会

第 3 页,共 57 页

受媒介的影响,可以控制和使用媒体,更坦然地生活在一个媒体占主导地位的世界中。

③人们实际上认为自己受到了媒体的影响,但是为了让自己感觉更独立,自我评价更高,更能够控制一切,人们把自己的感觉投射到他人身上。

④认知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认为,人们倾向于把自己的失误归结于外界环境,而把别人的失误归结于他们自身。因此人们认为自己能够识别信息中的意图,而他人无法做到这点。

⑤人们的媒体基模认为大众媒体具有强大的效果,这是一种天真的魔弹论心理,正如前面提到的一直以来人们对媒体的指责一样,这种心理一直存在。

⑥人们之所以不承认媒体对自己产生了影响,是因为他们无法认识自己的思考过程,或者无法对之前的行为做出准确的回忆。因此在对比自己和他人受到的影响时出现偏差。

(2)影响因素

①对讯息的评价会影响第三人效果。如果人们认为某讯息对自己不利,或者认为受某讯息影响显得自己十分不明智时,他们会不承认讯息对自己的影响,但是却认为它将对其他人产生影响。

②社会距离会影响人们判断媒体对他人的影响。第三人效果中的“他人”除了泛指其他人外,也可以指某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研究发现,在人们心目中,“他们”与“人们”的社会距离越远,差异越大,媒体影响的差撇也就越大。

③个人的自我形象感知也会影响第三人效果。研究发现,如果个人认为自己比他人受到更多教育,在某个问题上知识更为丰富,则第三人效果会更容易出现。

④个人的群体归属也会影响第三人效果。如果个人对某个群体认同度较高,且认为大众媒体对该群体怀有偏见时,容易出现第三人效果。

⑤在集体主义文化中,第三人效果虽然也存在,但比个体主义文化中的第三人效果要弱。这是因为集体主义文化更强调个人与他人之间的联系,会让人认为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异不大,不容易出现第二人效果。

10.简要论述人际网络在创新的扩散中有何作用。

【答案】(1)1962年,罗杰斯和休梅克通过深入调查农村中的新事物(新品种、新农药、新机械)的采用过程,出版了《创新的扩散》一书,提出创新扩散的理论。创新扩散过程包括知晓(了解)、劝服、决定(决策)、确认(证实)四个环节,大众媒介与人际传播的结合是新观念传播和说服人们利用这些创新的最有效的途径,大众传播可以较为有效的提供新信息,而人际传播对改变人的态度与行为更有力。

(2)创新的扩散轨迹呈S型,对应五种不同的采用者。

①创新者,约占总人数2.5%,新思想的把关人;

②早期采用者,约占13.50/u,意见领袖,既成功又谨慎的创新采纳者;

③早期的大多数,约占34%,深思熟虑,谨慎地跟随潮流但很少领导;

④晚期的大多数,约占34%,对创新持怀疑态度,在大多数成员采用创新后才跟随;

⑤滞后者,约占16%,抵制创新,只有确信不会失败后才采纳。

(3)创新的扩散不是线性的,而是呈网络状。创新扩散的网络分为两类:一类是同质性网络

第 4 页,共 57 页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


TOP最近更新内容

    园林史名词解释
    长城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
  • 上一篇:2017年吉林大学专业综合课(新闻传播学理论与业务)考研复试核心题
  • 下一篇:2017年吉林大学专业综合课(新闻传播学理论与业务)复试实战预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