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开课时间:

教学对象:初三上学期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实验素养)教学环境:初中化学实验室

使用教材: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教 学 设 计2017年9月15日

教 学 设 计 方 案

课题: 质量守恒定律 学生人数: 47

详细教学过程:

一、教学理念

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指导思想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本节我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本节教材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识。本节课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了从“质”到“量”的过渡, 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所以本课内容不 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2.教学重点是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3.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如何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从而达到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测定,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能用微粒的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

应中物质的质量关系。

3.通过对实验的操作与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及观察分析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

1.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行探究活动。

2.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的分析及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定量研究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3.主动与他人讨论和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五.教学策略 1.实验探究法使学生学会在科学探究中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2.合作学习法: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团体意识。学生动手测定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强化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逐步学会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方法。多种感官协同法,小组内成员共同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讨论法:通过组织学生积极讨论实验现象认真观察,得出质量守恒的关系,通过小组积极讨论得出结论从而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

六.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创设情境

教师提问一杯变质的牛奶为什么不能再饮用引发学生思考,同时让学生写出白磷在氧气中燃烧,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然后设置问题:化学反应的特征是生成了新的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那么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有无变化呢?

(二)采用探究性实验的程序来组织教学。

1.提出假设

当学生发现“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后,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对自己发现的问题作出尽可能多的假设或猜想:

1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大于生成物的各物质总质量 ○

2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小于生成物的各物质总质量 ○

3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各物质总质量 ○

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过渡,大家的讨论非常激烈,从讨论情况来看,有三种不同的意见,哪一种是正确的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

2.设计实验

(1)

教师演示实验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操作:称取反应前反应物的总质量,将白磷燃烧实验置于密闭体系中操

作,反应结束后称量生成物的总质量。

称量记录:反应前的总质量(锥形瓶+白磷+空气)/g,反应后的总质量/g 实验结论: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是( )

称量记录:反应前的总质量(试管+铁钉+硫酸铜溶液)/g,反应后的总质量

/g

实验结论: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是( )

初步学习定量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记录实验的方法。 【问题与讨论】化学反应前,后物

质的

质量总和相等,这一结论是否具有

普遍的意义呢?

3.学生实验探究

【学生分组实验】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并检查纠正学生实验操作中的问题,

要求如实地记录实验现象,反应前,后质量关系等。

实验:○1Na2CO3 + HCL , ○2 CuSO4 + NaOH

称量记录:反应前的总质量/g,反应后的总质量/g

实验完毕,各小组汇报结果,教师对学生的汇报结果进行归纳,评价,得

出质量守恒定律。

(三)解释讨论

教师提出: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相等?

教师首先展示《白磷与氧气反应的微观过程》动画,给学生必要的启迪,

并提出以下具有阶梯性的问题:

1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是否改变了? ○

2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改变了没有? ○

3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相等? ○

④通过思考上述问题,你得出什么结论?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进行组际间交流得出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原因: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学反应是分子破裂,而原子重新组合和过程。

从以上讨论可以看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和之所以不变,是因为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没有变。

教师应用多媒体工具演示动画《氧化汞受热分解》,以便加强学生理解反应前后质量之所以守恒的原因。

(四)反思评价

提出问题:质量守恒定律是否对任何化学变化都适应呢?

学生继续分组进行实验:

○1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前后天平的变化

○2镁条燃烧前后的质量变化

实验结束后进行交流汇报:

教师提出问题:以上两个反应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怎样改进实验装置?

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汇报,教师归纳总结。

这样学生通过实验,思考,分析和交流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质量守恒定律,真正领会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探索,体验化学的再发现过程,学习科学家发现真理的途径和方法,励练自己的智慧,真正理解知识。

七.布置作业:

课本:98页1,3,4题做在家庭作业本上,下周本节课交。

板书设计: (一) 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参加反应的各物质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

质的质量总和。

(二)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三) 几点说明:

(1) 参加化学反应;

(2) 总质量情况(沉淀或气体)

(3) 审题时要注意关键的字,如“充分反应”,“恰好完全反应”,“足

量反应”等字所表示的意义,领会定律中关键字的意义,强化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认识。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


TOP最近更新内容

    长城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
    园林史名词解释
  • 上一篇:体育时事
  • 下一篇:七年级英语寒假课程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