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华大学F1205中国史专题之中国古代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目录

2017年东华大学F1205中国史专题之中国古代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一) ....................... 2

2017年东华大学F1205中国史专题之中国古代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二) ..................... 10

2017年东华大学F1205中国史专题之中国古代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三) ..................... 19

第 1 页,共 26 页

2017年东华大学F1205中国史专题之中国古代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一) 说明:本资料为2017复试学员内部使用,严格按照2017复试常考题型及难度全真模拟预测。 ————————————————————————————————————————

一、名词解释

1. 驱准保藏

【答案】驱准保藏是康熙末年的一次规模较大的军事行动。公元1717年,蒙古准噶尔部侵入西藏,推翻了和硕特贵族在西藏的统治,准噶尔军队在拉萨等地大肆杀掠,严重威胁到西藏人民的安全,对清政府也构成了威胁。清政府先后两次派兵征讨,最终将准噶尔部驱逐出藏。清政府的驱准保藏之战维护了国家安全,也保障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2. 玄奘

【答案】玄奘俗名陈林,是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的创始人。贞观三年其为到天竺求经,从长安出发,途经今新疆、中亚,访问了今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等国。并在佛教学术中心那烂陀寺等地研习佛学。贞观十九年返回长安,带回梵文佛经六百多部。此后便一直在长安慈恩寺专心译经。次年撰成《大唐西域记》12卷,该著作主要记述了其西行取经所见所闻的138个国家的历史沿革、山川特产、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历史传说,成为研究中古时期中亚和印度历史、地理及中西交通的宝贵资料。

3. 三冗

【答案】三冗是北宋时冗官、冗兵和冗费的简称。北宋时由于科举制度、恩荫制度和其他途径,人仕为官者不断增加,出现冗官现象。为了应付辽、夏侵扰,缓和与镇压农民反抗斗争,每逢荒年,政府即招大量的流人饥民为禁军或厢军,出现冗兵现象。政府每年要输送辽、夏大量岁币,与此同时,官员、军队的激増导致财政开支浩大,出现冗费现象。由于三冗的出现,宋朝在仁宗时,形成了积贫积弱的形势。

4. 都江堰

【答案】都江堰是指战国时期秦在蜀地修建的水利工程并使用至今,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秦在夺取巴蜀之地后,蜀郡郡守李冰在今成都以北的都江堰市境内整治崛江,分崛江为内外江,内江灌溉,外江分洪。都江堰的修建消除了崛江长期存在的水患,灌溉了大量良田,有利于蜀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其也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惟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 吴越争霸

【答案】吴越争霸是指春秋末年吴国和越国进行的争霸战争。吴王阖间即位后,重用伍子青、孙武等谋士整顿、治理国家,并大举攻楚,占领楚国郢都。越趁机伐吴,大败吴军,阖闾受伤而死,其子夫差继位。公元前494年,出兵伐越,败越军于夫椒,越王勾践求和,请为属国。夫差

第 2 页,共 26 页

挥师北上,试图争霸中原。当夫差在黄池大会诸侯,与晋争霸时,勾践在大夫种和范氢辅佐下乘机攻入吴都,于公元前473年灭吴。此后越王勾践北上会诸侯于徐州,一时号称霸主。

6. 义净

【答案】义净俗姓张,字文明,是唐代高僧、旅行家,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之一。咸亨二年,他搭波斯船从广州出发,浮海赴印度。历时25年,于证圣元年回到洛阳。他带回梵文经书400部,并在洛阳翻译佛经56部230卷,还著有《南海寄归内法传》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书,记录了当时南亚一些国家的社会、文化和宗教状况,是研究7世纪东南亚、南亚各国历史、地理和中印文化交流史的可贵资料。

7. 大汶口文化

【答案】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重要的遗存之一,因首先发现于山东省泰安县大坟口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和江苏省。大汶口文化的陶器特征明显,社会经济已发展到较高水平。己发现的许多刻划符号被认为是古老的象形文字。当时的社会已产生严重的贫富分化,私有制逐渐形成,氏族制度瓦解,非常接近阶级社会。

8. 巫蛊之祸

【答案】巫蛊之祸是指汉武帝末年发生的宫廷内乱。巫蛊为一种巫术。当时人认为使巫师祠祭或以桐木偶人埋于地下,诅咒所怨者,被诅咒者即有灾难。加之武帝晚年多病,便疑其左右人巫蛊所致。征和元年,丞相公孙贺被人告发用巫术诅咒,在驰道埋木偶人,死于狱中,武帝便命宠臣江充为使者治巫蛊。江充与太子刘据有隙,次年,他诬告太子宫中埋木偶人甚多,太子畏惧,杀江充及胡巫而逃走。武帝发兵追捕,太子也发兵抗拒,激战五日,死者数万人。后太子兵败自杀。

二、简答题

9. 简要评述元、明、清地方行政体制的发展演变。

【答案】(1)元在地方行政体制上实行行省制度,委派官员到各地署事,行使中书省职权,使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腹里”隶属中书省;宣政院管辖吐蕃,在边远地区设宣慰司。行省制的形成是地方制度的一大变革。元代比前代直接管理着更大的边疆地区,行省制利于保持东北、西北等地和中原的一体化。元是第一个对西藏地区进行有效管理的朝代,西藏自此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2)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撤销了行省名称的机构,把全国分为12个布政使司和南京直隶区;后改北平布政使司为北京,增云南、贵州两布政使司,共两直隶13布政使司,俗称两京13省。明在省一级改置承宣布政使管地方民、财两政,提刑按察使管司法,都指挥使管军政,互不统属,各自直属皇帝。将原先实行全面管理的行省变成军、政、司法的三权分立,避免了地方官员的专权,使地方集权于中央。

第 3 页,共 26 页

(3)清在内地实行以督抚制为核心的地方行政体制。督抚在明朝是战时临时派出的虚衔,清将督抚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在一省或两三省设总督一人,每省设巡抚一人,兼治文武,职权远远大于明朝的布政使。督抚由皇帝派遣,直接对皇帝个人负责,可控制辖区内的绿营兵,但无权管理八旗兵。同时财政、司法等衙门继续存在,牵制督抚。对龙兴之地东三省,清朝以盛京留守为中心,实行军区体制,设置黑龙江、吉林、奉天三将军,完全由八旗兵驻扎;将军是最高行政、军事长官。

(4)元的行省是中央权力的分寄,明、清两代是皇帝对地方进行削弱和分权,把地方行政、财政、司法、军事分给几个互不统属又各自直属中央的部门管理,彼此互相牵制,借以避免地方权力过大。

三、论述题

10.列举四书五经,并对每一本书做介绍。

【答案】(1)四书:《中庸》《大学》《孟子》《论语》

①《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传为孔子弟子曾参所作。到南宋时期朱熹将《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②《中庸》:一般认为为孔子的孙子子思所作,到南宋时期朱熹将《中庸》从《礼记》中抽出,与《论语》、《孟子》、《大学》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③《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

④《孟子》:《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到南宋孝宗时,朱熹编《四书》列

,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 入了《孟子》

(2)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①《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分为“风”“雅”

,“颂”三部分,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诗经》的语言是研

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汉语概貌的最重要的资料;

,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作品的汇②《尚书》:《尚书》意为“上古之书”

,到了汉代,才改称《尚书》编,相传为孔子所编。春秋战国时称《书》。

《尚书》据说原有一百篇,秦代焚书后,汉初仅搜集到二十九篇,用当时通行的隶书写定,

,比今文《尚书》多十六篇,称今文《尚书》;汉武帝时,从孔子故宅中发现用古文字写的《尚书》

,这十六篇不久亡佚。晋人伪造古文《尚书》二十五篇,又从今文《尚书》中析称为古文《尚书》

出数篇,连同原有的今文《尚书》共为五十八篇,也称古文《尚书》。

③《礼记》:《礼记》是战国到秦汉时期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

第 4 页,共 26 页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


TOP最近更新内容

    长城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
    园林史名词解释
  • 上一篇:2017年东华大学F1205中国史专题之中国古代史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下一篇:2017年广西师范学院中国文化史之中国古代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