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1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上第一块浮雕)

1、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转变英国对华贸易逆差

2、时间,地点:

3、评价林则徐。(答案: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二、中英《南京条约》

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根本原因:2、时间:1840——1842年

3、内容:①开:开放

②关: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③割:割香港岛给英国

④赔: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

4、影响:①《南京条约》是中国历史上;

②使中国开始沦为。

三、魏源与《海国图志》

1、著作:《海国图志》,主要思想:“”

2、影响:魏源的这种思想是对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的挑战。

第2课 劫难中的抗争时间:1856-1860年

起因:英法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结果:

劫难

②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

、俄国趁火打劫 ③《瑷珲条约》 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

里土地,是割占土地最多的一个条约

1、太平军痛打洋枪队:领袖:洪秀全;定都南京(改名天京);

抗争在浙江慈溪战役中击毙洋枪队首领华尔。

2、左宗棠收复新疆:歼灭阿古柏,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

最终通过谈判收回伊犁,清政府1884年设立 巩固了西北边防,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①黄海海战,致远舰管带。

1、甲午中日战争

1 ②威海卫海战中,。

2、《马关条约》的内容:

①时间:1895年春

②中方代表:李鸿章;日方代表:日本首相伊藤博文

3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

4、《马关条约》之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1901年)

1、战争的起因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首先在山东兴起)

2、八国是指:俄、英、美、日、德、法、意、奥 3、《辛丑条约》(

内容:(1)钱:赔款4.5亿两白银

(2)禁: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3)兵: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4)馆:

影响:(1)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2)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19世纪的侵略战争:

20世纪的侵略战争:

攻占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日战争(七七事变)

中国战败最主要的原因: 清政府的腐朽无能(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第6课 近代工业的兴起(洋务派掀起的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1、洋务运动 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①、时间:19世纪60年代-19世纪90年代

②、代表人物:奕䜣(中央),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地方)。

③、内容:(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创办福州船政局;

(2) 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李鸿章创办的开平矿务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 张之洞创办的湖北织布官局和汉阳铁厂。最大的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

(3) 积极筹建陆海军, 如:三支海军。

(4) 3、 近代军事与国防建设带动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

如:1872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1880----1893年,唐胥铁路竣工,中国开始有了自己铁路。 1880年,电报总局在天津设立。。

2

4.评价洋务运动

(1)性质:洋务运动是。

(2)目的: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3)作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客观地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二)状元实业家——张謇,他抱着。他兴办实业的历程,成为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

(三)詹天佑——1909年建成中国人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时代背景: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

代表人物: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或资产阶级改良派)

1、揭开序幕:1895年春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公车上书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

幕。

2、运动的发展:严复翻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的观点,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 是中国西学之第一人。

:1898年6月,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经济:发展农工商业。 军事:训练新式陆海军

3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废除无用的官职。

创办报刊,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

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派力量强大,而维新派的力量太过

他就义之前,留下一首绝命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第8课 辛亥革命

1、孙中山创立同盟会(国庆节,天安门广场南侧矗立其画像)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了兴中会革命团体,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

①时间、地点:1905年,日本东京

②性质: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同盟会③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④革命目标: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⑤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核心)、民生主义)

1911年10月10日,湖北武昌

②结果:首先占领楚望台军械库,取得胜利

2、武昌起义③武昌起义胜利之后,仅一个月的时间,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形成

了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

3、中国民国的成立

(1)时间:1912年1月1号,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就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颁布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中国民国成立的意义:

①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②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4、民国纪年和公元纪年换算:公元纪年=民国纪年+1911年

3

第9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新文化运动)

1、兴起的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创办2、两大阵地:《和

3、两面大旗:民主和科学

4、代表人物: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掀起新文化运动,明确提出“”的口号

胡适:发表《》,提出文学改良“八不主义”,。

鲁迅:1918年,发表《,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用犀利的文字猛烈抨击封建礼教。

5、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6、意义: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风暴。B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第10课 清末民初的文化和教育

(1)教育:

①京师大学堂: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设立,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②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③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科举制度的废除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2)文化:

①19世纪70年代,《申报》在上海创刊,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

②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它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照相术:19世纪40年代传入中国,19世纪晚期在宫廷中流行

电影:1905年《定军山》,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

剪发辫:1912.3 孙中山颁布禁缠足:禁止女性裹脚的陋习

改称呼: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政府的职员相互之间一律改称职务。 变服饰:男士:西服、中山装、女士:旗袍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3课 伟大的开端

1、 五四运动

时间:1919年5月4日;

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取消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等合理提案,遭到和会拒绝。)

结果: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意义: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4

2、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标志: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举行)

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何叔衡、李达等13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

第14课 国民革命的洪流(国民大革命时期 1924-1927年)

1、黄埔军校(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创建时间:1924.5;

地点:广州黄埔 领导机构:总理:孙中山;校长: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性质:国共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军校。 目的: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特点(与旧军校不同):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革命精神。

作用: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2、北伐战争

时间:1926年7月

革命目标:打倒列强,除军阀(反帝反封建)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主战场:湖南、湖北

先锋:第四军叶挺独立团(铁军)

战果:将国民政府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3、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背景: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

时间:1927年4月18日

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统治。

结果: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宣告国民大革命失败。

第15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八一南昌起义 1927.8.1(八一建军节) 领导: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

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革命摇篮井冈山 秋收起义(毛泽东

井冈山会师(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共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3、长征 1934.10----1936.10

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实行战略转移。

遵义会议:1935.1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中共历史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

1935.10中央红军到陕北吴起镇。

1936.10红二、四与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结束。

意义:这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5

第四单元 伟大的抗日战争

第17课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局部抗战的开始)

1、九一八事变(标志着局部抗战的开始):

时间:1931.9.18

日本的借口: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柳条湖一段铁路,反诬中国军所为。(柳条湖事件)

蒋介石的态度:采取不抵抗政策,令东北军司令张学良及其东北军撤到山海关内。结果:东北三省沦陷。

2、不朽的民族战歌 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

2、西安事变:

时间:1936.12.12

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目的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中共代表及主张:周恩来;以民族利益为重,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意义: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标志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第18课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全面抗战开始)

1、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面抗战的开始):

时间:1937.7.7

地点:北京西南卢沟桥

日本的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进城搜查,遭中国守军拒绝

2、 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持续六周,手段:极其残忍,日军以集体枪杀、焚烧、活埋、砍头、军犬撕咬等;屠杀中国军民共30万人以上;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发奋图强,振兴中华;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抬头,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3、共赴国难 卢沟桥事变之后,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中国共产党军队改编为八路军(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新四军(国民革命军新编陆军第四军);国民党开辟正面战场抗击日本。

第19课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全民族抗战的表现)

1、台儿庄战役(国民党正面战场):

时间:1938年

指挥官:李宗仁

结果:大败日军,消灭日军1万多人,。

意义: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打击了日本的侵略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

2、百团大战(共产党敌后战场):

时间:1940.8

指挥:彭德怀

主要目标:在华北地区,破袭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

意义: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3、 众志成城(各界民众抗战):

音乐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鼓舞抗战;

画家:徐悲鸿:创作反映民族精神的画作----《愚公移山》《奔马图》;

化学家:侯德榜:联合制碱法(侯氏制碱法)为抗战时期民族工业作出贡献

6

第20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1、中共七大:

时间:1945.4

背景:抗战即将胜利;中国面临两种命运的选择

内容: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②制定党的政治路线;③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④选举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大会;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

2、日本投降:

时间: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

促使日本投降的因素:

①8月美国向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②苏联对日宣战并出兵中国东北;③中国军民大反攻(毛泽东发出“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根本原因: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战胜利的意义:①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②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22课 全面内战的爆发

1、重庆谈判:

时间:1945年8月、重庆。

中共谈判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

谈判的背景:国共两党影响政局,中共要求和平,国民党却想独裁

谈判的目的:国民党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中共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谈判的结果:1945年10月10日签订《会谈纪要》(《双十协定》)

谈判未解决的内容: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2.全面内战的爆发:

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大规模进攻中原解放区。

中共作战原则: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中共作战战术:运动战

结果:粉碎了国民党对中原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第23课 走向战略进攻

1、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

时间:1947年3月

中共方针:诱敌深入

毛泽东、周恩来率中央转战陕北,指挥全国各战场作战。 结果:彭德怀指挥西北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2、 千里跃进大别山

时间:1947年6月

领导人:刘伯承、邓小平

作战部队:晋冀鲁豫野战军

意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7

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2、渡江战役

时间:1949年4月21--23日,战线: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

结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意义:宣告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3、人民解放军取得胜利的原因:

(1)中共中央正确的领导,正确的战略战术

(2)解放军战士的英勇善战

(3)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4)国民党统治的腐败

8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


TOP最近更新内容

    园林史名词解释
    长城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
  • 上一篇:2017年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专业考研导师讲义
  • 下一篇:出货单(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