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语文全国卷二作文指导

 

2016全国卷2作文立意解析 (2016-06-13 10:26:22)转载 你要考生“比较”什么——兼谈课标Ⅱ卷作文题的写作思路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读完这道题,不得不说,命题不严谨,作文要求中“比较上述三条途径”中的“比较”一词含义不明。

三条途径都是语文素养提升的必要条件,你能通过比较,说明哪一条不好吗?你能说哪一条更重要吗?不能。当然你可以说“语文是可以无师自通的”(叶圣陶语),语文课不必上。但考生基本上都是在校学生,你能提倡学生都放弃语文课吗? 三条途径,各有其长,无从比较。

既然无从比较,为什么又要考生进行比较呢?命题人显然受到2015年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的影响,以考查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为目的,但实际生活中不是所有一果多因的事物的“因”都是可以比个高低的。就好比植物的生长,种子、土壤、阳光、水分等都是必要条件。

去年可以通过比较,说谁“更具有”风采。今年不能说哪条途径“更”好。

其实“比较”一词可以改为“针对”。全句则为“针对上述三条途径或其中一条或两条来阐述你的看法或理由”。

当然,命题人的本意可能是指比较三条途径的“不同的作用”,但由于没有明示是比较什么,因而给学生造成了思维上的障碍。就好比比较两个人,是比较年龄还是经历?比较身高还是胖瘦?比较外貌还是品质?比较才华还是家庭背景?太多因素,如果不明确比较什么,会让学生一头雾水。

下面再谈本作文题的写作思路。

一、抓关键词,确定观点与思路

我在课前指导时曾强调“作文一定要按任务要求写,自己在要求下面划线”。当然许多同学也会这么做,正如上面学科网扫瞄的这张图片上一样。

先说本则材料与写作要求中的关键词。

1.“语文素养”与“三条途径”。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素养”这个关键词组是不必解释的,学生一般也难以解释清楚,它也不是写作重点。写作重点,是根据写作任务确定的。写作任务是“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这一句,这里没有提到“语文素养”。

2.三条途径。三条途径是“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1

“语文素养”与这“三条途径”是什么关系呢?是目的关系。即“三条途径”是实现“提升语文素养”这个目的的手段或者方法。

3. 确定全文观点。

先看材料,材料已经表述了命题人的观点: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是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再看写作任务:“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看法”即观点。“理由”是写作的主体,即围绕观点展开论述。 那么应如何确立观点呢?

①“根据材料”,说明考生的观点必须根据材料确定,而材料已表明观点。表明命题人已经给考生确立观点了,不要考生再拟出其他观点了,否则会走题。

②“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 来“阐述”“看法和理由”,表明考生要做的是根据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给命题人的观点寻找理由。

③虽然有“你的看法”,考生能不能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同意以上“三条途径”或其中一条两条呢?显然是不行的,这是公理或者常识。

根据以上分析,观点肯定就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是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4.确定写作思路

上面说了,写作任务是“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来阐述观点。在“三条途径”与“语文学习体会”两个信息点中,显然“三条途径”是构成分论点的基础。

尽管写作要求还说了“选好角度”,似乎可以只谈其中一条途径,但写作任务明确规定了“比较”三条途径,你能放弃其中任务一条不谈吗?如果你只写其中一条,那就是违背了写作要求,因为没有“比较”三条途径。

论述三条途径可以有详略之分,但绝对不能放弃其中一条,否则就是偏离题意。 这三条途径如何转换为分论点呢?都要联系目的来组合成分论点。即:

实施课堂有效教学,能提升语文素养。

课外大量阅读,能提升语文素养。

加强社会生活实践,能提升语文素养。

分论点下,要“联系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来阐述某条途径的正确性。 以上是写作思路。

二、阐述观点:看似容易最奇崛

按照上面的三个分论点来写,似乎是容易的。相信多数学生也会这样写。但高明的写法还是能参透命题者关于“比较”一说的本意(比较三条途径的不同的作用),尽管命题不严谨。

即可以这样提出分论点: 一是从语文教学的作用来看,课堂的有效教学可以培养基本技能,为提高语文素养提供方法。

二是从学习语文的规律来看,课外的大量阅读可以实践课内的方法,还可以为提高语文素养打下雄厚的基础。

2

三是从学习语文的原则来看,课内学习语文要联系直接和间接的生活体验;课外生活实践也离不开语文更要用好语文。

这对考生来说,恐怕太难了。即使是教师,在考场上也难以想得这样周全。如果能从“作用”的角度来比较,在立意上应该达到发展等级中“立意深刻”的一项了。 考生们一般可能从下面角度进行论述:实施课堂有效教学,能提升语文素养;课外大量阅读,能提升语文素养;社会生活实践,能提升语文素养。然后在论述过程中列举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

但是,用学生学习语文的经历来论述以上观点,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因为,学生得用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来证明以上观点的正确,也就是要说明理由。现在学生最大的通病,就是可以大量举例,但不会说理。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论述时先要想一想,在观点前面加个“为什么”,比如“为什么课外大量阅读,能提升语文素养”。

1.课堂有效教学,能提升语文素养

这个分论点下,学生写什么好呢?课堂教学怎样才算有效?见仁见智,莫衷一是。当然,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体会还是有的。课堂教学有不有效,关键是看教师,因为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课堂教学的设计者。这里学生就得评价一把教师了。而在论述这个分论点时,城乡差别是不是大有体现了呢?城市里的教学得改革风气之先,自然理念先进些,方法多样些。虽然要求是“从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出发”,但在教师的主导下,他们的体会自然是因师而异了。

如果谈的是课堂有效教学的作用,则当然可以谈自己从课堂上学到了什么,而有效“教学”则成了有效“学习”,也有点偏离题意之嫌。

正确的论述应该是前面说过的:课堂有效教学可以培养基本技能,为提高语文素养提供方法。学生结合自己的实例就行了。

2.课外大量阅读,能提升语文素养。

前面说过:为什么课外大量阅读,能提升语文素养?这应该是学生觉得最好写的一个分论点。尤其是阅读面广的同学,会举大量自己阅读过的作品或诗句来论述这一观点。但是要从理论上说明为什么能提升是不容易的。

我想起原来教过的后来考上清华大学的姚平同学在40分钟里写出来的急就章。文章紧扣话题“我的享受”下笔,开头就以《西厢记》中的“最纯净的情景”的描述,向读者传达自己“审美的愉悦”。然后从“我喜欢”的诗词、小说、与散文中引述富有文学气息的材料,表现自己是如何享受诗词的真情真趣、如何从小说中了解社会百态、风土人情、如何从散文中领悟人生哲理的。

清新的散文总让我平息躁动,大气的散文总让我热血沸腾。我盼着能重游文化苦旅,亲身感受白发苏州的千年沧桑,天一楼的兴盛衰落,敦煌莫高窟的辉煌与悲寥。我坚信毕淑敏说的“我很重要”,我为叶倾成笔下的父亲而落泪,我为林清玄笔下的山谷百合而喝彩。在散文中,领悟人生哲理,享受深层快乐。

其实这种读书的乐趣就是一种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包含情感态度价值观的。

一般同学都能认识到大量阅读提升语文素养的最有说服力的事例,就是写作当中可以多举很多材料,同时可以证明作者的博学。但我们应该要说理,比如杜甫说的“读书 3

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郭沫若说的“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都说明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当然,任何事物都应该辩证地看,大量阅读能丰富语文知识,也不一定能提升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我曾见过农贸市场小商贩天天看小说,但不一定会写文章。李白的《嘲鲁儒》说得好:“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经邦济国)策,茫如坠烟雾。”只读书不会用,也是枉然。

所以最好是联系前面的一个分论点进行论述,大量的课外阅读要得其法,精读与泛读相结合,还要做好读书笔记,认真思考,写读书报告,这样才能内化为自己的素养。 也就是说,论述这一观点时,一要说明课外大量阅读的好处,二要说明课外阅读的方法,才能有力地证明观点。这样可以做到论述周密。

3.社会生活实践,能提升语文素养。

这个分论点,一般考生可能会围绕“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来举例论述。本来,语文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因为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反映生活的。陆游在诗中说“我昔学诗未有得,残余未免从人乞”,直到晚年才悟出“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这是写作方面的规律,但“语文素养”应该既包含写作,也包含阅读。

阅读与生活实践有什么关系呢?这得从阅读理解与作品对生活的描述的关系来看。为什么学生读古人的文章和鲁迅的文章有隔膜,是因为没有经历他们的生活。而古人与鲁迅的时代我们无法再去“实践”,那就只能间接地实践,多读那个时代的作品,也就会慢慢地能读懂了。但这种间接的实践,实质上也就是上一个分论点所谈到的课外大量阅读,所以在本分论点下,不宜展开论述,不能说如何获取生活中的信息,来提升阅读素养。

这个分论点下,除了论述生活对写作的重要性外,生活对阅读方面的作用,只能说是在阅读过程中,要联系生活体验来理解作品,来从阅读角度说明观点。

考前,我在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理解、文言翻译、古诗鉴赏甚至病句辨析以及语句填空题等考点指导中,都强调了生活与理解鉴赏的关系。

【例文一】

谈语文素养的提高

高二(1)班雷冬鹏

何谓语文?

语文,语文,即“语”和“文”。朋友的倾诉是“语”,亲人的叮咛是“语”,爱人的关怀是“语”;一首《行路难》是“文”,一封家书是“文”,一块墓碑,也是“文”。止不住的思念,藏不住的感情,道而成语,落笔成文。

认识语文,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必要前提,而恰当的方法更能使提高语文素养事半功倍,不至于像盲人般摸索,一无所获。提高语文素养的三条途径缺一不可,其中社会生活实践尤其重要,原因在于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

语文素养的提升需要课堂的有效教学。在课堂上,我们“听”“说”“读”“写”,感受语文的魅力,受它影响,渐渐地我们的语文素养得以提高,鉴赏和表达的的能力也水涨船高。在千古名篇之前我们会赞叹它辞藻之美、胸襟之阔,而不是人云亦云却 4

不知所云;在临洞庭,俯泰山之际,奋笔书怀,写尽人间山河,而不是如同猿猴般上窜下跳,怒号嘶吼。由此可见,课堂教学无疑是提高语文素养的一条捷径。

语文素养的提升也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书是心灵的另一道窗户,走进作者的世界,或是深邃的诗人,或是热血高涨的愤青,又或是睿智的老者,都行。走进他们的世界,领略他们的情怀,让他们的思想感染你,感受语文的无穷韵味。这将会是一个人终身受用的财富。它能开阔人的眼界,沉淀人的思想,壮大人的心胸。而语文素养的提高需要眼界,需要思想,需要心胸。

人的一生可以没有课堂,可以没有课外阅读,可人不能不生活。社会生活实践是语文素养提升的三条途径的核心,举足轻重,不可或缺。语文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从因事象形产生文字起,便融入到了生活之中。或是“子墨子曰”,或是“太史公曰”,它把先贤伟人的言行记录下来,供我们后辈敬仰、学习。更为重要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过无数人的无数实践,语文不再仅仅是记事的工具,而是上升成为了一门艺术。高山飞瀑,洞庭明月,化作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章;壮志忠心,乡思愁绪,成为绝妙诗歌百世流传。语文就应用于生活,或许遭受困难挫折时候感慨一声“行路难,行路难”,又或许春风得意之时笑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都是来源于生活的语文,充满语文的生活。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语文素养怎么可能不提高?

若要提高语文素养,三条途径都至关重要,而其最终的归宿与最大的受益绝对是社会生活实践无疑。

【例文二】

瓷器式的语文学习

高二(1)班王晟涵

语文的学习,对个人,对国家或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我看来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想制造一件瓷器。提高语文素养的三条途径,就分别对应了制瓷的三道工序。正如每道工序都不可或缺,三条途径也缺一不可。

制瓷的第一道工序是筑胚,它决定了瓷器的形状,决定了瓷器的用途。是它奠定了这个瓷器的基础,瓷器也是在这个基础上不断蜕变,成形,成器。这就好比三条途径中的社会生活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通过这一途径获取的知识,是最生动,最基本,也是最令我们印象深刻,深入我们骨子里的知识。它直接造就了我们的性格,影响我们对人对事的态度和对世界的理解。只有通过它,我们才能把死的知识转化为活的发展动力,才能真的造福于人民,服务于社会。

制瓷的第二道工序是上色。这一工序看似对瓷器的使用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其实,他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瓷器的高度与文化价值,是瓷器文化价值的最直接体现。在整个制瓷过程中,这是最能升华瓷器的一道工序。这就好比三条途径中的课外大量阅读。读一本书的过程,就像是与人交流的过程。也正是在千百次这样的过程中,我们的境界不断提升,我们的思想不断升华。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在瓷器上填上了一道亮丽的色彩。而正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一道道光亮的色彩不断交织,融合,终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跃然瓷上。我们的语文素养也就此得到了升华。

5

煅烧是制瓷的最后一道工序。一件未曾煅烧的瓷器,纵使其结构再巧妙,花纹再绚丽,也无法称之为瓷。只因煅烧前它是“散”的,是煅烧让它各部分融合并再次升华。经过煅烧的瓷器让人感觉浑然天成,似乎生来就是一体的。这时瓷器才真正成瓷真正成器。这就好比三条途径中的课堂有效教学,在课上我们不断将零碎的知识系统化,将通俗的知识专业化。这不仅直接提高了我们的语文水平,更教会了我们方法,指导我们的方向,指引我们前进。在最后,我们也就真正成器。

如前文所述,语文学习的三条途径正如三道制瓷工序一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他们之间没有优劣,只有不同,只用真正把握全部的三条途径,才能最终成就我们的语文素养。

【例文三】

快、稳、广的提升语文素养

高二(2)陈业旭

如今,语文素养决定着一个学生一生的发展,所以对学生来说,提升语文素养就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它也不外乎三种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与“社会生活实践”。其中最迅速有效而广泛的是“课外大量阅读”。

第一,要迅速的提升语文素养,要依靠大量的课外知识积累。对于我,甚至是大部分的中学生来说,在目前这个应当努力学习的阶段,课外时间是十分的不充裕的。那么,在时间不充裕而我们又不得不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的情况下,我们就得以快为先。咸郎平先生说过:“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借用别人撞得头破血流的经验作为自己的经验,世界上最愚蠢的人是非得用自己撞得头破血流的经验才能作为自己的经验。”无论是学习或是人的一生都不是无限的,所以我们要学会从书籍中读取他人的经历汲取他人的知识,以此来迅速的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其次,在我们迅速的提升语文素养的同时,还要保证提升的语文素养是有效的。而要达到快又稳的提升文化素养这个目的,也要依靠课外大量阅读。一个人在读书的时候,倘若投入了身心,做到与主人公感同身受,把自己代入文中去读,那么他一定会有自己对这篇文章的一种理解。久而久之便会提高自己“读”的能力,达到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周国平先生说过:“一个不曾用自己的脚在路上踩下脚印的人,不会找到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路。”所以我们要多读,在读中培养出最合适自己的阅读方法,快而稳的提升语文素养。

最后,我们要最广泛的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也必须依靠“课外大量阅读”。只有在书中,我们才能最广的、最大范围的提升语文素养。我们在书中可以读到我过我国古代文人的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心情以及对古代无尽烽火的无奈。可以读到近代文人对国人与国家仍然在沉睡的那种无奈的心情,急迫的想“叫醒”睁着眼睛睡觉的人与国那种急迫,听见那声声叹息。在书中,我们亦可以读到西方国家那另一番书情---对爱更大胆的追求,奇特的思想以及与国内完全不同的个人主义。它们比课堂上老师所授予的内容以及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到的知识更广得多。

为了快、稳、广的提升语文素养,要依靠课外积累。

【例文四】

6

在生活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

高二(2)班符味味

生活处处有语文,只有在生活实践中才能更好地提升语文素养。——题记

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主要不外乎: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在课堂有效教学和课外大量阅读的过程中,我想我们更多的是被传播了思想、知识,只是不断地进行知识的储备,而非能真正地理解和更好地将其转化为自身的精神力量、自身的语文素养。我认为只有在生活实践中才能更好的体会到语文的魅力,才能更好的提升语文素养。

在生活中提升语文素养的方式主要有:听、说、读、写。

不见高山,如何才能明白“高山安可仰”的慨叹?不亲自登山高山之顶,如何才能理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不亲自临江眺望,如何能感受到波涛滚滚,大江东流的宏伟气势!如何能体会到千古英雄人物的豪放情怀!不曾有过“行舟绿水前”,又如何能感受到“潮平两岸阔,风中一帆悬”的和顺,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古诗文之韵味,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与人交流是一门艺术,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也体现出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要想更好地与人交流就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而想要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就要在生活中学会听别人说,在实践中学会自己说,通过不断地听不断地练习,才能让自己听与说的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不断地提升语文素养,学会更好地与人交流!

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对联横幅等,都是语文生活化的体现。要在生活中感受和学习语文,通过练字、写对联、著文章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写的能力,通过写的能力的不断提高,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无论是课堂有效教学,还是课外大量阅读,最终到要回归到生活实践中。只有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体会、感受语文的魅力,熏陶自身,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听说读写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例文五】

扬长避短,提升语文素养

教师下水文

语文学习关乎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关乎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意义重大。提升语文素养不外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虽然都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比一比,却会发现其特点作用各异。

课堂有效教学让语文学习“快”起来。与另外两条途径比起来,课堂有效教学的特点在于老师的帮助。有了老师的有效教学,你的语文学习可以少走弯路,你的语文学习可以提高效率。这是“快”的一个含义。另外,有效的课堂教学教给你的绝不会是一个个零散的语文知识,也不只是教你学会课本上那一篇篇孤立的文章,而是让你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训练你的语文能力。有了这样的方法和能力,你通过课外阅读和生活实践学习语文也才能更有效率。不过,课堂有效教学虽然能让你的语文学习更有效率,却不能从根本上提升你的语文素养,因为课堂学习的时间与内容毕竟有限, 7

而语文素养的提升更需要大量的积累和实践,因此,课外大量阅读和社会生活实践才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关键。

课外大量阅读让语文学习“广”起来。这个“广”有三层含义:一是时间更广阔,只要有空闲,你随时可以手捧一卷,陶然其中;二是内容更广泛,只要不是坏书,古今中外、天文地理、诗词歌赋,你尽可以遨游其中;三是收获更广博,或求知、或启智、或明理、或陶情,只要是你所需,它尽能满足。课外大量阅读虽然对语文素养的提升功用多多,但问题是:如果缺少指导,就会陷入盲目;如果没有用心,就会效果不彰。因此,课外大量阅读要尽可能与课堂有效教学结合,以扬长避短。

社会生活实践让语文学习“活”起来。语文源于生活,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在生活中学习语文,那印刷在纸上的一个个文字、一篇篇文章,就变得“活”了起来,也容易理解起来。站在海边,你才能懂得“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胸怀;看到了社会的不平,你才会体会“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忧愤;经受了挫折,你才会佩服“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洒脱。不止如此。如果用心,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一席发人深思的话语,一句打动你情愫的歌词,一段平实无华的产品说明书,无不是语文,活生生的语文。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你会发现语文就有了温度。当然,在社会生活实践学习语文也有缺点,没有条理,不成系统,因此,它离不开前两条途径的配合。

总之,语文学习的三条途径各有特点,优劣互见,只有将三条途径综合起来,才能扬长避短,提升语文素养。

【例文六】

“用心”提升语文素养

教师下水文

仔细比较、思考提高语文素养的三条途径,我认为,要真正使其发挥作用,离不了“用心”二字。若不是带着一颗心,不管是课堂有效教学,还是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提升语文素养的作用都微乎其微。

若不是带着一颗心听讲,教学就不可能“有效”。从小学到现在,大家已经学习了十多年的语文,语文课也上了两千多节。但是,有的人提起笔来,错别字便一个个翩翩而至;做起文来,简直是在召集各种类型的病句开会;读起书来,只要内容稍有点深意,便如堕入五里雾中,不知书中所云为何。为什么?因为课堂上不用心。因为不用心,虽然已经读了写了十几年,竟然仍看不出“县”和“具”的上半部分并不相同;因为不用心,虽然在课堂上已经修改了无数的病句,自己写起文章来仍不能做到起码的文从字顺;因为不用心,虽然已经听老师分析了近千篇文章,自己拿起一篇文章读起来仍感老虎吃天无从下手。反之,用心于课堂,语言文字之精妙必能有所体悟,读写能力之增强必能得以训练,语文素养之提升亦必日渐长进。

若不是带着一颗心阅读,“大量”就只是量的累积。同样读一部小说,有的人读完,从语言到结构、从人物到主旨、从人生到社会均能产生诸多感悟;有的人读完,除了小说中几个人物的名字和一些零散的故事片段,再不会在头脑中留下任何印记。何也?用心不同。宋儒程颐说:“学者先要会疑。”用心者读书,会在读的过程不断提 8

出疑问: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个内容?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在不断解决疑问的过程中,他对作品的理解逐渐加深,语文素养不断提高。不用心者读书,不仅不会自我设疑、解疑,即使真有地方看不懂,也是囫囵吞枣,不求解决。如此,读得书再多,也只是量在累积,而不能在语文素养上产生质的提升。

若不是带着一颗心生活,就无以从生活中发现语文。生活是语文的源泉。对于有心人来说,生活中处处是语文:与人交流时,别人诙谐幽默的谈吐;欣赏流行歌曲时,那意境深远的歌词;经过楼道时,墙壁上发人哲思的名言;打开电视时,一句构思精巧的广告语;游览名胜古迹时,嵌在亭阁廊柱上对仗工整含义隽永的楹联??无一不是语文学习的好素材。对他们来说,生活就是语文学习,生活就是在提升语文素养。无心者则相反,生活中语文学习的素材虽然充斥于眼前、萦绕于耳边,他却视若无睹、听若不闻,如此,要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岂非奢望?

综上所述,“用心”才可能真正提升语文素养。因此,学习语文时,请务必带上你的“心”。

语文,祖国的灵魂

语文是什么?语言和文字?我却不这么认为,因为它是祖国的灵魂。

生活处处有语文,它在我们心里,在我们的脑里,甚至在我们的甜蜜的睡梦里。学好语文是我们做好一名中国人的基础,我爱我的国家,我更爱语文。

没有哪一个人说他真的懂语文,直到去世的那一刻也未必能懂语文的真谛。语文是一个国家的灵魂,而所谓的灵魂应该是空灵而且动人的,假若这个灵魂死气沉沉,那么这个国家也会衰败。国家的综合实力中不能缺少语文,个人的自身素质里不能缺少语文。语文是国家的基础,是人民的信念。

我们不能死学语文,语文是比数学还难的一门学科,它在于日积月累,所以在上课时,我们必须听讲,因为稍不留神,就与下文无法串联,课堂应该是学生的,学生要自主挖掘书中真谛,参考书,资料书,能不要就不要,因为它们只会干扰我们的思维,我们要跳出大脑里的束缚,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语文博大精深,不同的人理解就有不同的认知,所以课堂就应该学生互相交流,互相质疑。

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我们要善于发现。你会瞧见:水滴石穿是语文,时间流逝是语文,团结拼搏是语文,到处都不缺乏语文。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要努力的学习,认真刻苦,这样才有美好的未来。而这一切都建立在语文之上,学不懂语文,你读题肯定读不懂,学不好学问,你做题肯定不理解,每门学科都离不开语文,语文永远都是佼佼者。

我希望有一天,别人问我,你是哪里的人,我会骄傲的说:中国人!别人问我,你的祖国有什么让你骄傲的,我坚定地说:语文!

作为一名中国人让我骄傲,因为国家,因为语文,让我自豪。

我喜欢语文,喜欢它的古色古香。

“闲看落花”网友孩子的作文——

语文素养,藏于墨香

看惯了枯燥乏味的数据,厌倦了色彩缤纷的荧屏,你是否有过这样一个时刻,想抛开一切浮世的干扰,只沉浸于片刻的翰墨飘香?那文字如溪水,带来最清凉的慰藉。 无论世俗怎样繁杂,光阴怎样飞逝,语文素养依旧是那样不可或缺。它不仅是知识的 9

积累,还是能力的体现,更是一种对生活最细腻最深挚的感悟。

诚然,我们可以在课堂中领略语文的魅力,跟随老师的脚步,去追随上古的悠悠和风中那氤氲着水雾的《蒹葭》,去探访那崎岖盘旋令人生畏的蜀道。也可以亲手触摸生活来感知语文,在春日感受“淡烟疏柳媚晴滩”的清丽,在雪中欣赏“疏影横斜水清浅”的淡雅。而我认为,语文素养的形成更得益于阅读,那些缓缓路过心头的文字,无论意气风发还是愁肠百结,都令人诗意满怀。

于阅读中获得知识的积累,文学底蕴便在无形中筑成。厚积方能薄发,在那些喷涌而出的文字背后,往往是笔者经历数十年寒窗而在心中构建的文学长河。

于阅读中获得求知的乐趣,从内心开始真正热爱语文。读唐宋诗词,字字珠玑,句句讨巧,平平仄仄地道出了多少人心中的离合悲欢。文学是一门艺术,也需要心怀敬意的人来欣赏。

于阅读中获得心灵的交流,感受语文中那些独特的情怀。读《哈姆雷特》,那颠三倒四的疯狂外表下隐藏的巨大痛楚令人震撼;读《长恨歌》,在王琦瑶的辗转漂泊中感受时代,思考人性。于书中窥得历史变迁、世事沧桑,见得朝代更迭、门第兴衰,更有大人物的叱咤风云和小人物的挣扎呐喊。一行行文字,引导着人不断去思索和探寻。为书而有过的笑与泪,都是心弦被拨动后留下的颤音。

语文素养,就是这样生于墨香。

语文素养,是一个钢铁构建的国家的软实力,是一个民族千载以来传承的品质。与其功利地把语文当作一个学科来学习,不如把文学当作信仰来膜拜,并把阅读视为一次充盈心灵的修行。书海撷英,墨香为伴,点缀生命的旅途,定会播洒一路芬芳。 我的修改意见:整篇文章看,写的是不错的,只是觉得后面有三个并列段篇幅不够一致,可以在里面加入一些关于语文素养的“文化因子”——当然,这仅仅是我的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我修改过的作文——

语文素养,藏于墨香

看惯了枯燥乏味的数据,厌倦了色彩缤纷的荧屏,你是否有过这样一个时刻,想抛开一切浮世的干扰,只沉浸于片刻的翰墨飘香?那文字如溪水,带来最清凉的慰藉。 无论世俗怎样繁杂,光阴怎样飞逝,语文素养依旧是那样不可或缺。它不仅是知识的积累,还是能力的体现,更是一种对生活最细腻最深挚的感悟。

诚然,我们可以在课堂中领略语文的魅力,跟随老师的脚步,去追随上古的悠悠和风中那氤氲着水雾的《蒹葭》,去探访那崎岖盘旋令人生畏的蜀道。也可以亲手触摸生活来感知语文,在春日感受“淡烟疏柳媚晴滩”的清丽,在雪中欣赏“疏影横斜水清浅”的淡雅。而我认为,语文素养的形成更得益于阅读,那些缓缓路过心头的文字,无论意气风发还是愁肠百结,都令人诗意满怀。

于阅读中获得素养,你会得到历史文化丰厚的底蕴。因为,素养是眩目的先秦繁星,是浩渺的汉宫秋月;素养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素养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但求一字的数根须;素养也是庄子的逍遥云游,是孔子的颠沛流离??

于阅读中获得素养,你会感知文学大师的傲岸情怀。因为,素养是魂兮归来的《楚辞》;是受过宫刑的《史记》;素养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素养是朱自清眼中的背影,是徐志摩康桥的微波;素养也是闻一多最后的演讲,是鲁迅先生悲愤的呐喊??

10

于阅读中获得素养,你会感知历代先贤的独特哲思。因为,素养是儒家之礼,道家之空,佛家之善;素养是“无”与“物”的神秘,是“礼”与“利”的深奥,是充满玄机的善恶轮回;素养是参禅之壁,是入世之门;素养也是普渡众生之舟,是叩问天国之磬??

语文素养,就是这样生于墨香。

语文素养,是一个钢铁构建的国家的软实力,是一个民族千载以来传承的品质。与其功利地把语文当作一个学科来学习,不如把文学当作信仰来膜拜,并把阅读视为一次充盈心灵的修行。书海撷英,墨香为伴,点缀生命的旅途,定会播洒一路芬芳。

11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


TOP最近更新内容

    园林史名词解释
    长城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
  • 上一篇:Ktezjy高考数学难点突破-难点09-指数、对数函数
  • 下一篇:幼儿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