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满分作文的排比运用技巧谈略

 

高考满分作文的排比运用技巧谈略

排比是一种常见修辞手法。在作文中,排比的使用不仅能产生语言形式上的匀称和声音韵律上的往复美,而且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这种句式不仅气势壮阔,情感充沛,而且表现力极强,无疑会为作文锦上添花。综观近四年全国高考满分作文,排比的运用多有妙处。现略举如下:

一.事例性排比,既渲染气氛,又能达到以少胜多、以约驭繁的效果。

写作散文、议论文等不可缺少事例材料。事例材料的表述方法多种多样,或抓住一个完整的故事叙述,或选取几个片断,或铺写场景,或描写细节。有时候需要把事例浓缩概括,列举典型,这时候就形成了事例性排比。这样,列举的材料虽然只是几例,但能使读者感知、获得丰富鲜明的形象。

例1:我看到,温总理弯下腰握住孩子的手告诉她:“孩子别怕”。

我看到,年轻的战士望着坍塌的小学校,跪在地上哭喊:“让我再进去救一个!” 我看到,空降兵们写下遗书,面对地形资料完全模糊的山林,义无反顾地跳下。 我看到,志愿者们奔赴医院没日没夜地守护着伤员。

我看到,夜晚降临,大江南北闪动点点烛光,响起声声祈祷。

(08湖北《举手投足之间》)

这个事例性排比用“我看到??”五个分句,一个画面接连一个画面列举人们的救助行为,创造出由点及面的举例效果,“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形象,鲜明地印入读者的心目中。

二.抒情性排比,抒情淋漓,感人肺腑。

考生写作到动情时,常常情不自禁,不可遏止的感情像一股股激流,奔泻而出,形成抒情的排比。

例2:好想好想握住你的手,让你笑着努力把手从我手中抽出;好想好想握住你的手,为你撑起一片灿烂的晴空;好想好想握住你的手,让我的体温注入你的手心;好想好想握住你的手,让我用一生的时间把你一世的恩情偿还;好想好想握住你的手,对你说:你的前半生我无法参与,你的后半生我奉陪到底。??

(06上海卷《我想握住你的手》)

诗一般的组句,海一般的深情,虚实结合,感情激荡,达到了情满于山的效果,易于打动人心。

三.联想式排比,开阔读者视野,深化事物的理解。

作文中经常有触景生情的浮想联翩,或由此及彼,或由实到虚,这些想象的生发,就簇生出联想式排比。这些联想飞扬的句子,让读者身临其境,一下子开阔了视野,拓展了对事物的理解。

例3:她往昔那头秀美的森林长发,早已像老人一般,变得不是枯黄就是脱落殆尽;她往日那身漂亮的蓝色海洋衣裙,早已被污染得油迹斑斑,一片乌黑;她往日那结实的大气层外套,早已被破坏得千疮百孔;她那日渐众多的孩子们——细菌鱼虫、飞禽走兽、高等动植物,如今所剩无几;她的乳汁不再甘甜;河流——她的血管,早已充满沙石和未经处理的废水;她的气味不再芬芳——花儿凋谢了,只剩下呛人的浓烟废气??

(2005江西卷《地球在呻吟》)

1

虚实结合的联想,尽情揭露了人类肆无忌惮的破坏行为,表达了无奈的悲哀与痛苦。

四.哲理式排比,冷静深刻,启人心智。

《考试大纲》关于作文发展等级的首要要求是“深刻”,在高考特定的时空条件下,考生能创作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并能引发读者思索、产生心灵共鸣的作品,确实难能可贵,也最能打动阅卷老师的心。而当哲理与排比结合时,则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例4:人们总能铭记下惊心动魄的时刻,却常常忘记平淡真情的场面;人们总能铭记下自己曾经的给予,却常常忘记他人曾经给予的付出;人们又总能铭记下他人对自己的伤害,却常常忘记自己给他人的痛苦。铭记与忘记常常会走错了方向,该被吹走的刻下来,而该被刻下的却被冲淡了。

(2005全国卷Ⅲ 《向左铭记·向左忘记》)

朴实而有节奏感的语言,包含着深刻的理性思维和哲理的韵味,流淌着思考的芳香。

五.疑问式排比,在问答中区分正误,辨明是非。

考生用一连串的问句构成排比,申明自己的是非观点。排比问句像密集的炮火,更能表达爱憎之情,增强语言气势。

例5:当翁帆选择了杨振宁,多少人轻易地说“不”?当万科老总王石赈灾捐款数额不大之时,多少人轻易地说“不”?当范美忠老师说出地震时自己先跑,未救学生时,多少人轻易地说“不”?可是有谁规定,28岁不能嫁给82岁?有谁规定,自愿捐款,数额必须达到一个定量?有谁规定,教师不能懦弱胆怯害怕死亡,而必须成为舍生忘死的英雄? (2008广东《不要轻易说“不”》)

围绕“人权人性”多方质问,有理有力。排比问句的运用既增加语言的力度气势,又显得深沉厚重、大气理性。

六.说理性排比

用排比来说理,可以使论述严谨细密,可以使观点表达得更突出、更鲜明。

例6:如果刘邦因为韩信的骄傲自大,就不予重任,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刘邦不可能成就一代霸业,韩信的威名也不可能留传青史;如果蔺相如因为廉颇的屡屡攻击而怒不可遏,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赵国不可能安定团结,这“定国双璧”的威名也不可能名扬天下;如果唐太宗因为魏征的屡屡冒犯而大动干戈,又何来唐朝的繁荣昌盛?魏征又怎么可能成为李世民心中最重要的镜子呢???杨修不就是因为恃才傲物而不能与曹操和谐相处,最终落得个可悲的下场吗?海子不也是因为没有正确对待竞争,在面对大海,春暖花开之时,空留下他的一片美好愿望吗?

(05山东卷《心怀双赢,享受人生》)

本段文字语言精练又不乏理性,正反说理的五个事例以简洁整齐的句式铺排出来,读来自有一番不容怀疑的味道,不由人不信服,充分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不凡的语言功底。

七.排比段的运用

排比段能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排比段在文中除了提纲挈领的作用,还可以使文章形势整齐,语势强烈如巨浪排空似万马奔腾。

例7:想起那个秋天,我想起那个苍凉的秋。??在自然中生活,我喜欢面对那个苍凉的秋。它教给我珍视现在的道理。

2

想起那片旷野,我想起那片有一棵老树的旷野。??在自然中生活,我喜欢面对开阔的旷野。人生的旷野让我读懂了人世间的闲适和排遣了内心的悲凉。

想起那片树林,我想起那片红彤彤的枫树林。??在自然中生活,我透过那片枫树林,喜欢看那群快乐的鱼儿。那静静的树和欢快的鱼,让我体会到愉悦的可爱和珍贵。

(2008重庆《在自然中生活》)

段际之间所形成的排比和段际之间所构成的反复手法,给文章增添了色彩。完整的排比段落和反复修辞,犹如钱塘怒潮排山倒海,恰似山间飞瀑一泻千里,句句争先恐后,段段不甘平庸,显得形象具体,显得环环相扣。文章的主旨就是在这种完满的格式中逐步凸显的。

排比句在摆脱平冗的叙述,增强语言表达的感染力方面优势尽显。高考满分作文中的妙用例子,举不胜举。运用排比句,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增加得分的机率,这已是一个公认事实。但是,这种现象似乎已成为高考作文的一种模式、一种套路,被某些人加以推广和运用,对高中写作教学产生了消极影响,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因此,为了避免滥用的尴尬,笔者觉得应注意三个要点:

一.排比为主,综合运用。

注意铺排为主的兼容性。表达能力强的考生在写作中最好侧重排比,兼容对偶、比喻、拟人、引用等其它修辞,从而获得充沛畅达的气势,排比可以各式各样,有短语的排比,也有单句、复句的排比,还有段落的排比,交错使用能各得其宜,各尽其妙。如例3、例8等。

二.内容充实,表达得体。

句式的选择和调整要服从内容表达的需要。形式和内容一定要很好地结合起来,才会收到好的表达效果。要避免常见的排比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如有考生写生活中的苦闷时,运用“我的愁,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我的愁,是‘举杯浇愁愁更愁’; 我的愁,是‘飞红万点愁如海’”,即属夸大其辞、无病呻吟之类。

三.灵活调度,以精取胜。

如开篇用排比;

例8:为爱撑着一支长篙,我要踏着丛飞的步伐,去寻找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我要带着丛飞的灵魂,去滋润一张张期盼的小脸;我要携着丛冰的翅膀,去放飞每一个心中的善良。 (07全国卷Ⅱ 《为爱撑着一支长篙》)

“为爱撑着一支长篙”比喻新颖,富于诗意。开头就不同凡响,用一组文采斐然的排比句,“我要踏着丛飞的脚步??;我要带头丛飞的灵魂??;我要携着丛飞的翅膀??。”迅速点明主题,洗练、隽永,让人一望有脱俗之感。

如过渡用排比;

例9: 大自然皆如此,何若人也?

当你穷因潦倒时,他向你伸出了援助之手;当你失意时,他为你开启了导航灯,指引着你;当你失败时,他为你铺垫了一块块基石,让你走向成功的阶梯;当你惆怅时,他为你带来了开心果;当你不幸时,他为你送来了幸福的青鸟;当你??然而,当他累倒下,生病躺下时,你,你又为他送去了什么,带去了什么?是冷漠,还是倍致的关怀?

(07全国卷Ⅱ《滴水之恩,以何报?》)

3

全文前半部分以自然界春夏秋冬的变化更迭形象生动地说明“何以报”的道理,后半部分则用古今中外的感人事例圆满深刻地回答了“以何报”的问题。两个部分之间由自然界推及人类社会,连用几个排比句和疑问句进行过渡,衔接自然流畅。

如结尾用排比。

例10:一肩担尽古今愁,担起旷世的悲哀,承起前人的启示,留给后人启迪是责任还是义务?是责任!

一肩担尽古今愁,担起民族的兴衰。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他们曾在民族的崛起时留下名字,不朽于史册,名垂千古!

一肩担尽古今愁,需要勇气也需要力量,但这是每个热血沸腾的中华儿女都应担起的重任,谁都不能退缩,谁也不能退缩!

一肩担起的重任,谁都不能退缩,谁也不能退缩!

一肩担尽古今愁需要坚实的肩膀啊!

(06辽宁《肩膀》)

篇末排比,语势强烈,哲理丰厚。

总之,排比的运用要自然而亲切,减少雕琢的痕迹。要达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考生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提高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

生活在大自然中

风。没有风的时候请不要到湖边,因为你看不到那波光粼粼的湖,那欢快律动的水,轻轻的起伏,淡淡的轻笑,风正在跟它说悄悄话,说春的故事,说自然的秘密。柳条向前倾,卖弄着袅娜的身姿,在风的帮助下,它舒缓,它有点扭捏,它不小心听见了下面青年男女的情话,它看见了女孩子绯红脸旁随风飘扬的秀发。因为微风,一切都那么生动。

雨。雨不期而至,星星点点,温柔的拍打着女孩子的脸,她抬起头来,看见了柳条上的雨滴,看见了寻找停靠港湾的小鸟,她还看见了一件比天还蓝的蓝衬衫,挡在她的头上,男孩子笑着护着她躲在了柳树下,柳树张开了双臂,尽量的在风雨中舒展自己的枝叶,把爱环抱在自己胸前,情侣相视而笑,它认为是它的功劳,它舞动,它得意。湖边,小鸟还在跳舞,湖面上跳动的是珍珠一样的晶莹。

雾。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雨走了,雾才睡了一个懒觉,很不情愿的来了,拖拖拉拉,一丝一缕的轻甩在湖边,扫了扫湖水的脸,小鱼儿刚想探出头来看看,它懒洋洋的的又走了,远处的山那么青翠,它要去给它戴个花环。突然,它看到了湖边木椅子上说笑的情侣,它笑了,它调皮的做了一个心形,小鸟把一切都看在眼里,它默契的在旁边叽叽喳喳的叫,跟在雾兄到青山那里做客去了。

月。水面渐渐平静,它知道月亮婆婆来了,这个爱美的婆婆每天都要照镜子,忽胖忽瘦,但每天她都对小水笑眯眯。和蔼的婆婆每天都要给孩子们带点礼物。给水带一床银亮的毯子,水在冷夜也能安然入睡。给小草一点小露珠,让在长夜不会口渴,每天她都嘱咐柳树给小鸟盖片树叶,然后和喜欢晚睡的柳树聊天,窸窸窣窣,他们尽量的小声,怕打扰到散步的情侣。 夜。夜送走了情侣,回来看到了熟睡的朋友。它笑了,一群可爱的朋友,还有刚才那可爱的人们,它心中甜蜜:是的,我们是不弃不离,一辈子的朋友。春夜,静谧,温润。 4

生活在自然中,我们徜徉。

在自然中生活

我喜欢面对大自然,在自然中生活。大自然的鸟语花香总会使我诗意顿生,大自然中的清新美好总会使我流连忘返。

想起那个秋天,我想起那个苍凉的秋。“秋风秋雨愁煞人”,秋总令人感到凄凉、感到悲伤,只因它有太多的离愁,太多的不舍。秋天,满天吹黄叶,纷纷扬扬;秋天,大雁南飞,一声长鸣,最是感伤;秋天,寒蝉凄切,蝴蝶也要与花儿吻别,向死神报到。面对这一切一切,知道“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却不知人世间为何要有那么多悲欢离合,明知是悲剧却要一次又一次地重演,大概这便是人生的无奈吧。面对这具有悲剧色彩的一切,我深

在自然中生活,我喜欢面对那个苍凉的秋。它教给我珍视现在的道理。

想起那片旷野,我想起那片有一棵老树的旷野。“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那旷野,就是这样一种动静交融的景象。我喜欢坐在老树底下,任风吹乱我的发丝,看旷野的一望无际,听溪水流动的“叮咚”声,直至夕阳西下,一种无名的凄凉也随之降临。再到月亮升起,看它在水中留下隐约的影子,便想起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亲切和淡淡的忧愁。从不承认自己是一个悲观的人,却不得不承认甚是喜欢这旷野的苍茫与悲凉。大概只有面对这么寂静的地方,才肯坦然面对那掺杂着泪水的人生,才懂得坦然面对那人生中的坎坷与不平。

在自然中生活,我喜欢面对开阔的旷野。人生的旷野让我读懂了人世间的闲适和排遣了内心的悲凉。想起那片树林,我想起那片红彤彤的枫树林。奔跑穿梭于那条长长的田间小路上,任风不断地在耳边疾驶,任树不断地向后退,任脚在那坚实的田埂上留下“啪啪”的声音——此时的我觉得,那奏响的是生命之乐章!跑累了,我就蹲在田埂上面对小河边霸道的螃蟹,河水中自由游动的小鱼。我每每看得入神,就是这群鱼儿教会我快乐地活着。人生苦短,有着太多的泪,太多的痛,但是我想只要心中游动着这么一群快乐的鱼儿,人便可以乐观地

面对一切,微笑着面对远方。

在自然中生活,我透过那片枫树林,喜欢看那群快乐的鱼儿。那静静的树和欢快的鱼,让我体会到愉悦的可爱和珍贵。

点评: 行文紧扣“秋”这一季节来展开描述,把“在自然中生活”形象化地演绎得清楚和明白。作者所描绘的“自然”就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场景,不是虚写。妙趣横生的是,作者能将个人情感的悄然变化沉淀在三个大场景的描绘中:苍凉的秋,“我”知道“珍视”;旷野中的秋,“我”懂得排遣悲凉;红叶映照的秋,“我”明白了生活是可爱的。层层相扣,步步为营,给读者以水到渠成的感觉。

引用名句名篇十分恰切,增添了文章的生动感。无论是民主革命者秋瑾的诗句,还是马致远的小令和孟浩然的五绝《宿建德江》,作者信手拈来,恰如其分地衔接在文章的适当部分,都生动地表现了“我”对“自然”的切身感受和真心体验,都能与全文形成一个纹丝相合的整体,没有任何突兀之感,也没有任何“掉书袋”之嫌。

段际之间所形成的排比和段际之间所构成的反复手法,也给文章增添了色彩。那完整的 5

排比段落和反复修辞,犹如钱塘怒潮排山倒海,恰似山间飞瀑一泻千里,句句争先恐后,段段不甘平庸,显得形象具体,显得环环相扣。文章的主旨就是在这种完满的格式中逐步凸显的。

行走在消逝中

(一)

暮色四合,我独身步入田野,三五把凉风夹杂些六月的惆怅与我擦肩而过.那不曾为谁逗留的,可是叫时间?

天空尚且弥留些彩霞不曾隐逸,脚步终于还是没有融入到初夏的大杂烩中,我,怀着我的那颗不曾走出三月的心,迷失在行走着的路上?

脚印指引着我走向了诗的安魂场,刚想轻吟一首小诗,却不料为三两株窃窃私语的小草所惊吓.它们,正相谈正欢;它们,正期盼着后半夜与露珠的狂欢.而我呢?我的心,又在期盼些什么? 田野里,到处弥漫着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淡淡地,和着些许清凉,令我有种说不出来的无奈;抬眼望去,暮色里,那起伏不平的田野里,那养育一方百姓的黑黝黝的泥土啊,你们,又将孕育怎样的生命?

家,对了,身后应该还有家的影子,可从我的眼里看去,又是那般的模糊.唯独那盏心灯,哪怕在风雨里,也应该不灭.

行走在消逝中,我,应该怎样,安放,我的灵魂?

(二)

暮色四合,我独身步入田野,三五把凉风夹杂些六月的感伤与我擦肩而过.那不曾为谁逗留的,应该叫时间.

天空尚且残留些彩霞不曾藏匿,脚步终于还是没有融入到初夏的交响乐中,我,怀着我的那颗走过五月的心,找寻在行走过的路上.

脚印指引着我走出了词的失乐园,刚想轻吟一首短词,却不料为十来株喃喃细语的小草所静寂.它们,正相谈正欢;它们,正期盼着后半夜与露珠的拥抱.而我呢?我的心,也应该有它自己的栖息地.

田野里,到处弥漫着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淡淡地,和着些许清凉,令我有种说不出来的懒散;抬眼望去,暮色里,那起伏不平的田野里,那养育一方百姓的黑黝黝的泥土啊,你们,又将孕育多姿的生命.

家,对了,身后肯定还有家的影子,没有回转身去,却感觉到它在我心里深深的烙印.那盏心灯,哪怕在风雨里,也可以不灭.

行走在消逝中,我,渴望这样,安放,我的灵魂.

(三)

暮色四合,我独身步入田野,三五把凉风夹杂些六月的欢畅与我擦肩而过.那不曾为谁逗留的,唯独有时间!

天空尚且留恋些彩霞不曾安睡,脚步终于还是没有融入到初夏的大合唱中,我,怀着我的那颗行走在六月的心,澎湃在涂满希望的金色的道路上!

脚印指引着我走进了梦的欢乐谷,刚想微笑一个永恒,却甘愿为满目的幸福歌唱的小草所 6

驻足.它们,正布满理想;它们,正期盼着后半夜与露珠的亲吻.而我呢?我的心,也一定会有它自己的栖息地!

田野里,到处弥漫着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淡淡地,和着些许清凉,令我有种说不出来的舒服;抬眼望去,暮色里,那起伏不平的田野里,那养育一方百姓的黑黝黝的泥土啊,你们,又终将灿烂成五彩的生命之花!

家,对了,心里还装着家的温馨,暖暖地,轻抚着六月的情怀,从来不曾隐喻在梦里.那盏心灯,哪怕在风雨里,也终于不灭!

行走在消逝中,我,将要这样,安放,我的灵魂!

湖南一考生

选择一个“早”的时间,就是选择一种生活。

早上八九点钟,阳光已将街道的空气照暖。这时候,你真正能感觉到“车水马龙”。公交车载着满满的乘客稳稳地驶过,差一步就能赶上这班车的 小孩子急得直跺;骑车的上班族把单车骑得飞快,车上还挂着来不及吃完的早餐??这个时间的生活,是快节奏的,也是充满了竞争的。

早一点,到七八点钟,正是学生走在大街小巷的时间。各色学生穿着各色衣服,背着各色书包,把城市与乡村都装点得色彩斑斓。小学生的脸总是高高扬起,一脸欢悦;初中生的脸稚气未脱,但也在努力成熟着;而高中生,脸上或多或少带着疲倦,却也写着坚定。但有一点,所有学生的眼里都刻着对知识的渴望。这早上的时间,便分配给了学习。无论你是在上学的路上,还是已捧起书本,你都将生活方式定为了学习。

再早一点,在农村里就该看见炊烟啦。这时候太阳刚刚升起,大概是六、七点钟吧。在朝阳下,夜里攒下的露珠支撑不住,摔开万道金光; 在河边,薄雾弥漫,你尽可以享用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到村里,看“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也是再好不过的。这时的生活,便是平静美好,无烦无忧的。

还可以早一点吧。再早那么一点点, 你可以到山腰去体会“半壁见海日”。也可以去溪上的小桥,看看有多少人迹踏乱了板桥霜,还可以找一处空阔的原野,信步闲游,看太阳如何徘徊,残月何如不舍,更可以半躺在渔船,煮一壶茶,叹一声“洗尽古今人不倦”,让映着日出红胜火的江花装点你的船窗,也让你和船装点别人的梦。选择了这个时间,你便成了古时的游者,纵情山水,偃仰啸歌,你找到了自由快乐的灵魂,天地间多了一颗忘返的心。 沿着时间轴走,心境大不同。喜欢快节奏,喜欢工作的人,能把路边小摊写的“早点”牌都看成是在督促自己,可谁又能说他心中不是充实而又充满干劲呢?

喜欢学习、渴望知识的人,能将“早”字刻在桌上,也刻在心里。三味书屋里那个小小的,火炬似的“早”,点亮了多少学子的眼睛,谁又能说,我们不快乐,不满足?至于山村水郭的人们,也都有着“两山排闼送春来”的诗意和小儿溪头卧剥莲蓬的美好。

任何一个时间,任何一种方式,人的心灵总可以找到一个栖息的定所。而早晨的时刻,你又选择了哪一个?

7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


TOP最近更新内容

    园林史名词解释
    长城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
  • 上一篇:我们是五月的花海
  • 下一篇:拥抱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