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17届巴蜀黄金大联考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6年四川省2014级高三巴蜀黄金大联考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物理

考试时间:2016年12月7日下午15:00~17:00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N 14O 16Na 23Al 27S 32Cu 64

第Ⅰ卷(选择题 共126分)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在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 如图所示,小孩用与水平方向成?角的轻绳拉放在水平面上的箱子,第一次轻拉,没有拉动;第二次用

更大的力拉(拉力方向不变),箱子还是不动,则

A. 第二次拉时箱子受支持力减小

B. 第二次拉时箱子受支持力增大

C. 第二次拉时箱子受摩擦力不变

D. 第二次拉时箱子受摩擦力减小

15. 两根长度不同的细线下面分别悬挂两个小球a,b,细线上端

固定在同一点,若两个小球绕同一竖直轴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相对位置关系分别如图所示,则两个圆球在运动过程中,小球a的角速度比小球b 的角速度小的是

16. 阻值相等的四个电阻、电容器C及电池E(内阻可忽略)连接成如图所示电路。保持开关S1闭合、S2 断开且电流稳定时,C所带的电荷量为Q1;再闭合开关S2,电流再次稳定后,C所带的电荷量为Q2。则Q1

与Q2的比值为

A. 2:1

B. 5:3

C. 1:2

【巴蜀黄金大联考·理综试题第1页 共5页】

D. 1:3

17. 如图所示,A、B、C、D是真空中一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在A、B两点分别固定一个等量正点电荷。现

将一电子沿CD连线从C点移到D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点与D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B. 电子在C点的电势能比D点电势能大

C. 电子沿CD连线从C点移到D点过程中,电场力一直不做功

D. 电子沿CD连线从C点移到D点过程中,电场力先做功后做负功

18. 一质点做初速度大小为4m/s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前2s内的位移是12m,则

A. 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2m/s

2 B. 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1m/s2

C.

质点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6m/s D. 质点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3m/s

19. 锻炼身体用的扩胸拉力器,

并列装有四根相同的弹簧,每根弹簧的长度是25cm,某人双手各用了600N的水平力把他们都拉至100cm,不计拉力器的重力,则

A. 此时每根弹簧产生的弹力为150N

B. 每根弹簧的劲度系数为300N/m

C. 若只装两根弹簧,且长度都拉长至50cm,则需要的拉力为100N

D. 若只装三根弹簧,且长度都拉长至75cm时,则需要的拉力为150N

20. 我国的火星探测任务基本确定,将于2020年左右发射火星探测器,这将是人类火星探测史上前所未有的盛况.若质量为m的火星探测器在距离火星表面高度为h的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则运行周期为T, 已知火星半径为R,引力常亮为

21. 如图所示,一倾角为30°光滑的斜面,下端与一段很短的光滑弧面相切,弧面另一端与水平传送带相切, 水平传送带以5 m/s的速度顺时针转动;现有质量为1 kg的物体(可视为质点)从斜面上高度为h=5 m 处滑下;物体在弧面运动时不损失机械能,而且每次在弧面上运动时间极短可以忽略。已知传送带足够长,它与物体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0.5。取g=10 m/s2,则

A. 物体第一次刚滑上水平传送带时的速度大

小为10m/s

B. 物体第一次从滑上传送带到第一次离开传

送带所用的时间为4.5s

C. 物体第一次从滑上传送带到第一次离开传

送带的过程中,摩擦产生的热量为200J

D. 物体第一次从滑上传送带到第一次离开传送带的过程中,摩擦对物体做 【巴蜀黄金大联考·理综试题 第2页 共5页】

的功为—37.5J

第Ⅱ卷(非选择题)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39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2.(8分)图甲为“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甲 乙

(1)请写出图中①②两个实验器材名称:①_____,②_______;

(2)图乙为实验中得到的纸带的一部分,则O、D间的距离为___cm;

(3)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S-t2图线(s为各计数点至同一起点的距离),斜率表示___,其大小为__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3.(10分)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测量满偏电流为100uA的电流○G的内阻(约为1000Ω),可供选择的器材有:

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为20Ω;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为100kΩ;电阻器R′,最大阻值为9999Ω;电池E,电动势为9.0V(内阻不计);开关2个,导线若干。

(1)图中滑动变阻器R应选用_____(填“R1”或R2”)

(2)保持开关S1闭合,S2断开,调节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阻值,使得电流表○G满偏,再闭合S2,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使得电流表○G半偏。如果电阻箱R′的示数为995Ω,则待测电流表的内阻Rg=_____Ω,且测量值_____(填“大雨”或“小于”或“等于”)真实值。

(3)若要把该电流表○G改装成15V的电压表,应串联____Ω的电阻;现要校准该改装后的电压表,使用乙图中的实验器材(能满足实验要求),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电路,把实物图连上导线。

【巴蜀黄金大联考·理综试题 第3页 共5页】

24.(12分)如图所示,粗糙水平面AC与光滑的竖直面内的固定半圆轨道在C点相切,轨道半径R=0.1m,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从离C点为x的水平面上B处以初速度v0向右运动,并冲上半圆轨道,从平面轨道最高点D飞出落在水平面上,落点到C点的距离为d,保持初速度v0不变,多次改变x(单位为m)的大小,测出对应的d(单位为m)的大小,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了d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d=—0.16x+0.48,取g=10m/s2,求小滑块的初速度v0的大小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素。

25.(20分)如图所示,在区域I(0≤x≤L)和区域II内分别存在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均为E,但方向不同,在区域I内场强方向沿y轴正方向,区域Ⅱ内场强方向未标明,都处在平面内,一质量为m,电量为q的正粒子从坐标原点O以某一初速度沿x轴正方向射入电场区域I,从P点进入电场区域Ⅱ,到达Ⅱ区

3L域右边界Q处时速度恰好为零.P点的坐标为(L5).不计粒子所受重力,求:

(1)带电粒子射入电场区域I时的初速度;

(2)电场区域Ⅱ的宽度。

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物理题、2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答,每学科按所答第一题计分。

[物理—选修3-3](15分)

30.(1)(5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物体温度不变,其内能一定不变

B.物体温度升高,其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

C.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

【巴蜀黄金大联考·理综试题 第4页 共5页】

D.只有液体和气体才能扩散,固体是不可能出现扩散现象的

E.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2)(10分)如图所示,柱形容器内用轻质绝热活塞封闭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容器外包裹保温材料.开始时活塞至容器底部的高度为H1=50cm,容器内气体温度与外界温度相等.在活塞上逐步加上多个砝码后,活塞下降到距容器底部H2=30cm处,气体温度升高了△T=60K;然后取走容器外的保温材料,活塞位置继续下降,最后静止于距容器底部H3=25cm处:已知大气压强为p0=1×106pa.求气体最后的压强与温度.

[物理—选修3-4](15分)

31.(1)(5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由质点简谐运动的图像可知质点振动的振幅和频率

B.两列水波在水面上相遇叠加时,必然能形成干涉图样

C.单摆的振动周期与摆球质量和振幅无关

D.机械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介质时,频率变化,速度变化E.当观察者与声源靠近时,听到的声音频率大

(2)(10分)单色细光束射到一半径为R的透明球表面,光束在过球心的平面内,入射角i=45°.该光束经折射进入球内后又经其内表面反射一次,再经球表面折射后射出.已知真空中光速为c,入射光线与出射光线之间的夹角α=30°,如图所示(图上已画出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

①在图上画出光线在球内的路径和方向(简要说明画图步骤); ②求透明球的折射率和光在透明球中传播的时间.

【巴蜀黄金大联考·理综试题 第5页 共5页】

【巴蜀黄金大联考·理综试题 第6页 共5页】

【巴蜀黄金大联考·理综试题 第7页 共5页】

【巴蜀黄金大联考·理综试题 第8页 共5页】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


TOP最近更新内容

    长城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
    园林史名词解释
  • 上一篇:2013年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之40个常考问题剖析第13讲 有机化学
  • 下一篇:第三章 相互作用 单元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