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重点】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
【教学难点】
各地区域自然地理差异的原因
【教学方法】
讨论、读图、讲解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方法一: 挂出"中国地图"让学生说说去过什么地方,与北京比起来有什么不同?
方法二: 电脑显示"东北林海雪原""海南岛热带风光""新疆高山牧区景观图""内蒙古草原景观""长江三角洲农业及工业景观图"
以上几位同学的介绍,说明我国各地方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分布是不均一的,有差异的。
教学设计:
新课:
一、不同的地理区域(学生活动)
1、从复习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入手,说明根据不同的需要,可划分出不同的类型的区域。
(1)中国地理总论中学过哪些地要素?(行政区、地形、气候、河湖流域、农业、工业等)
(2)以北京为例,讨论其多种"身份"。
小结:
区域划分的依据有多种,区域的类型也有多种,同一个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重"身份"。
2、结合教材活动"尝试划分区域",落实对区域的理解。
(1) 粗读图中的等高线,河流和农作物及居民点分布。
(2) 在图上划分出各种区域:山区、平原、林区、农耕区。
(3) 提出问题:同学们划分的区域为什么不一致,以什么为依据。
3、结合教材活动"生活中的区域",模拟打长途电话或信写地址和邮编,体会不同尺度和不同的级别的区域。
例: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邮政编码"100009""10"一级行政区划中的北京,"1000"下一级行政区划中东城区邮电局,"09"投递局的代码。
二、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教学设计)
1、 屏幕显示"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图,通过界限A、界线B、界线C的具体分布,落实四大区域的位置。
2、 根据教材活动"区域界线的判定"的提示,观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限同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A,引导学生分析两界限的相似性,说明这里区域划分的主导因素。(季风影响)
学生活动:
讨论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体现出的区域特征。
(半湿润) (干旱)
3、 根据教材活动"区域界线的判定",观察界限B,其主导因素是什么?(气温和降水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