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期中论文
题目:谈谈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
药学院 中药学 专业2009 级
学 号2 0 0 9 2 1 3 0 3 9
姓 名张启云
2010 年 10 月 2 日
谈谈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
【提纲】1、科学社会主义的定义
2、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背景
3、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础
4、科学社会主义发展
5、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
6、科学社会主义的前景
【摘要】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首先哲学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其中哲学是起点,经济学是中介,科学社会主义是终点。如果没有终点,起点和中介也就不会完成。所以科学社会主义是更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核心部分。任何科学研究只有到达终点才算结束进程,才算完成。其次从对实际的指导意义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是比哲学更直接比经济学更全面的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关键词】 科学社会主 定义 背景 理论基础 发展 特点 核心内容 前景
【前言】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人们认识社会的具体科学理论。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逻辑思维形式,在批判历代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和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剩余价值规律。马克思的这两个规律的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史上的历史性飞跃。
一、 科学社会主义的定义
科学社会主义是指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础,从社会发展规律角度说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主张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推翻资本主义,建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理
论和运动。
科学社会主义,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科学社会主义就是指马克思主义。狭义科学社会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并列。科学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科学社会主义包括三种存在形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运动和科学社会主义制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指批判资本主义,倡导社会主义,说明社会主义的本质与根本任务,揭示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思想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进程和一般目的的学说。科学社会主义运动,是指无产阶级在自己的政党的领导下,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为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创造美好的未来而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两个方面。从运动的主体和目的来看,又可称为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科学社会主义制度,是相对于资本主义制度而言的,是针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而提出的纵向替代物,既源于资本主义又高于资本主义的更高级、更美好的社会制度;是科学社会主义运动所要实现的制度目标。它的基本特征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基本经济制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
二、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背景
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19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历史转折时期。产业革命一方面促进了生产技术和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加剧了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一方面创造出一个富有的工业资本家阶级,另一方面创造出一个贫困的产业工人阶级。从1825年起,连续爆发的三次大规模的经济危机,表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开始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转向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如果说1825年是欧洲经济的转折点,那么,1831年就是欧洲政治的转折点。从这一年起,连续爆发的三次大规模工人运动,表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资本主义向何处去?工人运动向何处去?已有的理论不能回答这些重大的时代课题。封建阶级的复古主张开历史倒车,空想社会主义的方案不切实际,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理论纷纷破产。时代的剧变呼唤人类思想的革命性变革,工人运动的发展需要科学理论的武装。--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成为历史的定势。 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对我们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分析它产生时的经济、政治和理论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学习,分别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社会阶级基础和理论前提。
(一)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社会经济条件
14世纪和15世纪的欧洲,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社会分工的扩大、商品生产的增长和国内外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开始萌芽。资本主义的手工业代替了封建的行会经营方式。然而,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机的发明出现了,它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18世纪欧洲掀起了近代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蒸汽动力为标志的科技革命带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到了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英国处于工业革命的完成阶段、大工业在经济中占据了统治地位。法国和德国也开始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从手工工场到大机器生产的转化,极大提高了资本主义生产力水平。
欧洲主要国家的产业革命不仅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而且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使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给劳动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集中暴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病。
1825年英国发生第一次经济危机,以后每十年都发生一次,1836和1847年的经济危机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许多工厂倒闭,产品滞销,工人失业,生活没有着落。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造成了巨大打击和心理恐慌。这是资本主义当事人完全预料不到的事情。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本主义的所有制关系,这些曾给资本主义社会创造出巨大财富的资本主义制度,现在却也给其自身制造了麻烦。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同生产的社会化已经发生尖锐的冲突,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已经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外壳不能相容了。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生产力武器,而且锻炼出一个能运用这种武器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掘墓人--现代工人阶级。这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
(二)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社会阶级基础
资本主义越发展,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跟着发展;资产阶级越是发展,无产阶级的队伍就越是从其他阶级中得到补充。小工业家、小商人、小食利者、手工业者和农民,纷纷降落到无产阶级的队伍中来。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和它的存在同时开始的。最初是个别工人,然后是某一工厂的工人,在后是某一地方的某一劳动部门的工人,同直接剥削他们的个别资产者作斗争。他们不是攻击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而是攻击生产工具本身,如捣毁机器,烧毁工厂,等等。工人的斗争造成了他们之间日益扩大的团结,这种团结由于大工业所造成的日益发达的交通工具而得到发展。工人们彼此联合起来了,许多性质相同的地方性斗争回和成全国性的斗争,汇合成阶级斗争,而一切阶级斗争都必将发展为政治斗争。
19世纪30~40年代在英、法、德等国,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先后发展成声势浩大的政治运动。其中最著名的是1831年的1834年法国里昂纺织工人起义,1836年至1848年英国工人的宪章运动,1844年6月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这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起义的工人运动虽然都失败了,但却开辟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新纪元。和早期的工人运动相比,近代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标志着工人阶级的成熟。 在这三大工人运动中,欧洲无产阶级显示了自己的伟大实力,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要求。它表明工人阶级已经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昂首阔步的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但是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又表明了,无产阶级要达到争取解放的目的,必须有科学的、革命的理论指导。空想社会主义没有能给无产阶级指明正确的方向。由此,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已成为时代提出的迫切要求。马克思通过参与和组织了19世纪的国际工人运动的实践,并总结和吸取了19世纪国际工人运动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例如:法国工人起义组成"巴黎公社"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等人进行空想社会主义实践失败的教训,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拟订了《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这部著作在1848年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三)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前提
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和哲学。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是关于劳动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理论,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三大发现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历史唯物主义的三大发现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哲学的理论基础。
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在批判地继承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创立的。空想社会主义无情地抨击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部基础,幻想地描绘未来社会的蓝图,"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1],但是不具备科学的实践的品格。他们看到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灭亡的经济根源;他们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社会力量;他们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而马
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之所以成为科学,则是因为他们在深入社会实际、积极投身工人运动、继承人类优秀科学思想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科学社会主义主要是在吸收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科学的材料和论据。产生于17世纪下半叶而完成于19世纪初叶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为剩余价值学说的产生提供了有益材料。19世纪三大空想家的思想则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来源。科学社会主义同时也吸收了19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领域里的许多重大发现的成果。
三、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础
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经济学和英法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它们在理论上的成就和存在的缺陷以及正面和反面的经验,都成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前提。
第一、德国的古典哲学: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是黑格和费尔巴哈。黑格尔第一次以唯心主义形式系统地阐述了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他把发展辩证法的主体不是物质世界,而是一种"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费尔巴哈则是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论证了物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原理,并由些出发发展了他的人本主义哲学,但他同时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因此,他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的。这为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科学的材料和依据。
第二、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它的创始人是配第,由斯密发展,完成者是李嘉图。最积极的成果是提出并论证了劳动价值论,科学地说明了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量(时间)决定的,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是工资、利润和租的源泉。同时,比较正确地指出了资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但局限于把资本主义认定为人类社会永恒的、理想的制度。古典政治经济学为人们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规律提供了有益的材料。
第三、英法三大空想社会主义:以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为代表的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最高阶段。一是其社会历史观具有丰富的唯物史观萌芽,认为社会历史是有规律的不断前进的过程;二是对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揭露和批判;三是天才地预测了未来社会的许多特征和原则。这些都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四、科学社会主义发展
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可以说是从《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拉开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序幕。而光有序曲没有高潮跌宕算不得伟大篇章,我们的社会主义道路同样历经坎坷方成大器。因此,从拉开序曲可以总结为四个历史性的飞跃。
第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光有理想没有指南是很容易走"左倾"路线的。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可以说《共产党宣言》提供了可行的准绳。而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和指南。为社会主义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第二,社会主义的现实。历史上理论带来的实践总是震惊的。而十月革命的胜利可以说是开辟了新世界新观点纪元。作为对列宁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构想.理论上的实践。并且斯大林创建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对当时的整个世界有着非同凡响的深远意义。尤其对我国来讲。辛亥革命的失败是我们意识到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不可行。而十月革命的胜利恰好坚定了我们的信念,进一步鼓励我们坚持下去。
第三,从一个国家的实践到多个国家的实践,并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体系。如果说十月革命是导火索,那么往后则涌现出竞相绽放的焰火。欧亚社会主义的建立有力震撼了资本主义国家,从而形成了强大的与资本主义国家相抗衡的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特别的中国革命的胜利可以说是既十月革命后世界历史上的又一次伟大胜利,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的
改变了国际力量的对比。
第四,社会主义在总结吸收遭受曲折经验教训过程中,不断改革,调整发展,逐步走向完善,成熟,重新奋进。没有教训,就不会有成长,更谈不上一个国家的发展。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会一帆风顺。成长过程中,一些旧的传统弊端就会暴露出来。我们要在改革开放中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虽然社会主义遭受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但中国等国家仍然坚持社会主义旗帜。并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向世界展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这是多么难能可贵。不得不说是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 回顾历史,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平坦大道,更谈不上一步登天。它是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发展的瑰宝。既有低潮也有高峰;既有凯歌前进的辉煌,也有心痛的倒退和波折。重要的是把握社会主义在曲折前进中的规律,坚信不管发生什么样的艰难险阻与波折,都丝毫改变不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从社会主义建立的国家来说,是由经济底子薄的国家建立起来的,它的不完整是可以理解的,但它打破了资本主义国家统战的局面,形成"一球两制"的伟大意义是不可忽视的。它开辟了新纪元。
再者说,社会主义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性。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变化必然会导致社会革命。革命是其所需要的各种客观和主观的条件成熟下的产物。只有革命了,才会带来社会新的质的飞跃。
就资本主义的角度来说。虽然比社会主义发展的早,并不意味着完美。它的基本矛盾依然不可调和。当今世界,国际垄断资本的剥削.掠夺本性并没有什么改变。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成为世界和平发展的阻碍。这一切从根本上决定了资本主义走向衰退的命运。而为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创造着物质和阶级的条件。
五、科学社会主义的特点
科学社会主义是革命性和科学性都很强的学说。科学社会主义是以工人阶级彻底解放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的革命学说,革命性是其鲜明特点。科学社会主义确立的革命任务、革命目标及革命性质决定了它具有鲜明的革命性。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即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以及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过程及其规律。科学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设想,是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为基石的。它把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展望"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从而使这一具有革命彻底性的学说又具有严密的科学性。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和立论基础以及研究和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它是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学说。
科学社会主义是理论性与实践性有机结合的学说。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说。在它诞生之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就已经存在。恩格斯指出,从那时起,"由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常常作为未来的理想隐隐约约地浮现在个别人物和整个整个派别的头脑中"。这里说的人物和派别,就是指空想社会主义者。但是,只有在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后,被压迫的工人阶级才能认识到自己行动的条件和性质,才能认识到未来社会主义社会是一定能够实现的。因此,科学社会主义是工人阶级锐利的"批判的武器"。科学社会主义决不是书斋里的学问,恩格斯明确指出,科学社会主义是"活的行动理论",是人类特别是工人阶级的伟大的认识工具。因此,它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改造旧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可见,科学社会主义是理论性与实践性高度统一的学说。
科学社会主义是批判性与继承性相统一的学说。科学社会主义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的现实矛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同时又是在批判种种非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流派,尤其是在批判和继承空想社会主义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科学社会主义的这种批判性,是建立在科学分析基础上的。科学社会主义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中,既指出它相对于封建社会的进步性,又
指出它剥削、奴役无产阶级的本质;既指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又指出资本主义创造的文明成果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础和条件。在对影响工人运动的各种思潮的批判中,既指出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自诩的"社会主义"的阶级实质,又指出科学社会主义是在同它们的批判斗争中发展起来的;既指出空想社会主义的缺陷即其理论基础是唯心史观,又指出它有积极的合理性因素,需要对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的合理性因素加以批判地继承,并把它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科学社会主义这种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特点,表明了它决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一种故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恰恰相反,科学社会主义总是以开放的姿态,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并回答人类社会发展中提出的种种问题。科学社会主义的批判性是其革命性的真正体现,它的继承性是其开放性的有力佐证。 科学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理论。正是由于具有上述品质,从而决定了科学社会主义要求把基本原则与各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因为只有这种结合,才能改变和推动社会实践,从而也丰富和发展理论本身。《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多年以来,科学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发展经历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和一次大发展。第一次飞跃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第二次飞跃是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大发展是指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界定为扎根于当代中国实际的科学社会主义,既阐明了两者的辩证关系,又指出了科学社会主义要求把基本原则与各国实际相结合的这个鲜明特点,从而使科学社会主义成为不断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理论。
六、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工人阶级执政党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和根本任务。
(一)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和《法兰西内战》中十分强调无产阶级政权对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重要性。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列宁
阶级本质:它是对少数剥削者和反人民的敌对势力实行专政,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实行广泛的民主。
共产党领导:无产阶级专政是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政权。工人阶级对无产阶级专政的领导作用通过共产党的领导实现。共产党是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领导核心。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只有把无产阶级专政建立在稳固的工农联盟的基础上,造成国家内的多数统治,才能造就牢固的政权根基。
最终目标: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无产阶级专政担负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的极其繁重的历史任务。这些任务是:镇压阶级敌人的反抗和破坏活动,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和发展公有制;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防止国外敌人的侵略和颠覆,支持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等。
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时期还存在着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巩固、发展无产阶级政权,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需要
(二)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从国体上说:表明国家政权的阶级性质,即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享有最高的民主权利,并对少数剥削者实行专政.
从政体上说:采取民主共和国的形式,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成政府,管理国家.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
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鲜明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七、科学社会主义的前景
我们坚定不移的走在社会主义的道路社,它的前景是灿烂的,它的蓝图空间是广阔的。可以说是美好且一片光明。
现在的我们能看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仍然是不容小觑的,皆寂寞顿和社会矛盾也有一定的缓和。但一个国家总是在投入大量的资金作为反恐,它的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使得经济发展受到制约是不容忽视的。就取今年的经济危机来讲,资本主义国家的弊端暴露,而社会主义国家起到的积极作用毋庸质疑。西方国家存在的大量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问题。特别是财富集中,贫富差距,犯罪增多。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永远是一块繁荣的"绿洲"。卡德纳尔神父1994年在墨西哥《美洲纪事》发表文章上说:"新闻界得意洋洋的在世界宣布社会主义的失败,但从来不提及资本主义更大的失败。资本主义只在世界10%或20%的人口中取得成功。对于第三世界,对于占人口多数穷人来讲,资本主义是灾难性的,而资本主义的失败限于社会主义的失败。
现在,我们有根据的说,社会主义的"震荡期"已基本过去,社会主义运动出现积极变化。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面对资本主义顶住各方面的压力并对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使得我国在世界舞台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只要社会主义旗帜不倒,世界就有1/5的人口坚持社会主义。而且,马克思主义思想也在影响着西方的青年。甚至美国共产党主席霍尔1999年7月指出美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
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为光明的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更加可能性。中国在前进的道路上更是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并应对当今社会发展进行一切的经济,文化措施。基于历史,我们看到了一个国家再有稳定政权的领导下蓬勃向上的发展。凸显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我们有理由坚信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是光明的,作为一个生长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里。我们能看到社会发展的前进步伐不可阻挡,另一方面我们同样发现资本主义国家的种种问题,尤其是战争问题,给世界和平带来阻挠。而高举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旗帜的我们有理由也有责任为建设设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做出努力。为科学而文明的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并且在坚持走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创建自己的事业,发展科学社或注意的新文明。
【参考文献】[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共产党宣言》
[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岳川夫,沈济时 北京大学出版社
[4]《恩格斯全集》新华出版社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