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不走心的赞扬,孩子不需要! 2016-05-14
她自己不是山里娃,但小时候也没什么机会学琴棋书画来陶冶情操,直到上大学了,有一段时间狂热爱古风,于是去学了古筝。后来上班,在单位的年会小秀了一把,然后人事经理说“×××,看不出来呀,还不错嘛。”
那时同事还是职场菜鸟,得到领导的赞扬当然很开心。然后就有同事来问了,说:“×××,你不是哪儿哪儿的(同事家的小县城)吗?你爸妈那么有先见之明,早早就给培养艺术情操了?”
同事这才回味过来,原来这赞扬是在暗示我,我本不应该会弹古筝,但我会弹古筝这件事情本身是值得惊奇、值得评论一下的事件。
......
好吧,看到这里,你可能还不清楚当事人心里纠结的地方。 这明明是夸赞,但是听起来就是不舒嘛...
这种背后透漏着不平等也不走心的赞扬,让听的人多有不快。 小宝接下来要说就是应该怀着同理心去思考的——不走心的赞扬。 赞扬,不要本末倒置
我们都知道在夸赞孩子时,用“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真能干”之类流于表面的用语已经不适合夸赞孩子了。因为这样的赞扬容易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成绩是与生俱来的、无需努力的。与之相对应的是,赞扬孩子要以“你真的有好好努力呢!”或“你真的是很用心了呢,真不错!”等,这样的赞扬能落到实际,能够说明孩子在某方面做的真的不错。对孩子来说,也是真正的鼓励。
但是,扪心自问一下,当你在赞扬孩子的时候,你赞扬的是哪方面呢? 相信很多父母都知道:赞扬是育儿的必备法宝,赞扬会激励孩子让孩子更自信,赞扬是育儿专家提倡的正面教育之一。独独没有提到,孩子的进步是需要得到认可的,我们多赞扬孩子努力的过程,还不是结果,这才是赞扬的本意。 赞扬的误区
1.虚构一个对比,给孩子造成错位赞扬
在中国很多学生都恐惧或至少厌烦老师见家长或家访,因为这表面看起来像是在谈学生的利益,但更多是给学生造成一种与自己错位的感觉。很多老师会先称赞孩子,但是会有诸多类似“如果他还是这个样子的话,将来就怎样!” “凭他的实力,绝对可以怎样,只要他端正态度”这样的谈话。这样的谈话内容,看起来老师或家长给孩子传递的信息是:存在一个更好、更值得肯定,更受老师、同学、社会认可的孩子,只要孩子怎样做...而没有真正地去称赞孩子某方面突出的部分。
在生活里,这种错位的现象无处不在,而这种错位正是造成很多赞扬让人无法接受的原因。 当我们感到他人的赞扬虚假时,其实正在经历着这种错位。因为赞扬的背后,通常隐藏着多重含义:
我赞扬的是你合乎某个标准下的表现或状态,而非你个人本身;你今天获得赞扬,不代表明天也会得到;
今天的赞扬是为了让你进步或保持这个令人满意的状态;
一旦你退步了,赞扬与肯定将不再属于你;
一旦你退步了,等待你的将是贬低、否定与嫌弃;
你应当成为赞扬的那个形象,我们只需要那个形象。任何与这个形象不符的你,都将被批判、否定、贬低;
当我在赞扬你的时候,你不仅仅属于你自己,还属于夸赞者我、或我身处团体的一部分,所以你应当按照我或我们的标准去做。
所以,这里孩子面对赞扬时,会发现赞扬的对象并非他本身,而是由外界对孩子理想化的期待和要求组成的一个空壳。所以,赞扬本身不是问题,错位的赞扬才是问题。
2.赞扬也是有时间和背景
一个让人感到舒服和接受的赞扬,除了与说出的话语有关,更多地和赞扬被说出时的背景与时空有关。
试想一下,同样一句,母亲对孩子“你今天真棒!”的赞扬,一则,其背后连接 “不管表现好坏,妈妈都爱你,但妈妈对你的进步与成绩感到高兴”,二则,与背后连接 “你只有这么好的时候才是妈妈的乖小孩,你如果表现不好,妈妈就会很生气,甚至不要你了”。
这两个不同的背景下,孩子的感受会有什么不同?前者的赞扬背景就是因为孩子的进步而表扬,后者则是“合乎某个标准下的表现或状态,而非你个人本身”。倘若孩子已经习惯生活在后者普遍存在的环境中,哪怕是父母说出口的赞扬,也很难让孩子相信与喜欢吧。
3.其他长辈浮夸的礼貌性赞扬
中国的小孩子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般在亲戚聚会时经常听到。比如许久不见的长辈看到孩子,一上来就说:“这孩子越长越聪明\越长越漂亮了!”“看这孩子落落大方,以后肯定是我们家最会做事的。”
长辈的这些赞扬也只是溢于言表,但他们的眼神和说的语音、语调,以及肢体动作等非言语信息中,并没有强烈的赞扬之意,仅仅是说一些场面话而已。
当孩子捕捉到长辈的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间的差异,感觉他们的赞扬很虚假,心里当然不痛快,对于他们的赞扬也是持怀疑态度的。
这种礼貌性的夸奖,其实也可能损伤孩子的自尊。很久没见面的亲戚一般会夸奖小辈来迂回地表达亲近之意。被夸奖“聪明”、“漂亮”的孩子实际上成了长辈拉近距离、亲近彼此的 “工具”。因此,虚无的赞扬让他们很难感受到长辈对自身价值发自内心的认同,反而因为被长辈当成亲近、奉承彼此的“工具”而不愉快。
如何赞扬孩子才算是真的“称赞”?
第一,赞扬应该是真实意思的表达,要真心觉得孩子某件事做得对、做得好才能给予赞扬,而不是为了赞扬而赞扬。轻松自然地、发自内心地赞扬自己的孩子时,这时的赞扬就是一种爱的诠释,孩子是能看得到、也能感受到的,这比起那种漫不经心地随口一夸要好得多。
第二,赞扬可以从“我”的角度出发,说出对“我”的影响。比如,“你今天把客厅拖得这么干净,这节省了我的时间,宝贝,谢谢你!”这样的赞扬真诚且真实,具体而清晰,既表达了父母自己的情绪,又为指明孩子努力的方向,这是一种鼓励,而不是对孩子的评判。
第三,赞扬不应该成为父母控制孩子,期待孩子往某方面发展的手段。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自然选择,相信孩子有自我成长的能力。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