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一.选择题(18X3=54分)

1.反应2SO2+O22SO3,经过一段时间后,O2的浓度增加了4mol/L,在这段时间内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4mol/(L?s),则这段时间为()

A.0.1 sB.2.5 sC.5 sD.10 s

2.在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A(g)+2B(g)

移动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1<p2,纵坐标指A的质量分数B.p1>p2,纵坐标指C的质量分数

C.p1<p2,纵坐标指A的转化率D.p1<p2,纵坐标指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3.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碳酸钙受热分解B.氧化钙溶于水C.甲烷燃烧D.铝粉与盐酸反应

4.已知:

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

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1452 kJ·mol

H(aq)+OH(aq)===H2O(l)ΔH=-57.3 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g)的燃烧热为571.6 kJ·mol

B.同质量的H2(g)和CH3OH(l)完全燃烧,H2(g)放出的热量多

-1C

2SO4(aq

)2(aq)

4(s)+H2O(l)ΔH=-57.3 kJ·mol -1+--1-1-12C(g) ΔH>0;平衡

D.3H2(g)+CO2(g)=CH3OH(l)+H2O(l) ΔH=+135.9 kJ·mol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

B.升高温度或加入催化剂,均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C.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

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未必伴随能量变化B.放热反应全部不需要加热即可发生

C.需要加热条件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D.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主要由化学键变化引起的

1 -1

7.对于放热反应H2 + Cl2 点燃

2H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涉及到了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断裂与形成

B.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C.断开1 mol H—H键和1 mol Cl—Cl键,所吸收的总能量,小于形成1 mol H—Cl键,所放出

的能量

D.该反应中,化学能只转变为热能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3mL稀硫酸溶液与足量Zn反应,当气泡稀少时加入5mL浓硫酸,又迅速产生较多气泡,由上述操作及现象得出结论:硫酸浓度增大,产生H2的反应速率加快

B.FeCl3+3KSCNFe(SCN)3(血红色) +3KCl,向溶液中加入KCl固体可快速看到血红色

C.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9.在一定温度的恒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A(s)+3B(g)

+D(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D.v(B)=3V(D)

10.对于反应:2X(g)+Y(g)

2Z(g)在不同温度(T1和T2)及压2C(g)

强(p1和p2)下,产物Z的物质的量n(Z)和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T1<T2,p1<p2,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T1>T2,p1>p2,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C.T1>T2,p1>p2,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D.T1>T2,p1<p2,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11.在相同条件下,一定量的氢气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并放出热量。若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Q1 kJ;若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为Q2 kJ,那么Q1与Q2的大小关系是( )

A.Q1>Q2 B.Q1<Q2 C.Q1=Q2 D.不能确定

12.2mol A与2mol B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A(g)+3B(g)?2C(g)+zD(g)若2s后,A的转化率为50%,测得v(D)=0.25mol?L?s,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v(C)=0.2 mol?L?s B.z=3 C.B的转化率为25% D.C的体积分数为28.6% ﹣1﹣1﹣1﹣1

2

13.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2O3 + H2SO4 = Na2SO4 + SO2↑ +S↓ + H2O,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 )

14.对于反应2A(g)+B(g)3C(g)+4D(g),下列数据是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其中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 )

A.v(A)=30mol·L·min B.v(B)=0.3mol·L·s

(D)=1mol·L·s

15.已知丙烷的燃烧热△H=﹣2 215kJ?mol,若一定量的丙烷完全燃烧后生成1.8g液态水,则放出的热量约为( )

A.55 kJ B.220 kJ C.550 kJ D.1 108 kJ

16.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 )

A.NaHSO4(固体) B.Na2SO4溶液 C.CuSO4(固体) D.NaCl(固体) ﹣1-1-1-1-1-1-1 C.v(C)=48mol·L·min D.v-1-1

3

17.已知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H=-1025kJ.mo1,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1

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18.用H202和H2SO4的混合溶液可溶出废旧印刷电路扳上的铜。已知:

Cu(s)+2H(aq)═Cu(aq)+H2(g)△H=+64.39KJ?mol

2H2O2(l)═2H2O(l)+O2(g)△H=-196.46KJ?mol

H2(g)+1/2O2(g)═H2O(l))△H=-285.84KJ?mol

在H2S04溶液中,Cu与H202反应生成Cu(aq)和H20(l)的反应热△H等于( )

A.-417.91kJ?mol B.-319.68 kJ?mol C.+546.69 kJ?mol D.-448.46 kJ?mol答题卡

一.选择题(18X3=54分)

二、填空题(46分,每空2分)

19.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在25 ℃、101 kPa下,1 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为-57.3kJ/mo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肼可作为火箭发动机的燃料,与氧化剂N2O4反应生成N2和水蒸气。

已知:①N2(g)+2O2(g) =N2O4 (1) △H1= -19.5kJ·mol

②N2H4 (1) + O2(g)=N2(g) + 2 H2O(g) △H2= -534.2kJ·mol

写出肼和N2O4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在容积为2.0L的密闭容器内,物质D在T℃时发生反应。其反应-1-1-1-1-1-1 2+-1-1+2+-1 4

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反应开始到第一次达到平衡时,A物质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mol/(L?min)。(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根据右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第5分钟时,升高温度,A、B、D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则该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若在第7分钟时增加D的物质的量,A的物质的量变化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a~c的编号回答)。

21.下图是一个简易测量物质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的实验装置,利用此装置可以很方便地测得某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请根据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将铝片加入小试管内,然后注入足量的盐酸,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弯管中A端液面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说明此反应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22.(14分 )高炉炼铁中发生的基本反应之一如下:

FeO(固)+CO(气) Fe(固)+CO2(气) △H﹤0。已知1100℃时,K=0.263。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不随浓度和压强的变化而变化。

(1) 其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_______ ,若温度升高,化学平衡移动后达到新的平衡,平衡常数K值_____(本小题空格填写:增大、减小或不变)

(2)1100℃时,测得高炉中c(CO2)=0.025 mol·L,c(CO)=0.1mol·L,在这种情况下该反应是否处于化学平衡状态_______ (选填“是”或“否”),此时化学反应速率是 υ正___υ逆(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原因是___________。

(3)若平衡时,保持容器容积不变,使容器内压强增大,则平衡_______

A. 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 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 一定不移动 D. 不一定移动

(4)欲提高CO的平衡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 )

A. 减少Fe B. 增加FeO C. 移出部分CO2 -1-1

5

D. 提高反应的温度 E. 减小容器的体积 F. 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三、实验题

23.某实验小组以H2O2分解为例,研究浓度、催化剂、溶液酸碱性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常温下按照如下方案完成实验。

(1)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①和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时由于较长时间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而无法得出结论。资料显示,通常条件下H2O2稳定,不易分解。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你对原实验方案的改进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实验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6

高二化学答案

1.D【解析】试题分析:经过一段时间后,O2的浓度增加了4mol/L,在这段时间内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4mol/(L?s),则这段时间为4mol/L÷0.4mol/(L?s)=10s,答案选D。

考点:考查反应速率计算

2.B【解析】试题分析:A(g)+2B(g)2C(g)△H>0,为气体体积减小且放热的可逆反应,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A、p1<p2,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A的质量分数减小,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A的质量分数减小则与图象不符合,故A错误;B、p1<p2,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C的质量分数增大,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C的质量分数增大,则与图象符合,故B正确;C、p1<p2,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则Y不能为A的转化率,故C错误;D、由反应可知反应前后气体的总质量不变,p1<p2,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总物质的量减小,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增大,故D错误;故选B。

考点:考查了化学平衡移动与图象的相关知识。

3.A【解析】A.碳酸钙受热分解是吸热反应,故A正确;

B.氧化钙溶于水是放热反应,故B错误;

C.甲烷燃烧,发光发热,是放热反应,故C错误;

D.铝粉与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错误;

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题目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是解题的关键.

4.B【解析】试题分析:A、燃烧热: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即氢

-1-1气的燃烧热为571.6/2kJ·mol=285.8kJ·mol,故错误;B、假设质量为4g,氢气放出的热量为

571.6kJ,甲醇放出的热量为1452×4/(32×2)kJ=90.75kJ,因此等质量时,氢气放出的热量多,

+--1故正确;C、中和热表示为H(aq)+OH(aq)=H2O(l) △H=-57.3kJ·mol,此反应生成BaSO4,

伴随能量变化,故错误;

D、①2H2(g)+O2(g)=2H2O(l),②2CH3OH(l)+3O2(g)=2CO2(g)+4H2O(l),

(①×3-②)/2得出:3H2(g)+CO2(g)=CH3OH(l)+H2O(l)

-1-1△H=(-571.3×3+1452)/2kJ·mol=-130.95kJ·mol,故错误。

考点:考查燃烧热、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知识。

5.D【解析】试题分析:A.放热反应不一定不需要加热,例如木炭燃烧,A错误;B.反应热只与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有关系,与反应条件没有关系,B错误;C.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相同,C错误;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D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反应热的有关判断

6.D【解析】试题分析:A、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的变化,不是吸热反应就是放热反应,故错误;B、放热反应有的也需要加热,达到反应的温度,如蜡烛的燃烧,故错误;C、放热反应有的也需要加热,故错误;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故正确。

考点:考查化学能与热能的关系、化学反应的实质等知识。

7.B【解析】试题分析:该反应只涉及了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A错误;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所具有的总能量,B正确;断开1 mol H—H键和1 mol Cl—Cl键,所吸收的总能量,大于形成1 mol H—Cl键,所放出的能量,C错误;该反应中,发出白色火焰,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D错误。

考点:化学键、化学反应的实质、键能、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等相关知识。

8.D【解析】试题分析:A.足量Zn反应,3mL稀H2SO4溶液完全反应生成少量氢气,然后加浓硫酸,Zn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不能体现对比性,则不能说明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A错误;

3+-B.FeCl3+3KSCNFe(SCN)3(血红色) +3KCl,该反应实质是Fe+3SCNFe(SCN)3,向

7

溶液中加入KCl固体,不影响的Fe和SCN浓度,对反应速率无影响,故B错误;C.Ba(OH)8H2O2·与NH4Cl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故C错误;D.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除此之外还有光能,电能等,故D正确。故选D。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9.C【解析】试题分析:A、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发生变化,体积恒定,反应自开始到平衡,压强都是定值,A不合题意;B、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化学反应,无论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始终不变,B不合题意;C、气体的平均分子量数值上等于其平均摩尔质量

3+-A是固体,根据质量守恒,随着反应进行,气体的质量在增加,当气体的总质量不发生变化时,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也不再变化,说明到达平衡状态,C正确;D、任意时刻都有v(B)=3V(D),D不合题意。答案选C。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10.C【解析】试题分析:T2、p2和T1、p2,温度高,先达到平衡,所用时间短,即T1>T2,根据图像,温度越高,Z的物质的量减小,说明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正反应方向为放热反应,对比T2、p1和T2、p1,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快,首先达到平衡,即p1>p2,故选项C正确。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图像、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等知识。

11.A【解析】试题分析: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要吸收热量,所以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多,则Q1>Q2,答案选A。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热效应的比较

12.D【解析】试题分析:若2s后,A的转化率为50%,则A转化的物质的量为2mol×50%=1mol,则

2A(g)+3B(g)?2C(g)+zD(g)

开始 22 00

转化 11.5 1 0.5z

2s后 10.5 1 0.5z v(D)=0.25mol?L﹣1?s﹣1,即=0.25mol?L﹣1?s﹣1,解得z=2,以此来解答. 2A(g)+3B(g)?2C(g)+zD(g)

开始 22 00

转化 1 1.5 1 0.5z

2s后 1 0.5 10.5z v(D)=0.25mol?L﹣1?s﹣1,即=0.25mol?L﹣1?s﹣1,解得z=2,

﹣1﹣1A.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v(C)=v(D)=0.25mol?L?s,故A错误;

B.由上述计算可知,z=2,故B错误;

C.B的转化率为D.C的体积分数为100%=75%,故C错误; 100%=28.6%,故D正确;

13.D【解析】试题分析:对于该反应来说浓度越大,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表中C、D温度较高,则应大于A、B的反应速率,C、D相比较,D的浓度较大,则反应速率较大,故选D。 8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考查以及数据处理能力,能较好的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学习中注意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一般来说,浓度越大,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

14.B【解析】试题分析:在不同条件下,同一时间内用同物质表示其反应速率,又速率之比等于化

-1-1-1-1学计量数之比,故A.v(A)=0.5 mol·L·s=2v(B),v(B)=0.25 mol·L·s;C.v(C)=0.8

-1-1-1-1-1-1mol·L·s=3 v(B),v(B)=0.37 mol·L·s;D..v(D)=1mol·L·s=4 v(B),v(B)

-1-1=0.25 mol·L·s,故B选项值最大,选B。

考点:考查了的反应速率的比较相关知识。

﹣115.C【解析】丙烷的燃烧热△H=﹣2215kJ?mol,则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3H8(g)+5O2(g)﹣1=3CO

2(g)+4H2O(l)△H=﹣2215kJ?mol,一定量的丙烷完全燃烧后生成18g水,则放出的热量约

为 kJ = 553.75 kJ ≈ 550kJ,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燃烧热的概念、反应热的

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燃烧热的概念即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

+2+16.B【解析】试题分析:Fe与盐酸反应的实质为Fe+2H═Fe+H2↑,为了减缓反应速度,且不影

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则可减小氢离子的浓度,但不改变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则A、①加入NaHSO4固体,硫酸氢钠电离出氢离子,氢离子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A错误;B、加入硫酸钠溶液,减小氢离子的浓度,但不改变氢离子的物质的量,B正确;C、加入CuSO4(固体),铁置换出铜,构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C错误;D、加入NH4Cl固体,氢离子的浓度、氢离子的物质的量都没有变化,D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7.D

【解析】试题分析:A、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导致一氧化氮的含量减少,故A正确;B、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导致一氧化氮的含量减少,故B正确;C、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化学平衡,正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故C正确;D、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导致一氧化氮的含量减少,故D错误;故选D。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名师点晴】本题以图象为载体考查了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由4NH3(g)+5O2(g)=4NO(g)+6H2O(g)△H=-1025kJ/mol知,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化学平衡。

18.B

+2+-1【解析】试题分析:由①Cu(s)+2H(aq)═Cu(aq)+H2(g)H1=64.39KJ?mol;

-1②2H2O2(l)═2H2O(l)+O2(g)H2=-196.46KJ?mol;

-1③H2(g)+1/2O2(g)═H2O(l)H3=-285.84KJ?mol;

+2+则反应Cu(s)+H2O2 (l)+2H(aq)=Cu(aq)+2H2O(l)可由反应①+②×1/2+③得到,

由盖斯定律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热△

-1-1-1-1H=H1+H2×1/2+H3=64.39KJ?mol+(-196.46KJ?mol)×1/2+(-285.84KJ?mol)=-319.68KJ.mol,即

+2+-1Cu(s)+H2O2 (l)+2H(aq)=Cu(aq)+2H2O(l)△H=-319.68KJ.mol,

故选B。

考点:考查对盖斯定律、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方法应用和实质理解

9

19.(1)CH3

2(g)=CO2(g)+2H2O(l) △H= -725.8 kJ/mol

(2

2SO4(aq)+

2SO4(aq)+H2O(l) ΔH=-57.3 kJ/mol

(3) 2N2H4 (1)+N2O4(1) ==3N2(g)+4H2O(g) △H= -1048.9kJ·mol

【解析】试题分析:(1)燃烧热要求可燃物为1mol,甲醇的摩尔质量是32g/mol,1mol甲醇燃烧放-1

出32×22.68=725.8 kJ的能量,热化学方程式CH3

2(g)=CO2(g)+2H2O(l)△H= -725.8 kJ/mol。

2SO4(aq)+NaOH(aq)

(2)中和热是指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

2SO4(aq)

+H2O(l) ΔH=-57.3 kJ/mol。

-1(3)根据盖斯定律,②2-①得:2N2H4 (l)+N2O4(l) =3N2(g)+4H2O(g) △H= -1048.9kJ·mol。

考点: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相关知识。

20.(1)0.067;(2)2D2A+B;(3)吸热,b

【解析】试题分析:(1)从反应开始到第一次达到平衡时,A物质的平均反应速率

为0.067;

(2)根据图象知,随着反应的进行,D的物质的量减少,A、B的物质的量增加,所以D是反应物,

A、B是生成物;同一反应、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0-3min时,△D=0.4mol,△A=0.4mol,△B=0.2mol,△D:△A:△B=0.4mol:0.4mol:0.2mol=4:4:2,方程式为:2D(s)2A(g)+B(g); 故答案为:2D(s)2A(g)+B(g)

(3)温度升高,D的物质的量减少,A、B的物质的量增大,平衡正向移动,而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的方向移动,说明正反应为吸热反应,D为固体,增加D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故选b,故答案为:吸热;b。

考点:考查了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的相关知识。

+3+21.(1)2Al+6H =2Al+3H2↑;铝片不断溶解,同时有气泡冒出

(2)下降;铝与盐酸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锥形瓶内气压升高;放热

【解析】

+3+试题分析:(1)铝片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6H═2Al+3H2↑,反应现象为铝片上有大量气

泡生成,铝片不断溶解。

+3+故答案为:2Al+6H═2Al+3H2↑;铝片上有大量气泡生成,铝片逐渐溶解;

(2)铝片与盐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使气体膨胀,使U形管液面A下降, 故答案为:下降;铝片与稀盐酸反应时放出热量使锥形瓶内温度升高;放热。

考点:考查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22.(14分,每空2分)(1)K=c(CO2)/c(CO) ;减小

(2) 否 大于 C(CO2)/C(CO)﹤0.263。 (3)D (4)C

【解析】(1)平衡常数是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浓度的幂之积和反应物浓度的幂之积的比值,所以K=c(CO2)/c(CO)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 10

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

-1-1(2)当c(CO2)=0.025 mol·L,c(CO)=0.1mol·L是K=0.025÷0.1=0.25<0.263,所以反应还

没有达到平衡状态。

(3)保持容器容积不变,使容器内压强增大,但物质的浓度不一定变化,所以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答案选D。

(4)铁、FeO都是是固体,不能影响平衡状态;移出部分CO2 ,即降低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转化率增大;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转化率降低;反应前后条件不变,减小容器的体积,平衡不移动;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状态,所以正确的答案选C。

23.I、①环形玻璃搅拌器 ; ②最高 ; ③ A ; II(1)降低了活化能; (2)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向反应物中加入等量同种催化剂(或将盛有反应物的试管放入同一热水浴中);

(3)2H2O2 O2↑+2H2O;(4)碱性环境能增大H2O2分解的速率,酸性环境能减小H2O2分解的

速率 。

【解析】

试题分析:(I)(1)根据量热计的构造可知该装置的缺少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器,故答案为:环形玻璃搅拌器;

(2)用玻璃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和溶液的最高温度作为终止温度.故答案为:最高温度;

(3)A.小烧杯内残留有水,没有干燥,会使体积无形中变多了,这样就会使最后的实验值变小,因为一部分散发的热量是要把给未擦干的水加热的会使测得的反应热数值偏小,故A正确;

B.醋酸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过程是吸热过程,随反应进行,反应放出的热量减小,所以不可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醋酸代替稀盐酸溶液进行实验,故B错误;

C.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以达到保温、隔热和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的目的,不是固定小烧杯作用,故C错误;

D.酸、碱混合时,应把量筒中的溶液迅速倒入烧杯的溶液中,以防温度散失造成测定结果产生误差,故D错误;故选A。

II:(1)催化剂改变反应的途径,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故答案为:降低了活化能;

(2)实验①和②的浓度不同,则该实验的目的为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为了便于比较,应在相同的条件下利用一个变量来比较,则向反应物中加入等量同种催化剂(或将盛有反应物的试管放在同一热水浴中),故答案为: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向反应物中加入等量同种催化剂(或将盛有反应物的试管放在同一热水浴中);

(3)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为2H2O2

2H2O2 O2↑+2H2O,故答案为: O2↑+2H2O;(4)由图可知,⑤的反应速率最大,④的反应速率最小,结合实验方案可知,碱性环境能增大H2O2分解的速率,酸性环境能减小H2O2分解的速率,故答案为:碱性环境能增大H2O2分解的速率,酸性环境能减小H2O2分解的速率。

考点:考查了中和热的测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

11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


TOP最近更新内容

    长城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
    园林史名词解释
  • 上一篇:福州格致中学高一物理练习2匀变速直线运动
  • 下一篇:河北省饶阳县2016-2017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