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一起成长2

 

与孩子一起成长

各位家长朋友,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在一起进行交流,大家交流的主题是"与孩子一起成长"。为什么父母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长呢?众所周知,时代变了,社会生活和环境变了,许多职业上岗前都需要有上岗证,工资待遇也往往和级别高低有关。可是有一项工作,工作时间需要持续18年甚至更长时间,工作辛苦劳碌甚至需要随叫随到,可是都甘愿付出,甚至乐此不疲,这个职业就是父母。为人父母从来无需办上岗证,最多准生证一发,你就可以当父母了。可是,父母这个职业,也是需要职业技能的,尤其是现代社会,当个好父母注定比前辈们更困难。高尔基曾说过:"爱孩子,那是母鸡都会做的事,如何教育孩子才是一件大事。"教育好孩子是一门艺术,每个人都不是生而会当父母的,需要不断学习管理孩子的艺术,从这方面来说,父母是和孩子一起成长的。

那么,怎样与孩子一起成长呢?

一、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多种途径,今天与大家共同分享。

1、 与孩子一起读书

首先说的是读有字的书。汉代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英国人培根也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读书的重要性,古今中外皆认同。

亲子共读是学校最为提倡,也是大多数家庭正在运用的一种建立亲子关系的途径。当然,爱书读书这样的事不是从入学时开始的,应该更早的从一二岁的幼儿期,孩子的阅读教育越早开始越好。好的身体可以从父母那儿遗传,可是智慧和思想的获得没有捷径可走,必须通过一缕书香来伴随心灵的成长和精神的发育。我们要和孩子共同阅读,一方面是融洽了亲子关系--工作了一天之后,在晕黄的灯光下,和年幼的孩子共同读一本书是一种精神享受;另外一方面主要是方便和孩子交流阅读心得,由于阅历和认知的不同,家长与孩子理解的深浅程度肯定不一样,与孩子开展这样的对话不仅可以开阔孩子的视野,关键是可以提升孩子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素质,同时还可以提高孩子的兴趣,潜移默化的给予孩子价值观的引导。 下面是一位家长和孩子共读《苹果树上的外婆》的过程,家长们可以参照,和孩子一起读书,收获会更大。

在幻想和现实间感受理解 、宽容和爱护

-- 亲子共读《苹果树上的外婆》

《苹果上的外婆》是我们新的一年共读的第一本书,用了一周的时间。在共读的过程中,妈妈采取了铅笔批注的方式,记录了青青的一些"评论"以及随感。为使孩子在共读中逐渐发挥主导作用,除了批注之外,妈妈设计了一些问题让青青简要回答,这样可以让孩子进一步了解故事内容,从而思考带来的启迪。

妈妈问青青答

1、安迪是谁?他家里都有谁?他有好朋友吗?他最喜欢呆在什么地方?

答:安迪是个小男孩,大约八九岁,和我差不多。他有爸爸妈妈、哥哥姐姐,还有一只狗,叫贝洛。他有好朋友,他们都有外婆或奶奶。安迪最喜欢呆在苹果树上!

2、安迪有外婆或者奶奶吗?为什么?他为此伤心吗?

答:没有。她们都去世了。安迪伤心极了。

3、安迪的外婆长什么样?可爱吗?她教会了安迪什么?他们一起经历了很多事情,写出你印象最深的一件。

答:安迪的外婆喜欢戴帽子,穿衬裤。她有点可爱。外婆教会了安迪骑马。他们进行了很多探险,我印象最深的事情是套野马。

4、你喜欢安迪的外婆吗?为什么?

答:喜欢。因为她善良,搞笑,是个老顽童!

5、老奶奶(芬克太太)出现了,她和外婆有什么不同?她教会了安迪什么?

答:老奶奶慢吞吞的,很慈祥。她教会了安迪懂得一些道理,比如和邻居改善关系。

6、老奶奶给了安迪很多帮助,安迪帮助老奶奶了吗?他是不是开心地做那些事?最有成就感的是哪件?

答:安迪帮助老奶奶买东西,还帮她栽种美丽娇艳的花。他很开心地帮助老奶奶。最有成就感的就是种花。

7、和老奶奶在一起,安迪似乎忘记了苹果树上的外婆,为什么?

答:因为他太高兴了。

8、外婆到底存在不存在?安迪为什么会告诉老奶奶真话?老奶奶惊奇吗?她是怎么说的?

答:外婆不存在。安迪信任老奶奶才告诉她真话。老奶奶不是太惊奇,她理解安迪。

9、安迪幸福吗?为什么?

答:安迪很幸福,因为他有老奶奶和外婆,很快乐。

10 、最后,你认为安迪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你又想做怎样的孩子呢?你想对大人尤其是爸爸妈妈说些什么话呢?

答:安迪是个懂事的孩子。我想和安迪一样!我有一个愿望,能一分钟跳200多下跳绳!另外,老奶奶给安迪做了李子蛋糕,我也想让妈妈给我做一个,或者买一大盒巧克力! 我们的部分批注

批注一:安迪羡慕别的孩子的外婆可以手织绒线帽,因为在商店里买的帽子同手织的帽子可不一样!妈妈看他难过,想给他也织一件,但安迪摇摇头。因为母亲有那么多要干的事:早晨六点半,她就离开家,在一家大洗衣店工作到中午。她必须把沉重的衣物包抬到秤上,再把它抬下来,这是很费力的。可当她回到家后,工作才真正开始。她得做饭,打扫房间,用吸尘器吸尘,熨衣服... ...批注:安迪是一个善良懂事的孩子,不想让大人太辛苦。 青青的妈妈也是比较忙碌的,有时会把青青托付给邻居,青青也懂得体谅妈妈,妈妈很感动! 批注二:老奶奶的邻居佐伊伯利希太太爱安静,不喜欢小孩子太闹,安迪不喜欢她。老奶奶劝说安迪和她改善关系,提出可以询问一下她是否需要捎带买一些东西回来。安迪鼓起很大的勇气转过身来说:"如果您有什么需要的东西,我可以给您带来... ..."佐伊伯利希太太先是惊愕,继而表示感谢,最后主动提出可以借给老奶奶一盒火柴,这样安迪就不用再跑一趟了。批注: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要想改善关系总得有人采取主动。青青在学校和同学们的交往也是一样。对待别人要尽量宽容一些。

批注三:老奶奶很勤劳,星期日还要工作。安迪很心疼她,提出可以帮她做饭。于是,安迪第一次学着煮土豆。在老奶奶的指导下,他学会了加调料,掌握火候。安迪认为这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与捕猎老虎的兴奋完全不同,做饭显得更有趣,责任更大。批注: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青青也想学做这样的土豆饭!不过,这和妈妈做的土豆泥差不多啊。

批注四:安迪最后向老奶奶坦白"我有一位凭空想象出来的外婆","这位外婆和我做了一些令人兴奋的事情",老奶奶非常赞同,"这想必好玩儿极了,这样一位想象出来的外婆比一位真正的外婆有趣多了,是吗?她肯定允许你做一些平时不能做的事情... ..."批注:疑问终于得到了解答。安迪妈妈的判断是正确的。老奶奶特别善于理解孩子的想法!真好!青青平时也是比较理解妈妈的,妈妈也会尽量尊重青青的意愿,凡事多商量。

也有父母质疑:现在的孩子们更喜欢看电视、电影和电脑,既有对话又有画面,要知道的许多知识都可以从电视和网络中知晓,还有必要进行读书吗?其实这种认识是非常错误的。有研究理论表明:伴随电视成长起来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越来越短,缺乏文字欣赏和创作的能力;他们更加追求快速的变化和行动,而不在有意于沉静的思考。因为相对白纸黑字来说,色彩纷呈的屏幕形象更容易使人兴趣盎然,而且接收时更不费劲,注意力不用太紧张,但长此以往,就会降低人的思维能力;况且媒体类的内容往往更注重娱乐性,容易让人分心,何况孩子本身的注意力就不够集中和专注。而纸质书作用比较单一,阅读环境更纯粹,能够让人静下心来阅读,透过白纸黑字尽情想象书本里演绎的故事场面,还能深入地分析和品味。静心思考、阅读想象、分析琢磨这些都是孩子在学习中需要拥有的优秀学习品质,这是媒体阅读所不能培养的。所以亲爱的家长朋友,亲子共读这样付出精力的努力是非常值得的,想让孩子接受你的管理,想培养孩子优秀的学习品质,就在于点点滴滴的努力的积累。这会儿多下功夫了,往后就省事了。

其次讲讲读无字书。大自然是一本包罗万象的无字大书。

比如我们在野外最常见的就是蚂蚁,如果小孩在旁边用树枝拨弄它们的时候,你仅仅是感觉无聊的看一眼,甚至担心宝贝玩耍弄脏衣服的话,是不能发挥引导作用的。这时候你可以童心未泯和孩子观察蚂蚁的活动轨迹,讨论蚂蚁通过什么来相互交流呢?一只弱小的蚂蚁发现食物后怎么去告诉其他的蚂蚁呢?小蚂蚁真的力气很小吗?

以上是自然科学,同时还可以延伸到人文故事,比如历史上有名的楚霸王之死:楚汉相争之际,汉高祖刘邦的谋士张良用饴糖作诱饵,使蚂蚁闻糖而聚,组成了"霸王自刎乌江"6个大字,霸王见此以为天意,吓得丧魂落魄,不由仰天长叹"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乃挥剑自杀而死。汉家天下,蚂蚁助成的故事从此流传开来。而张良正是利用蚂蚁嗜甜这一习性,智取刚愎自用的霸王,可谓兵法妙用,棋高一着定江山。

举这个例子就是要告诉大家,自然界中有耐人寻味的哲理,也有无穷无尽的奥秘,要引导孩子读无字书,其实就是培养孩子探究和思考的习惯,面对孩子的提问,就是真的遇到不会的问题也无关紧要,可以坦诚地告诉孩子:"爸爸也有不懂的问题,我们可以回家后一起寻找答案!"你看,和孩子共同学习新的知识可不也是和孩子共同成长吗?

其实教育有时就是这样简单,就是窗台的一盆花,窗外的一蓬草,窗前停留的小蜻蜓,关键是要懂得切入的方式,让孩子做个有心人,培养发达的感官,能注意到天地万物,不管是渺小到沙粒种子,或宏伟到宇宙苍穹,都不会视而不见。他有兴趣去听小虫的鸣叫,观察小草的发芽,去看去听去触摸,从中有自己独到的发现,生活怎么不充满了情趣呢?

与孩子共同读书,即可以增进情感,又可以培养习惯。你瞧,孩子学会读书,一来明理,二来丰富了课外生活,第三能感觉到生活充满了趣味,怎么会总粘着家长呢?孩子有了自己独立的生活时间和空间,家长岂不是可以更为专心的做好自己的事情,而不用担心孩子。这样一来就会形成良性循环,

2、 引导孩子学会玩耍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关键是要让孩子会玩,在玩中锻炼身体,交友和学习做人,这三点就是有益游戏的标准。可是现在的孩子们呢?一是没有时间玩,大人们都说,现在的孩子从一上幼儿园就没有好日子过了,因为现在教育大多在干"拔苗助长"的事情,幼儿园提前介入小学教育,孩子上幼儿园就要开始写作业,况且还有各种特长技艺的课外辅导和兴趣班在排队等着,什么英语、舞蹈、钢琴、奥数等兴趣班还有补习班几乎填满了儿童全部的闲暇时间。二是没有地方玩,我们的居住空间越来越狭窄,被挤在林立的高楼中,车多院小的事实让游戏失去了必要的场地,孩子们的活动空间受到了限制,想要大步的奔跑嬉戏不是太现实。单元楼的分割让邻里日益疏远,独生子女的政策让孩子们没了兄弟姐妹,儿童们越来越难以找到游戏的伙伴。因此,在有限的空余时间内,孩子们都在玩什么游戏呢?据调查,孩子的娱

乐项目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看动漫、和家长去亲子乐园、玩拼装、网络游戏。针对前三个标准,这些显然是不达标的。因此,作为家长,我们要尽量给孩子创造条件,让孩子玩一些我们小时候经常玩的传统游戏,比如捉迷藏、跳皮筋、过家家、跳房子、扔沙包等,让孩子走出家门,离开电视电脑,约上同伴到户外玩耍。

我们可以从以下对比中了解自然游戏和非自然游戏之间的区别。

自然游戏

非自然游戏

和谁玩

和人玩、和活物玩、和自然玩

和机器玩、和影像玩、和玩具动物玩

在哪玩

现实生活

虚拟生活

怎么玩

集体活动、户外活动、全身运动为主,需要一些场地、工具等的配合,才能玩得尽兴

个体活动、室内活动、局部运动为主,不受时间、地点与天气等限制,想玩就能玩,仅需要电脑与宽带。

拿什么东西玩

沙包、铁环、陀螺、毽子、石头、泥巴等各种简单环保材料

带辐射的电子屏幕、塑料、金属等非自然材料

玩的时候

遵守游戏规则;摆脱自我中心,以群体为中心;需要合作,与人交往;道德相对完善,有面对面的群体压力,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自我中心,或者与机器合作;在网络游戏中,道德相对缺失,如果表现不合作或者不合理发泄、作弊等,不用担心受谴责,几乎不用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谁是高手

玩家的人格魅力、游戏能力、运动体能、合作能力、人际能力等多项认同标准

游戏操作技能的高低、积分多少、等级等单一评价标准

玩的结果

游戏是现实生活的延伸和补充,输了玩家之间依然有别的联系,游戏有时更像是人际交往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更在乎输赢,因为"只以成败论英雄",不是高手不会被人注意

从对比中可以看出,在自然游戏,可以锻炼身体,可以促进智力、语言等能力的开发,可以学会和别人相处与合作,关心别人,尤其对独生子女来说,多参加集体游戏更有意义。教孩子学会了玩耍,孩子玩得开心,玩得有益,父母放心,自然家庭关系和谐。

3、 和孩子一起旅游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些都是大自然教给我们的道理,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山水能使人忘却尘世的喧嚣,现在的孩子生活在钢筋水泥的树林里,出门就是汽车尾气,喧嚣的鸣笛,看见的都是日益浮躁的人群,所以为了孩子,我们也需要放松身心去旅游。当然,是和孩子一起去玩,而不是我带你去玩,否则,孩子一旦不听话,可能就会影响你的心情:心想我这么辛苦还带你来玩,你还这么不听话?!轻则摆脸色给孩子看,重则揍两下,这样一来都不愉快,何谈乐趣?我们应在蓝天白云下,做一个简单快乐的自由人,做一个可亲可

敬的爸爸妈妈。拉近与孩子的距离,这样孩子才有可能敞开心扉,才可能与孩子平等交流,才可能不在说教中给孩子以有益的影响。要知道知识和学问不是局限在课堂和考卷上。

4、和孩子一起养花草、宠物

因为孩子养花草和小动物,需要细心照管,及时浇水,勤勉喂食,否则就会干枯死亡,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开始变得对生命负责。当孩子有一天获得酬谢,花儿绽放,蚕儿吐丝,鸟儿鸣叫,狗儿依恋,简直就像过节,令她快乐兴奋。他感觉自己就是这些小东西的父母,这样,在无需刻意说教的干涉下,孩子便自然而然的理解爸妈对他的爱护。理解就会接纳、认同父母的见解,意见一致就会少有争执,关系自然和谐。

切记:亲子关系的好坏决定教育的成败。

二、学会科学的管理孩子

人的一生和孩子之间的角色是互换的,婴幼儿期是孩子的保姆,童年时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青春期应是孩子的良师益友,之后多年的父子可以成兄弟,老年后就需要听孩子的,老病衰弱之时则需要孩子的照料。你看,人生是不是就是如此轮回的。自古以来中国的传统理论就是养儿防老,现代人理念比较开放了,到老不依赖孩子,但是也是以子女的成功为荣耀。能否有一个成功的孩子,关键就在人生的前半个阶段,所以父母学会科学的教育管理孩子。

1、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在教育孩子的很多时候,需要对他们的言行做出限制,让他们知道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自由,需要学习规则和纪律来约束自己。但是过度严厉的言行又是孩子所不乐意接受的,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最容易和长辈逆着干,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注意给孩子留有选择的余地,既尊重了孩子的权力,又不违自己的初衷。具体的策略可以按"限制、理解、变通"三步来实行。"限制"就是要明确果断地限制他的行为,"理解"就是对他的心情表示同情,情感支持,但不代表认同他的错误做法;"变通"就是提供可替代的途径或不粉底来满足他的愿望。例如:

限制

理解

变通

孩子生气时把花瓶砸在地上

花瓶不是用来砸的

看得出你这是气坏了

那就扔枕头吧

孩子想上网玩游戏

今天不能玩游戏

你的希望是:每天晚上都打游戏吧

再等两天,你可以在周五或周六的晚上玩游戏

孩子看电视不想去睡觉

该睡觉了

今天电视确实很好看

你自己决定,你看是十分钟后自己关电视呢?还是现在我就帮你关了?

孩子写完作业不想马上检查

必须检查

写了很长时间的作业很累吧?

休息10分钟后在检查呢?还是马上检查完之后去玩?

你看,这样与孩子交流,让孩子拥有了部分选择的自由,这种选择的自由替代了生硬的

指令性要求,自主地降低了压迫感,这是让孩子容易合作的方式之一。而且这种"判断和决定"的训练对孩子的未来也是有益的,因为成长总是伴随着抉择。

2、维护孩子的自尊(幽默的批评)

人无完人,一生中从未犯过错误的人是很难找到的。童年时期当道德面貌正处于形成阶段时,犯错误的可能性就更大些。但是儿童们的任何行为都不能与成年人的类似行为相提并论,所以,针对孩子的错误不要上纲上线,要从维护孩子自尊心的角度妥善处理。回忆我们的成长经历,很多人小时候多多少少从父母那里偷拿过钱,处理不当,对孩子心灵的伤害是极为严重的。曾有一个跳楼自杀的14岁的孩子,在遗书上给父母的留言之一就是:妈妈的金项链丢了,不是我拿的;姥姥给的压岁钱丢了,我没乱花。无独有偶,前两天批改学生的作文,文章题目是"那一幕,我难以忘怀",有的孩子写的就是家里钱丢了,父母如何当着同学的面质问他,不信任他,使孩子既委屈又无比羞愧,这样的羞辱难以忘怀。这样的案例,这样的文章,不是对我们父母错误教育方法的谴责吗?与此相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这样教育犯了错误的孩子:

有一天,陶行知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的同学,他当即制止了王友,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批了。陶行知立即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我却迟到了。"

当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让你不再打人,你就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

王友迷惑不解,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说:"我调查过了,你砸他们,是因为他们欺负女同学。这说明你很正直,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

王友感动地哭了,他后悔地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我的同学呀!"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为你正确地认识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的糖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吧!"

面对王友的错误,陶行知先生没有马上声色俱厉的对孩子进行批评,而是换了一个场合,换了一个角度,用充满赏识的心态,从错误中发现学生诚实守信、尊众师长、为人正直、敢于承认错误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赞扬。陶行知用赏识唤醒学生的良知,让学生主动承认错误、接受教育,不仅维护了孩子的自尊,而且使孩子在心灵深处产生改正错误、完善自己的愿望。 相信陶行知先生的故事会给广大父母一些有益的启示。事实上,要想使孩子阳光向上,必须维护孩子的自尊心,一个没有自尊的人是最容易破罐子破摔的,真到了那个地步,想再对孩子进行教育感化就很难了。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孩子的错误并不难,难的是从错误中发现孩子的优点,并用赏识的态度和语言设计充满爱心的教育场景,在对孩子的赏识中完成"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3、不要在气头上惩罚孩子,学会制怒

人到中年之时,上有老下有小,在单位里往往还是骨干力量,家里单位事一多,就很疲累,这时如果看到孩子做事不理想,很容易就把火气撒到了孩子身上。但是我们在情绪激动时,理性降到了最低点,说话办事多有不妥,所以千万别在气头上惩罚孩子。曾经接触到一位母亲给我这样阐述过她的烦恼:

孩子父亲常年不在家,自己一个人带孩子,孩子小时候事少,为求速度,凡事自己都包办了,可是现在孩子都上七年级了,自己的事情还打理不好,写作业磨蹭到很晚,早上起床得家长叫几遍,还总是忘带作业,自己单位里也忙,有时在单位工作不如意回到家又看到孩子这个样,就忍不住发火。有一次甚至歇斯底里的大喊大叫,嚷嚷着对孩子说:"整天带着你这么累,一点意思也没有,干脆把房子烧了,妈妈陪着你一块死得了。"结果把孩子吓得

嚎啕大哭。

这位母亲在给我讲述这件事时充满了懊悔,说孩子这样的毛病都是自己教育不当造成的。怎样才能尽量避免这样令人懊悔的事情发生呢?要学会制怒,学会冷处理。在我们发脾气之前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去做: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慢慢吐出来,同时想想你的嘴巴前面有一团软软的棉絮,你的呼吸宛如一阵风吹散棉絮一般,缓缓消散于无形,你甚至能听得见棉絮飘散的声音。或者,离开你所在的地方,暂时不要看见让你生气的孩子。这样做不是要你不再生气,而是从十分生气降低到七八分,甚至更低,气性降低些再去处理问题就会好得多。

现在请你听听下面这个故事:

故事是发生在英国一个家庭的一件小事。一天,爸爸领着九岁的儿子修剪草坪,爸爸边修剪边教儿子如何做,正修剪着,电话铃响了,爸爸去接电话,儿子看着草坪,心里想着可有机会动手来施展自己所学的技能了。当爸爸接完电话回来一看,那片往日里引来邻居无数羡慕目光,让他很是得意的草坪已经被儿子剪的面目全非。他勃然大怒,咆哮着冲向儿子,想要教训他一番。这时妻子听见喊叫声,从屋里走了出来,当问清缘由后,妻子只轻轻说了一句:我们是在养孩子,而不是在养那些花草。

最近我听到一个有关史蒂芬?葛雷的故事。他是个曾经有过重要医学成就的科学家。有个报社记者采访他,为什么他会比一般人更有创造力、是什么因素让他超乎凡人? 他回答,在他看来,这都与他两岁时他母亲给他的经验有关。

有一次他尝试着从冰箱里拿一瓶牛奶,但瓶子很滑,他失手让瓶子掉在地上,溅得满地都是--像一片牛奶海洋一样!

他的母亲到厨房来,并没有对他大呼小叫、教训他或惩罚他,她说:"哇,你制造的混乱还真棒!我几乎没看过这么大的奶水坑。反正损害已经造成了,在我们清理它以前你要不要在牛奶中玩几分钟?"

他的确这么做了。几分钟后,他的母亲说:"你知道,每次当你制造这样的混乱时,最好你还是得把它清理干净,让物归原处。所以,你想这么做吗?我们可以用一块海绵、一条毛巾或一只拖把。你喜欢哪一种?"他选了海绵,于是他们一起清理打翻了的牛奶。

他的母亲又说:"你知道,我们在如何有效地用两只小手拿大牛奶瓶上已经做了个失败的实验。让我们到后院去,把瓶子装满水,看看你是否可以拿得动它。"小男孩学到了,如果他用双手抓住瓶子上端接近瓶嘴的地方,他就可以拿住它不会掉。这堂课真棒!

这个知名的科学家说,那一刻他知道他不需要害怕错误。除此以外,他还学到,错误只是学习新东西的机会,科学实验也是如此。即使实验失败,我们还是会从中学到有价值的东西。

如果每个人的父母都跟他母亲的反应一样,那不是很好吗?且让我们记住,孩子的心灵比任何物质还要重要。当我们这么记住,自尊和爱的花朵就会开得比花圃中的任何花更美丽!

4、学会与孩子沟通

与孩子沟通的原则在于把孩子当成有思想的独立个体,尊重孩子,关键在语言表达技巧,我们可以试着去改变以下几种语言表达方式。

(1)啰唆夸张变简短明确

情境

父母如是说

8岁的豆豆没写作业在看电视

"和你说过很多遍了,做完作业才能看电视。做作业是你的事,不是我的事,每次都要我提醒,你难道是为我读书吗?

关了电视,先去做作业

小明骑自行车去上学,出门时却没拿车钥匙

你怎么总是丢三落四?

你的自行车钥匙!

注意事项:每次要求孩子执行任务时,只说明确的要求,不啰嗦;针对孩子忘拿东西的情况,最好的做法是把东西直接地给孩子,不要戴高帽子,妄加判断词,如健忘、不负责任之类的话。

(2)长篇大论变真诚共鸣

情境

父母如是说

试试这样说

12岁的红红升初中

红红说:"听说初中比小学更有意思呢"

"进入初中,课程更多,学习压力更大了,需要更努力。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小学生很容易拿高分,从初中开始可不一样了,不能随便浪费时间。而且要注意早恋这样的问题,不仅影响学习成绩,也影响将来谈恋爱......

"哦,看起来你很渴望上初中!"

"是的"

妈妈本想敲警钟,可红红本来愉快的心情会索然无味,再也不会说一句话,自然也听不进妈妈的长篇大论,妈妈说了等于没说,还阻碍了一次情感交流。

(3)挖苦讽刺变善意提醒

情境

父母如是说

试试这样说

13岁的环环上学快迟到了,但她还在镜子前仔细审视自己

赶快!照什么照?都几点了?你以为自己长得漂亮吗?你聋了吗?要我叫你多少遍? 现在是北京时间7点半

孩子注意自己的外表本身没有错,尤其进入青春期会对自己的外在形象格外在意。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都不应该遍地孩子的形象,不管是他在自己心中的形象,还是在外人面前的形象。当父母用训斥的口气说话的时候,意味着父母有种内在的担忧:心思都花在打扮上,学习肯定会退步。一是从客观上来讲,注意外表和学习成绩之间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二是如此带有人身攻击以为的语气催促,孩子反而会故意拖拉,以此来反抗大人。

(4)怀疑警告变表达关心

情境

父母如是说

试试这样说

9岁的豆豆上学出门前

放学了早点回家,不要在外面溜达

你回来晚了,我很担心(或:下午5点我会去接你)

(5)责怪辱骂变倾听关心

情境

父母如是说

试试这样说

11岁的豆豆在学校和同学打架,老师把妈妈叫到学校

你怎么就知道在学校打架,给我惹麻烦呀!你不要脸我们还要脸呢!

能和我说说事情是怎么发生的吗?

聆听是良好关系的开端,能保证我们能听到所有的事实,能打开对话之门,能让我们听见孩子的感受和体验,不管是让人高兴的还是让人讨厌的。即使老师告诉我们事情经过,我们依然还是要听听孩子亲口说说事情的经过。这不是不相信老师,这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应该有的交流和沟通。

(6)消极打击变开心乐观

情境

父母如是说

试试这样说

10岁的小新和妈妈一同走过一家高级餐馆,"妈,等我长大挣钱了,经常带你去那家餐馆吃饭"

像你这样调皮,不好好读书,以后能有什么出息?不知道我是不是命够长,能活到你挣钱那一天

哈哈,妈妈等着,小新要加油哦

不要否认孩子的愿望,不要怀疑孩子的未来,更不要随意污蔑他的孝心。任何悲观的预言都会破坏我们的生活。所有这些,我们都要去相信,去承认。父母的乐观坚定,才会带给孩子的自信开朗。

(7)空洞过度变具体适度

情境

父母如是说

试试这样说

萌萌数学竞赛获奖了

太棒了,真了不起,毫无疑问你是个数学天才

看得出来,你为这次的竞赛做了很多准备,看了不少好书,也少看了几场球赛。我们为你高兴,去好好庆祝一下吧!

对孩子的鼓励,应该与孩子所完成的事情基本相称,不要把孩子捧上天,表扬要具体化。赞赏孩子努力的过程,这样的做法可以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通过努力取得的成绩,而不是天生高人一等。

当然,教育孩子的技巧有许多种,具体何种教育方法有效也是因人而异,总之,就是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学习,不要一成不变的用老方法教育人,随着孩子年龄段的变化,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自己孩子性格的教育技巧,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育观念分享

1、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健康人格的五个指标:拥有爱心,主动学习,认真负责,自我管理,尊重他人。

2、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习惯,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坏习惯让人终身麻烦。有这样一个案例:

炎热的夏季,幼儿园的老师带孩子去动物园参观,下车后也没有清点人数就直接领孩子进了动物园,车子停在马路边的日头下暴晒。谁知有一个孩子由于钻在座位下找东西没有及时下车,等到老师领着参观完的小朋友回来,打开车门时这个小朋友已经在车里闷死啦。 由于老师的疏忽,不仅送掉了一个孩子的性命,而且葬送了自己的前程。

3、父教与母教同样重要,男孩危机也就是父教危机。

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因为工作太忙经常不在家,然而更要注意的是:缺席也可能是精神上的,缺席状态不仅指的人不在孩子身边,还有心也不在孩子身边,即父亲和孩子天天见面,但两人没有交流。母性功能代表的是包容、慈爱和宽柔,父性功能是权威、力量和现实,对于男孩来说,他们能从父亲那里模仿、学习"男子汉气概";女孩则从父亲那里学习与异性交往的经验,父亲是女孩接触的第一个男人,缺少父爱的女孩要么早恋,要么不会恋。所以,父亲在教育孩子方面,不要找任何借口,务必要介入家庭教育。

有这样一位父亲,本人是司机,经常往新疆出车,一去就是十天半月的不着家,儿子放寒假了,也没有时间跟孩子在一块。怎么办呢?父亲就带着儿子一块出车,正是寒冬腊月,天气严寒,路上又不恰遇上下雪,天气恶劣,路况又不好,不用父亲说教,儿子深深体会到了父亲工作的辛苦。

身教重于言教,身为父亲,要多创造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父亲--在外是须眉,回家做仁夫慈父;母亲--在外是巾帼,回家做贤妻良母。

4、分享周慧玲老师的教子秘诀--不管、不惯。

不管--精神上不控制,生活上不包办;

不惯--物质上不纵容,行为上不放任。

好孩子不是"管"出来的,也不是"惯"出来的。

好孩子是"教"出来的--家庭教育教伦理;

好孩子是"育"出来的--家庭教育重育人。

1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


TOP最近更新内容

    园林史名词解释
    长城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
  • 上一篇:幼儿园美术教育
  • 下一篇:10以内加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