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人鉴赏
红楼梦中人之袭人
《红楼梦》是伟大的,它在中国古典文学里面,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空前未有的东西,就是把女人当人,对女性尊重。《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最能理解妇女悲剧的书,也再没有谁能和作者曹雪芹一样,创造出那么多妇女典型。在形形色色的女性中,作者把她们分成两大类:一种是居于当权地位的人物,如贾母、王夫人、王熙凤等,而作为恋爱故事中主要人物之一的薛宝钗也是这一类正统思想的现实的功利主义者。另一种是和他们相对立的人物,以林黛玉为主以及晴雯、司棋、龄官、尤三姐等人。她们是和现实环境对立,反抗统治力量,要求个性解放的。在《红楼梦》的人物画廊中,宝玉的贴身丫环,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但比别的丫环又要高一等的袭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典型呢?长期以来,在人们习惯性的思维中,袭人是那种阴险狡诈、攻人不备的小人。然而读罢《红楼梦》掩卷深思,却能够从作者沉郁曲折的笔触中深刻地体会到作者眼里心中那一个同样芬芳高洁而善良的袭人。如果说,作者把自己梦幻中的理想色彩尽情赋予诗情画意的黛玉,把一切酣畅灵巧与真挚给了晴雯,那么袭人则是作者用尽了矛盾痛苦和辛酸刻画的另一类悲剧形象。
一
袭人是《红楼梦》中写得最早、着墨最多的丫环,她作为小说主人公宝玉的贴身丫环,首先出现在第三回中,作者写道:
原来这袭人亦是贾母之婢,本名珍珠。贾母因溺爱宝玉,生恐宝玉之婢无竭力尽忠之人,素喜袭人心地纯良,克尽职任,遂与了宝玉。宝玉因知他本姓花,又曾见旧诗句上有“花气袭人”之句,遂回明贾母,更名袭人。这袭人亦有些痴处:伏侍贾母时,心眼中只有一个贾母,如今服侍宝玉,心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只因宝玉性情乖僻,每每规谏宝玉,心中着实忧郁。(《红楼梦》第三回)
可见作者首先就赞扬了袭人性格中最本质、最主要的纯良、忠诚、和顺。她对宝玉无微不至的照顾虽普通却不平凡。宝玉的生活无处不渗透着袭人殷切的温情。袭人对宝玉悉心照料之处在小说中比比皆是。宝玉的吃饭、喝茶、穿衣、盖被件件靠她细心服侍,宝玉出外回来稍晚一点,她不是倚门而望,就是到处寻找,宝玉的面色略有变异,她就先察觉到;宝玉的那块“命根子”通灵宝玉以及所用的任何东西,她都非常细心地保护着,经管着;她无时无处不为她的主人耽心,生怕他有一丝一毫的烦恼与灾难。例如第八回里袭人将通灵宝玉用自己的手帕包好,恐次日宝玉带着冰脖子,她的“心眼中只有一个宝玉”
得到了细致而完美的体现。袭人的温顺平和决定了她只
能循规蹈矩,也就自然地顺承了贾府的上上下下。不仅王夫人、薛姨妈等人赞她“行事大方”、“沉重知礼”,连佳惠、红玉等小丫头也叹服袭人“素来殷勤尽心”。袭人之于宝玉是无可挑剔的恪尽职守,而同时她也施爱于人,宽容且善解人意,隐忍求全,息事宁人。有一次,李奶奶吃了宝玉特意为袭人留下的酥酪,袭人未等宝玉动怒,便笑道:“原来是留这个,多谢费心,前儿我吃的时候好吃,吃过了肚子疼,他吃了倒好,搁在这里白遭塌了。”一切风波因告平息,袭人的大度由此可见一斑了。
袭人平日少言寡语,却以她聪敏的心感受周围的人。第二十九回中宝玉和黛玉激烈争吵,要摔通灵宝玉,袭人笑道:“你同妹妹拌嘴犯不着砸它,倘或砸坏了,叫他心里脸上怎么得过去”?此话听来平常,却拨动黛玉了的心弦,同时又有效地制止了宝玉摔玉。不仅如此,袭人也以一颗善良的心同情袒护自己的同伴。在宝玉的丫环里晴雯是袭人最有力的竞争者,而当晴雯跌折了扇骨子,使心情不佳的宝玉大怒时,袭人却连忙劝解,但一向泼辣的晴雯含讥带讽连袭人也不饶过,宝玉因此要撵晴雯,此时袭人非但没有幸灾乐祸,而且还跪下央求,挺身相救,诚心一片时使宝玉动情,才使晴雯得以留下。类似太多不
起眼的小事都足以说明袭人灵魂深处,那个生性善良而美好的自我。她没有林黛玉的天性的超凡脱俗,没有晴雯叛逆的勇敢,而她入世的艰辛及“似桂如兰”的淡远亦同样令人回味。
二
袭人之所以历来被认为是“坏人”恐怕原因有二:其一是因为晴雯的被撵至死;其二是由于钗黛的换婚。然而仔细分析起来,这两条“罪状”都是天大的冤枉,袭人并非一个有害人之心的人。小说的七十七回详细叙述了王夫人最嫌娇妆艳饰言语刻薄者,又恰逢傻大姐在园中拾了个春意香袋正怒火难平,而王善保家的因平日与园中丫头不和。又极夸张地告了晴雯一状,这才导致晴雯被撵。这样看来,晴雯被撵实际上与袭人毫无瓜葛。
关于钗黛换婚之事,袭人并没有起实质性作用,在三十四回里,袭人对王夫人有一大段说词,足以见袭人是个心诚善意而封建思想浓厚的女子。
袭人道:“太太别多心,并没有这话。这不过是我的小见识。如今二爷也大了,里头姑娘们也大了,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妹妹,
虽说是姊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便是外人看着也不象。一家子的事,俗话说‘没事常思有事’,世上多少无头脑的事,多半因为无心中做出,有心人看见,当作有心事,反说坏了。只是预先不防着
,断然不好。二爷素日性格,太太知道的。他又偏好在我们队里闹,倘或有人说好,不过大家直过没事;若要叫人说出一个不字来,我们不用说,粉身碎骨,罪有万重,都是平常小事,但后来二爷一生的声名品行岂不完了,二则太太也难见老爷。??(《红楼梦》第三十四回)
王夫人作为宝玉的母亲,听了这话无疑是感激袭人的忠实的,而袭人有此一番话,乃是因为三十三回中宝玉错将她当黛玉倾吐爱情,但袭人并没有供出此事,还故意托宝姑娘来掩饰,她只是致情致理地为宝玉忧心如焚,最后当袭人听到贾府已定宝钗为媳,对袭人的一段心理描写是这样的:
袭人想到这里,转喜为悲,心想:“这件事怎么好?老太太那里知道他们心里的事。一时高兴说给他知道,原想要他病好。若是他仍似从前的心事;初见林姑娘便要摔玉砸玉;况且那年夏天在园里把我当作
林姑娘说了好些私心话;后来因为紫鹃说了句顽话儿,便哭得死去活来。若是如今和他说要娶宝姑娘,竟把林姑娘撂开,除非是他人事不知还可,若是稍明白些,只怕不但不能冲喜,竟是催命了!我再不把话说明。那不是一害三个人了么。”(《红楼梦》第九十六回)
迫于此,袭人才将宝玉素与黛玉之光景一一的说了,但以宝钗为媳乃贾府上层的决定,即使袭人不说也是无法改变的事实,退一步说,从封建贾府的利益出发,也不可能选孤苦无依,崇尚自由的黛玉为媳,而后的“掉包计”也是凤姐的主意,袭人实为无辜。
由上述种种分析来看,袭人心细如发,一切从现实出发为宝玉着想,虽了解宝玉的超现实,却反对他抵触社会的生活方式,袭人虽有无尽的贤德,无可挑剔的忠诚和诚挚的爱心,还是逃避不了与小说主人公宝玉的矛盾冲突。
三
换一个角度说,袭人的“温柔敦厚”的性情,为人处事处处周全忍让以及自小受封建道德的熏陶,使她成为一个合乎封建道德规范的标准的封建淑女,她不自觉地扮演了时尚规则的楷模。曹雪芹是以郑重严
谨的笔调来写她不可逆转的封建意识的。
其一,心痴情专的袭人深受封建伦理的毒害,表现在她对宝玉仕途的关切与规劝上。袭人完全清楚宝玉摒弃庸俗的传统生活,厌倦仕途官宦的锦绣前程,终日厮守于红颜少女之中,作为视当时社会道德为准绳的袭人,自然不会无视宝玉的生活习惯,因此袭人忧心如焚,欲竭力重塑一个封建宝玉。这里最典型的描写集中在第十九回,袭人回家探母,家人想赎她回去,袭人决意不从。回贾府后,便以赎身为名委婉地劝解宝玉专心攻读以求显身扬名。可见她用心良苦了。又袭人笑道:
“读书是件好事,不然就会潦倒一辈子,终久怎么样?”
在袭人看来,锦衣玉食的宝玉若不读书,终日寄生于贾府庞大的羽翼之下,的确一生潦倒。因此袭人日夜悬心要将一切不利于宝玉声名的事防患于未然。这样,袭人无形中便充当了封建卫道士的角色。
其二,袭人的封建礼教观也一样束缚着宝玉的精神,她遵从“男女授受不亲”的法则,对男女间的正常的自然的关系感到恐惧,因为在那
个时代这将毁掉一个人的一生,所以袭人竭尽微力要将宝玉从迷境中解脱。这样她就成为一个正统的封建人物。如湘云替宝玉梳辫子并制止他吃胭脂,袭人见后叹曰:“姊妹们和气也该有个分寸礼节。”由此有了“贤袭人娇嗔箴宝玉”。每次宝玉都无一例外地当面承诺,最后终不能改。这次她素性不睬宝玉,直逼他折簪为誓方罢。然而宝玉天性不羁,誓言无法改变他空灵自由的品性,更无法改变他对林妹妹的一腔清愁,一身飘逸的爱慕。从主观上讲,袭人是一心只为宝玉,她以少女纯洁的天性,以自己卑怯的生命,咀嚼着对宝玉的一片痴情,而客观上袭人却无形中契合了时代的潮流,成为封建道义礼法的完成者,同时也无愧是一个灵魂高尚者。然而她全心全力维护的宝玉与她南辕北辙,尽管袭人满怀好心,却毕竟代表着封建力量,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宝黛爱情,因此她也不得不成为封建道德的殉葬品。
四
在宝玉的丫环中,袭人的性格与晴雯的性格是针锋相对的。晴雯是奴仆中明白坚定的反奴性的典型,而袭人却是奴仆群中委曲求全甚至是逆来顺受的典型。袭人为什么具有如此的性格呢?我们知道袭人出身于小市民家庭,长期的耳濡目染,使她“心地纯良”的性格外又多了“争荣夸耀”之心。
不在贾母或王熙凤身旁,不能梦想得到鸳鸯、平儿那种当权地位。然而既能进入怡红院,就闪耀着发光的希望,问题只在于自己的决心和工夫作得如何?袭人是“大丫环”之一,但是毕竟不能妄想将来得到薛、林、史三位姑娘所可能得到的地位。如果贾府开恩把她放回家去,前途只能嫁给一个市井小民为妻,留在贾府,万一有错失,轻点的如茜雪,为了打翻茶杯而被撵;情节重点的如金钏和司棋,都遭横死。所以袭人如不愿下降,就得力争上升。她今天已获得了最有希望的处境,到明天她最理想的命运就只有攀取得宝玉姨奶奶的地位。然而这又谈何容易呢?首先宝玉是多少强有力者共同争夺的目标;其次贾母、王夫人、凤姐层层上峰的通过;第三,在怡红院中,忠于宝玉又长得模样儿出众的也还有人在,至于宝玉本人呢,以能问候平儿一回为
“荣幸”,和金钏儿的情形又有些暧昧等等,这在黛、钗眼中都不是不成问题的;在袭人心上,分量却重得多。如果像晴雯那样任性,不计成败得失,像紫鹃那样,只考虑黛玉的问题,从不想到自己,也就少伤点脑筋。但袭人从来精细,既看透了环境的困难重重,又不放弃自己的抱负,她只得一千个小心,一万种涵养,事事求其妥贴,人人求其和好,否则关系复杂的形势,危险的大观园是“住不下去”的。
应当说,“温柔和顺”、“似桂如兰”,正是她在那个社会中平步青云的好条件。她的言行举止很难让人挑出毛病,一部《红楼梦》,只有晴雯经常对她明讥暗讽,另外二十回里,宝玉的奶娘李奶奶给了她一顿恶骂,此外简直没人说过她一句坏话。当然最主要的还在于她知道怎样抓住宝玉的心,如前所述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一节就是极好的证明。同样的,她也知道怎样获得王夫人等贾府上层人物的好感。
然而宝玉的心是不是真容易降伏的呢?宝钗湘云劝他学习“应酬庶务”,他曾很不客气地给她们钉子碰。宝玉具有强烈的遁世思想,有一次和袭人呕了气,他竟模仿庄子的笔调写出这样大胆否定一切的话来:
焚花散麝,而闺阁始人含其劝矣,戕宝钗之仙姿,灰黛宝之灵窍,丧灭情意,而闺阁之美恶始相类矣。??彼钗、玉、花、麝者,皆张其罗而邃期穴,所以迷眩缠陷天下者也。
(《红楼梦》第二十一回)
宝玉既可以悟到自己是在“钗”“玉”“花”“麝”的“网穴”之中,就会突然自求解脱,不宜全靠大道理去压制,而袭人用在宝玉身上的
万种温情到头来也只能是一场空。真的是个“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的了,等待着袭人的只能是个悲惨的结局。
五
鲁迅说:“所谓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袭人的美好就在于她为人的温柔、宽容,求存的艰难、痛楚,甚至于她那份恬淡平和的俊容。翻开历史沉重的书页,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源源不断地上演着一代又一代女性的悲剧,女性是君权、夫权、道义礼法的当然牺牲品,更何况作为贾府奴隶的袭人。毋庸置疑,袭人所有的努力所有的希望都只能无一例外地打上悲剧的烙印。而从人物关系上看,袭人自始至终在精神上与宝玉尖锐对立,她对宝玉的种种关心成为他精神的牢狱,宝玉与她的背离成为必然,袭人满腔的柔情只能付之东流。同时,跻身于贾府上层社会的唯一途径不复存在。因而叛逆时代的黛玉、晴雯只有一死,顺从时代的袭人更无法幸免于难。悲剧的路子使《红楼梦》中群芳凋谢。
死是一种完满的结束,生却更残酷
,更是悲剧的折磨。红楼一梦,“千红同窟,万艳同杯。”作者却给袭人安排了一个生的结局,使其一生都饱受往事、饱受社会的摧残,并嫁与优伶,让她最瑰丽的梦破碎之后,还要续一回恶梦。袭人的悲剧也确实令人惊叹了。
袭人的温柔和顺,袭人的似桂如兰,所有的一切都使她陷入自身封建的泥潭。她独特的个性,源于特定的历史环境,社会侵蚀了她的思想,禁锢了她的自我,更毁灭了她的希望。袭人身上无须赘述的美以及她思想深层深厚的封建道德观念始终矛盾地结合着。而她作为下层丫环所具有的高尚品德与她作为准姨奶奶的地位又赫然对立着。作者笔下这个现实中典型的个性形象真实、质朴而感人,袭人的矛盾个性,袭人的悲剧结局,是所有美好善良女性的悲惨命运的哀艳挽歌,是这一类封建女性性格悲剧的全方位写照,也是作者对整个封建社会无奈而辛酸的控诉。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