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模拟考场(二)
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计44分)
2012年11月5日,中国第29次南极科考队出发。12月16日,队员前往位于冰穹A的昆仑站进行考察。下图是南极部分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若有一架飞机从某城市起飞沿最短路线飞往中山站,则下列城市中符合航程最短要求且飞行方向判断正确的是()
①开罗 ②拉萨 ③成都 ④重庆 a.向东南 b.向南 c.向西南
A.①a
C.③cB.②cD.④b
2.某日科考队员在中山站(约76°E)发现太阳位于埃默里冰架西侧的地平线上,2小时后发现太阳又位于另一侧的地平线上,则此时北京时间约为()
A.156
C.1356
【答案】 1.B 2.B
【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地图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首先进行区域定位,四个城市都在30°N附近;再根据最短航线——过两点的大圆的劣弧可以判断出,与中山站球面距离最小的城市是拉萨。拉萨位于中山站东北方向,因此飞行方向为西南。第2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题干信息。第一次看到太阳位于西侧地平线,即日落;2小时后又在另一侧看到太阳,即日出。由此可知,夜长为两个小时,日出时的地方时为1:00,据此可计算出北京时间为3:56。
下图为我国区际产业转移动力机制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B.356 D.1556
1
3.据图可知,中西部地区吸引东部地区产业转入的拉力不包括( )
A.较低经营成本
C.扩大企业经营规模B.淘汰落后产业 D.政府的优惠政策
4.产业转入给中西部地区带来的影响包括( )
①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②推动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③有利于扭转环境恶化的局面 ④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A.①②③
C.①③④
【答案】 3.B 4.B
【解析】 第3题,本题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淘汰落后产业是东部地区推动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原因之一,不属于中西部地区吸引东部地区产业转入的拉力。第4题,本题考查产业转移对迁入地的影响。结合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由东部地区迁往中西部地区的产业主要是能耗较高、污染较严重、附加值较低的原料导向型产业和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如果控制不当,会导致中西部地区环境恶化。
下图为“1月某日欧洲西部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单位:hPa)”。读图完成5~6题。 B.①②④ D.②③④
2
5.关于甲、乙两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风力小于乙地 B.此时,甲地天空中云量小于乙地 C.甲、乙两地都吹偏西风 D.甲地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 6.该图像制作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 ①全球定位系统 ②遥感 ③地理信息系统 ④数字地球 A.①② C.②③
【答案】 5.A 6.C
【解析】 第5题,本题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甲地等压线较乙地稀疏,故甲地风力小于乙地;从图中无法判断出甲、乙两地云量的大小,由图可知,甲地吹西南风,乙地吹偏东风;甲地受海洋影响较大,气温日较差较小。第6题,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遥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地理信息系统可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空间分析。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部分资料表”,回答7~8题。
B.①③ D.③④
A.全球气候变暖,积温增加 B.土地退化,土壤肥力下降 C.气候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D.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8.下列有关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 B.开发矿产,将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C.适当减少农业用地,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D.治理风沙危害,发展绿洲农业 【答案】 7.B 8.C
3
【解析】 第7题,本题考查人类生产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地区河流含沙量大增,说明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第8题,该地区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是森林面积减小,水土流失加剧,所以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是适当减少农业用地,退耕还林,做好水土保持工作;而开发矿产,将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不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读“杭州城区空间范围发展变化示意图及杭州市城市化进程图”,回答9~11题。
9.对杭州市城市形态变化影响较大的因素有( )
①河流 ②地形 ③交通 ④气候
A.①②
C.①④B.③④ D.②③
10.下列关于杭州市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乡镇企业的发展 B.农业人口的数量和比重都在减小
C.城市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11.浙江农业生产中相对较弱的部门是( )
A.种植业 B.林业 C.畜牧业 D.渔业
【答案】 9.D 10.C 11.C
【解析】 第9题,本题考查影响城市形态变化的因素,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杭州西部为山区,城区主要向地势平坦的东部扩展;根据城市形态可以看出城市沿交通干线延伸。第10题,本题考查城市化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杭州市经济发达,城市化 4
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11题,浙江是我国传统的水稻生产基地和渔业基地;浙江低山丘陵较多,适宜发展林果业;畜牧业相对较弱。
二、综合题(共56分)
12.(22分)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农业是肯尼亚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鲜花产业发展较快,出口鲜花约占欧盟市场的30%。内罗毕主要的工业部门有烟草、食品、纺织、制革等,蒙巴萨主要工业部门有炼油、修船、水泥等。肯尼亚航空业较为发达,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
(1)分析甲图中2000mm降水高值区分布特征及成因。(8分)
(2)分析肯尼亚鲜花种植业发展的区位优势。(6分)
(3)比较内罗毕与蒙巴萨工业结构的主要差异,并分析肯尼亚炼油工业主要分布在蒙巴萨的原因。(8分)
【答案】 (1)分布特征:位于维多利亚湖两侧,呈东北—西南走向;范围较小。成因:印度洋暖湿偏东风经过维多利亚湖湖面,空气湿度增大;受山地阻挡,气流抬升,形成地形雨;赤道地区对流旺盛等。
(2)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农业劳动力丰富且廉价;航空运输便利。
(3)工业结构差异:内罗毕以轻工业为主,蒙巴萨以重工业为主。主要原因:肯尼亚缺乏石油资源,需要从国外进口;蒙巴萨拥有海港,海运便利。
【解析】 第(1)题,分布特征可从地理位置、走向、范围大小等方面描述,成因则可从地形、湖泊 5
的增湿作用以及空气的对流等方面分析。第(2)题,鲜花种植的条件应从气候、劳动力、交通运输等方面分析。第(3)题,两市工业结构的差异可从材料中判断出来,炼油工业主要分布在蒙巴萨的原因可从资源条件、交通条件分析。
13.(2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H市为我国西南地区较富庶的重工业城市。该市及其周边地区是我国热带、亚热带水果和冬季蔬菜生产基地,也是我国立体农业的典型区。下图示意H市及其周边地区,下表为H市某河谷蒸发量与降水量统计数据表。
H市某河谷蒸发量与降水量统计数据表
(2)分析该地区河谷可种植优势热带水果的有利气候条件。(8分) (3)从交通运输角度分析该地蔬菜远销北方市场成本高的原因。(6分) (4)简析该市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8分) 【答案】 (1)山地多,河谷海拔较低,相对高差大。
(2)纬度较低,年均温高;高大山脉阻挡冷空气南下,该地河谷基本不受寒潮影响,冬季气温较高;干燥,多晴天,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
(3)运输方式以公路、铁路为主,线路少,密度低;山地多,地势起伏大,运输效率低(速度慢);运输距离长,蔬菜易腐烂。
6
(4)政策支持;农产品丰富;水电充足;市场需求量大;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较高(工业基础较好,技术支持力度大);劳动力较丰富。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该地区地势起伏较大,有山地、河谷,适宜发展立体农业。第(2)题,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纬度较低,热量充足;由于地处河谷,周边山脉对南下冷空气有阻挡作用;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区域冬季温度较高,且气候相对干燥,有良好的日照条件,昼夜温差较大,利于优质热带水果的生长。第(3)题,该地区地表崎岖,交通不便,交通干线少,运输效率不高;蔬菜远销北方市场,运输距离太长,蔬菜容易腐烂变质,故成本较高。第(4)题,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有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支持;该地区农产品丰富;该地区河流落差大,水电资源丰富;H市为我国西南地区较富庶的重工业城市,工业基础好,技术力量雄厚;消费市场广阔;该地区劳动力较丰富。
14.(10分)选做题(在下列A、B、C三题中任选一题)
C.【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2年9月,巴基斯坦地区出现了季风性强降雨带来的洪涝灾害。灾害造成371人丧生,近450万人受灾。
材料二 下图为“巴基斯坦地区年等降水量线(单位:mm)分布图”。
(1)材料二中的河流是________。(2分)
(2)分析巴基斯坦地区这次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6分)
(3)简述巴基斯坦政府应该如何防御洪涝灾害。(2分)
【答案】 (1)印度河
(2)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大气环流异常,强降水频繁;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导致河道淤塞。
(3)加强防洪工程建设;加强植树造林和植被保护工作。
【解析】 第(1)题,根据经纬度及河流分布、流向可判断该河流是印度河。第(2)题,应主要从气候、地形、植被等方面回答。第(3)题,洪涝灾害的防御可从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等角度进行分析。
7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