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发展:指个体胚胎期经由出生、成熟、衰老一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持续而稳定的内在心理变化过程。心理发展反映的是个体心理随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持续而稳定的系列变化过程,包括认知发展和人格发展两方面。
2、皮亚杰 认知发展的阶段:感觉运动阶段(0-2)手抓,嘴吮吸;前运算阶段(2-7)表象思维,尚未获得守恒概念;具体运算阶段(7-11)出现守恒概念;形式运算阶段(11-16)思维接近成人。
3、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独立解决问题的真实发展水平和在成人指导下或与其他儿童合作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学习存在最佳期,认知发展的内化学说。
4、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婴儿期、儿童早期、学前期、学龄期、青年期(角色同一对角色混乱)、成年早期、成年中期、成年晚期。
5、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道德两难):前习俗(以惩罚和服从,功利主义为定向)、习俗水平(好孩子,社会秩序和尊重权威)、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普遍原则)
6、学生认知差异的表现有哪些?教学应注意哪些方面?
表现:认知水平(智力水平)和认知类型差异(场依存对场独立,冲动对沉思)。教师应帮助学习者了解自己的认知风格,采取不同的策略,调整教学风格,提供多模式教学。
7、学习的实质:学习的结果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学习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比较持久的;学习的发生是由反复经验
引起的。学习是一个行为变化过程,而不仅仅是行为变化的结果。
8、学生学习的特点:接受学习是学习的主要形式;学习过程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内容的间接性、连续性;学习目标的全面性;学习过程的互动性。
9、桑代克:联结说 刺激—反应联结。桑代克学习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10、巴浦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说 习得律、实验性消退律、泛化律、分化律、高级条件作用律。
11、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说:正强化: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负强化: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开增强反应频率。
12、####班杜拉:观察(社会)学习理论:人们可以观察他人的行为和行为的后果而间接的产生学习。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观察学习理论的教育应用:榜样的作用,给学生提供再现学习的机会。
13、##替代性强化: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一个概念,指一种榜样替代的强化。看到他人奖赏会增强同样行为的倾向,看到他人受惩罚会抑制发生这种行为的倾向,对榜样行为的强化,通过学习者的观察、体验转化为学习者自身的动机作用。模仿的机理。
14、自我效能感:指个人对影响其生活的事件能够施加控制的信念。
15、布鲁纳:发现学习。发现就是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布鲁纳的结构教学观: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机构,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结构、程序、强化原则)。提
倡发现教学法,螺旋式课程编排。
16、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有意义学习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条件:外部条件为学习材料本身的性质,内部条件为学习者自身的因素(主动学习,认知结构,积极主动)
17、奥苏伯尔先行组织者: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存在的一种引导性材料。抽象概括,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起来。接受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学习间接知识。
18、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学习过程的八个阶段:动机、领会、习得、保持、回忆、概括、作业、反馈
19、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自由学习观)有意义的自由学习:学习是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自由的学习,以自我—主动学习为特征。强调非指导性教学。
20、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维果茨基理论为基础)知识观:强调动态性和情境性;学生观: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学习观:学生建构自己的学习过程,主动建构性;教学观:促进知识建构,创建学习情境。
21、支架式教学:教师或其他助学者和学习者共同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对学习者提供某种外部支持,以帮助他们完成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随活动进行,逐步减少外部支持,直到最后学生独立完成任务为止,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实。包括预热、探索、独立探索。
22、抛锚式教学:将学习活动与某种有意义的情境挂钩,让学生在真
实的情境中学习。
23、学习动机:引起和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满足某种学习需要的内部心理状态,主要包括知识价值观、学习兴趣、学习效能感和成败归因。
24、奥苏伯尔:成就动机 认知内驱力(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为了获得知识)、自我提高内驱力(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外部动机)、附属内驱力(一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外部动机)
25、学习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本主义马斯洛: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基本需要);认识和理解,审美,自我实现。(成长需要)
26、皮格马利翁效应(期望价值理论,成就动机理论):个体对成功的努力程度取决于他们对奖励的期望。
27、成败归因理论:(维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身心状态、任务难易、运气好坏、外界环境。
28、###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 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人们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操作行为的预期。
29、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内部条件: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学生的成熟和年龄特点;学生的性格差异和个体特征;学生的焦虑程度。外部条件: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教师的榜样作用。
30、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措施:进行归因训练;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维护内部学习动机;合理创设课堂环境,妥善处理竞争与合作。
31、知识:知识既是事实、经验的系统,更是人们对这种知识的分析、判断、选择和运用,知识是不断更新或扩展的过程。
32、知识获得的机制:陈述性知识(描述性知识,主要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有意识回忆出来的关于食欲及其关系的认识);程序性知识(关于怎样完成某项活动的知识,怎样做,技能)
33、陈述性知识获得机制:1、同化: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而引起认知结构发生量变的过程。2、顺应:质变过程。
34、知识迁移(学习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促进知识迁移的措施:精选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合理处理教学程序;教授学习方法。
35、顺向迁移:先前的学习对后来学习的影响。逆向迁移:后来的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36、技能: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后天学习的动作经验。分为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
37、心智技能(智力技能、认知技能)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抽象思维因素占主要地位。
38、冯忠良心智技能三阶段说:原型定向阶段,原型操作阶段,原型内化阶段。
39、加里培林关于心智技能按阶段形成的理论:活动定向阶段;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40、学习策略: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的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41、元认知:对认知的认知。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以及调节认知过程的能力,它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控制。
42、元认知策略: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有效监控。包括元认知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43、问题解决:个体通过应用并超越过去所学规则产生一个新答案的过程。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理解和表征问题阶段;寻求解答阶段;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答阶段;评价结果阶段。
4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知识经验、个体的智能与动机、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思维定势(解决问题的方法固定化)、功能固着(指一种特殊类型的消极定势,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原型启发(通过与假设的事物具有相似性的东西来启发人们解决新问题的途径)、酝酿效应(反复探索一个问题无结果,由于某种契机突然产生灵感)。
45、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措施:充分利用已有经验,形成知识结构体系;分析问题地构成,把握问题解决规律;开展研究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授问题解决策略,灵活变换问题;允许学生大胆猜想,
鼓励实践验证。
46、创造性:是一种个性特质,一种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种思维过程。
47、创造性的心理基本结构:认知品质、人格品质和适应品质。
48、创造性的培养措施:营造鼓励创造的环境;培养创造性地教师队伍;发展和培养创造性思维;塑造学生的创造人格;开设创造课程,教授创造方法。
49、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言语智力、逻辑数理智力、空间智力、音乐、运动、自知、社交智力。
50、流体智力:与基本心理过程有关的能力,是先天的,如知觉、记忆。
51、晶体智力:是经验的结晶,是后天习得的。如计算能力和操作能力。
52、成功智力:一种用以达到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
53、##品德: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反映,是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较稳定性特征。
54、品德发展的实质:是个体品德心理结构的形成和不断完善,品德呈现阶段性的特点,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55、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专题训练,咨询与辅导,学科渗透。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