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

1、制度(诺斯):制度是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组织之间以及组织与组织之

间互动的规则。

2、制度的分类及定义: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制度中性和制度非中性

正式制度:是指人们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政策法规

非正式制度:是由一定的地域范围的人们在长期的交往中无意识的形成约定成

俗、共同恪守的行为准则。

3、交易的定义威廉姆森:当一种物品或服务在不同的技术界面上被转让时,

交易就发生了。交易意味着 活动的一个阶段的终止,另一个阶段的开始。

4、交易与产权的关系:(1)产权界定不清楚,事实上使得

“潜在的交易成本无穷大”,阻碍交易的实现。

生产成本的区别:(1)为生产出一定量的产品在技术上的必要的人、财、物的

耗费,即“生产成本”;(2)与人打交道时发生的交易成本。

5、存在原因:威廉姆森交易费用存在的三个原因(1)受到限制性的理性思考

(2)机会主义“用虚假的或空洞的,非真实的威胁或承诺来谋取个人利益的行

为”。(3)资产专用性 一种资产一旦形成,就只有一种用途,而不能转作它用。

6、威廉姆森的关于交易的三个维度:交易频率、交易的不确定性、资产专

用性

7、交易类型→契约类型→治理结构

A交易频率(1)古典契约市场治理

B2三方治理

C资产专用性3)关系契约b

统一治理(科层)

8、交易费用的测量的两个层次及其变化趋势

一是制度或体制的差异引起的交易费用,不同的制度下交易费用是存在差异的; 二是测量商品或劳务的标准及技术变化引起的交易费用,如货币、国家度量衡的统一、政府制定的产品标准等,这当中测量的问题及所需要的时间和费用总是存在的,如信息成本。

9、技术进步后交易费用的变化趋势

技术进步是提高还是降低了交易费用

一方面技术进步可以产生新的有效的度量方法使交易费用降低

另一方面,技术进步意味着出现更复杂的商品从而提高交易费用

10、产权的定义及分类

产权是一组由财产所有权、使用权、转让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组成的权利束。

(一)私人产权

如果将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品的使用的权利分配给一个特定的人,就是私有产权。

私有制意味着所有者有权排除其他人行使所有者的私有权

(二)共有产权

权利属于共同体的所有成员,某个人对资源行使权利,并不排斥其他人对该资源行使同样的权利。

11、产权的属性

1、产权的排他性和非排他性

产权的排他性,是指决定谁在一个特定的方式下使用一种稀缺资源的权利,即除了“所有者”外没有其他人能拥有使用资源的权利。

产权的非排他性则意味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同时拥有控制同一资源的权利。2、产权的明晰性和模糊性

产权模糊有两种情况

产权权属关系不清,即财产属于谁未明确界定或者未通过法律程序予以肯定 财产在使用过程中权利归属不清,当产权出现分割、分离与转让等情况时,财产的各种权利主体变得不明确

产权的明晰性是指产权主体是明晰的自然人,而不是模糊的虚拟主体(国家、集体、社团)。

产权的明晰性是指一项资产在其运行过程中能够做到权责利的一致。

3、产权的可分割性、可分离性与可转让性

产权的可分割性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可以同时拥有同一商品的不同属性,意味着产权能被“拆开”,一项资产的纯所有权能与其他各种具体用途上的权利相分离

产权的可分割性是人类历史上产权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

12、功能

1、产权制度最基本的功能是界定产权主体对产权客体的关系以及产权主体之间的关系,即明确谁所有、谁支配、谁受损和谁受益,能够解决激励问题。

2、产权的另一个主要功能是引导人们将外部性较大地内在化。

3、减少不确定性。

13、科斯定理

第一定理:如果交易费用为零,不管初始权利如何配置,自由交易都会达到资源最优利用状态。

科斯第一定理政策含义:在产权明晰的情况下,外部性的双方当事人完全可以通

过产权的交易自己解决好外部性问题,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不需要政府进行直接的干预(征税或补贴) 。

科斯第二定理

在交易成本大于零的现实世界中,产权初始界定会对资源配置产生影响。 在选择把全部交易权利界定给一方 或另一方时,政府应该把权利界定给最终导致社会福利最大化,或社会福利最小化的一方。

科斯第三定理

在交易费用大于零的现实世界中,制度安排的生产本身是有成本的,至于选择何种制度安排,取决于制度生产的成本与由此带来的收益的比较,其中净收益最大的制度安排就是最佳的选择。

14、国有企业改革(论述)

答题方向;尽可能减少国有企业,只保留战略地位的国有企业

理顺国有产权流转机制

构建发挥国有企业监管作用的企业

15、利用价格机制是有交易成本的:

(一)发现相关价格的成本;

(二) 谈判和签约成本;

(三)利用价格机制的其他不利成本。

由于市场交易存在着成本,企业才替代市场,因为企业内部的交易在一定限度内可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

16、企业替代市场可以节省交易费用的原因:

(一)当企业存在时,契约的签订可以大大减少。

(二)企业家可以按低于被替代的市场交易的价格得到生产要素。

(三)企业内部契约的特征是:生产要素(其所有者)为了得到一定的报酬而在一定的限度内服从企业家的指挥。

17、在市场里存在企业的原因是:市场的价格机制并不免费,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企业出现在市场经济之中。但是,为了节约更多的交易费用,企业要支付更多的组织成本。

企业的扩大必须达到这一点,即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在公开市场上完成这笔交易所需的成本,或者等于由另一个企业家来组织这笔交易的成本。

18、(了解)阿尔钦(ALCHIAN)和德姆塞茨(DEMSETZ)1972年发表论文认为,企业内部的交易与市场上的交易并无区别。

企业生产需要多人联合完成。联合生产条件下,必须有人监督。

但监督人也会偷懒,所以必须把企业的剩余收入给他。这个获取剩余收入的人就是企业家。

团队生产之所以被使用,重要原因就是团队生产所获得的总产出大于各个成员单独生产的产出之和,且其差额足以补偿组织生产和监督成员的成本,那么,企业的边界也就以补偿后的余额消失为限。

19、剩余索取权是指对企业进行团队生产产生的合作剩余的要求权,或者是对企业总收入中扣除固定契约性报酬(固定工资、固定利息等)后剩余收入的要求权。

剩余控制权的概念则是由格罗斯曼和哈特(1986)提出的,他们将剩余控制权定义为没有在契约中明确规定的权利,并认为拥有剩余控制权的一方,有权决定资

产除最终契约限定的特殊用途以外的所有用途。

20、利益相关者

利益相关者是由那些能够影响企业目标实现,或者能够被企业目标实现过程所影响的任何群体和个人

21、代理成本

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目标冲突所导致的效率损失以及为协调这种冲突所付出的成本就是代理成本。

代理成本:委托人的监督费用、代理人的保证费用以及因代理人决策与使得委托人福利最大化的决策存在偏差而使得委托人遭受的剩余损失的总和。

简言之,代理成本是现代公司制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的费用,是一种特殊的交易费用。

企业经理层激励-约束机制设计

1 参与约束

2 激励相容约束

3 效用最大化

22、制度的概念

制度即社会规则(rules),制度包括宪法、法律、政策等正式规则,也包括规范、禁忌、惯例等非正式规则。此外,制度同时具有约束和帮助(enable)行为体的作用(duality)。

23、制度结构及其特征

1、 相关性

制度结构系统中与制度安排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三种:互斥关系;耦合关系和独立关系。

2、层次性

24、制度变迁的概念

制度变迁是指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

(一个完整的)制度变迁过程包含五个阶段:

1、产生出关于特定制度安排的观念;

2、政治动员;

3、行为体围绕规则制定权(即设计制度的权力)展开争夺;

4、创建规则;

5、使规则合法,稳定并进一步被复制。

25、路径依赖理论

诺思认为:制度变迁过程和技术变迁过程一样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这种机制使得制度变迁一旦走上了某一条路径,它的既定方向会在以后的发展中自我强化,

所以,人们过去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可能的选择。沿着既定的路径,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变迁可能进入良性循环轨道迅速优化,也可能沿着原来错误路径往下滑,甚至被锁定在某种无效率的状态之下而停滞。

26、诱致性制度变迁

诱致性制度变迁指的是现行制度安排的变更或替代,或者是新制度安排的创造,它由个人或一群(个)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诱致性制度变迁必须由某种在原有制度安排下无法得到的获利机会引起。

特点:

(1)改革主体来自基层。

(2)程序为自下而上。

(3)具有边际革命和增量调整性质。

(4)在改革成本的分摊上向后推移。

(5)在改革的顺序上,先易后难、先试点后推广和从外围向核心突破相结合。

(6)改革的路径是渐进的 。

优点:

(1)改革主体来自基层。

(2)程序为自下而上。

(3)具有边际革命和增量调整性质。

(4)在改革成本的分摊上向后推移。

(5)在改革的顺序上,先易后难、先试点后推广和从外围向核心突破相结合。

(6)改革的路径是渐进的 。

缺点:

(1)改革难以彻底,核心制度难以突破,或者强制性制度供给长期滞后,制度需求缺口大。

(2)改革时间较长。

(3)改革成本较大,且有向后累积的趋势。

(4)改革主体可能会出现逐步位移。

(5)导致“双轨制”长期并存,加大了政府和官员的“寻租”空间。

27、强制性制度变迁

强制性制度变迁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和实现。与诱致性制度变迁不同,强制性制度变迁可以纯粹因在不同选民集团之间对现有收入进行再分配而发生。

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特点:

(1)政府为制度变迁的主体。

(2)程序是自上而下的。

(3)激进性质。

(4)具有存量革命性质。

优点:

(1)推动力度大。

(2)制度出台的时间短。

(3)能够保证制度安排较好地运行。

(4)对旧制度的更替作用巨大。

缺点:

1)低效性。

(2)“搭便车”行为不可避免。

(3)制度破坏性大。

(4)社会震荡大。

(5)风险高。

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局限性还表现在,强制性制度变迁尽管可以降低组织成本和实施成本,但它可能违背了一致性同意原则 。

总结: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模式的差别

(1)制度变迁的主体不同。

(2)两类制度变迁的优势不同。

(3)两类制度变迁面临的问题不同。

28.渐近式制度变迁与激进式制度变迁

渐进式制度变迁是采取分阶段、分部门、分地区、分群体的方式,在较长时间内,从局部到全局,从部分到整体,从一部分人到全体人,从体制(体制也即制度)外到体制内,从增量到存量等逐步推进改革的,它具有时间长,但社会震动小,社会冲突弱,风险小,阻力相对较小等特点;

渐进式改革采取局部推进方式,因而容易控制,可及时消除改革中的社会矛盾。

激进式制度变迁是指制度变革表现为快速的、飞跃式的质的变化过程。 激进式制度变迁的适用条件:

旧制度的弊病已充分暴露,社会中的绝大多数成员都强烈要求变革旧制度; 变革的目标比较一致,社会中的绝大多数成员都倾向于用某一种新的制度取代旧的制度;

社会发展比较均衡,地区间、阶层间在收入、教育水平、价值取得等方面差距不大。在上述三个条件下,采用激进方式进行制度创新,其代价比较小,易获得成功。

29.政府的一般作用

界定和维护一定产权制度;

政府应该对有效的产权制度负责,这是政府税收的依据之一;

产权制度是各种制度的基础;

制定和维护市场交易的各种制度;

削弱垄断,促进竞争的各种制度;

统一的货币制度;

统一的标准计量制度;

市场准入制度;

促进和保护创新的各种制度;

收入再分配制度;

消除各种外部副效应的各种制度;

消除交易中信息不对称的负面影响的各种制度。等等。

30.寻租的含义

寻租可以说是为谋求财富转移的稀缺资源的耗费。

换句话说,是利益集团利用政治过程获得超过他们机会成本的经济报酬。

31.政府的寻租行为

(了解:寻租是所有政府都共同具有的特点。

寻租是在两个层次上进行的:

一是机构的寻租

二是机构中的官僚寻租

政府的寻租行为一般可分为三类:

政府无意创租

政府被动创租

政府主动创租 )

32.政府寻租的方式

特许权

关税与进出口配额

政府订货

寻租者与设租者之间的联盟 33、公地悲剧

公地作为一项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有使用权,但没有权利阻止其他人使用,从而造成资源过度使用和枯竭。过度砍伐的森林、过度捕捞的渔业资源及污染严重的河流和空气,都是“公地悲剧”的典型例子。之所以叫悲剧,是因为每个当事人都知道资源将由于过度使用而枯竭,但每个人对阻止事态的继续恶化都感到无能为力。而且都抱着“及时捞一把”的心态加剧事态的恶化。公共物品因产权难以界定(界定产权的交易成本太高)而被竞争性地过度使用或侵占是必然的结果。 34、解决方法

公地悲剧”说明的是产权不明,使得企业和个人使用资源的直接成本小于社会所需付出的成本,而使资源被过度使用。

1、明确和稳定产权。

尽可能地将资源或企业的所有权明晰,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明确责任和义务。科斯定理证明,一旦产权明确规定,而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联络、谈判、签约等等的成本足够低,则无论将产权划归给谁,最终总能达到该资源的最优配置和使用。同样道理,只有做好企业的产权安排,才能避免“公地悲剧”的发生。对国有企业而言,应明确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必须指出的是,产权稳定和产权明确同等重要。如果产权不稳定,即使产权明确,也会对资源进行掠夺性的使用。

2、配合企业制度改革,力争做到公共产品私人供给。

基于具有公地特性的国有企业往往发生“悲剧”这样的现实,国有企业应退出竞争性领域,保持在非竞争性领域的地位。为此,我们应积极探讨公共产品的私人供给问题。公共产品私人供给的形式总的来说有三种:一、私人完全供给,指公共产品的投资、生产以及修缮由私人来单独完成,私人通过收费的方式向消费者收取费用。二、私人与政府的联合供给,指在公共产品的生产和提供过程中私人和政府形成某种联合,即政府对私人提供公共产品给予一定的补贴和优惠政策,如政府补贴私人植树造林等;三、私人与社区的联合供给,指私人与社区通过有条件的联合来提供公共产品,社区可给予私人一些优惠政策如提供场地等,这样私人可以以较低的价格来提供社区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私人供给,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私人生产的积极性,让公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3、加强制度建设,重视委托、代理、搭便车、机会主义问题研究。

由于国有企业的国家所有是一个虚置、模糊的概念,因而具体到某个企业,当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时,厂长、经理们往往会中饱私囊(如公费旅游等),增大代理费用,使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即所谓委托——代理问题。当职工意识到个人努力程度与企业经营相关不大时,便会产生出工不出力、损公肥私等搭便车与机会主义行为。因此,代理组织的建立固然可以大大降低产权的行使成本,但由于传统的公有制经济模式缺乏一套对代理人的约束机制,使代理机构日趋臃肿和僵化,代理组织的运转和调整耗费了日益增多的资源,代理费用日益升高,产权行使费用过高的矛盾很尖锐。有鉴于此,专家呼吁,在不断完善企业约束机制的同时,也要建立企业家的激励机制,实行责、权、利的有效统一。在这方面,一些民营企业实行的股权奖励制、年薪制等,有借鉴意义。

35、利益集团

杰弗利·贝利(Jeffrey Berry,1989)将其定义为“一个由拥有某些共同目标并试图影响公共政策的个体构成的组织实体。”

它是由一群拥有共同利益、在社会中占少数的人组成的团体,其目的在于力求通过对国家立法或政府政策的形成与执行施加于己有利之影响;不仅如此,如果可能的话,他们还一定会谋图组织政府或垄断立法机构,以期最便捷地实现自身的利益(张宇燕,1994)。

利益集团的实质在于最大限度地追逐特殊利益。

36、分利集团

“ 如果杜会中的典型组织只代表其中一小部分人的利益, 则该组织必然不肯为增加全杜会的利益而作出自我牺牲” 它们在采取集体行动时, “ 不会关心社会总效益的下降或‘ 公共损失’ ” 因此,奥尔森将这些组织称之为“分利集团” 分利集团的存在对一国的经济的增长、社会平等与效率、政治和谐与稳定都会造成极大的阻碍作用。

分利集团是影响国家兴衰的主要原因。

分利集团的瓦解有利于国家经济易于繁荣,社会易于平等,政治易于稳定。

37、搭便车问题是一种发生在公共财产上的问题。是指经济中某个体消费的资源超出他的公允份额,或承担的生产成本少于他应承担的公允份额。指一些人需要某种公共财产。但事先宣称自己并无需要,在别人付出代价去取得后,他们就可不劳而获的享受成果。是常指宏观经济学中的公共品的消费问题。

38、国家

国家是一个具有合法使用暴力和强制提供法律、秩序的组织,以及拥有垄断权,最终要对造成经济的增长、衰退或停滞的产权结构的效率负责的制度安排。

38、国家的四大职能

最大制度供给者

产权界定和保护者

第三方实施者

不同利益集团利益关系协调者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


TOP最近更新内容

    长城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
    园林史名词解释
  • 上一篇:国贸实验报告
  • 下一篇:整理了的2012年自考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