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入园哭闹情绪的策略探究

 

小班幼儿入园哭闹情绪的策略探究学生——邹玉佳

前言

幼儿阶段是人生的第一乐章,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从呀呀学语到嬉戏玩闹,每个憨憨的笑容,每句稚朴的言语,无不牵动着父母的心。幼儿犹如刚出壳的小鸡,在父母的羽翼下渐渐成长,又时不时地从父母的庇护下探出他们的小脑袋来,用一双充满好奇的眼睛打量着这个家,这个大千世界。孩子的眼睛,就是一面明净的镜子,映照着他所看到的色彩斑斓的世界。面临新世纪,我们究竟该展示给孩子一些什么呢?现在的家长和教师都爱把注意集中在孩子的智力开发和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上,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尚缺乏足够重视,以至于有的孩子智力好,身体健康,能考入高等学府,但却做出反人类、反社会的事情,如法轮功受害者陈果;有的孩子在学习上是专家,在生活上是白痴,做出一些幼稚可笑的事情,害人害己,如用硫酸泼熊的清华学生;更有一些孩子要么有交往障碍、畏惧困难,要么无法无天、不听约束,诸如此类都是因为心理不健康的原因。现在的孩子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基本上处在缺乏儿童伙伴、离群索居的状态,容易产生自私、不爱惜东西、不关心他人等不良习惯,容易产生孤独 感,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占有心理和冷漠孤僻的个性。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不切实际地给孩子加压,在教育上有意无意地向智力方面倾斜,忽视了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生活上包办代替,过分照顾、保护,剥夺了孩子经风雨、见世面、锻炼意志的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机会;有的家长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孩子产生负面的影响,影响孩子心理发展。其次是幼儿园因素。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会有许多不适应,这使得我们在幼儿阶段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道德行为等成为可能。本文以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视角就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以及方法提出几点浅薄的看法,因本人能力所限,故存在诸多问题,还请各位斧正。

摘要

在每年新生幼儿入园的时候,大部分幼儿存在着入园适应问题,由于长期以来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和途径,人们对幼儿入园适应难的问题似乎变的习以为常了,幼儿入园适应难不仅仅给教师带来了很多麻烦,使得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也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带来了障碍,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 哭闹情绪

小班新生入园是其从家庭生活走向集体生活的第一步。幼儿来到幼儿园,接触到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这种不适感让幼儿感到不安、焦虑、无安全感。其外在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幼儿的哭闹现象。

儿童在最初的集体生活环境中形成的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保持长久,影响一生;如果这一时期的社会化得以顺利发展,将有助于儿童增强自信心,发展自我意识,促使儿童情绪情感、品德意志朝着良好方向发展;相反,假如这一时期的遇到障碍,则会引起儿童的焦虑、退缩、逃学、违法、品行障碍等问题。因此,小班幼儿初次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集体生活,其适应过程的顺利与否将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如果此时成人对其内在需要了解不够,不及时予以满足,甚至加以种种限制的话,极易造成儿童与成人的对立;在同伴交往方面,他们借助游戏为手段,交往越来越多,但此时儿童又往往对游戏的方法、规则还不十分了解,并且不会巧妙地表达自己的主张,因而他们之间又经常会发生冲突。小班幼儿入园初期,遇到的人际环境变更,使此阶段儿童在人际交往方面的特点显得尤为突出。我从自己长期以来带小班的孩子中也得到了一些经验。

一、新生幼儿和家长的亲子活动

对于准备上幼儿园的宝宝来说,幼儿园是一个很向往去的地方,自己想去看看究竟里面和外面的世界有什么不同,不单宝宝们是这么想的我们的家长也很想进来看看。从我们每年新生幼儿入园前都有几节亲子活动中,我们不难看出有些家长比宝宝们还紧张。例如:我们会首先带着家长和宝宝们一起去参观这个新的环境,在教师的引领下家长听得很认真然后就迫不及待的给自己的宝宝说这是你们活动的地方、这是厕所你是男孩(女孩)要怎么样去上厕所……在活动中我们教师会安排一些孩子们喜欢玩的游戏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从刚进活动室的慌张、害怕的情绪中会很快的投入我们的活动中,从第一印象来让幼儿喜欢这个陌生的环境还有再次想来的欲望。第一节活动后我们教师会给每位家长发放一份《新生幼儿入园前的准备手册》让家长在假期时按照我们幼儿园的时间去给孩子调整等

二、新入园幼儿哭闹情绪的分析

新生幼儿入园大部分幼儿的哭闹是必然的一个过程,家长也很担心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很快的适应在园的生活,我们会在第一周的时间里让孩子们慢慢地适应例如:第一天2个小时、第二天增加到4个小时这样循序渐进,让幼儿在心理上也能慢慢地接受,不用第一天来在在心理上就造成远离父母很长时间的焦虑、无助、害怕。每天我们老师会和孩子们一起来做游戏、讲故事、玩玩具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用一些新颖的活动来吸引孩子。适应能力好的孩子在第二周第三周就会很快的适应,当然在入园的这段时间里我们的家长也经历了焦虑,孩子在教室

里嚎啕大哭、家长在门外也是眼泪汪汪,

侧耳听听是不是自己的孩子在哭,

为什么哭?发生了什么事?迟迟不肯离开幼儿园的大门。每到时间来接孩子的时候跑的最快的就是我们小班的家长,来到班级门口张望看看宝宝们过的好不好,向老师问问孩子一天在这里过的怎么样?在开学的前几周家长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怎么还哭?”那么我就从这几年的工作经验中摸索到了以下几点:

1、从家庭生活到群体生活

从家庭到幼儿园,幼儿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家庭中,幼儿往往是中心,尤其是独生子女。他们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捧在手心的“小皇帝”、“小公主”,孩子的自我中心特点十分突出,独占意识也比较强。突然来到幼儿园,由于他们没有群体生活的经验和概念,对于群体生活感到陌生,而由于班上都是新来的小朋友,老师不可能也不会时时刻刻关注某一个人。所处地位的突然改变,让他们一时很难适应,这是幼儿入园哭闹的重要因素。

2、 人际对象和关系的变化

在家幼儿的接触对象是亲人之间的关系,并且是十分密切的在他们的世界里只有这些人,并且和他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而在幼儿园中交往对象是很多的而且很多,例如老师、还有很多的小朋友他们是那么的陌生,对这些新的事物和人物都存在着不信任。而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所有的生活都必须靠自己来完成没有依靠的对象。

3、 对环境的敏感

如果幼儿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其注意力能够被环境所吸引,那么他就容易适应这个环境中没有吸引他的东西或活动,或者他没有被环境所吸引,那么他就容易拒绝这样的环境,并企图逃避。许多幼儿入园不适应与其自身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有关。特别是午睡的时候对于陌生的床更是哭的稀里哗啦,上床后又不愿意脱衣服。在群体生活中,一些幼儿常常容易被忽视,如果被忽视的正好是那些对环境比较敏感的幼儿,那么就必然会加剧他入园不适应的程度。还有部分幼儿起初是对幼儿园的环境感到新奇、激动、兴奋最初也对上幼儿园兴奋不已,但是新奇感消失后,他们就会产生抵触情绪。

4、 行为规则和态度的变化

幼儿从家庭到幼儿园的一个显著不同,就是行为规则方面所发生的变化。一方面,幼儿在家庭生活中大都具有一定范围的活动的绝对自由,他们可以按自己的方式进行活动,具有在活动时间、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等方面的选择自由。但在幼儿园中,一定的行为规则和要求是不可缺少的,因此,不可能使每个孩子的需要都能得到满足。另一方面,家庭中的行为规则相对比较灵活,幼儿在家庭中比较随便。但在幼儿园集体生活中,行为规则有较大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在某些时候表现为对一些幼儿的约束,对于那些较少受到过约束的幼儿来说,初入园时必然会有些不适应。

5、 生态平衡与入园适应

在生活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是幼儿与外界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幼儿在入园前的家庭中,基本上保持着一定的生态平衡。大多数幼儿在家庭生活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活动范围和活动方式,在家庭生活及其关系中形成了自己特定的地位。父母与孩子之间以血亲关系为基础的人际关系,形成幼儿对父母的依恋和父母以自己的方式与态度对孩子进行养育的模式。幼儿在家庭中的地位以及与家庭成员彼此相呼应的关系,维持着幼儿在家庭生活中的生态平衡。这种平衡一旦发生改变,对于幼儿来讲,必须重新建立一种平衡。幼儿入园时,原有的生态平衡被打破,新的生态平衡还没有建立起来。面对新的生态环境,幼儿不知所

措,不知如何与同伴打交道,更不理解教师的社会角色以及自己与教师的关系。因此,幼儿入园后不适应产生哭闹情绪也是很自然的。

6、 “依恋,一般是指个体的人对某一特定个体的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系。在发展心理学中,依恋特指儿童与他的抚养者(一般为母亲)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感情关系,它产生于儿童与抚养者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是一种感情上的联结和纽带,表现为儿童对抚养者的一种追随、依附和亲密行为以及由此带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一般在儿童2岁左右形成。与儿童的其它社会关系相比,依恋具有如下特点:

(1)依恋对象的指向性,即儿童一般倾向于依恋能激起特定的情感和行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个体,而不是所有的人,对于婴儿来说主要是具有较高敏感性和反应性的抚养者或父母;(2)对依恋对象的接近性追求,即喜欢依偎在抚养者身上或身旁活动;(3)依恋双方有较多的相互作用尤其情感上的交往,依恋者可以从中得到一种慰籍或安全感,当依恋对象离开,会造成依恋者的分离焦虑和痛苦;(4)依恋双方的关系稳定持久。

因此,幼儿对父母的高度依恋及因入园而受到的影响,是幼儿入园哭闹的重要因素。幼儿从出生起逐渐发展和形成了对父母和其他养护者的依恋,依恋的对象成为幼儿安全的象征,是幼儿得以信任、依赖的人。研究表明,当依赖对象突然不在幼儿的视线之中时,他会努力的去寻找,找不到时便会哭闹起来。研究还表明,在不同的情况中,依恋对象对幼儿的意义不同。处于自己较为熟悉的环境之中时,大多数幼儿不太在意是否能看到依恋对象,而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依恋对象是否在场或是否在幼儿的视线之内,对幼儿来说却是十分重要的。正是因为如此,初入园幼儿才会产生严重的亲子分离焦虑。

三、解决幼儿初入园哭闹情绪的措施与策略

1.入园前的亲子活动

2.家长主动配合教师,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

3.让幼儿尽快熟悉自己同伴,在家属院里和同伴一起玩,多多创造一些孩子的社交能力

4/在家尽量多喝幼儿说说聊聊幼儿园的开心的事情

5.教师早上早接待的状态、和家长之间的关系,让幼儿看到其实老师和妈妈是一样的

6.教师要关注到每一个幼儿,教师每天要给孩子们一个拥抱、要尽量和每一位幼儿说说两句喜欢他的话

7.合理安排幼儿入园活动,掌握好接送、进餐、睡眠三个重要环节

新入园幼儿情绪波动突出在接送、进餐、睡眠三个时间段,教师应该合理安排好这三个环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入园的前几天先不安排幼儿午睡,等幼

儿基本熟悉幼儿园环境、老师、和同伴,情绪相对稳定时,再安排幼儿的午睡,这样可以减少幼儿的痛苦经验,使消极情绪向积极情绪发展。

8、进行初步的常规训练

良好的常规是我们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前提,是培养幼儿群体意识的必要条件。要使幼儿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需要耐心和方法,还需要讲究教育教学的艺术。模仿、好动、喜欢游戏、爱听故事,是小班幼儿的天性。常常有意识地将幼儿的活动内容与故事或游戏中的某个角色联系起来,让幼儿学着做,寓常规训练于愉快的活动之中,创造一个轻松有序的教育情景,在满足幼儿活动需求的过程中达到练之以行的目的。如午睡时,有意识地用猫妈妈的口吻:“小猫走路静悄悄,不声不响睡午觉,都是妈妈的好宝宝。”幼儿便个个轻手轻脚,安静地上床睡觉。洗手时,让幼儿观看老师洗手,并将洗手的几个步骤编成儿歌,边示范,边朗诵,然后再请幼儿跟着学洗手,这样示范讲解,幼儿特别感兴趣,也容易掌握。幼儿良好的常规需要在一日活动中不断强化,反复练习,才能巩固。

相对而言,幼儿园进行入园适应引导的策划和实施,是积极主动的,对激发新入园幼儿在最初萌发“爱上幼儿园”的积极情绪是有正面影响作用的;从其受益对象范围来看,往往是群体性的,而非针对每一个体幼儿。相对对个体差异的引导措施比较,体现在对个体情况了解有限,应对措施往往零星、随机、被动。从家园配合的现状来看,大部分家长十分重视自己孩子的入园适应问题,并尽力配合幼儿园做好自己孩子适应引导工作,虽然最终影响正负皆有,但在个体引导方面却弥补或超过了幼儿园进行的入园适应引导工作。

当然,入园适应引导对策的实施是个全面性、综合性工程,既要研究小班新入园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身心发展需要及个体差异,考虑家园环境变化对其身心的影响,又要协调家园各方力量、通过协作,才能真正保证小班新入园幼儿顺利度过适应过程。

总之,入园幼儿的哭闹现象是必然的客观现实,只要我们把握幼儿的身心特点,遵循幼儿教育的规律,组织好适宜的幼儿生活,选择最佳的保教方法,这种现象通常会逐渐的缓解。

参考文献:

[1]《幼儿心理学》潘庆戎,白丽辉,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版

[2]《养个百分百聪明的宝宝:婴幼儿心理行为与智力开发/0-5岁宝宝养护百分百丛书》李海浪等编著,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版

[3]《现代西方心理学主要派别》杨清,辽宁人民出版社

[4]《学前心理学》陈帼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5]《亲子依恋研究的新发展》陈会昌、梁兰芝,《心理学动态》2000.(1)

[6]《依恋研究的新进展》胡平、孟昭兰,《心理学动态》2002.(2)

[7]《气质研究的新进展》张越波、陈会昌,《心理科学》2002.(2)

[8]《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王振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版

[9]《儿童教育新论》刘晓东,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0]《孩子自我成长的秘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广州市第二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编, 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1]《蒙台梭利儿童个性发展与教育理论》刘文,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


TOP最近更新内容

    长城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
    园林史名词解释
  • 上一篇:调查报告目录
  • 下一篇:21.家长应言传身教给孩子的十大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