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中考复习研讨会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研讨会

在2007年12月5日,在张店教师进修学校召开淄博市初中化学中考复习研讨会,我校派郭永斌老师、王玉霞老师、李健老师前往。

会议议程是上午先由张店一中梁慎光老师执教四年级课本第五单元第三节《化学与农业生产》,再由桓台世纪中学陈兰芳执教该单元的复习课。然后由四位老师做经验交流,下午则是部分区县教研员进行大会发言。

梁慎光老师在课件制作上花费了较大的心思,以《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曲与大量农田图片做背景,给学生视觉和听觉的享受从而进入新课。课堂结构基本是套用洋思模式,教学内容编排是实验探究模式。鉴于化学课程联系生活紧密的特点,所以本节的重点内容通过NH4+与OH-的反应的双面性,既可以用来实验室制备NH3,也可以用于解释农业使用中肥效降低的原因。犹

如燃烧与灭火,生锈与防锈,这些双面环节处理得当的话,是促进学生创新思维最好的舞台。 陈兰芳老师讲的是《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单元复习课。在新授课与复习课的关系处理上,我认为大部分老师是缺乏认识的,基本上新授课的板书设计就是复习课的知识块,到了复习时只不过是稍稍变通罢了。我主张新授课内容少讲,把主要精力放在帮助学生认识上,随着学生的思维活动适时拓展,如果学生思维达不到,可通过化学简史的描述使得学生视野开拓些,利用课堂余时或自习时间把一些关键的东西让学生自己去归纳整理。到了真正复习时,课堂教学的重点是检查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总的来说,陈老师的课没有展示出个人特色,基本是套用目前素质教育口号下的应试教育模式:教师归纳——学生回答——教师纠正——学生练习。

这四位做经验交流的老师发言内容要点如下:

王芳(周村区实验中学)《细节决定成败》:一、 教师应该从思想上真正重视双基教学。很多有经验的老教师常说一句话:“谁能把简单题做好,谁就能在考试中得高分。”这句话虽不完全正确,但却一语中的,道出了双基教学的重要性。可以这么说,双基教学的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过分。例如,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一直是化学教学中的重点,从实际教学中来看,学生的掌握情况却很不理想,不论是平时的练习还是考试,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例如反应条件书写不准确,漏写气体和沉淀符号等等,令老师们感到非常苦恼。我一直都把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作为我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每周都要进行这方面的专门训练,例如:听写、让同学到黑板上展示等等,由于持之以恒,在考试中我们班的学生很少在这方面丢分,从已经毕业的学生反馈中发现,他们一致认为,这样做的效果非常明显,对他们高中的学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二、 以教材为本,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谈到这一点实在有些老生常谈,可能很多老师会不屑一顾,谁还不知道,还用你唠叨,在此,我还是想再唠叨一下,以教材为本,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举个例子来说,07年中考试题出的非常好,突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试卷中约有一半以上的题属于常规基础题,很多素材取自课本,知识覆盖面较全面。试题突出化学学科特色,科学探究题体现课改精神。其中有一道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12题最后一问“若要获得蒸馏水,蒸馏实验中的温度计是用于测量 的温度”。从后来的反馈中,该题的出错率很高,原因何在呢?其实说起来非常简单,第一册化学课本34 页插图有明确的标识,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师生,也包括我,却忽略了这个重要的知识点,忽略了对教材资源的充分挖掘。在此请允许我多说几句,新课改教材配印了很多精美的插图,那是因为化学插图是新教材的一种重要的传达信息的手段,它以直观的方法使学生理解教材所叙述事物的形态及变化规律,补充了文字叙述的不足,使其内容表达得更合理、更完善、更科学。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好课文中的插图,就可以加深对微观概念的理解。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常常忽视插图的有效运用,实在可惜。新教材的插图富有直观性、趣味性和指

导性,对学生的学习有启发和点拨作用。引导学生分析插图的信息,并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图标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用好课文中的插图。三、 重视单元探究活动的教学。在中考试题中,实验与探究类题目的分量越来越重,有些教师很重视搜集这方面的课外习题,却常常忽视课本中的单元探究活动的教学。单元探究活动的教学设计新颖,有些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如“从化学的视角看食醋”,“探究饮料中的维生素C”,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的能力。还有些内容是对单元教学内容的补充及完善,如“探究金属铜的冶炼原理”,这个活动,可以弥补教材中氢气的制取、氢气还原氧化铜等知识技能的不足,培养学生综合探究能力和探索、创新精神。老师们都知道这种精神也正是许多学生所缺乏的。再如,“粗盐的纯化”在课文里只是讲解了除去不溶性杂质的方法。而通过单元探究活动,学生们可以进一步学习了解去除可溶性杂质的方法,初步学会运用化学沉淀法对物质进行分离提纯,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以上的分析,大家应该能够认识到单元探究活动的教学是单元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该引起一线教师的充分重视。经过实践,我觉得这对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只有认真落实单元探究活动的教学,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才能把化学课程标准落到实处。四、 复习课一定要做到“温故而知新”。初四这一年,新授课少,复习课多,上好复习课是重中之重。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是为了复习而复习,对知识进行简单机械的重复,课堂上没有什么亮点,学生兴趣不高,往往复习效果很差。究其原因只是做到了“温故”,而没有达到“知新”的阶段。我认为初四化学复习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帮助学生对已基本掌握的零碎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化;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总结、处理。从而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为扎实,更为系统,更具有实际应用的本领,更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将学生获得的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使学生做到:总复习全面抓,普通的知识规律化,零碎的知识系统化。所谓“知新”阶段,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而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五、切实学习“洋思教法”的精髓。我市推广洋思教法之初,说实话,我对此是半信半疑,总感觉主要让学生自己来学能出效果吗?能比得上教师多讲效果好吗?但是现在我彻底转变了观念,本学期,学校安排我担任初四三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每天三节课,工作量大,感觉身心都比较疲劳。于是,在课堂上我讲的少了,学生练得多了,我采取了洋思教法的一些基本教学模式。半个学期下来,在期中全区统考中,我所教三个班的成绩本年级八个班中名列前茅,在深感欣慰的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我学习、实践洋思教学模式的信心和决心。在实际教学中,我感觉“洋思教法”博大精深,例如,在“兵教兵”环节中,有时一些优秀学生的思维简直超乎我的想象,所以我希望广大一线教师能够用心钻研“洋思教法”,切实学习“洋思教法”的精髓,而不是简单的照搬,以便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六、引导学生培养和建立正确的微粒观。微观与宏观的联系是化学不同于其他科学最具特征的思维方式。离开这个基本点,就不是化学。化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要求学生用微粒的观念去学习化学,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建立对微观世界的想象力是初中化学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点,也是其他课程不能代替的。遗憾的是,学生微粒观的建立与培养一直都是化学教学和学习的一个难点,长期以来深深地困扰着广大教师和学生。具体来说,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等这部分知识,教学的难点就在于它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以往的教学只能依靠教师的语言描述,依靠学生的想象力去学习这部分内容。实际上,由于学生的理解水平和对微观世界的想象能力存在着很大差异,使该知识点成为制约学生学习成绩的瓶颈,成为化学学习的严重障碍。有些学生的化学成绩之所以不理想,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始终没有在头脑中建立起微粒观,而微粒观的建成与否又直接制约着化学学习成绩的好坏。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培养和建立正确的微粒观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在不断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引导学生从思想上树立起探索微观世界的兴趣和自信心。探索微观世界的学习,与探索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相比,差别是很大的,初中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培养和建立正确的微粒观第一个要避免的就是畏难情绪。由于微观粒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教师在初次介绍微观粒子时,最好能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物质和现象入手,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这样可以起到降低教学难度的作用,便于学生接受,对于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会有很大帮助。(二)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

生培养和建立正确的微粒观。由于微观粒子的特性所限,学生很难在脑海中建立关于微观粒子的直观形象,因此,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培养和建立正确的微粒观,是教学中一种极为有效的手段。当然,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引导学生培养和建立正确的微粒观方面确实具有巨大的优势,但亦同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同时说明这一点。例如我们在课件中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原子的各个部分,但实际上原子内部并不是这样五颜六色的,只有说明这一点才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而严谨的科学观。(三)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这一方面点又分四小点:(1)精心设计相关的探究实验,让学生相信微观世界的存在,理解微观粒子的有关性质。(2)启发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现象,学会用微观粒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加深对微观概念的理解。(3)在课堂上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 靳辉(博山区第七中学)《更新观念 立足基础 大胆创新》:1、明确方向。(1)认真研读《化学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化学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是中考命题的依据,也是我们复习备考的依据。因此复习要通过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和个人研读等多种形式认真研究课标和考试说明,明确考试的范围和具体要求,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排队,分清主次,分清难易点,弄清楚有关的考点及其所要求的识记理解应用等能力层次,把握基本知识复习的重难点及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到方向明确,复习有的放矢。(2)加强集体备课及与学科专家的沟通和交流。为了最大程度提高复习效率,我们还应该加强集体备课以及与教研员等学科专家的沟通和交流。学科专家通常都有着全新的教学理念,通过与教研员等学科专家的交流可以改变我们一些落后的教学观念,加深我们对教材和课程标准的理解,通过集体备课可以凝聚学科组的智慧,便于老师们查缺补漏,有助与备考。2、夯实基础。任何形式的考题总是以基础知识作为载体,复习时要以教材为根本,落实《化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些新的要求,形成完整的化学学科知识体系。落实基础知识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按课本顺序进行章节复习,这个阶段要熟记各种基础知识,重视课本的阅读,阅读有关概念和原理,阅读有关物质在生活、生产上的实际应用的内容,仔细体会课本上图片的作用,加深理解,力求弄清本质。第二阶段以知识块复习为主,主要将基础知识通过点线面连成网络,以C、O、Fe为中心形成元素化合物网络;以质量守恒为中心形成化学计算网络;以药品、仪器装配形成实验技能体系。3、面向全体,序化训练。(1)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求学生干什么,都有明确的目标且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力争把目标落到实处。(2)内容设置合理:讲课内容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做到层层深入,不断推进,反复强化。(3)设计有梯度的练习题:满足不同学习能力孩子的需要,保证学生有足够高的学习热情。(4)深化课后辅导:针对学生的学情,利用课余时间,主动找学生交流,有针对性的进行培优补差,把工作做到学生心里,把学习任务落到实处。4、加强学法指导。(1)强化读题和审题训练的指导。每次大考总有大批的学生因为读题不仔细和审题不清造成大量的丢分,因此强化读题和审题训练的指导,克服非智力性因素丢分刻不容缓。(2)加强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总结。精选习题,加强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总结,减少重复性题目,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3)加强化学解题规范性的指导。化学和其它的自然科学一样需要严谨,特别是化学用语等知识是以后学习化学的基础,加强化学解题规范性的指导有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5、注重反馈和矫正。(1)精选试题:定期进行限时训练,并做到全批全改,认真统计分析每个学生答题情况,找出学生学习中存在问题。(2)重视讲评:对学生考试中普遍出现的错误或典型的错误,教师要认真讲,帮助学生分析原因,矫正学生在审题、理解、推理、习惯等方面的失误。(3)加强变式训练:典型的错题进行变式训练,讲评要以错题带考点,层层深入,不断推进,反复强化,把错题处理到位。(4)做好错题的归纳和总结:建立一本错题本,记录好错题便于学生回顾和复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5)注意做好学生心理的疏导:学生成绩好了可能沾沾自喜,考差了可能悲观失望,这就要求我们注意做好学生心理的疏导工作。 焦艳(淄川区第一中学)《浅谈初中化学新课程的复习策略》:一、研究课标,心中有数。每年中考不会有重复的,但“万变不离其宗”,“宗”就是课标,它就是中考命题的依据。哪些知识作为一般性常识?哪些知识作为基本了解?哪些知识属于应用掌握的?这些问题在《课标》的第三部分说得很清楚,所以在复习前一定要细细研究,制定出复习的策略和计划。研究课

标,把握知识的内涵和外延的尺度,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的复习,提高复习的时效性。二、制定计划,有序复习。复习一定要制定一个符合自己学情的、切实可行的计划。初中化学总复习一般采用三轮复习法。第一轮按章节复习;要坚持“立足教材,夯实基础,减缓坡度,降低难度”,第二轮为专题复习,即将所学知识分为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科学探究5个专题,目的在于综合知识能力,增强知识结构化、网络化的程度,突出综合能力的提升;第三轮为模拟训练阶段,旨在增强应试能力。三、充分利用、研究、挖掘教材。“课本中的基础知识,永远是中考天平上最重要的砝码”,一切题目的变式、拓展、深化,其“根”在教材之中,离开教材一切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复习特别是一轮复习的落点必须放在研究教材上,一是研究现行教材中的表格、图形、阅读材料、选学内容和小实验,从中提炼有用信息编拟试题,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二是研究教材,了解一些新教学理念、新教学思想、与现行教材相联系内容、实验、练习题等,来指导教学。帮助学生将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内在联系吃透、理清,并能在新环境下灵活运用;要特别重视解决新授课时教材未讲透、讲明、讲清的模糊点和易错、易混点;要依据考纲理清知识点,突出重点。四、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很多都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如环境保护与水污染问题,包括大气污染、臭氧空洞、酸雨、温室效应、白色污染;能源危机与开发新能源问题;防火、防爆、防毒等安全知识;流行疾病的预防;维生素、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等知识,以及科学新发现、新技术等。这类题目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实用性,既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灵活应用,又培养了学生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感和品质,还体现了化学这门学科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生活的时代主题。所以,教师应密切关注这些方面的信息,经常与所学化学知识联系,适当地进行知识的迁移与应用,做到应对自如,得心应手。五、重视实验,学会探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化学实验已成为中考化学命题的热点,除实验基本技能如仪器辨别、基本操作、气体的发生与收集、混合物分离、常见物质的检验等仍为必考的内容外,探究型实验题已成为近几年中考的热点,那就需要我们充分挖掘课本上的探究题材,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按假设或猜想设计验证方案的思路,开展研究性学习。六、方法恰当,抓好落实。(1)认真上好学法指导课,解决好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取得优异成绩的保障。无论是一轮复习还是二轮复习,在复习之前建议先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要上一节学法指导课,把教师的复习方法、思路等和学生交流,做好师生之间的配合,提高复习效率。(2)激发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学生对复习课往往缺乏当初学习化学的热情,如果复习只是把学过的知识机械化的重复,搞题海战术,那学生就会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怎样让复习课变得有趣,有效,学生能有新的提高和收获,教师就要用新颖的形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复习活动,在教学中应用:启发式讲授、自学式的阅读和钻研、将题目分类分组训练、小组讨论、适当的时候改变复习形式让学生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装、对结论进行论证等复习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七、重视中考化学非智力因素失分。不同心理素质的学生产生一些对学习不利的心理现象,压制他们的学习情绪,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每年中考都有部分考生因非智力因素失分,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以下几个方面造成。一、是书写错别字,字迹潦草,在表述化学概念、化学仪器等有关化学专用名词,使用错别字,造成表达意思错误或无法准确表达意思而失分。所以在平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养成书写工整,清晰的答题习惯,二是粗心大意,思维定势。如推断题中,要求写所要推断物质的化学式,却写出了物质的名称,导致失分。三是答题不规范或表达混乱,如在实验操作表达不规范,只答出大概意思而导致失分。四是情绪不稳而造成失分。为克服上述不良行为及心理,在复习中,安排一些相应训练,例如要求在一定时间内,按质按量,独立地完成一些基础题,并把重点放在解题的正确和完整上,并在每周安排一定时间,做一些学生没有接触过,但又适合学生程度的新题型,教师课后及时讲评,以提高学生对陌生题型的适应能力。并在评讲过程中,强调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并把应考的方法和信心,渗透在讲课中,让每个学生都能保持好的心态,轻松迎接中考。

左德利(沂源县张庄中学)《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新授课课堂的构建策略》:一、运用新课程理念,认真研读新教材,充分理解编写意图。鲁教版初中化学新教材是在吸取国内外多种版本的优点上形成的,我们认识到要真正理解领会其改革意图,就必须认真研读新教材,深刻领会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同时要对各种版本教材(特别是人教版教材)进行对比,在对比中来

领会,对一些暂时拿不准的问题,进行广泛的教研讨论,在教学中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课程的组织者、情感的支持者、学习的参与者、信息的咨询者。我们在教给学生学科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针对新课程标准和已实施的新教材,我组教师利用集体备课认真研究教材,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积极进行教学研究,探讨适合我校实际的化学教学模式,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化学课堂效率。我们参阅了大量优秀的教学案例,通过模仿、移植、加工、创新逐渐形成我校化学教学的特色模式,即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学基本流程为课前设境──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化学课本;交流合作──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用反馈──将学生探求知识的触角引向课本外无限广阔的领域;拓展探究──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鼓励和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二、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构建注重学生发展的课堂模式。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现代教学中,课堂教学不仅仅传授给学生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如何真正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变“接受性学习”为“主动性学习”,关键在教师。我们充分利用课堂这一主阵地,重点抓好以下环节。1、创设情境 调动学习热情。一堂化学课,就是一个真实的情景衔接、转换与推进。从一堂课的导入开始到巩固练习、总结评价、作业布置的设计,都要充满着奇、趣、新、有针对性,有启发性或者有探究性价值。我们努力改变传统式课堂的单一、乏味,缺乏实质性关系的转换模式。使课堂的每个阶段都成为一幅幅精美的“情景图画”,使每个问题都成为一把启发学生思维的“金钥匙”。(1)导入新课,力争做到短(快)、新、精、平、奇。短(快)──教师引入的语言简短明白,易懂,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例如,在学习“认识氧气的性质”时,我们设计如下导入语:谁能说出与我们朝夕相伴的空气中有哪些气体是动物生存必需的气体?根据你的亲身体会能说出它的哪些性质?新──导入新课要有新意,形式新颖。例如在学生学习“观察化学变化”这一课时时,可向贴在黑板上的白纸(课前用酚酞溶液在白纸上画图)分别喷洒NaOH溶液和盐酸溶液,使白纸上相继出现“美丽”图案,然后图案消失,以引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精──精心设计开讲导语,做到内容精炼,讲解精彩,抓住关键,画龙点睛。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元素”一节时,教师向学生讲一个精彩的元素的故事做为导入。平──教师在引入新课时的知识坡度不宜过大,最好以学生的原有知识引入新知识。例如,在导入“化学变化的表示”内容时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还记得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的文字表达式和化学式吗?它遵循了什么规律?怎样就能用化学式来表示这个反应呢?如果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又将怎样表达这个变化的式子呢?

奇──就是在简单的导语中给学生留下一点奇妙和悬念,以吸引学生提高他们学习的注意力。例如在学习“水的分解与合成”的内容时可作如下导语:1677年11月19日在印度马德里斯海域,一阵飓风过后,海面燃起一片通天大火,使人长期不解,你知道其中的奥妙吗?(2)以丰富的情景推进课堂教学的深入。和谐的新课堂形态,应根据教学的需要,推出多样性的情景,并有机地转换,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以推进课堂教学的深入。①创设问题的实验情景。例如,在复习CO2的性质时,我们设计了这样实验,在锥形瓶倒进

“雪碧”和滴入石蕊试液,然后向锥形瓶中加入NaOH固体,立即塞上带有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导管上套上气球,导管与大气相通),让学生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及气球的膨胀,以推进CO2与碱

反应的性质的教学。②以影像资料创设问题情景。例如,在学习“爱护水资源”时,可通过放映有关水的影像片,创设推进教学的课堂情景。③以最新科技知识创设问题情景。例如,以利用“乙醇汽油”的应用为背景材料,推进酒精知识内容的教学。④以学科间的知识交叉点设置课堂情景,包括化学与生物,化学与物理,化学与地理等学科知识的联系创设课堂情景。⑤撷取大自然和社会中某些场景作为课堂情景,把学生带进大自然,走向工厂、农村,让活生生的生产生活现实作为课堂教学情景。创设这样的融现实、书本于一炉的课堂教学情景,必将使课堂教学的情景更为丰富。2、注重交流与合作 减轻学习负担。从教育角度讲,教是为了不教,讲是为了不讲。我们在教学中观察到很多学生听课注意力不集中,我们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学生基础差、听不懂、没兴趣;二是学生已懂的知识,教师反来复去讲,学生乏味;三是,学生已有知识和思维途径与教师不“对接”,不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共鸣。所以落实学生的交流、合作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创造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学生能自学的知识坚持不讲,学生通过交流能理解的坚持不讲。围绕教学目标,教师提出合作的具体要求。学生通过自学,对问题有了自己的见解,

但理解的程度不同,这时组织学生合作、交流个人所得。讨论要紧扣教学目标或教师设计的具体问题。讨论时一般以四人小组,(按学生水平不同合理搭配),也可以同桌同学讨论。组织学生自学讨论,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但不等于牧羊式的放任。允许学生在讨论中展开争辩。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巡回辅导,及时“拨乱反正”,以免自学讨论离题太远或走过场。及时答疑,及时了解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情况,为精讲奠定基础,有的放矢。在交流与合作的同时要使一堂化学课知识系统化,要用知识的内在逻辑把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要解决学生自学和讨论中的疑难问题,对学生已自学的知识起到规范、深化矫正作用;要丰盈学生的知识,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获得的知识往往是骨架式,缺少“血和肉”,通过补充一些背景知识和范例,以加强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丰满”知识骨架。老师适当的讲解要给学生具有艺术美的享受,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减少疲劳,提高学习效率。3、练习形式多样,激活学生思维。根据初中生求新,求趣,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我们设计练习形式时引入开放式练习题,如一题多解,一解多题,开展写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竞赛,小组间开展做化学接力赛题,趣味性化学游戏练习,化学小论文演讲,启发思维的探究性练习,联系生产、生活的研究性练习、家庭小实验设计展示等。让学生把产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当作一件趣事和乐事。达标测试是检测一节课目标达成状况的手段。我组教师精心准备,结合新课改精神,参阅历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筛选加工成了一整套多种考查方式的课堂检测试题,教学中教师将预先准备好紧扣新课标的测试题发给学生,让学生当堂课上独立完成。为了当堂了解检测情况,采用讨论答案、交换批改,及时点评。这样操作,能了解到学生掌握知识的真实情况。信息反馈快,矫正及时,课堂气氛活跃,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能得到调动。4、开展探究性实验 倡导自主学习。我们把化学教学改革的重点落在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挖掘实验教学的直观性、主动性和探索性等有利成分,开展探究性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化学实验教学活动中乐学、肯学、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积极思维,勇于创新,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1)演示实验 在新教材中演示实验退居主流的时候,我组老师开动老筋,对演示实验改进创新,例如在研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时,让同学们根据书中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原理,提供一系列仪器物品,设计出一套实验室制取二

氧化碳的简单装置,画出发生装置图;再设计出一套可以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的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画出发生装置图,(如有其它方法,也请你画图表示)然后将同学们设计的装置在课堂上展示,并进行评价交流。(2)学生实验 新教材增加了许多探究活动,提供了大量让学生动手接触化学实验的机会。然而,学生往往会陷入误区,很多学生被无目的的兴趣所驱使,只觉得动动手,很好玩。为了避免这一误区的形成,我组教师积极探索改进,加强引导。例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实验,我们设计了三组药品:大理石与稀盐酸、大理石与稀硫酸、纯碱与稀盐酸,让学生通过实验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又如身变的化学物质的教学我们大力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充分挖掘科学探究的要素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探求精神和探究能力,帮助学生轻松地掌握重要的化学物质的性质。三、加强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好学科知识的重要前提,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学习化学。(一)学会读书。①课前阅读。首先,要找出与新课有关的已学知识,通过复习做好知识准备;其次,是通过阅读全文对新内容有个大致了解,并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提纲。发现问题,以便带着问题参加课堂学习。②课堂阅读。教师在课堂上给同学们提供一定的阅读时间,这时的阅读是在教师提出的问题引导下进行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③课后阅读。课后阅读是一种巩固性阅读,在这种阅读中,要进一步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并根据听课和讨论的情况,整理课堂笔记或写出课时小结。(二)学会实验。①学会观察实验。第一,要求学生明确目的,抓住重点。第二,强调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第三,使学生掌握观察实验的方法和规律。②积极动手操作。对于每一个学生实验,都要求学生按实验要求,一丝不苟,善始善终地操作、观察、记录、总结,既不要偷懒,也不要随心所欲,图希奇好玩。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安排一定量的家庭小实验,通过自己实验,领悟新的理论、启迪新的创造、获得新的见解。(三)学会记忆。①要点记忆。将一些重要的概念、理论或技能知识概括成要点,使记忆内容简单化。②对比记忆。对于本质特征对立的并列知识,在相互对比的基础上成对记忆,这样只要理解和记忆对立概念的一面,就可以推出和记忆其另一面,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③网络记忆。我们让学生将每一章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按照一定的图示结构设计成网络图。④歌诀记忆。

教学中我们不断将识记材料通过词语上的适当加工,赋予外在的音韵和节奏借助声音及听觉的相似联想,使材料顺口成诵,既增加了材料的趣味性,又易于牢记。

下午由2007年中考化学的命题老师,沂源县化学教研员薛金杰做试题命制过程,周村区化学教研员路昌太做试题评价报告,最后由市化学教研员王媛老师做总结。核心内容是:关注知识的引领,重视学习过程的启发而不是灌输。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


TOP最近更新内容

    长城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
    园林史名词解释
  • 上一篇:2015河南中考物理试卷分析
  • 下一篇:七年级科学第二章观察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