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一、单项选择
1、“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提出这一论断的经典作家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2、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和绝大部击社会科学之所以是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思想体系,是因为它们()。
A.大多直接同生产力相联系
B.反映并服务于特定的经济基础
C.反映的是并不属于特定的经济基础的社会现象
D.都是经济基础最集中、最直接的反映
3、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
A.普遍有用性的优点
B.直接现实性的优点
C.主观能动性的优点
D.相对性和绝对性相统一的优点
4、人在价值关系中()。
A.既可以是价值客体,又可以是价值主体
B.只能作为价值客体
C.只能作为价值主体
D.只具有要求满足自身需要的特性
5、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需要通过()。
A.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B.社会意识自身的作用
C.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生作用
D.社会意识对政治制度发生作用
6、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是因为().
A.真理与谬误本身没有严格的界限
B.真理与谬误的区别是主观错误造成的
C.谬误中包含着真理的因素
D.真理与谬误具有同一性
7、阶级斗争根源于不同阶级()。
A.在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
B.在思想观点上的根本对立
C.在物质利益的根本对立
D.在社会分工的不同地位
8、现代西方哲学,不论是人文主义,还是科学主义,其实质都是()。
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辩证法
D.形而上学
9、组成国家的暴力机构中,主要成分是()。
A.警察
B.军队
C.法庭
D.监狱
10、社会规律与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区别在于()。
A.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规律是主观的
B.自然规律是自发地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有意识的活动而得到实现
C.自然规律没有阶级性,社会规律有阶级性
D.自然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社会规律是不可捉摸的
11、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把认识看成()。
A.人们纯思维的理性活动
B.不断反复、无限发展的认识过程
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照镜子似的、直观被动的反映
12、“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手”这句话体现了()。
A.形而上学片面的、孤立的观点
B.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诡辩论的观点
13、国家的起源在于它是()。
A.阶级妥协的结果比什
B.由人们相互订立社会契约而形成的
C.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D.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使用暴力的产物
14、把物质说成是一种或几种可直接感知的实物是()。
A.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B.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C.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15、质和量的关系是()
A.内在根据和外部表现的关系
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D队在度的范圈内相互规定的关系
16、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根据主要是()。
A.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
B.社会主体的人的发展状况
C.社会的阶级关系
D.生产力发展水平
17、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
A.根本和条件的关系
B.主要和次要的关系
C.本原和派生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18、人类区别于动物界的根本特征是()。
A.人类的活动具有社会性
B.能影响周困环境的改变
C.人有语言
D.人能在人脑支配下进行活动
19、区分同质事物的差别依据是()。
A.事物的度
B.事物质的规定性
C.事物量的规定性
D.事物的特殊矛盾
20、马克思主义从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规定实践的科学含义()。
A.把实践归结为纯主观的、纯精神的活动
B.把实践看成个人的生活实践或犹太人的利己主义活动
C.认为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D.把实践看成人为应付环境所采取的生物性的活动
21、在人的依赖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A.是在狭小的范围内进行的
B.是个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独立地、自由地进行的
C.是真正的自由、平等的普遍交往
D.是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普遍的社会物质交往
22、政体是指()。
A.政权的组织形式
B.国家的政治性质
C.国家的经济体制
D.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23、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个观点是()。
A.辩证法的正确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
D.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
24、真理的发展是一个()。
A.真理和谬误相调和的过程
B.真理和谬误相补充的过程
C.客观真理与主观真理相互转化的过程
D.相对真理逐渐向绝对真理转化的过程
25、杰出人物是指()。
A.各阶级的领袖人物
B.统治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
C.同情劳动人氏的历史人物
D.对社会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历史人物
26、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
A.经济标准
B.政治标准
C.思想标准
D.文化标准
27、现象与本质是揭示()。
A.事物的外部矛盾和内部矛盾相互关来的一对范畴
B.事物的内在要索和表现方式的一对范畴
C.事物的先后相继、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
D.事物的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的一对范畴
28、技术社会形态是()。
A.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划分
B.以生产关系性质划分
C.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的程度划分
D.以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划分
29、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归根结底是由()。
A.政治原因引起的
B.经济原因引起的
C.精神原因引起的
D.科学技术水平引起的
30、事物的内容是()。
A.各种现象联系的总和
B.事才知诸要素的结构方式
C.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非
D.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31、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是()。
A.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B.唯物与唯心的关系
C.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D.可知与不可知的关系
32、反映的创造性体现着()。
A.主体的被动性
B.客体的被动性
C.主体的能动性
D.客体的能动性
33、认识的起点是()
A.社会存在
B.客观世界
C.感觉
D.表象
34、社会历史规律与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共同点是()。
A.它们都是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
B.它们都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C.它们的实现都是元需人参与的客观过程
D.它们都是人类思维发展的客观过程
35、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
A.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
B.它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基础
C.它是科学分门别类的客观依据
D.它是正确区分不同事物的基础
36、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必然导致()。
A.唯物主义一元论
B.二元论
C.主观唯心主义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37、辩证的否定是()。
A.事物的自我否定
B.绝对的否定
C.外力强加给事物的否定
D.对事物主观的任意的否定
38、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人口因素是指().
A.世界所有人们的总和
B.某一阶段的人们的总和
C.某一国家有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
D.从事物质生产和自身生产的人们的总和
39、认识的初级阶段是()。
A.直接认识
B.全面认识
C.理性认识
D.感性认识
4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A.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B.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C.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D.人类各种知识的总汇
41、量变的复杂性是指()。
A.量变的程度发展不同
B.量变形式的多样性和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 C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D量变有在度的范圄内的变化和实破度的范围的变化
42、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A.是否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
B.是否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
C.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
D.被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43、下列哲学家中,二元论的代表人物是()。
A.康德
B.贝克莱
C.费尔巴哈
D.笛卡儿
44、在认识论上,“跟着感觉”走是()。
A.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
B.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C.不可知论思想的表现
D.否认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45、爆发式飞跃是()。
A.解决矛盾的一种对抗的质变形式
B.解决矛盾的非对抗性的质变形式
C.新旧要素的逐渐积累
D.质变与量变的相互转化
46、意识能动性的实现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这个途径就是()。
A.必须意识本身正确
B.必须具备必要的物质条件
C.必须通过物质实践活动
D.必须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47、人们在选择中实现主体目的的程度,主要取决于()。
A.主体的思想是否摆脱了客观规律的来缚
B.主体的思想动机和客观规律符合的程度
C.主体意志是否坚强
D.主体动机是否善良
48、国家的消亡是指()。
A.封建主义国家的消亡
B.资本主义国家的消亡
C.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消亡
D.所有国家的消亡
49、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
A.前进的、上升的
B.周而复式的循环
C.直线式的连续发展
D.不可认识的
50、关于人的价值的正确观点是()。
A.人的价值就在人本身,人生来都有平等的价值
B.人的价值就在于自由,它是通过人的自由选择实现的
C.人的价值就在于采取必要手段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
D.人的价值在于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个人为社会作出贡献
51、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观辩证法是()。
A.头脑中自生的
B.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C.“绝对观念”固有的
D.从书本上学来的
52、从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水平高低不同的层次来看,社会意识可分为()。
A.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
B.社会心理与思想体系
C.先进的意识和落后的意识
D.社会主义意识与共产主义意识
53、历史唯物主义一条极为重要的基本原则是()。
A.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B.人口因素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物质资料生产才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D.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54、群体意识是()。
A.集体主义的产物
B.群体实践的产物
C.个体意识的总汇
D.群体共同意志的产物
55、依据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外因相互关系原理制定的方针政策是()。
A.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
B.既坚持物质文明,又坚持精神文明
C.既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坚持对外开放
D.既抓经济建设,又抓阶级斗争
56、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
A.实践的历史性和不确定性决定的
B.实践的有条件,性和相对性决定的
C.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D.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决定的
57、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
A.正确反映
B.歪曲反映
C.颠倒反映
D.否定反映
58、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
A.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B.不存在矛盾
C.是完全适应的
D.存在对抗性矛盾
59、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谁是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
A.是否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B.是否承认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C.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是否承认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60、唯物史观认为,所谓自由是指()。
A.人们摆脱了客观规律的限制
B.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C.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D.人们可以自主地制造和消灭规律
61、简单地说阶级的实质是()。
A.少数人对多数人的专政
B.不同集团的社会地位和分工
C.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D.一个集团统治另一个集团
62、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并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普遍矛盾
B.内部矛盾
C.主要矛盾
D.次要矛盾
63、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A.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B.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C.它是与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无关的因素
D.它是引起社会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
64、人们为了获得知识()。
A.只要刻苦读书就行
B.只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就行
C.既要认真读书又要参加社会实践
D.只要抓住"灵感"和机遇就行
65、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
A.要有旺盛的革命热情
B.正确反映客观规律
C..充分集体主义精神
D.把世界的万物之源归结为主观精神
66、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
A.生产关系的发展
B.生产力的发展
C.上层建筑的发展
D.经济基础的发展
67、阶级划分的主要标志是()。
A.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
B.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C.取得归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才式和多寡不同
D.社会分工不同
68、偶然性对事物发展过程()。
A.不起任何作用
B.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
C.有时起作用,有时不起作用
D.起决定性作用
69、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基本类型是()。
A.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B.集体所有制和个体所有制
C.资本主义所有制和社会主义所有制
D.私有制和公有制
70、现代化生产中科学、技术、生产三者的关系是()。
A.科学、技术、生产三者浑然一体
B.基本上体现为“生产--技术--科学”的过程
C.“科学--技术--生产”的过程不占主导地位
D.“科学--技术--生产”的过程占主导地位
71、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使()。
A.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被揭示出来
B.政治在社会生活中的支配作用得到证明
C.社会的物质性得到了科学的论证
D.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得到了充分说明
72、“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体现了()。
A.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原理
B.质变形式非爆发式的原理
C.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
D.质、量、度三者关系的原理.
73、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体系,包括()。
A.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B.社会心理和风俗、习惯、传统
C.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和绝大部分社会科学
D.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
74、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突出特点是()。
A.辩证法
B.直观性
C.形而上学性
D.机械性
75、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
A.社会发展史和自然界的发展史是完全相同的
B.社会的发展进程不受人们主观意志的影响
C.社会发展是一个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
D.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其客观规律
76、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
A.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B.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C.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D.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的过程
77、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
A.主要内容
B.理论基础
C.核心部分
D.实质或灵魂
7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是()。
A.摹写和创造的统一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统一
C.物质性与精神性的统一
D.真理的本性与实践特点的统一
79、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否定中包含着肯定,这是()。
A.折衷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观点
C.辩证法观点
D.诡辩论观点
80、在整个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社会进步以()。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为动力
B.革命阶级和反动阶级的矛盾为动力
C.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的矛盾为动力
D.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为动力
81、适合生物生存的范围叫()。
A.生物圈
B.大气层
C.生态率统
D.地理环境
82、促使无产阶级革命主观条件成熟的关键是()。
A.无产阶级具有革命的决心、勇气
B.无产阶级觉悟程度的提高
C.无产阶级组织纪律性的加强
D.建立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党
83、广义的经济结构是指()。
A.生产关系
B.家庭
C.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D.经济基础
84、社会基本矛盾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B.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C.公有制与私有制的矛盾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矛盾
85、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原因和结果的关系问题上,结果是指()。
A.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
B.先于某种现象的现象
C.被一定现象所引起的现象
D.后于某种现象的现象
86、生产方式是()。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统一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
C.政治和经济的矛盾统一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统一
87、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
A.客观世界
B.主观思维
C.个人的活动
D.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88、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表现在()。
A.它是生产了发展的直接动力
B.它是生产关系发展的根本动力
C.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D.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89、相对静止是()。
A.不做任何运动的事物
B.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C.绝对不变的事物
D.绝对运动的状态
90、生产方式所体现的关系是()。
A.自然物质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B.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C.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91、一切唯心主义都主张()。
A.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B.人在神的启示下可以认识世界
C.世界万物不过是“感觉的复合”
D.认识归根结底来源于精神
92、唯物主义认识论都坚持()。
A.唯理论
B.经验论
C.先验论
D.反映论
93、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
A.人们思维中的前后不一的自相矛盾
B.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
C.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排斥
D.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
94、事物的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是()。
A.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也决定内容
B.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消极服从于内容
C.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D.形式决定内容,内容反作用于形式
95、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A.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或方面的相互联系
B.产品的分配方式队于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96、我党一贯倡导并长期保持的优良学风是()。
A.艰苦奋斗
B.实事求是
C.理论联系实际
D.勤俭节约
97、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认识的"源"与"流"的关系
D.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经验论的关系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