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信息管理学题目

 

《信息管理学》第一章作业参考答案

一、辨析题

1.信息和知识都具有普遍性。

错误。信息具有普遍性,知识具有社会性。凡是有物质的地方就必然存在信息,人与人之间、机器与机器之间、植物与植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都存在着信息交换。这是信息的普遍性的表现。 知识是通过人脑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信息,是人们对自然和社会形态与规律的认识和描述,具有社会性。

2.情报区别于知识的根本属性是社会性。

错误。情报区别于知识的根本属性是动态性而非社会性。情报是具有特定利用价值的动态知识,知识的社会性在于经过人脑加工的,情报同样也是经过人脑加工的;情报是最新获得的、有用的知识,具有动态性。知识则具有静态性,如图书馆里储藏的著作、人脑里掌握的知识等。

3.信息具有可共享性,所以人人都可以免费获取和利用。

错误。信息的可共享性是同一信息在不同时间可被不同的人利用,在同一时间也能被多个人共享。(也就是说信息可以被很多人共同享用,同时享用。)信息的可共享性与人人都可以免费获取和利用信息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前者说的是信息的一个基本属性,后者说的则是信息的获取和利用。

4.文献是信息的第一载体。

错误。我们说用来表达信息的载体是信息的第一载体,如文字、图像、声音等;用于承载信息的载体是信息的第二载体,如纸张、屏幕等。一般可以说,文献是信息载体。严格地说,文献是信息内容和载体的综合体。

5.信息与载体既有不可分性,大部分信息对载体又有独立性。

正确。考察的是信息对载体的二重性。信息要传递和保存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载体,这是不可分性;而大部分信息不会因载体形式的变化而改变其信息内容(少部分艺术类、智力型信息会随载体的变化而改变。)。所以,信息与载体既有不可分性,又有相对独立性。

6.信息管理的对象是信息活动。

错误。“信息管理”是动宾倒置词,还原即为“管理信息”,可见信息管理的对象是信息(狭义的信息资源)而不是信息活动。

7.信息管理活动包括信息传播活动。

错误。信息传播活动可以包括在广义的信息管理活动之中,但狭义的信息管理活动仅仅包括信息的搜集、组织、研究和提供利用等活动,是与信息传播活动并列于信息活动之中的。

8.“化收藏为利用”是信息管理的基本任务。

错误。这道题考察的是信息管理基本任务与具体任务的区分。“化收藏为利用”只是信息管理中信息提供利用阶段的基本任务,而非整个信息管理的基本任务。信息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将信息资源与信息用户联系起来,科学的管理信息资源,最大限度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9.信息管理应用理论与应用信息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基本相同。

错误。信息管理学的应用理论是利用信息管理学基本理论成果或借鉴其它相关学科的成果来研究信息管理某一方面的问题,其成果是一些与信息管理实践相结合且具有较大实用价值的理论,隶属与理论信息管理学的门类。而应用信息

管理学是将理论信息管理学(包含信息管理学应用理论)、信息管理技术方法学以及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应用到某一方面的信息管理实践中而形成的信息管理学门类。二者的研究内容并不相同。

10.信息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

错误。现代科学中研究自然界运动规律的是自然学科,研究人类社会运动规律的是社会学科,研究涉及到两个领域的是综合性学科;边缘学科又叫交叉学科,是原有的不同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彼此有机结合而形成的学科。

首先,信息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信息管理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实践活动,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只有人类社会才有信息管理活动,自然界绝对没有信息管理活动。因此信息管理学是一门社会科学,不是自然科学,也不是一门综合学科。

其次,信息管理学是管理学、信息学、经济学、语言学、数学与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相互交叉渗透而形成的边缘性学科。

因此上述说法前半句正确,后半句错误。

二、简答题

1、试述信息与知识、情报、数据的区别与联系。

2、简述信息、知识的基本属性。

《信息管理学》第二章作业参考答案

一、辨析题

1、在不同载体形式的信息资源中,信息内容更新和传递速度最快的是文献型信息资源。

错误。信息资源按照载体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天然型、实物型、智力型、文献型和网络型。文献型信息资源是指以纸张等传统介质和磁盘、光盘、胶卷等现代介质为载体的信息资源。信息的传播是依赖于载体的,文献型信息的有形载体决定了相对于其他类型的信息资源而言它的更新和传播速度较快,但并不是最快的。

信息内容更新和传播速度最快的是网络型信息资源。网络型信息资源是一切投入互联网的电子化资源的总称。它包括以网络联结起来的信息资源、以网络形式出版的信息资源和网上交流的信息资源。前两者相当于文献信息的电子化形式,其更新速度与文献型信息资源更新速度相当,而后者则内容丰富、数量大、增长快,传递速度快并可跨国界流动和传递。因此在不同载体形式的信息资源中,信息内容更新和传递速度最快的是网络型信息资源。

2、天然型信息资源和实物型信息资源基本上属于一次信息资源。

错误。天然型信息资源是以天然物质为载体的信息资源,没有经过人脑加工,因此是零次信息资源。一般来说,按人们对其内容的加工深度不同,信息可划分为零次信息资源、一次信息资源、二次信息资源和三次信息资源。二次信息资源是对一次信息资源经过科学思维加工而得到的信息资源,从这个角度来讲,实物型信息资源属于二次信息资源。在图书情报界一般把信息资源按照加工层次和加工方式,分为一次信息资源、二次信息资源和三次信息资源。一次信息资源是指经过科学研究活动而得到的信息资源。实物型信息资源则是以人造物质产品为载体的信息资源,是经过人脑加工制作而成的,基本上属于一次信息资源。

3、经济信息资源是指对经济活动有用的信息。

错误。经济信息资源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形成的信息总和,它随着经济活动而产生、发展。并不是指对经济活动有用的信息。如社会生产力发展信息、国民经济水平信息、比例结构信息等,对经济活动并非都是有用的。同时,对经济活动有用的信息也并不一定是经济信息资源,如一些科技信息、政策信息等同样可能会影响到经济活动,但它们并不是经济信息资源。

4、图书情报学界一般认为,论著是二次信息资源。

错误。图书情报界一般把信息资源按照加工层次和加工方式,分为一次信息资源、二次信息资源和三次信息资源。一次信息资源是指经过科学研究活动而得到的信息资源(或者说作者最初发表的信息资源),诸如期刊论文,专著,学位论文等。二次信息资源是对一次信息资源进行浓缩提炼和混合编排而成的信息资源,如书目、索引、文摘等。三次信息资源是对一次信息资源进行浓缩提炼和融合而成的信息资源,诸如专题述评、总结报告、动态综述等。可见,图书情报界一般认为,论著是一次信息资源。

5、在决策过程中,信息只在决策方案制定阶段起作用。

错误。在决策过程中,无论是目标的确定还是方案的拟定以及方案的优选,都是依据信息资源提供的实际情况确定的。在决策实施阶段还必须依靠外界的反馈信息不断修正,才能使决策最优化。所以信息不只在决策方案制定阶段起作用,在目标确定、决策制定、决策选择、决策实施、决策评估等整个决策过程中都起作用。

6、信息资源数量越多,其作用越大。

错误。信息资源的数量的多少与信息资源作用的大小的确存在一定的关系。信息资源数量越多,用户掌握的信息量越大,有可能会提高信息资源的所发挥的作用。但是信息资源作用的发挥与信息资源的新颖性,准确性,完整性有关,同时还受到信息用户的信息需求,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以及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信息资源数量越多,其发挥的作用并不一定就大。

7、信息资源发挥作用的大小与用户的信息素质有关。

正确。按照最广泛的说法,用户的信息素质是指其所具有的一种能够充分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有能力有效的发现,检索,评价和利用所需信息,解决当前存在问题的能力。信息素质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信息意识是指人对信息的认识和敏锐性。信息能力是指人获取、选择、利用和吸收信息的能力。用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强就能充分地认识、理解信息资源,并能够有效地吸收和利用信息资源,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相反,用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低,信息资源就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因此,信息资源发挥作用的大小与用户的信息素质有关。

8、布拉德福定律中核心区的期刊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核心期刊。

错误。布拉德福定律将科技期刊按其刊载某学科领域文献(论文)的数量递减排列划分而成的,这里所说的核心区的期刊是从其刊载某专业论文的数量上来确定的,是指在该学科领域少数信息密度大、载文量多的期刊。而我们常说的核心期刊则是从其刊载某专业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两方面来说的,核心期刊是期刊中学术水平较高的刊物,准确地说是指那些在学科发展过程中经过巩固竞争淘汰而出现的专门面向该学科,信息密度大、内容质量高、论文寿命长、被引率、被索率、被摘率、借阅率也较高,能代表某学科、专业最新发展水平和趋势的期刊。这二者并不等同。例如在情报学领域,《现代情报》是核心区的期刊,但并非核

心期刊。因此,布拉德福定律中核心区的期刊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核心期刊。

9、普赖斯指数曲线是测度一个学科文献老化速度快慢的指标。

错误。普赖斯指数曲线是描述文献积累量与时间之间的规律的曲线,即是用来描述信息增长规律的;而普赖斯指数则是指近五年应用的文献数与全部被应用文献数的比值,该指数才是测度一个学科文献老化速度快慢的指标。

10、一个学科的文献半衰期大,说明该学科文献信息老化速度慢。

正确。所谓文献的“半衰期”,是指某学科现时尚在利用的全部文献中较新的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的,这与该学科一半文献失效所经历的时间大体相当。一个学科的文献半衰期越长,说明其使用寿命长,文献信息老化速度就比较慢,反之则老化得快。

二、简答题 1、简述影响信息资源发挥作用的因素。

2、简述信息资源的社会功能。

3、试述信息资源分布的集中与分散规律。

《信息管理学》第三章作业参考答案

一、辨析题

1、用户的表层信息需求一定小于其深层信息需求。

错误。用户的表层信息需求,即用户表达出的信息需求,是指用户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信息需求。用户的深层信息需求,即用户的实际信息需求,是用户为达到某一目的所需要的信息的全部,包括有意识的需求和无意识的需求。由于用户对自己的实际信息需求的认识有偏差、找不到恰当的词来表达以及对信息提供者的服务不清楚和信息获取方式不便于利用等原因,用户表达出的信息需求可能与实际的信息需求相一致,也可能大于、小于、相交于实际的信息需求,甚至于实际的信息需求无关。

2、导致用户信息需求共性最重要的因素是组织因素。

错误。影响用户信息需求的因素可归纳为环境因素,组织因素,个人因素三大类。导致其共性的最主要因素是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指信息用户所处的生存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因素和自然因素。环境因素中的社会政治因素,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社会教育水平,民族特点和文化传统,自然资源和地理环境等无一不使处在同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时期内的大多数用户的信息需求具有共同的特点和规律,即导致其信息需求的共性。而组织由于其性质、规模、结构、运作机制、文化的不同决定了组织因素既导致同一环境下不同组织信息需求的个体差异,又影响同一组织中不同个人用户信息需求具有某些共性。

3、个体因素导致用户信息需求的差异。

正确。用户的个体因素决定信息需求的特性。用户的职业与任务、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年龄和性别、爱好与专长以及信息素质和信息能力的不同,决定了他们的信息需求形式,内容,质量各有不同。因此,即使在相同环境因素,同一组织机构中,不同的个人信息用户的

信息需求也会有差异。

4、当低一层次的信息需求满足后,又会出现高一层次的信息需求,这是用户信息需求的阶段性规律。

错误。人的需求层次不同,对信息的需求也不同,需求层次越高,信息需求量就越大,对信息质量的要求越高。当较低一层次的信息需求满足后,人们在提高较低一层次信息需求水平和质量的同时,出现较高一层次的信息需求,这是用户信息需求递进性规律。它强调用户是在保证较低层次需求有所巩固和提高的基础上信息需求有较低到较高层次的递进。用户信息需求的阶段性是指用户所需的主要的信息内容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呈现出阶段性的变化。这主要是由于用户工作和学习任务的阶段性所决定的。

5、管理人员所需信息内容的综合性高于其他信息用户。

正确。管理人员承担着制定计划、规划、政策和规章制度以及进行决策、组织、控制、调节等科学管理的任务。管理工作涉及面广,任何一项管理工作都与科技、经济、政策、法律以及职工的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本单位或本系统或本地区的基本情况有关。管理人员要搞好管理工作,就需要上述各方面的信息,只有对各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才能根据本单位、本系统或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经济、政策、法律等环境条件,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而对于其他信息用户而言,科研人员所需信息内容主要为本学科及相关信息;教师所需信息内容主要是本学科的科研和教学方面的信息;学生所需信息内容主要是与所学有关的知识型信息;技术人员虽然对科学,经济,管理,政法信息也有一定的需求,但所需信息内容以特定专业方向的适用技术信息为主,因此管理人员所需信息内容的综合性高于其他信息用户。

6、商业企业对信息新颖性的要求高于工业企业。

正确。从生产经营机制和方式上来说,工业企业以生产为主,需要与开发新产品和维持正常生产有关的技术信息和科研成果信息,也有市场营销活动,但是对市场信息的需求侧重于宏观信息。而商业企业不生产产品,只有单纯的营销活动,商业企业直接面向市场,需要尽快了解市场需求的动态,以便及时对自己的贸易活动进行调整,因此需要的信息都是与决策和竞争有关的动态信息,这种信息对时间的要求很高,至少是及时的,最好是超前的或预测性的。相对而言,工业企业所需的技术信息和科研成果信息变化较慢,对时间的要求不高。因此,商业企业对信息新颖性的要求高于工业企业。

7、易用性是决定用户是否将信息需求转化为信息获取行为的关键因素。

错误。影响用户将信息需求转化为信息行为的因素有信息价值的大小,信息急缓程度,信息意识,获取信息的难易度等。其中,所需信息的价值大小是最主要因素。在用户所需的信息中,有些信息是解决重要问题或是对解决某一问题起决定性作用的,其价值就大,反之则小。一般来说,用户总是想方设法获取那些对解决问题起决定性作用的、价值较大的信息,而对价值较小的信息却不一定去查找。所以,决定用户是否将信息需求转化为信息获取行为的最重要因素是用户所需信息价值的大小。而易用性,也即是信息获取途径和方式的易用性,是指某种信息获取途径和方式便于用户利用的程度。它是决定用户采用何种信息获取途径和

方式的最重要的因素。

8、从自己收藏的文献资料中获取信息是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主要途径。

错误。由于信息用户的个人资料库的易用性好,使用最方便,用户随时都可以查阅,因此当对相关的信息有所需求时,拥有个人资料库的用户可能首先想到从自己收藏的文献资料中获取信息。但是,拥有个人资料库的用户毕竟占少数,且个人收藏的资料也有限,因此用户的个人资料库往往很难满足其各种信息需求,这就决定了这种方式不是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主要途径。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通过因特网获取信息以其方便快捷的方式成为了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信息渠道,并且是多数网民首选的信息渠道。正式渠道虽然易用性较差,不是用户首选的渠道,但是正式渠道中信息资源丰富,信息质量高,能较好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因此它也是用户用来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9、大学生主要是利用学校图书馆和网络来获取信息。

正确。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其所需信息主要是智力型信息、文献型信息以及网络型信息。大学生一般不具有个人资料库,可借助的非正式渠道和正式渠道较窄。因此,大学生主要是利用学校图书馆和网络来获取信息。学校图书馆为大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方便借阅且准确性高;网络途径获取信息方便快捷,具有易用性、经济性和新颖性的特点,也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10、大多数情况下,用户的信息提问与实际信息需求不完全一致。

正确。用户的信息提问是指用户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用语言或文字将自己的信息需求向信息提供者表述出来的过程。用户的实际信息需求是指用户为达到某一目的所需要的信息的全部,包括有意识的需求和无意识的需求。少数情况下,用户对自己的信息需求有全面而正确的认识,并能用恰当的词完全表达了信息需求,以致信息提问与实际信息需求相一致。但是在多数情况下,由于用户对自己的实际信息需求的认识有偏差、找不到恰当的词来表达、对信息提供者的服务不清楚以及考虑到信息获取方式不便于利用等原因,用户的信息提问可能大于、小于、交叉于实际的信息需求,或与实际信息需求无关。

因此,多数情况下,用户的信息提问与实际信息需求不完全一致。

二、简答题

1、不同类型企业信息需求的特点。

2、试比较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信息需求特点。

《信息管理学》第四章作业参考答案

一、辨析题

1、在四种信息传递方式中,单向主动传递的针对性最强。 错误。

在四种信息传递方式中,单向传递与多向传递相比较来说,单向传递是信息发送者将信息传递给事先已确定的信息接受者的传递,多向传递是信息发送者把信息传给事先没有确定接受者而只有广泛的接受者的传递。相比多向传递而言,单向传递有确定的信息接受者,一般来说,传递的信息也是针对这些信息接受者或者与其有关的信息,所以单向传递针对性强。

主动传递与被动传递相比较来说,主动传递是信息发送者根据自己选择的课题进行的信息传递,被动传递是信息发送者根据信息接受者提出的课题和要求进行的信息传递。相比主动传递而言,被动传递是根据个别信息接受者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个别帮助,能够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所以被动传递的针对性强。因此,综合来看,单向被动传递的针对性最强。

2、非正式信息交流就是直接信息交流。

错误。

非正式信息交流与直接信息交流是根据不同标准划分出的。正式交流与非正式交流是以有无国家认可的组织为划分标准的,非正式信息交流就是带有明显的个体和自发行之,没有严格的组织形式和固定的交流场所的信息交流。包括随机性的信息交流、“无形的集体”、信息交换小组以及学术“沙龙”。非正式交流可能会通过第三者的转达,或者在改变一些内容后的传达。

直接交流与间接交流是以信息创造者与利用者之间的关系为划分标准的。直接信息交流主要是指信息创造者与信息利用者直接联系而进行的信息交流。它与间接信息交流的区别在于有无拥有主动权的第三方参与信息交流过程。

非正式信息交流与直接信息交流划分标准不同,两者之间并无直接联系,非正式信息交流直接信息交流,也可以是间接信息交流。

3、网络信息交流是正式交流与非正式交流的结合。

正确。

正式信息交流与非正式信息交流的区别是通过信息交流有无组织这一标准来衡量的。网络信息交流中既包含QQ聊天、收发电子邮件、论坛交流等随机性的信息交流、无形集体中的信息交流等非正式信息交流,又包括许多通过国家认可的出版发行机构、图书信息机构等渠道进行的正式信息交流,如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专业数据库等。因此网络交流是正式信息交流和非正式信息交流的结合。

4、检索语言的使用对信息交流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 正确。

检索语言是应信息的加工、存储和检索的共同需要而设计和编制的专门语言,是表达一系列概括信息内容和检索课题内容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概念标识系统。检索语言是人工语言,其创立和使用给信息组织和检索规范化、标准化,给信息管理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带来了方便。但检索语言的使用不利于信息管理人员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且不同信息系

统使用不同的检索语言,致使同一信息在不同的信息机构有不同的检索标识,可能形成“信息孤岛”,用户难以适应。

二、简答题

1、简述信息交流与信息交换的异同。

答:交流是一个极其广泛的概念,从普遍意义上说,有交换、沟通等意思。信息交流就是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所进行的信息传递和反馈。信息交换是指各企业,部门或者各信息机构之间相互提供信息的过程。信息交流和信息交换的相同点在于它们都强调双向性,信息交流和信息交换都是信息的传输和交换,信息交流的传体和受体双方之间有来有往,这种双向性相对于信息传递与信息传播而言的。信息交流与信息交换的区别在于信息交流强调交互性,即信源与信宿间的互动,注重信息用户的反馈意见;而信息交换强调等价性,即交换的信息价值相当。

2、试比较口头信息交流与文献信息交流的特点。

答:口头信息交流就是以语言为载体和工具来进行的信息交流;文献信息交流就是以文献为载体和工具所进行的信息交流。口头信息交流与文献信息交流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从主要渠道上来说,口头信息交流的主要渠道有三种:通过演讲等活动进行口头信息交流;通过交谈等形式进行口头信息交流;通过中间传播者进行口头信息交流。文献信息交流的主要渠道有四种:直接进行文献交流;通过档案机构进行文献信息交流;通过出版发行机构进行文献信息交流;通过图书信息机构进行文献信息交流。

从性能上来比较,在信息传播速度方面,口头信息交流比文献信息交流快;在信息反馈性能方面,口头信息交流比文献信息交流好;在信息交流的针对性方面,口头信息交流比文献信息交流强;在信息交流的易懂性方面,口头信息交流比文献信息交流好;在信息交流范围方面,口头信息交流比文献信息交流小;在信息的可靠性方面,口头信息交流比文献信息交流差。

3、简述现代信息技术对信息交流的影响。

答: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发展迅速且范围不断扩大的技术,如今,现代信息技术已发展成为一个由多种信息技术所组成的高新技术群。它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等基础层次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超文本技术、数据库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等应用层次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对信息交流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带来了全球个人通信的兴起,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非常容易;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已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扩大了信息交流的范围;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登的应用也大大提高了信息交流的速度。另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运用,各种软件产品大量使用,导致不同信息

机构间的信息交流没有统一的标准,难以实现交流和共享,形成“信息孤岛”。同时由于信息用户认识和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不同,一些不善于运营信息技术的用户相较与会使用信息技术的信息用户而言存在有很多劣势,从而导致“信息鸿沟”,造成信息交流的“不公平”。另外,信息交流中的信息安全问题严重,其中包括信息污染、信息泄密、信息破坏、信息侵权、信息侵略等问题。

《信息管理学》第五章作业参考答案

一、辨析题

1、订购是图书馆获取文献信息的主要方法。

正确。

文献搜集法是指通过采购、索取、交换、复制、检索下载等渠道获取有关文献。其中,采购是一种经常性、稳定性、系统性的搜集信息的有效方式,无论是个人还是信息机构都非常适用。采购又分为订购、现购、邮购、委托代购、集团采购、网上采购、招标采购。

订购就是通过征订目录向出版社和报刊编辑部预订并购买文献。这是信息机构有计划地收集文献最常用、最可靠的方法。图书馆作为信息机构,需要大量质量稳定,全面系统、价值高的书刊资料,通常需要根据国内外开发行的各种的指南向出版社和报刊编辑部进行大量订购。订购是图书馆获取文献信息的一种稳定、可靠的方式,比现购、邮购、委托采购等其他方式更具可行性。所以图书馆获取文献信息的方法以订购为主,现购等其他方式为辅。

2、信息组织也需要遵循针对性原则。

正确。

信息组织是指对搜集到的信息按其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有序化,然后进行重新组织与控制的活动。信息组织具有客观性、系统性、目的性、标准化 的原则。其中,目的性的原则即体现出了信息组织的针对性。这主要表现在信息组织必须围绕用户的信息需求开展工作,注意信息机构的目标市场的需求状态及其变化特征。尽管信息组织在一般情况下并不直接与用户联系,处于一般信息管理流程的中间位置,但信息管理的一切环节都必须以“用户第一”为宗旨,且信息传播的效果很大程度上由信息组织的水平决定。同时,从现代信息管理的发展来看,信息组织、信息检索和信息提供利用也具有趋于融合的发展态势。因此,信息组织工作也必须积极开展用户研究,充分了解用户需求,改进信息组织方式,使信息组织成果能极大地方便用户的选择和利用。例如在信息组织中的信息序化阶段,信息按什么方式来排序,是出版发表时间,还是音序、形序、分类号等方式,就需要根据用户的需求来确定。这些都体现了信息组织针对用户需求的原则。

3、信息分析成果的就是综述。

错误。

信息分析,也称信息研究,是指信息人员根据用户的信息需求,运用于各种分析工具和分析技术,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对已知信息进行分析、对比、浓缩、提炼和综合,从而形成某种分析研究成果的过程。按其研究目的和深度不同,信息分析的类型可分为综述型信息分析、描述型信息分析、探索型信息分析和预测型信息分析,不同类型的信息分析就形成了不同类型的信息分析成果。

综述型信息分析就是将各种分散、片面、内容各异的信息按照特定的目的汇集归纳而形成完整的、系统的、便于利用的信息集合。综述型信息分析所形成的信息分析成果有综述、摘编等。综述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文章。作为一种三次信息资源,综述是信息分析成果的一个重要方面。

但是,综述并不是信息分析的唯一成果。根据其他类型的信息分析,信息分析成果还可以是直观的数据性统计资料、以客观叙述为主的总结性研究报告、以评述为主的评论性研究资料或者是着眼于现实与未来联系的分析预测性研究报告等。因此信息分析成果是多种多样的,并非只是综述。

4、定题信息服务比信息咨询服务更有针对性。

错误。

信息咨询服务是文献信息服务人员根据用户提出的具体咨询要求,通过自己的知识、经验或有关工具书和其他文献,或通过分析研究,以个别解答的方式,有针对性地为用户提供有关问题的答案的一种文献信息服务方式。定题信息服务,简单地说,就是围绕某一专题所开展的信息服务。

从信息交流方式上来说,首先,信息咨询服务与定题信息服务都有确定的信息用户,信息传递是一对一进行的,都属于单向信息传递。信息咨询服务是根据用户提出的要求,通过分析研究把用户所需的信息传递给用户,属于被动传递。而定题信息服务是信息提供者自己选择课题,把该专题相关的信息传递给信息用户的服务,属于主动传递。综合而言,信息咨询服务是单向被动传递,定题信息服务是单向主动传递。两种信息交流方式相比较而言,单向被动传递的针对性更强,因此信息咨询服务比定题信息服务更具针对性。

二、简答题

1、简述信息组织的基本方法。

2、简述信息分析的原则。

答:信息分析,也称信息研究,是指信息人员根据用户的信息需求,运用于各种分析工具和分析技术,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对已知信息进行分析、对比、浓缩、提炼和综合,从而形成某种分析研究成果的过程。

信息分析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针对性

针对性是信息分析能否发挥作用,是否具有生命力的体现。其次,信息分析的针对性还体现在信息分析的最终产品上,表现为最终产品对用户的适用性,如在产品的内容、制作方式和传递渠道上适合特定用户在不同的场合、时间的实际情况需要。

2、系统性

就是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使与某一特定问题相关的大量分散无序的信息密集化、有序化,使不同层次和类别的知识整体化,使不同时间出现的翻译同一课题的知识连续化,以达到积累、继承和发展实质的目的。

3、综合性

信息分析研究人员不能只从某个专业孤立地看问题,必须跳出专业框框,把研究课题与经济、社会、环境乃至政治、军事等各方面联系起来加以综合考虑。其次,表现在信息分析需要综合文献调查和实地调查所得到的有关知识。

4、科学性

信息分析的科学性表现在:首先,方法科学。其次,研究的相对独立性。另外,搜集数据的准确、论点的客观也是信息分析科学性的表现。

3、简述信息分析与科学研究的异同。

《信息管理学》第六、七章作业参考答案

一、辨析题

1、信息管理技术就是现代信息技术。

答:错误。

现代信息技术是指在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网络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子信息技术设备及相应的使用方法与操作技能。一般来说,信息管理技术通常是指用于信息管理的现代信息技术,也即是用于信息获取、组织、处理、存储、检索、传播、传递、保障信息管理安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统称。但严格来说,信息管理技术既包括用于信息管理的现代信息技术,又包括用于信息管理的传统信息技术。信息管理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是交叉的关系。因此不能说信息管理技术就是现代信息技术。

2、多媒体技术是一种信息处理技术。

答:正确。

信息处理技术也称信息加工技术,指利用计算机对多种形式的信息进行转换、比较、运算、分析、推理的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多媒体技术能够实现对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信息的数字化处理,是集文字,图像和声音于一体的信息处理技术。

3、信息管理机构不是管理信息系统。

答:正确。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结合的辅助管理系统,其目的是为各级管理人员提供有用的管理信息,辅助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广义的信息管理系统,即由信息资源、信息管理人才、信息管理技术设备、信息管理方法等要素相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能进行信息收集、整序、存储、加工、传递和提供利用的有机整体。由此可以看出,信息管理机构属于广义的信息管理系统,它所管理的信息包含多种

类型,不仅仅是为管理者服务的管理信息。信息管理机构属于广义上的信息管理系统,而非管理信息系统。

4、信息存储与检索系统主要用于企业和政府部门。

答:错误。

信息存储与检索系统是利用计算机对大量信息进行存储与检索的信息管理系统。它是由技术设备,人员,信息资源,信息存储规则,信息检索方法等有机结合的信息集合体。一般来说,信息存储与检索系统主要针对的是大量的文献信息,如图书馆里的文献信息。虽然企业与政府也利用存储与检索系统,但其目的主要是存储与检索统计报表、文件等信息。因此信息存储与检索系统一般不是用于企业和政府部门,而是主要应用于图书馆、档案管理机构等信息机构。

二、简答题

1、简述现代信息技术对信息管理的负面影响。

答:现代信息技术对信息管理的负面影响主要有:

1.信息内容管理的难度不断增大。随着因特网的发展,特别是移动终端多媒体功能的不断增强,以及web2.0在因特网的应用,社会的信息量达到了“信息爆炸”的程度。这不仅大大增加了信息管理的工作量,而且增强了信息管理的难度。此外因特网上存在有大量的虚假信息、失效信息、冗余信息、骚扰信息等垃圾信息。这也使得信息管理的难度大大增加。

2.不熟悉现代信息技术的信息管理人员陷入困境。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彻底颠覆了传统信息管理的手工操作,既避免了大量的重复劳动,又方便了信息管理人民,大大提高了信息管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所有这些都需要信息管理人员能熟练使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

3.信息安全问题成为信息管理的重中之重。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因特网技术的非理性使用使得不良信息的生成、传播扩散的速度大大加快,破坏力大大加强。信息安全问题成为了信息管理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另外,用户隐私问题更加突出。因特网的发展要求将用户的部分信息开放出来,如果缺乏有效的开放机制与管控机制,将导致大量用户信息被滥用,用户隐私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2、简述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方式。

3、简述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方法。

《信息管理学》第八、九章作业参考答案

一、辨析题

1、信息管理人才一定是在信息管理领域做出了较大贡献的人。

答:错误。

人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才观强调人才的广泛性和大众性,只要知识丰富,有某种特长,对社会有贡献的人都可称为人才。而狭义的人才观认为人才是具有优于一般人的品德和才能,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了较大贡献的人。对于信息管理人才的概念,广义地说,信息管理人才是指具有信息管理知识与技能的所有人员。一般意义上的信息管理人才是指具有信息管理知识与技能,并从事信息管理活动的人。狭义的信息管理人才专指在专职的信息管理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收集、组织、研究和服务等业务工作及其管理工作的人员。由此可见,信息管理人才的概念是以广义的人才观为基础的,并非一定要在信息管理领域做出较大贡献。

2、不同类型的信息管理人才对信息管理学知识有不同的要求。

答:正确。

信息管理人才按其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信息管理研究人才、信息管理教育人才、信息管理技术人才、信息管理业务人才和高层信息主管。不同类型的信息管理人才,由于工作任务不同,其知识结构与知识层次会有所不同,对信息管理学知识的要求也不一样。例如,信息管理研究人才必须全面系统地掌握信息管理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高层信息主管则需要懂得信息管理的一般理论即可。

3、信息服务业的劳动对象主要是人和信息。

答:错误。

由于社会对于信息需求的质量和数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门进行信息生产和信息服务的信息服务业出现了。信息服务业与一般服务业的劳动产品形态不同。服务劳动产品主要是人的生理性变化与环境变化,信息劳动产品则是依附于各种载体上的信息。所谓信息服务,就是信息机构针对用户的信息需求,及时地

将整序后的信息以用户方便的形式传递给用户的活动。因为信息服务业主要是从事信息的采集、储存、加工、传递、交流,并以信息产品的形式向社会提供服务的行业,所以其劳动对象就是各类信息。

4、信息产品不能成为商品。

答:错误。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同时具备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属性。信息产品是信息服务业的劳动产品,它是信息机构针对用户的信息需求依靠人脑和借助一定的信息技术设备来完成的。信息产品是依附于各种载体上的信息,其劳动产品主要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同时信息服务业的劳动性质是脑力劳动,信息产品凝结着信息工作者的劳动,虽然它与一般的劳动产品形态不同,但它也是一种脑力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并且可以进入市场进行交换,从而实现其价值,收回成本,获得利润。所以说,信息产品可成为商品。

二、简答题

1、简述信息管理人才的智能结构。

答:总的来说,信息管理人才的智能结构包括动手操作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观察思维能力等多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信息管理人才,既要有共同的专业基础,还要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以尽快适应具有不同社会分工的工作环境。第二,信息管理人才应该是口径宽泛的多学科、多专业方向的应用性人才群体,应该具有广泛的适应性。第三,从现实需求考察,从事信息管理工作的人,应具有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较强的表达能力,性格开朗,善于与人沟通,头脑活跃,善于观察,思维严谨,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第四,信息管理人才还应具有较强的再学习能力,能够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各种能力,使之具备良好的再学习潜力,以便在未来能快速适应信息技术本身的变化所带来的新的挑战,适应未来信息化的需求。

不同类型的信息管理人才,因其工作性质不同,智能结构亦有所侧重。信息管理研究人才一般应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心理品格应能持之以恒,有不畏艰难、大胆求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信息管理教育人才应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头脑敏捷,思维活跃;具备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的品格;善于与学生和同行沟通,具有一定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


TOP最近更新内容

    长城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
    园林史名词解释
  • 上一篇:重庆医科大学卫生综合考研大纲
  • 下一篇:2013浙江财大431金融学综合考研真题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