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易经对中国伦理文化的影响

 

论易经对中国伦理文化的影响

沈阳大学历史系11届李鹤

沈阳大学毕业论文

目 录

摘 要??????????????????????????Ⅰ Abstract ??????????????????????????Ⅱ 引 言 ??????????????????????????1 正 文 ??????????????????????????2

1.《周易》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2

1.1《 周易》群经之首???????????????????2

1.2《周易》对中国文化的影响???????????????3

2.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伦理观????????????????4

2.1中国伦理思想传统发展过程???????????????4

2.2传统伦理道德的根源和本质???????????????5

3.《周易》对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影响?????????????6

3.1《周易》蕴含伦理尊卑的传统思想????????????7

3.2《周易》蕴含的“孝”意识的传统伦理思想????????10

3.3《周易》所体现的仁爱伦理观??????????????12

3.4《周易》中反映的重德思想 ???????????????14

结 论???????????????????????????18 参考文献???????????????????????????19 致 谢???????????????????????????21

沈阳大学毕业论文

摘 要

《周易》是我国最早的文化典籍之一,曾被古代知识分子视为“三玄之冠”、“群经之首”,蕴涵着丰富的伦理思想,是一笔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对《周易》传统伦理思想的研究,有助于探寻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源头、梳理传统伦理思想发展的脉络、挖掘传统伦理文化宝藏,这对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建设,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关键词:《周易》、伦理、尊卑、仁爱、孝、重德

Abstract

The zhouyi is one of China's earliest cultural classics of ancient intellectuals, who used to be regarded as "three xuan coronal", "of the input, contains rich ethical thoughts, which are a valuable thought culture heritage. Interpreting zhouyi study of traditional ethics, helps to

explore the source of China's traditional ethics, carding traditional ethics development context, excavate the traditional ethical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treasure of socialist ethics construction, is a very meaningful work.

Keywords: the zhouyi, ethics, honour low, benevolence, filial piety,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mora

沈阳大学毕业论文

I

引 言

《周易》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经典,它认为世界万物是发展变化的,其变化的基本要素是阴(--)和阳(—),《周易·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世界上千姿百态的万物和万物的千变万化都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周易》研究的对象是天、地、人三才,而以人为根本。三才又各具阴阳,所以《周易》六爻而成六十四卦。正如《说卦》:“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刚柔,故《易》六位而成章。”

《周易》是中华文明史上一部影响深远的典籍,几千年来,吸引着各个领域的学者在对其进行研究和应用,对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学术思想和传统文化都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周易》作为一部“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汉书》艺文志 )的远古奇书,作为中华民族的安身立命之根,其所孕育的伦理道德思想是极为丰富和复杂的。其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道德境界,各安其位、群居合一的道德实践,谦逊恭顺、戒惧警惕的道德修养,蒙以养正、教思无穷的道德化育,昭示人们对宇宙和人生问题的思考,对于我们今天加强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可资借鉴的意义。

沈阳大学毕业论文

II

正 文

1、《周易》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易》为筮书之通名。《周礼·大卜》:“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1]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著作中,《周易》(原称《易》,汉代以后称为《易经》)有着最为悠久的历史渊源,其形成的历史从传说中的伏羲氏一直延续到孔子,达数千年之久。《周易》在长期的历史演化过程中,积聚了极为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是我国集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于一身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2]尤其在《易传》(今本《周易》的内容主要包括“经”和“传”两部分)产生之后,形成了儒家系统完整的世界观和伦理观,是儒家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在我国文化史上享有最崇高的地位。秦始皇焚书时亦不敢毁伤它。

1.1《 周易》群经之首

几千年来,《周易》以奇特的结构形式和抽象的符号显示特征的外在魅力,以及博大精深的内涵(义理和复杂的运算机制),吸引着各个领域的学者在对其进行研究和应用,形成了庞大的易学研究体系。《周易》的经传两部成为儒家的经典,位于群经之首,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发生着复杂而深远的影响。[3]

刘向、刘歆父子的《别录》、《七略》明确地将《周易》列为群经之首。刘氏一门具有浓厚的学《易》渊源, 刘氏父子精熟《易》学。刘向长子刘伋,曾“以《易》教授,官至郡守”。刘氏父子在校点群书、编辑典籍目录

沈阳大学毕业论文

III

时, 遂将《易》列为六经之首。

易学大家潘雨廷先生书中谈到:“今准刘向、刘歆对六艺之认识,方可讨论‘易为之原’之实质。是时已以五经当五行,且视易道阴阳为五行之纲。故《易经》之乾坤与天地为终始,乃当五经之原,亦即五经莫不有与于易。”[4]他认为,刘向、刘歆之所以说易为五经之原,是因为《易经》总摄天地、阴阳之道,因而也就是其他五经的统帅。这是从宏观、抽象的角度,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解释易为五经之原的道理。高怀民先生也曾谈到汉代易学兴起的原因时说:“是来自政治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影响。??”[5] 因此,从汉王朝统一天下后,接受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大力倡导儒学、提倡教化,实行仁政、德治,从而把《周易》推上了至尊的地位。至此《周易》便被尊为群经之首,从而确定了它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崇高地位。

1.2《周易》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周易》是我国先人的集体创作,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春秋战国时代得到进一步完善。《周易》里的思想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孔子说:“日用而不知”。比如在生活中我们说过某某人又变卦了,某某人阴阳怪气,或者否极泰来、扭转乾坤之类的口语和成语时,不一定人人都知道而这些词汇就是来至《周易》。

我国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先生说过:“儒家尊奉《周易》为神圣经典,主要缘于孔子撰作‘十翼’[6]的传说??《易大传》在诠释《周易》卦爻辞的过程中,提出了非常重要的哲学思想。因为有‘十翼’,于是《周易》成为一部重要的哲学典籍,在学术史、文化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滋润、

沈阳大学毕业论文

IV

培育了后来的哲学思维。”[7]

《周易》可以说是我国文化的源头。其讲究刚柔相济、阴阳互应,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无论是老庄学说还是孔孟之道,抑或是《神龙易学》、《黄帝内经》,无不和《周易》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代大医孙思邈曾经说过:“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医。”简直可以一言以蔽之:没有《周易》就没有中国的文明。

2、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伦理观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文明古国的称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传统伦理道德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从一定意义上说,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何谓伦理?所谓伦理就是人伦道德的原理,即人之所以为人所应遵守的道德规范,是做正直的人和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原理。在古代,相对于“伦理”一词,人们更多地是使用“人伦”一词,“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孟子·滕文公上》)

2.1中国伦理思想传统发展过程

人类伦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有着自己相对独立的历史。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是构建在《周易》所彰显出的 “天人合一”的理念之上,它通过天、地、人三个世界奠定了以道德完善为宗旨,以上下尊卑为秩序的和谐模式[8]。虽然《周易》原为一部卜筮之书,涉及到许多占问、鬼神之类的原始迷信的问题,但它又并非一般的筮书,尤其经过《传》的阐释发展之后,对于鬼神之类它大都是虚晃一枪,并不深究,而把注意力集中于世事

沈阳大学毕业论文

V

人伦之上。[9]

中国伦理思想的发展,大体可分为3个阶段:

2.1.1.中国伦理思想的基础

它历经夏、商、西周至春秋战国,(前21世纪~前211年)。殷商时代已经出现了一些道德概念。早在西周初年,周公姬旦就提出了以“敬德保民”为核心的伦理思想,并同时形成了“孝”、“敬”、“悌”等维护等级制度的道德规范或范畴,至此为中国伦理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1.2封建伦理思想

从秦汉时期到1840年鸦片战争,长达2000余年。随着封建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和封建经济的发展,儒家伦理思想占据了统治地位。 “三纲五常”

[10]成了封建社会中永恒不变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孝”、“忠”等封建道德得到进一步强化;“三纲五常”目的确立,使“修身”成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和基本原则,“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礼记·大学》)

2.1.3.中国资产阶级伦理思想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在西方资产阶级伦理思想的影响下,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及其世界大同、天下为公等伦理思想。

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迅猛传播,同时中国革命实践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中国逐步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毛泽东伦理思想,使中国伦理思想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2.2 传统伦理道德的根源和本质

沈阳大学毕业论文

VI

在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可以概括为: 仁、义、礼、智、信、诚、孝、悌、忠、廉、耻、勇、德、谦、和、勤、温、良、恭、俭、让、宽、敏、惠、直、中庸等等。

在中华历史文化中,关于伦理道德是以天、地、人与自然万物合一而论,以阴阳对立统一为基础这样一种思辨为核心的理论指导下,从家庭关系到社会关系,从伦理道德到法理与行为规范,求其和谐、平衡,并由此及彼而构成其伦理道德总体性结构的。而一切伦理关系,基本上可以概括于孟子所提出的“五伦”[11]之中。《周易》中涉及到夫妇、父子、君臣、朋友四种人伦关系和儒家的“五伦”观念在理念上都是以“天人合一”的模式为依据,通过“天、地、人”,由宇宙秩序到家庭秩序、再由家庭秩序到社会秩序。这一点,《序卦传》就阐述得十分明确:“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周易》就将这种上下尊卑的和谐之道在这里不露声色的表达了出来。

《周易》把世界表示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整体中的尊卑等级,由天地尊卑演译出万物等级,进而指出人类社会的夫妇、父子和君臣关系,使宇宙秩序转化成家庭秩序和社会秩序。可见,《周易》为传统的伦理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一个理论上的根据,或者说是给传统的伦理观念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思维方式上的支持。可以说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的形成离不开“天人合一”这种和谐秩序,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的本质也就是《周易》的“天人合一”思想。

3.《周易》对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影响

沈阳大学毕业论文

VII

《周易》作为中国文化思想的源头,它提出了人们伦理道德理念所追求的理想目标,而且指出了道德化育的方法。这对于我们今天加强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可资借鉴的。

3.1《周易》蕴含伦理尊卑的传统思想

《周易》认为:“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尊卑、贵贱天道如是,那效法天道的人道亦如是。[12]李约瑟先生认为:“古代中国人在整个自然界寻求秩序与和谐,并将此视为一切人类关系的理想。”[13]《周易》通过天、地、人三个世界奠定了以道德完善为宗旨,以上下尊卑为秩序的和谐模式,开启并引领传统儒伦理思想的构建和走向。中国的传统伦理在古代儒家那里就是“礼”,其主要内容是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认为贵贱、长幼、尊卑、亲疏各有其礼。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是社会伦理道德体现的基本形式。

3.1.1天地有尊卑

《易传?系辞》开宗明义指出:“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易传》以乾为天,坤为地,天高而地下,乾尊坤卑因此而定。天高地卑既已确定,贵贱之位亦相应而立。《易传》认为,由于天高地下的位置不能改变,因而乾尊坤卑,乾贵坤贱的地位也不能改变。《易传》以乾象男,坤象女;乾象君,坤象臣等等,即认为封建社会的尊卑贵贱等级秩序是不能改变的。《易传?坤卦?文言》讲“阴凝于阳必战”。“疑”,比拟之意。坤是阴,阴是地道、妻道、臣道,只能起完成、接受、被动、服从的作用。只有阳,才能创始、施予、主动、领导的作用。本来处于卑贱地位的阴,如果不安于自己的地位而要求比拟于阳,就会引起斗争。这是不吉

沈阳大学毕业论文

VIII

利的。贵阳而贱阴的思想贯穿《周易》,从而成为制定君臣上下礼仪的基本道德原则。

3.1.2《周易》中的尊卑理念

从“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这句话看出,尊卑和贵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尊卑是一种自然的空间地位,如同天地的自然位置一般,是以人位为参照物,按照高低顺序排列而产生的尊卑之位,单纯地看,高卑只是空间上的不同而已。但是,用于人伦万物之中,就生出贵贱等级的差别了,高者为尊、低者为卑,尊者为贵,卑者为贱,我们日常用语中也形成了所谓高贵、卑贱的说法。

《易传·序卦传》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

照《易传》看来,天地为万物之本,夫妇为人伦之始。就天地而言,天为阳,地为阴,天在上,地在下,虽有尊卑贵贱之分,但是必须互相感应,交通成和,才成化生万物。夫妇之所以为人伦之始,是因为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人类社会的各种人际关系都是由夫妇关系派生演化而来的。为了调整稳定各种人际关系,于是建立设置了一套伦理规范,这就是“礼”的起源。

《易经》本身已有了十分明确的天尊地卑观念,《易传》对它的解释相应地也十分到位,生怕后人看不明白。

《易传·系辞传》开篇就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

沈阳大学毕业论文

IX

在地成形,变化见矣??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坤卦·文言》解释坤的特点说:“坤道其顺乎,承天时而行。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指明坤与乾的关系就是夫妻关系,君臣关系,天地关系,乾之道就是夫之道、君之道、天之道,坤之道就是妻之道、臣之道、地之道。《易传·彖传》则从生成万物的角度讲乾与坤的关系,在生成万物的过程中,坤对于乾永远处于顺从被动的地位。

《彖传》说:“乃统天”,坤《彖传》说:“乃顺承天”,乾、坤各自的性质一目了然。《彖传》对《家人》(《易经》64卦中的第37卦)卦辞“家人,利女贞”的解释明显反映出的男尊女卑思想:“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周易正义》说:“父母一家之主,家人尊事,同于国有严君。”《家人》将父母比作一国的君主,来表明家长在家庭中至尊的地位以及至高无上的权力。父母是严君,子女是仆从。在家庭的等级中,男对女、父对母、夫对妇是天与地、尊与卑的关系。家庭中男女、父母、夫妇的关系摆正了,可以引申为全社会政治关系的正。摆正君臣上下的尊卑关系,从而天下国家也就安定了。

其他如《杂卦传》、《小象传》也都多有反映上下尊卑思想,但讲得最

沈阳大学毕业论文

X

明白透彻的是《序卦传》:“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

这里把自然与人事,自然秩序与社会秩序比附连结为一体,致使整个世界成为由天地、万物、男女、夫妇、父子、君臣组成的多个系列,而各个系列又都处于不同的等级之中。自然秩序反映天之道,即天地生养万物的法则。社会秩序反映民之故,主要要求按照等级制度各安其位,以尽夫妇、父子、兄弟、君臣、朋友的人伦之道。

《艮?象》(艮卦是《易经》64卦第52卦)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14]艮卦是两个山重叠,稳重静而不动。君子应效法这种精神,当止则止,当行则行,旧的衰之中止,新的逐渐开始。一静一动,互相为用,事事以静待动,自我约束,内心保持清净,处变不以妄动,对问题的思考和处理不要超越本职范围。这种强调各安其位及上下尊卑的等级性的思想,构成了《周易》也是整个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一大特征。可见,在《周易 》看来,任何道德践行只要上下尊卑有序,分定不乱,就会大吉大利。

3.2《周易》蕴含的“孝”意识的传统伦理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思想突出“孝”的意识,“孝”是中华伦理传统文化核心内容之一,千百年来一直作为伦理道德之本,行为规范之首,而备受推崇。[15]至周代,生发于中华民族内心世界的这种情感,逐步演化为一种和谐致善的社会风尚而使周代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楷模。养老敬贤和崇尚孝道是周代的基本国策,这一国策反映着“孝”意识在周代

沈阳大学毕业论文

XI

已成为个人和社会的道德自觉直至延续至今。

3.2.1中国也最突出的伦理规范应推‘孝’

陈来先生说:“中国古代最早也最突出的伦理规范应推‘孝’。”[16]这种看法是中肯的。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就已有“孝”字。“孝”字是一个会意字,其上部是一个省略了笔画的“老”字,下部为“子”字,即子女“善事父母”为“孝”,从字形看,“孝”字象一个曲背的老人手抚幼子之头,表示父祖对子孙的亲爱之意。《诗经?小雅?六月》:“候谁在矣?张仲孝友。”汉毛亨传:“善父母为孝,善兄长为友。”《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宋)朱熹注:“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根据以上诸家注释,“善事父母”为“孝”之本义,“孝”反映的是一种宗族血亲之爱。[17] “孝”伦理它既是人子对父母及其先祖的酬恩之心和报本之情的自然流露。

3.2.2《豫》、《萃》、《家人》卦的“孝”的思想

《周易》深刻的反映了道德风范。总体而言,修德向善是《周易》的思想主题,六十四卦每卦都渗透着浓厚的道德义蕴,其中,专述孝道伦理的有《豫》(《易经》64卦第16卦)、《萃》(《易经》64卦第45卦)、《家人》等卦,通过对上述四卦卦爻辞的分析,可窥见中华孝道伦理。

《豫》。卦辞云:“利建侯行师。”《象》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上帝,以配祖考。” [14]《周易本义》注:“豫,和乐也。人心和乐以应其上也。”“雷出地奋,和之至也。先王作乐,既象其声,又取其义。殷,盛也。”豫卦卦形是坤下震上,坤象地,震象雷,故“雷出地奋。”意即上行下效,子承父志,协调和顺。“先王以作乐崇德”,是说先祖既然把协调和顺作为家庭之道德,因此,在家庭生活里,要尊敬长者,上行下

沈阳大学毕业论文

XII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


TOP最近更新内容

    园林史名词解释
    长城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
  • 上一篇:【2015】达特茅斯学院:踏实稳重 用信任获得名校录取
  • 下一篇:兴盛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