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复习资料(最终完整版)

 

2016年10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复习资料(最终完整版)

主观题部分

注意:红色题目是重点复习的内容,黄色底纹标题最新补充的。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简述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答:(1)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资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2)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

(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时代提出的一项伟大任务。时代需要本身既孕育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可能性,又包含着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的各种物质条件和因素。

2、关于坚持与时俱进的意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答:定义:与时俱进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意义:1、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3、实践基础上的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答:(1)现实社会主义的新变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

(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

(3)经济全球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

(4)世界新技术革命向马克思提出的研究课题。

(5)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4、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伟大意义(辩证唯物主义物质定义及其伟大意义)

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意义:1、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2、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3、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5、内因和外因的含义及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答:含义: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

关系:①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

② 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

③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意义: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理论基础。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首先依靠本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的。我们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积极地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一切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

第 1 页 共 9 页

6、为什么说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答: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由新旧事物本质特点和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决定的:

第一,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第二,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

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内,上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7、简述辩证否定观的主要内容

答: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主要内容是:

第一,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即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对自身的否定。

第二,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第三,辩证否定是扬弃。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8、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关系。

答:

(1)认识的主体是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着。

(2)认识的客体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3)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关系: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它们之间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第一,主体和客体之间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首要的基本关系。

第二,主体与客体之间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主体在观念上理解并把握客体,达到对客体的认识。 第三,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主体对客体具有改造和认识作用,这是主体能动性的表现;然而这种能动性受到客体的制约,表现为主体必须认识和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改造活动才能获得成功。

9、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答: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个阶段,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第一,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的、直接的、具体的、个别特性的反映。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全体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第二,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联系:

其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其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其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1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关系。

答: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是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关系:“从群众中来”就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到群众中去”就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也就是实践——认识——实践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这表明群众路线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是完全一致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第 2 页 共 9 页

第三章 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1、生产方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第二,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第三, 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第四,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12、简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含义

答:第一层含义: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素之中。

第二层含义:在现代化生产中,出现了“科学——技术——生产”的过程,使科学对物质生产具有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

第三层含义:首先,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率越来越高。其次,自然科学从理论突破到新产品试制成功的周期日益缩短。再次,科学技术在生产上的广泛应用,使生产力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出加速度的趋势。

13、社会主义改革的特殊性。

答:第一,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主动的、自觉的。剥削阶级的改革是被动地,自发的。

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剥削阶级的改革缺乏深厚的群众基础。

第三,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可以在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范围内,使各种矛盾不断地得到解决。剥削阶级的改革只能暂时缓和社会的矛盾,不能最终解决。

14、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答:改革是发展、稳定相对统一的过程。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胡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

稳定是前提,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

改革是动力,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社会稳定才能获得可靠的保障。 发展是关键,只有通过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所有经济社会问题,才能使改革得以持续进行下去,才能使稳定获得坚实的物质基础。

当前我国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是改革攻坚期、社会矛盾凸显期,在社会稳定中深化改革推进发展尤为重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人们可承受的程度结合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深化改革、推进发展,通过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第 3 页 共 9 页

第二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15、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以及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答:

(1)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取决于生产商品所韩飞的劳动时间的多少。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商品价值量,叫做商品的社会价值,商品的交换是按照其社会价值进行的。

(2)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或能力,由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

(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而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16、资本积累的必然性

答: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叫做资本积累。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积累具有客观必然性,这是由两方面原因所决定的: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求是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竞争是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外在压力。

17、简述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制度。

答:所谓三权分立制度,是将资本主义国家的最高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部分权力,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构行使,议会掌握立法权,政府掌握行政权,法院掌握司法权。

所谓三权分立只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权力分立,无论是立法权还是行政权或司法权,都是由资产积极掌握,由他们所享有,三权具有明显的阶级性。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18、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调控。

答:

(1)任务:是促进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2)目标:保持经济的稳定和一定程度的增长,保持币值和物价的稳定,实现充分就业,保持国际国内收支的大体平衡等。

(3)方式:

一是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调节、控制和介入。

二是国家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调节与控制。主要运用经济手段。这是主要方式。

(4)手段:对经济的调控手段,主要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个别情况下出台行政手段。

19、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主要表现

答:

(1)从生产力方面看。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力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社会财富迅猛增长,经济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发展。

(2)从生产关系方面看,所有制、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三方面都做了一系列调整。

(3)从上层建筑方面看。当代资本主义在上层建筑方面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政治与法制的有效结合;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的职能增强;资产阶级的民主形式进一步扩大。

第 4 页 共 9 页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20、列宁对社会主义的主要贡献。

答:

首先,把社会主义建设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

其次,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位。

再次,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特别是过渡时期不能认为取消商品经济,而要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最后,列宁还提出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21、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民主

答:

(1)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它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成政府,管理国家。

(3)社会主义民主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作为上层建筑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所以是手段。作为一种优越的社会制度,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完善社会主义,所以又是目的。

(4)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的重要目标和任务,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22、人们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深化(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特别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中,人们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答:

邓小平把社会主义的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社会主义的根本的和首要的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二,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三,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只有社会主义公有制下实行按劳分配,才能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第四,社会主义事业要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的领导,建立起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

第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

第六,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第七章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3、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的关系

答: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有机的联系和统一。

一方面,远大的理想实现阶段共同理想的奋斗目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是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

另一方面,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远大的理想的坚实基础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为实现社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我国的成功实践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 5 页 共 9 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选择题重点复习题(最终完整版)

注:红色字体题目是之前资料部分章节内容的最新补充。

1.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是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P43

2. 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P43

3. 《共产党宣言》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P44

4. 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P47

5.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P49

6.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P55

7. 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P61

8.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有这样那样的差别,但都主张世界统一于精神。P62

9. 物质唯一的特性是客观实在性。P64

10.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P65

11. 实践主要有三种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

活动。P68

12.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P71

13.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务的灭亡。P73

14. 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P73

15.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P74

16.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P75

17. 本质是指事务物的根本性质以及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P88

18. 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运动着的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P90

19. 抹杀意识的主观特征是: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P93

20.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P94

第 6 页 共 9 页

21. 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

明:时间是认识发展的动力P99

22.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P104

23. 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P108

24. 完整的认识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多次反复才能完成P109

25.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一切真理同时具有的两种属性P113

26. 绝对真理的真理观: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P113

27. 坚持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原因: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P115

28. 从群众来到群众去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也就是实践-认识-实践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这

表明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是完全一致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P122

29. 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具有在制约和影响的作用,不起决定作用平P126

30.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P128

31. 渗透性因素,主要是自然科学,只有渗透到生产力的其他各类因素中,才能转化为现实

的生产力。P129

32. 人类社会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是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P130

33. 国家政权和领导国家政权的政党是上层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P133

34. 经济社会形态划分以生产关系的性质划分。P135

35. 承认历史决定论和承认主体选择是一致的、不矛盾。P138

36. 社会基本矛盾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P139

37.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P140

38. 社会改革指社会体制进行的改善与革新P145

39. 人民群众从量的规定来看是指:社会成员的大多数P151

40.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着P160

41.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P165

第 7 页 共 9 页

42.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P170

43. 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P173

44. 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P175

45. 危机阶段是在生产周期的决定性阶段P182

46. 银行利润在数量上相当于银行资本家自有资本所获得的平均利润P185

47. 资本主义议会的首要职权:立法权P189

48. 金钱是资本主义价值判断的标准P191

49. 资产阶级民主制以议会制为核心和主要标志。P191

50. 资产阶级价值观以金钱作为价值判断的重要标准。P193

51.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到:垄断阶段P197

52.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概括为垄断。P197

53. 二战以后,形成了新的垄断组织形式和垄断资本国际经济组织的载体——跨国公司。P199

54. 金融寡头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P199

55. 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实行“参与制”实现的。P200

56. 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组织指定的垄断价格来实现的P202

57.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最基本形式是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P205

58. 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对外经济关系的重要一手:资本输出P209

59. 资本输出有两种形式: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P209

60.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本质上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P214

61. 社会经济形态,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用实现的。P219

62. 列宁指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最充分的物质准备,是社会主义的前阶。”

P220

63.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度的历史必然性是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资本主义的历史局

限性决定的P220

第 8 页 共 9 页

64. 《共产党宣言》,是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P225

65.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P225

66. 列宁提出的社会主义革命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论,以帝国主义阶级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

为依据。P227

67. 1918年到1921年春,列宁领导战时共产主义政策。P228

68.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工人阶级执政党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和根本任务。P234

69. 工人运动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阶级基础。P244

70.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P246

71.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P247

72. 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P249

73.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一个集中体现着共产主义社会主要特征和本质要求的原则标

志。P253

74. 国家消亡:是随着阶级的消亡而失去其存在的必要性,从而自然而然的自行消亡P254

75. 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为社会主义社会,第二阶段或高级阶段为共产主义

社会。P258

76. 社会理想是人们最根本的,起主要和决定作用的理想。P265

77.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人民的历史使命和共同理想。P265

7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奠定坚实的基础。P266

第 9 页 共 9 页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


TOP最近更新内容

    园林史名词解释
    长城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
  • 上一篇:2015.10月人员素质包过资料
  • 下一篇:冗余伺服机构自动化测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