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条件反射:学习;反射中枢:大脑皮层。

【例题】当人看见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C ) A. 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 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 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 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解析】酸梅色泽直接刺激感受器——视网膜,使其产生兴奋,兴奋沿着反射弧传导,最终(1)有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在统一组织中,如膝跳反射,有的感受器和效应器不在同一组织中,如缩手反射。

(2)一条反射弧中至少有两个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组成,如膝跳反射,而缩手反射由三个神经元组成。

(3)某些简单的反射中枢在脊髓,而大多数复杂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4)神经中枢的兴奋不会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因为兴奋再传到过程中,神经纤维上的局部电流过后恢复静息电位,释放的神经递质也随之被分解或重新吸收到突触小体,所以不会影响下一次兴奋,感受器敏感性不变。 (5)完成反射的条件

①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的前提条件。②需要有适宜的刺激才能完成反射活动。③具有神经系统的多细胞动物才有反射,植物和单细胞动物没有反射。如含羞草受到刺激时叶片合拢以及草履虫受到刺激时的反应属于应激性而不是反射。

(6)感觉的产生不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感觉的产生只需要经过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3个环节,且产生感觉的中枢在大脑皮层。 (7)无论刺激点离效应器近还是远,效应器的反应强度是一样的。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静态学习动态运用

1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1)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

细胞未受刺激时,细胞膜内外两侧存在外正内负的电位差,

叫做静息电位。同时这种外正内负的状态称为极化。该电位

差等于膜内电位减去膜外电位,因为几乎所有动植物细胞膜内

电位都比膜外低,所以得出来的是负值。如哺乳动物的神经细

胞的静息电位为-70mV(即膜内比膜外电位低70mV)。

①图中a点表示的是未受刺激前的静息电位,当然是负值。

②受刺激后,膜电位向膜内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称为膜的去

极化,在该图中即从静息电位a处上升到b点(0mV)的过程。

③图中bc段,即膜电位变成了内正外负,称为反极化。

④电位从c点又逐渐下降至静息电位水平,这种膜内朝着正电荷减少方向发展,逐渐恢静息电位的过程,称为复极化;在复极化的过程中电位差可能比静息电位的值更负,即该图中d点处,叫做超极化.最后de过程恢复为原来的静息电位。

【易错易混】细胞外液Na+、K+浓度改变对膜电位的影响

【解释】细胞外K浓度上升,导致细胞内K向外扩散减少,从而引起静息电位绝对值变小。反之,静息电位绝对值变大。细胞外Na+浓度上升,导致其向细胞内的扩散量增加,从而引起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大。反之,动作电位峰值变小。

(2)膜电位变化及其测量

【规律一】:如果测量的是膜内和膜外的电位差,当两个测量电极之间的间隔距离较大时、则测量结果会出现两次同向的电位波动。

静态学习 动态运用 2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规律二】:如果测量的是膜内和膜外的电位差,当两个测量电极之间的间隔距离较近时、则测量结果会出现一次电位波动。

【规律三】:如果测量的是膜外两点的电位差,当两个测量电极之间的间隔距离较远时、则测量结果会出现两次方向相反的电位波动,且中间显示两侧电位差为0

的时期较远。

静态学习 动态运用 3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规律四】:如果测量的是膜外两点的电位差,当两个测量电极之间的间隔距离较近时、则测量结果会出现两次方向相反的电位波动,且中间显示两侧电位差为0的时期较短。

【总结】

a电位—b电位

【拓展】分析如下图若b侧损伤则会怎样变化?(涂黑区表示兴奋区域,阴影区表示损伤部位。

静态学习 动态运用 4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例题1(2009 山东)】如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c )

A. 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

B. 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

C. 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D. 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

【例题2】

图甲为某一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流表的a、b两极置于膜外,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t1~t2、t3~t4电位的变化分别是Na+内流和K+外流造成的

B. 兴奋传导过程中,a、b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b→a

静态学习 动态运用 5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C. 在图乙中的t3时刻,兴奋传导至b电极处

D. 未受刺激时,电流表测得的为静息电位

【解析】

A、电极测的膜外的电位,t1~t2为静息电位,是由K+外流造成的,t3~t4电位为动作电位,是由Na+内流造成的,A错误;

B、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所以兴奋传导过程中,a、b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a→b,B错误;

C、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动作电位是外正内负,电流表会有不同方向的偏转.在图乙中的t3时刻,兴奋传导至b电极处,并产生电位变化,C正确;

D、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称为静息电位.图甲所示两电极都在膜外,所以电流表测得的为零电位,D错误.

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的结构:轴突—细胞体;轴突—树突;轴突—轴突;树突—树突

(2)从功能上说,突触可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

(3)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物质,主要有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氨基酸类、一氧化氮等。 ①兴奋性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多巴胺等,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增强。 ②抑制性神经递质如γ—氨基丁酸、去甲肾上腺素等,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对Cl-的通透性增强。

③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就被酶破坏或被移走(被重新吸收到突触小体或扩散离开突触间隙)而迅速停止作用。

(4)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易错易混】

(1)突触的兴奋或抑制不仅取决于神经递质的种类,更重要的还取决于受体的类型。

(2)异常情况:①若某种有毒物质使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②对某些药物敏感:突触后膜的受体对递质有高度的选择性,因此某些药物也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传递过程,阻断或者加速突触的传递。

(3)帕金森病——多巴胺减少;抑郁症——去甲肾上腺素和5—色胺减少。

【例题1】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 A端与效应器相连接,B端与感受器相连接

B. C处的液体是组织液,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影响兴奋的传递

C. 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

D. 把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D处没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

【解析】C项缺少对照组。

【例题2】获2013年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发现了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功能,揭示了信号如何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运输物.

突触小泡属于囊泡,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静态学习 动态运用 6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 B )

A. 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

B. 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

C. 突触前膜的特定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

D. 突触小泡中运输物的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

【解析】A、突触小泡在运输时所需的能量由神经元中的线粒体提供,故A选项正确;

B、神经元细胞和其他体细胞均来自同一个受精卵,遗传物质相同,基因也都相同,只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并不是神经细胞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故B选项错误;

C、科学家发现的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在细胞中基因选择性表达蛋白质,揭示了信号如何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运输物,从而决定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故C选项正确;

D、突触小泡中运输物为神经冲动的电信号转变而来的神经递质,其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故D选项正确。 【实验类】探究或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时,若为验证性实验,则结论按照教材上的描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若为探究性实验,则要分情况讨论:双向、单向A→B、单向B→A三种情况。

【例题1】将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做蛙心静脉灌注,以维持蛙的基本生命活动。暴露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连接电位计a和b。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a和b有电位波动,出现屈反射。下图为该反射弧结构示意图。

(1)用简便的实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

(2)若在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物,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a有波动,电位计b未出现波动,左后肢未出现屈反射,其原因可能有:①_______;②_________。

【解析】(1)在电位计b与骨骼肌之间适当刺激,电位计b出现电位波动,左后肢屈腰,电位计a没有波动。 (2)药物阻止神经递质的释放 药物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阻碍其与神经递质结合

【例题2-2014浙江理综】为验证反射弧的组成与作用,某同学提出了以下实验思路:取蛙1只,捣毁该蛙的脑,将其悬挂起来.

①用1%H2SO4溶液刺激该蛙左后肢的趾端(如图),观察是否屈腿.

②洗去H2SO4,再用1%H2SO4溶液刺激该蛙左后肢的趾端,测量该刺激与屈腿是否同时发生. ③分离得到该蛙左后肢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用电刺激直接刺激腓肠肌,观察其是否收缩. ④用电刺激直接刺激上述标本的腓肠肌肌细胞,在坐骨神经上是否能测量到电位变化. (说明:实验条件适宜;实验中的刺激强度足够;屈腿反射属于屈反射)

请回答:

静态学习 动态运用 7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1)设计表格,并将预测的实验结果与结果的原因分析填入表中.______

(2)为了验证屈腿反射中的反射中枢所在部位,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写出第⑤项实验思路.______. 【解析】(1)

(2)⑤用针捣毁该蛙的脊髓,再用1%H2SO4溶液刺激该蛙的左后肢趾端,观察是否屈腿。 5、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大脑 小脑

脑 间脑

中脑

脑干中枢神经系统 脑桥

延髓

神经系统 脊髓

躯体神经

周围神经系统

内脏神经

躯体感觉神经 内脏感觉神经

交感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

副交感神经

(植物性神经、自律神经)

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的结构

神经中枢:中枢神经系统中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的区域。

静态学习 动态运用

8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例题】下图为人体神经系统的部分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阻断?,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

B.脊髓缩手反射中枢受损时,刺激图中③处仍可产生正常的反射活动

C.如果①处受损则人体不能产生相应感觉,但是能够对图中刺激作出反应

D.被针刺后缩手和害怕被针刺而缩手都是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非条件反射

静态学习 动态运用 9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解析】图中?是把脊髓的信息传递给大脑,阻断?,病人没有感觉,手能动;脊髓缩手反射中枢受损时,刺激图中③处仍可产生缩手反射,但这不能称为反射活动。

6、人脑的高级功能

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与海马体有关。

长期记忆可能于新突出的建立有关。

【例题】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主要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下完成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大脑皮层具有直接控制四肢反射活动的能力

B、兴奋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从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

C、大脑皮层H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D、条件反射的建立与脊髓等低级中枢有关

【解析】A、大脑皮层通过脊髓间接控制四肢反射活动,A错误;

B、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形式是化学信号,B正确;

C、大脑皮层H区发生障碍的患者能说、能写、能看,但不能听懂别人讲话,C正确;

D、条件反射的建立与大脑皮层和脊髓等低级中枢有关,D正确。

静态学习 动态运用 10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通过激素的调节§

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

(2)沃泰默的实验分为三组,其中第一组为实验组;第二组为对照组,排除盐酸对胰腺作用的影响,盐酸通过血液运输到达胰腺,但是小狗不分泌胰液,说明不是由于盐酸的直接刺激使胰腺分泌胰液的;第三组也为对照组,验证胰液分泌是由神经作用的结果,所以将神经切除。

(3)沃泰默的实验一和实验二对照得出结论:胰液的分泌是盐酸刺激小肠粘膜引起的,盐酸本身不会直接刺激胰腺分泌胰液的。沃泰默的实验三得出结论:盐酸刺激小肠粘膜后引起

胰腺分泌胰液并不是通过神经调节的形式完成的。斯他林、贝利斯的实验得出结论:盐酸刺激小肠粘膜后引起胰腺分泌胰液是因为盐酸使小肠黏膜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通过血液传送给胰腺并促使其分泌胰液。

【例题】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沃泰默实验其中一组对照组排除盐酸作用于胰腺分泌胰液 B、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C、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研究基础上,勇于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与创新是成功的关键

11

静态学习 动态运用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12

静态学习 动态运用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记忆】性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固醇;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髓质激素——氨基酸衍生物;其余为蛋白质或多肽。 【易错易混】

(1)短时间内缺碘,在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下,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会出现减少、增加、稳定的变化过程。

(2)并非所有的受体都在靶细胞的细胞膜上。一般情况下,多肽、蛋白质类激素和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与靶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而引发调节效应;固醇类激素与靶细胞内受体特异性结静态学习 动态运用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1)胰高血糖素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胰岛素 +)

+) 血糖升高 抑制 血糖降低 促进

(+胰高血糖素

(2)尿糖≠糖尿病:如正常人一次性摄入糖过多,尿中会出现葡萄糖,但该人不属于糖尿病患者。

(3)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及危害

血糖含量的正常范围为0.8~1.2g/L,临床上把空腹时血糖含量超过1.3g/L叫做高血糖。血糖含量高于1.6~1.8g/L的范围时,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液排出,叫做尿糖。

①原因:病人的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这样就使得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和在细胞内的氧化分解与利用发生障碍,而此时肝脏释放的和由非糖物质转换来的葡萄糖则多,因而出现高血糖。由于细胞内能量供应不足,患者总感觉饥饿而多食;多食又进一步使血糖来源增多,从而使血糖含量继续升高当血糖含量高于1.6~1.8g/L时就会出现尿糖。

②症状:“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这是由于糖尿病人在排出大量堂的同时也带走了大量水分,于是会出现多尿口渴多饮的现象。又由于糖氧化功能发生障碍,使体内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加强,导致消瘦和体重减轻。

③危害:糖尿病是终生性疾病,需终身治疗,可出现多种重症并发症。此外,严重的代谢紊乱导致机体产生过多的乳酸和丙酮酸,可引起糖尿病高渗性昏迷、酮症算中毒和乳酸性酸中毒,这是三种可直接危及生命的急性重症并发症。

④防治:糖尿病目前没有根治办法。常用调节和控制饮食并结合药物的方法进行治疗。轻度患者控制饮食,配合口服降血糖药物;;重度患者除控制饮食外,还需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肥胖的重症患者,除上述治疗外,还需限制能量物质的摄入和加强锻炼。

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中应注意:不吃糖,少吃含淀粉多的食物,多吃一些含膳食纤维较多的食物。

【例题1】糖耐量受损(IGT)的人表现为空腹血糖浓度正常、负荷(如饮食)后血糖浓度升高异常。为了探究运动对IGT的干预情况,受试者于餐后进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30 min,定时采样测定血糖浓度及胰岛素含量,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可初步推测

静态学习 动态运用 14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


TOP最近更新内容

    长城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
    园林史名词解释
  • 上一篇:学案电解池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 下一篇:祥山中学期中化学模拟试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