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
案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 3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 3
(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 9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 12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 13
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 15
第二节 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 23
第三节、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 27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 29
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 32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 57
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 58
第二节、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 68
第三节、辛亥革命的失败 ............................................. 73
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 78
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 78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 85
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 87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 91
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 94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 97
第一节、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 98
第二节、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 101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103
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 104
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 106
第三节、国民党与抗日正面战场 ............................... 109
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 109
第五节、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 115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 118
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 119
第二节、国民党集团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 121
第三节、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 124
第四节、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 127 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 ........................... 132 建设新时期(1949-2009) ................................................. 132
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 132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 143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 156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 171 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1840-1919)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教学内容
本讲在教材内容上是起着总领全编的作用。它主要回答了近代中国八十年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的基本性质、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以及基本历史线索等一些具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教好这一章对于整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意义重大。
1.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至衰的转变。
2.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崛起与对外殖民扩张的基本特征。
3.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性质与两对基本矛盾。
4.近代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5.中国近现代史的三条基本历史线索:反帝斗争;反封建斗争;发展资本主义与实现现代化。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讲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以及在鸦片战争前中西之间的差距和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历史背景、原因和特征,并使学生明确近代中国社会的两个基本矛盾和两大历史使命,理清1840-1919年中国的基本历史线索和历史主题,使学生正确了解中国近代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与人生观。
教学重点
1.为什么要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如何认识鸦片战争前中国与西方两种制度与两种文明?
2.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什么?如何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是什么?
教学难点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方法
导入式、讲解式、启发式、讨论式等综合方法,穿插图片和适当音像材料。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过程
1.开篇部分从展示图片入手,重在介绍本门课程的性质和意义。
2.背景问题略讲,讲侵略战争不做具体史料介绍,突出问题的启发引导。
3.讲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及历史任务时,注重问题的讨论。
思考讨论题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参考书目
1.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节选)。
2.(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科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3.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4.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李侃:《中国近代史》(第四版),中华书局,2004年版。
导入语
中国有着令世界惊叹的四大发明,长期以来远远走在世界文明的前列,但在鸦片战争及鸦片战争后的多次中外战事中都是头破血流、丧权辱国。那么,我们不由得要问,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到底处于怎样的情形,鸦片战争前的世界到底发展到了怎样的程度,中国衰落、西方崛起的原因是什么呢?
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1、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绵延发展,传承不绝。中国者,中央之国也。古代东亚存在着华夷秩序圈,“华夷”是庞大的中原王朝和拱卫在周边的蛮夷小国构成的一个自足空间。华夷观念的本身,隐含着世界视角,整个世界就是由“华”加“夷”构成,华贵而夷卑,贵中国而贱夷狄。在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体系下,自认为处于世界中心的中原王朝,相对于周边的蛮夷小邦,便总以天朝上国自居,有着一种天然的优越感。尤其是大一统时期,疆域辽阔,四海陈平,这种优越感便更为强烈了。
中华文明丰富多彩,灿烂辉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文学艺术高峰迭起。彪炳千秋的四大发明,享誉世界的丝绸瓷器,浩如烟海的典籍文献,瑰丽璀璨的书法绘画,神秘精美的石窟雕塑,气势宏伟的秦始皇陵,巧夺天工的宫殿园林,堪称人类文明奇迹的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的贡献。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兼收并蓄。中华文明是中国各民族各地区文明交融和汇合的产物,也是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果。正是中华文明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张謇、班超通西域,玄奘取经,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等伟大壮举和动人佳话。中华文明不仅传播、辐射、影响到周边各国和世界其它地区,也从世界各国文明中吸取营养来丰富和发展自己。佛教、伊斯兰教文化都能传入中国,并被中华文化融合,发展成为颇具特色的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
2、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在经济上,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机构。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中国的封建社会自战国开始,至鸦片战争延续了两千多年。尽管历史上出现 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过“文景之治”、“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永乐盛世”、“康乾盛世”等大治之世,但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历史出现了新的发展轨迹,而古老的中国仍然在封建社会的老路上徘徊,社会发展缓慢甚至迟滞。明清时代的中国,更以“天朝上国”自居,傲视四夷,渐渐走向了封建社会的末世。例如,郑和下西洋,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耀国威于异域。永乐皇帝朱棣只管听大臣们“千国万国皆归正,现帝廷,朝仁圣”的颂词,才不管耗费了多少国库银子呢。明末清初,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并绘制了一副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当他在广东肇庆第一次向中国人展示这幅地图时,因将中国置于“稍偏”的位置上,遭到人们愤怒的抗议,最终迫使他把中国重新置于中心位置,众怒方才平息。1602年当他把这幅地图展示给皇帝和大臣们看时,立刻在朝堂上引起了一阵骚动。因为在这张地图上,中国并没有被放在世界的中央,这就遭到了很多人的怀疑和批判。而当利玛窦试图说服他们时,竟被斥为“邪说惑众”、“海外奇谈”。明朝士大夫魏浚利的话很能代表这批人的观点:“利玛窦以其邪说惑众,所著舆地全图乃光洋渺茫,直欺人以目之所不能见,足之所不能至,无可按验耳,真所谓画工之画鬼魅也。”
清王朝尽管反对 “明华夷之辨”,提倡天下一家,中外同观,罔有殊别,但仍将中华文化圈以外目为夷狄,严守夷夏之防,在外交关系上只有上對下的君臣觀念,沒有现代的國際外交觀念。对于藩属国以外的国家,包括西方各国,清王朝一般皆视之为“化外蛮夷之邦”,在官方文书中蔑称为“夷”,并在其国名上加“口”字旁。清王朝在对外关系上,自以为是居于他国之上的“天朝”,不承认与之平等的国家的存在,即所谓“敌国”。从某种意义上讲,“天朝”对外体制,使中国成为一个世界,而不是世界的一部分。1792年,英政府派马噶尔尼率领一个700余人的使团来华,希望中国增开通商口岸,减少对广州通商的限制,两国互派公使。但是,在以天朝上国自居的中国看来,中华富有四海,允许通商只是对外夷的一种恩赐,在乾隆皇帝给英王的敕谕中就明显体现了这一点:“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磁器、丝筋,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今尔国使臣于定例之外,多有陈乞,大乖仰体天朝加惠远人,抚育四夷之道。” 1826年,英国再派阿美士德使华,清政府依照“天朝”制度, 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仍将其当作贡使来接待,结果不欢而散。1838年,英国驻华商务总监督义律投递文书,封面上无“禀”字样,两广总督邓廷祯即“原封掷还”。鸦片战争时期,顺天府尹曾望颜提出的对策称:“愚以为今日要策首在封关。无论何国的夷船,概不准其互市,彼百数十船载来之货久不能售,其情必急,而禁绝大黄、茶叶,不令商民与之交易,更有以制其命。”
清朝傲视“四夷”的“天下”观念,部分是因为儒家文化的优越和外传的历史传统,部分是由于长期以来中国社会经济水平,并不低于西方。十六世纪西方人初至,中国乃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十七、十八世纪之交,康熙大帝的文治武功,使中国进人一个新的“盛世”;即使是在十八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前,中国的社会生产力仍不低于西方各国,生产总量则远远超过之。至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确确实实是落后了。但是,由干文化背景的不同,英国最先进的事物,经过儒家教义的折光,顿时变为最荒谬不堪的东西。君主交宪,在皇权至上面前,有如大臣擅权;经商贸易,在农本主义面前,显为舍本求末;追逐利润,在性理名教面前,只是小人之举;至于女王主位、男女不辨,更是牡鸡司晨之类的“夷俗”;即便令人兴叹的西方器物(钟表、玻璃、呢羽等),享用赏玩收藏之余,仍可斥之为“坏人心术”的“奇技淫巧”。无怪乎通通200余年后,中土的官僚士子们并未折服于西方,反坚信中华文物制度远胜于“西夷”,尽管他们在一个事实方面已经达成了共识:西方“船坚炮利”。
康乾盛世以后,清王朝衰相尽显,面临着严重的封建统治危机。其一,官僚机构陈腐不堪。嘉道以来,“疲玩”、“委靡”习久成风,“内外大小之臣,具思全躯保室家,不复有所作为,以负圣天子之知遇,抑岂无心,或者贫累之也。”龚自珍对官场的萎靡陈腐进行了无情批判,写道:“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其二,人口激增的巨大压力。康熙初年,全国人口1000余万。1764年,约为二亿零五百六十万人。1812年增至三亿三千三百余万人,到1835年达四亿多人。从康熙二十年(1681)到咸丰初年,中国人口总数大约增加了三亿一千万。人口基数庞大,增长速度也越来越快,而耕地面积则不可能成倍增长。嘉庆年间全国人均耕地二亩多,道光年间已下降到不足二亩。这是一种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但却不能不导致农业人口的日益过剩。其三,阶级矛盾的尖锐。在封建生产关系下,地主阶级占据大片土地,农民则很 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少或完全没有土地。随着土地的集中,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沦为佃农和流民。农民生活日益贫困,阶级矛盾趋于尖锐。嘉庆年间,林清曾率北京郊区一支两百人的起义军,一举攻入紫禁城,以致嘉庆皇帝惊呼这是“汉唐宋元明以来未有之祸”。其四,军队的腐化与武备的废弛。鸦片战争前,清王朝拥有22万八旗兵和66万绿营兵,但都已经腐败不堪,军官不理营务,士兵不勤操练。京城的八旗兵,“三五成群,手提鸟笼雀架,终日闲游,甚或相聚赌博。问其名色,则皆为巡城披甲,而实未曾当班,不过雇人顶替,点缀了事。”外省军队,甚至出现了骑兵没有马、水勇不习水、武器生锈、炮台失修的严重现象。至于沿海水师,大都老弱无用,战船多半“遇击即破”。清军使用的火器,主要不是中国发明研制的,而是仿造明代引进的“佛郎机”、“鸟枪”、“红夷炮”等西方火器样式制作的。由此可以说,清军使用的是自制的老式的“洋枪洋炮”。就型制样式而言,与英军相比,整整落后了200年。据估计,就全国范围而言,鸟枪手与刀矛弓箭手的比例大约是5:5。在鸦片战争中,刀矛弓箭之类的冷兵器在战场上用处不大。由于鸟枪数量不足,在鸦片战争中,各地又纷纷赶制了一批,配发作战部队。然而,这些赶制的火器,质量尤其低劣。加上这些因素,可以试想一下,多少支兵丁鸟枪方能抵得上一支英军的伯克式或布伦士威克枪?如果把这些枪改换成持枪的士兵,可以再试想一下,多少名清军十兵方能抵得上一名英军士兵?
经过“康乾盛世”这段落日余晖后,中国不仅面临着严重的封建统治危机,更面临着来自西方的严重挑战。然而,这时的清王朝依旧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荣光之中,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浑然不觉。
3、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英国在1640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势力与封建主义势力经过半个世纪的反复较量,到1688年经过光荣革命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1784年,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机器工业开始取代工场手工业,工业生产的发展突飞猛进。到1840年,英国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5%,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强大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家。从16世纪末,英国就开始入侵印度。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经济危机,英国资产阶级加紧推行殖民扩张,一些侵略分子不断公开鼓吹武装侵略中国。
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法国于1789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到1840年成为仅次于英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家。随着法国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也加紧向外扩张势力。
美国在独立战争胜利的基础上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尽管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却很快,它的农业机器生产数量迅速超过欧洲各国,到1850年铁路总长度居世界第一。1835年,美国组织东印度洋舰队,执行其对远东的“炮舰政策”。
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从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也开始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18世纪后期出现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19世纪初开始在棉织业中使用机器生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了一定的发展。由于中俄接壤,沙俄在对华贸易方面,比其他欧洲国家处于有利的地位。
与西方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和西方世界的异军突起相伴随的就是疯狂的殖民扩张,这使古老的中国面临着一场空前的挑战和危机。这时的中国却依旧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荣光之中,依然是一种寰宇之内、唯我独尊的自大心态。因此,在中西发生碰撞之后,老态龙钟的中国便不可避免地要被动挨打了。
经过对鸦片战争前中国与西方的对比,我们也就不难理解鸦片战争前中国衰落和西方崛起的真正原因了。西方主要国家相继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为其发展创造了政治上的前提和保证;中国依旧在封建社会中盘旋,封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造成的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在清王朝末期爆发,堵塞了中国由传统向现代变革之路。
那么,鸦片战争前中国的落伍与西方的崛起给我们以怎样的启示呢?实践证明中国走封建主义的老路,只能是死路一条。资本主义道路是一条新道路,在西方取得了很大成功,但这是不是中国的前途,还需要我们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做出认真的思考,还有待于历史的检验。
(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1、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在清朝封建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的时刻,以 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工业革命后在全球进行对外扩张的结果。这正如当时马克思所说;西方的原始积累“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中,继续发生作用。”19世纪上半期,我国周边的一些国家相继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或列强的势力范围,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与中国之间的缓冲地带越来越少了,它们必然要把古老而又落后的中国当作下一个掠夺对象。
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历史转折点,它使中国社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战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一个独立自主、统一的国家;战后,中国的领土开始割裂,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中国已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战前,中国在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逐渐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中国逐渐被纳入世界殖民主义体系,日益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
2、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其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其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半殖民地主要指主权状态,半封建主要指经济社会形态。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 1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后来,帝国主义国家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资本主义,形成“三座大山”),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尽管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旧的封建统治阶级即地主阶级仍然掌握着国家政权。大部分地主仍然依靠地租剥削为生,但也有一部分地主从乡村搬到城市,开始投资于新式工商业,成为资本家。
旧的被统治阶级即农民阶级,仍是近代中国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由于土地兼并加剧,不少自耕农失去土地沦为雇农或贫农。一些破产或失去土地的农民进入城市成为产业工人的后备军。农民阶级地位低下,生活悲苦,具有强烈的革命要求,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但他们具有作为小生产者的阶级局限性,不可能单凭自身力量得到解放,也不可能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中国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这是中国社会前所未有的两个新的阶级力量,它一经产生,就必然要在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引起新的变化。
中国近代第一批产业工人,最早是通商口岸的码头工人和外国轮船雇用的中国海员。由于外国资本相继在华设厂,中国产业工人的队伍也随之扩大。随后在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和中国民族近代企业中,工人的人数也日渐增加。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不但是伴随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发生和发展而来,而且是伴随着帝国主义直接在华经营企业而来。从时间上看,中国无产阶级要比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早了近三十年。中国近代工业大部分不是从工场手工业发展起来的,中国无产阶级的前身也主要不是从工场手工业工人转化而来,而是破产的农民和家庭手工业者。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第一,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劳动条件差,劳动时间长,工资待遇低,毫无政治权利,革命性最强。第二,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从地区上讲主要集中于上海、广州、武汉、天津等大城市,从行业上讲主要集中于纺织、面粉、采矿、铁路等行业,便 1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于形成革命的力量和传播先进的思想。第三,它主要是从破产农民和家庭手工业者转化而来,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中国资产阶级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和刺激下,主要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来。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是大官僚与大买办的结合。买办是一个特殊的经纪人阶层,具有洋行的雇员和独立商人的双重身份:作为洋行雇员身份的买办,得到外国势力的庇护,可以不受中国法律的约束;作为独立商人的买办,又可以代洋行在内地买卖货物或出面租赁房屋、购置地产等。
早期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虽然有上层和中下层之分,但是作为一个新兴阶级的整体,仍然是一种新的经济力量,并且必然要成为新的政治力量。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重性。它一方面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具有反对外国侵略和反对封建压迫的要求,希望中国能够独立富强,为民族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提供条件。另一方面,它又同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缺乏彻底反侵略、反封建压迫的坚决性。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既带有其历史的进步性和一定程度的革命性,同时又带有先天的软弱性和动摇性。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1、一般来说,当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一些叛国分子外,能够暂时地团结起来举行民族战争去反对帝国主义。这时,民族矛盾特别尖锐,阶级矛盾暂时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2、当帝国主义与中国的反动统治阶级结成同盟,用战争以外的形式共同压迫中国人民,尤其是封建主义统治特别残酷的时候,中国人民往往采取国内战争的形式去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同盟,而斗争的矛头主要直接地指向中国的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矛盾退居次要地位。3、当国内战争发展到从根本上威胁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时候,帝国主义往往直接出兵干涉镇压中国人民的正义斗争,援助中国的反动派。这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战线上。
1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从1840——1919年,这是风云变幻的80年,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质变: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中国人民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不论是中国原有的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还是新生的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都处于这一复杂矛盾体系中,都要寻找正确的解决道路。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教学内容
本讲在教材内容上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简明扼要地讲述了资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以及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与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1.历次资本——帝国主义对华军事侵略的起因与结果。
2.资本——帝国主义对华的经济掠夺与政治控制的特征与社会恶果。
3.资本——帝国主义对华的文化侵略。
4.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与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历程。
5.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与所留下经验教训(从制度腐败与经济技术落后层面来分析)。
6.民族意识的觉醒(地主阶级改革派的经世致用思想、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主张、早期维新派的思想主张、维新派的救亡图存的主张、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反满与振兴中华思想)。
教学目的要求
理解和掌握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认识中国人民历次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原因和历史教训,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必然性,进而强化把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相联系的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操。
1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重点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教学难点
1.如何从侵华战争来纠正学生所持的“侵略有功、殖民有利”的错误观点?
2.如何看待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对华的文化渗透?
教学方法
导入式、讲解式、启发式、讨论式等综合方法,穿插图片和适当音像材料。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过程
1.对“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问题,侧重“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由此引出思考题:如何看待列强侵华的作用?讨论后强调结论,总结历史启示。
2.对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战争的意义及失败的原因和教训问题的讲解,侧重讨论式互动教学,引导学生看清历史本质。
3.本章内容丰富,多注重引导学生讨论、分析问题,确立他们对重点内容的正确认识。
思考讨论题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2.近代中国所进行的反侵略斗争具有什么意义?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参考书目
1.马克思:《鸦片贸易史》、《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国和英国的条约》、《英中冲突》、《对华贸易》、《英人在华的残暴行为》、《新的对华战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2.恩格斯:《波斯与中国》、《英人对华新的战争》、《俄国在远东的成功》,《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3.列宁:《中国的战争》、《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新生的中国》、《亚洲的觉醒》,《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14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