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哲读后感
1、尽管确实,科学家本人是最有能力从事科学的实践者,而且不需要哲学家的建议,但是,科学家并非特别擅长脱离他们的工作而对那种工作进行描述和表征。在推动科学进步方面,科学家们通常是很出色的,但在阐明那种进步由什么构成方面,他们并不是特别出色。
本书前十章依次批判了传统的实证主义和归纳主义、上世纪最有影响力的Popper和Kuhn、继起的Lakatos和Feyerabend等六种试图阐释科学本质的学说,读着颇有大快朵颐之感,充满了智力受虐式的欢愉。第十一章作者提出了自己的中庸观点。新版增写的反映科学哲学进展并继续批判的后五章感觉作者没能充分驾驭,也许是囿于篇幅和受众的认知,如果作者在去世之前还会更新一版的话,希望看到更出彩的论述。另外,由于作者是物理学出身,通篇的论证都是以物理学为例,这使得文中论述的“科学”一词的成色只有七八成,甚至在少量语境下只能指代物理学。总之,已经够牛逼了。如果你觉得自己已经知道了科学是什么,那么你一定还不知道科学是什么。
本书不打算对科学有所贡献,甚至也没打算对我集中讨论的物理学有所贡献。相反,在很大程度上,我试图通过历史事例来澄清物理学是什么或者已经是什么。
2、在社会科学中,生产出来的知识本身就构成了处在研究之中的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例如,经济学理论能够影响个人在市场中的活动方式,从而,理论的改变有可能导致被研究的经济体系的某种改变。这种并发现象不适用于物理学。例如,行星并没有根据我们关于它们运动的理论改变其运动。
3、如果哥白尼理论需要花一个世纪才能获得重要的成果,因而在一个世纪中坚持该理论是科学的,为什么当代马克思主义者(拉卡托斯的靶子之一)努力发展历史唯物主义以便使之获得重要成果就不是科学的呢?当拉卡托斯认识到并且承认,在物理学范围内,他的方法论只能在回顾时借助历史的事后认识作出判断,这时他实际上不情愿地承认,他的方法论根本不能断定任何当代的理论是非科学的“思想污染”。如果不存在“即时的合理性”,那么就不能马上拒绝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以及其他拉卡托斯所讨厌的事物。
4、“科学中不存在即时的合理性”成了拉卡托斯的一个口号,正是在这个口号所体现的意义上,拉卡托斯认为,可以这样解释:实证主义和否证主义想要提供可用来接受或拒绝理论的标准,就此而言,它们力求的东西太多了。
5、波普尔看到了弗洛伊德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根据他们各自的理
论,对大量有关人类行为或历史变迁的事例进行解释
,并且声称他们的理论因此得到了证明,对他们支持各自理论的这种方式,他开始了怀疑。在波普尔看来,这些理论永远不可能错,因为它们有足够的弹性,可以使任何人类行为或历史变迁的事例与他们的理论相一致。结果,虽然这些得到大量事实确证的理论表面上看起来很强大,但事实上,由于它们不排除任何可能性,因而它们什么也解释不了。
6、题目是乱写的,看起来不会那么无趣
一、科学的边界问题
首先,我只是一个被物理系拒收,不是很情愿(但却很幸运的外打正着)地跑去学社会科学的家伙。所以我对科学、科学家和科学研究活动并没有什么发表意见的资格,在此我只能本着对科学精神的敬畏与向往描述下我感知到的东西。这里主要处理的问题不是科学问题——那是一个我无法把握的领域——而是科学与普通人的关系。 “科学”与“民主”作为两种坐标式价值在五四时期被介绍到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但“科学”怎么能作为一种价值标尺而存在呢?“科学”概念更多的是被当作西方文明的精神之一元,而非仅止于一
种学科体系。这样一种源自不同权威体系的精神,当然是可以作为质疑现实的资源予以运用(实际上,在西方的革命运动中科学也是作为这样的角色而在场的),但这不是“科学”本身的逻辑。
科学作为学科体系存在,其涉及的领域在于我们面对的世界是如何的,而不是我们如何面对这个世界。正是由于其关注的问题的明确性,研究方法上的相对客观性,科学才获得了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取代的地位与权威。但我们要注意到,科学的边界何在。科学只能在一系列精确限定的条件下研究事物之间的因果性关联。超越边界,处理其无法涉及的领域,甚至进而进入价值层面,就意味着科学的精密性无法得到其自身方法体系内的保证。
“经××科学机构权威论证,××产品如何如何,使用它可以如何如何??”
“某国科学家发现,××(一般是食物、饮料之类的)可以促进有效健康,改善从皮肤到心血管再到毛发的一系列问题??” “人家科学家都说了,××这东西是科学根据的,那可不是迷信??”
当科学变成广告话语(以及其他一切需要求助于外在合法性资源的事物)诉诸的有效权威,这时,对科学的信任就变成了意识形态,当科学变成主义,科学的权威在一定程度上是被滥用了。完全严谨地行走在界限之内,而不把某种惯常的思维方式带入其他领域,这大约只能是个理想型。但是作为科学研究领域之外的普通人,科学更多时候是作为一种合法性的资
源而存在的,于是乎,日常生活中科学的边界问题就更加需要注意。我们似乎有必要对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的方法,什么是科学的结论进行探讨。
二、科学越界之后的问题
虽然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取得了伟大的成果,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触及人类思想的丰硕果实,但是无论怎么扩大范围,放松限制条件,实际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始终是极少数。由于科学研究事业的极度专业性要求,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近乎苛刻的筛选机制使得那些真正能够站在第一线,用双手触摸时代科技前沿的人是少数中的少数,精英中的精英。我们似乎应该承认,科学的发展,绝不仅是来自其严谨的理论逻辑,严格的实验论证,不断重复的检测,如果没有那些伟大人物的天才头脑的灵感火花瞬间的燃烧,科学发展中的障碍的突破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说了这么多好听话,其实意思是,普通人毕竟和科学有相当一段距离,科学对我们的生活有多少发言权,该有多少发言权,这是需要考察的。施特劳斯在《自然权利与历史》中谈到的“意见与知识”的问题,就在于既然不可能所有人都是专家,都能把握科学或者政治上的问题,那么宽容普通人在某些问题上的“愚昧”就绝对是必要的。
科学家和哲学家往往希望以其专业性的“知识”来取代普通大众的“意见”,而此举的危险性就在于,社会是建基于普通人日常交往中建构出的稳定的意见世界之上的,而“知识”则是以命题的真值性为最优先考量的,完全以“知识”取代“意见”将会导致社会结构的打断与破裂,日常生活组织的不可能。
另外,科学权威的滥用将导致科学权威的模糊和下降,不管是对普通人还是对科学,这都不是什么好事情。将科学作为追寻真理的有效手段,这是没有问题的,但将当下的科学结论当作已经呈现的全部真理就落入了迷信的老路。在我看来,迷信科学是对严谨的怀疑态度的挑衅,是对科学的亵渎。(当然,那些认为自己的发现绝对正确,前无古人的正确的科学家,我对他们表示理解,但这依旧是不对的)
三、科学哲学的问题
在我看来,科学哲学首先要处理的是科学的边界问题。(偷偷地说,科学哲学对科学家而言有没有意义,有多大意义,都很成问题,查尔默斯在《科学究竟是什么》的最后都承认,关于科学究竟是什么,也许只有科学家有发言权,哲学家说了什么也许并不重要。所以我认为科学哲学的主要面向是普通人,让科学得到其应有的尊重的同时,我们应该对科学工作生产出的结论保持冷静严谨的态度)
7、 理论概论写得好其实很难,需要作者对学科内有史以来各类观点的深入了解和客观评估,加上作者自身的理论体系,为此教材类书的独创性增色不少,避免了泛泛之谈。Chalmers从1976年编写第一版科学哲学教材开始,至1998已更新到第三版。在科学学科内部日益走向专家化细分化的大环境下,第三版较第二版完成了更大的转变,由讨论方法论转向本体论,即因果律的根本驱动和科学实在论。又增入最新的贝氏定理与新实验主义,虽然这两种思潮的理论解说力因为其过于贴近实践操作而减弱。前者完全基于概率论,解释了科学推论的一种性质与方法,却给人隔靴搔痒浅尝则止的感觉。后者则试图将实验作为一种独立的知识,希冀与理论性的普适论述划清界限,在这个充分自足自洽的“生命体”内,实验另一端仅导向具体法则,而非宏大假说。
作者Chalmers曾是Popper的学生并深受其“证伪”思想影响,在前六章的书写看得出来他对Popper学派批评实证主义和归纳主义的承接。也是全书最明朗易懂的部分。再自然引入Kuhn和Lakatos对科学的结构性论述,则稍微拉远了观看科学实践的距离,进行科学哲学的客观建构。此后,科学哲学倾向多元化甚至混沌,极端的例子如Feyerabend号称“anything goes”的无政府主义态度。Feyerabend支持十九世纪哲学家Mill的自由论,提倡个人的全面教化以达至美好
生活,为讨论科学首次引入外在的人性化的价值观,甚至颠覆既有的科学论述,认为科学源自形而上的偏见和宗教需求,与巫术无大分别。潜台词为,科学不过是与其他类型平等的知识,也是一种意识形态。不过Chalmers不惜笔墨大量谈论这个与主流观点格格不入的“异端”思想,正体现了“科学”的自我反思自我纠正功能。
哲学探讨对科学史实却总是后设的,不支配,不影响,甚至不能紧随常出常新的科学现象。如第一版的中文版序言,不得不承认,“我们始于迷惘,终于更高水平的迷惘”。另外,科学哲学之所以存在,应该不是为了加强科学之范式建构,而是始于哲学自身孜孜不倦求其所以然的朴素本质。如此,便可对今日很多冠以“科学”的名堂产生抗体。科学从来不会因借名而得到抬举。
L老师推荐此书为首部,行文标准,援例经典,既为入门,也提纲挈领。此后再读其他几本跨学科的专著,便知晓“What We Talk About When We Talk About Science”。。。
8、如果我告诉你,自由落体定理按照一般的想法,在逻辑上正确的可能性是零,你会怎么想?
普遍的观点是:因为见到任何东西都在下落时都具有几乎相同的运动性
质,牛顿通过实验排除其他干扰因素(比如空气阻力等等),归纳出自由落体定律,并进一步算出自由落体常数,也就是g=9.8 N/kg。
我们从这个归纳的过程来分析自由落体定理。首先,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观察,这些观察结果的数目如此巨大,以至于我们确信可以从这些现象中归纳出真理来;其次,要想通过实验使科学定理严密化(计算g的大小)必须排除干扰因素。在这两个前提下,我们认为归纳的结果可以被认为是严格正确的。
归纳一词,在《新华词典》中的定义是:一种推理方法,由一系列具体的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把归纳作为认识世界的手段并没有任何可以指责的地方,应该批判是的相信归纳可以让我们确信任何判断,并且把这种判断作为一种科学知识接受——这种认为科学知识来自归纳的哲学观点被称为归纳主义。
当这种归纳出的一般性原理被应用于预测现实世界时,严格逻辑上,它们正确的概率是零——这个世界中有无限大数目的事件,当被归纳的事件总数除以无限大时,结果永远是零。如果我们借以归纳的事实在总体中只占零的份额,你还敢相信这些定理的正确么?
我们看到一只乌鸦是黑的,我们可以说,有一只乌鸦是黑的;但我们不能下判断说,所有的乌鸦是黑的——或许你会认为,这仅仅是
由于观察到的乌鸦数目不够大,而不能进行归纳。但当我们看到1000只黑乌鸦时,我们就能够归纳出一般性的原理了么?
1000或者1000000,这并不是个大问题,关键在于,乌鸦的数目(历史上所有的)大到令人们相信他们所看到的乌鸦仅仅是十分小的一部分,以至于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现在,你有没有开始怀疑通过归纳得到的科学知识的正确性? 归纳方法的另一个致命缺点是循环证明。
我们用归纳来推导一些定理,那么,我如何得知归纳方法是正确的?继续用归纳方法证明?
(上面我试图向你说明归纳主义的缺陷)
和归纳方法相对的是演绎——所谓的演绎是严格意义上的同义反复。比如数学题,我们想要证明的往往是等式两边的相等,中间的所有演算过程都可以用等号连接。这里的等号表示的是一种等价关系。所以,演绎方法本身绝对不能给我们提供新的知识,它只能从现有的知识中等价的推导出它们新的形式,虽然这种新形式往往在开始的时候并没有被人们所认识到,但在逻辑上,它们是客观存在的。举个例子说,当牛顿力学定理提出来后,演算行星轨道的过程便是一种等价的演绎。(演绎方法只包括数学演绎和逻辑演绎)
如果归纳方法不可靠,那么,所有的科学
定理是如何被推导出来并被我们使用的?——它们几乎在各种场合都被确信为完全正确的。
在这里我不得不提及一个伟大的名字——卡尔?波普尔,正是他提出了证伪主义。
但当我们看到一只乌鸦是黑的,我们可以说:起码有一只乌鸦不是白的——这个判断在逻辑上是正确的。
现在有了一个事实,你胆子大不大,敢不敢猜所有的乌鸦都是黑的呢?
猜测,而不是试图提出真理——这就是证伪主义的精髓,也是它和归纳主义最大的区别。
这种猜测必须是有一定的事实依据,能够解释可以得到的所有事实,并且必须是可以被证明是错误的。
我猜测所有的乌鸦是黑的,如果任何人发现有一只乌鸦不是黑的,那么原来的猜测就被推翻。同时,前面的观察(事例)并不能说明所有的乌鸦是黑的,但这种观察具有这样的性质——可以证明某一判断是错误的,而且这种证明在逻辑上是严格真的。于是,一个判断如果要被称为科学定理,就必须冒被证伪的风险。
在这里我稍微提一下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波普尔认为它并没有任何被证伪的可能性,所以,历史唯物主义并不能被称为科学。 让我给你举一个科学上的例子吧。比如,原来的燃素学说相信,物体的燃烧是由于它包含一种叫燃素的物质,燃烧过程就是释放燃素的过程。根据这一学说,燃烧后物体的质量必定会减少。但是人们发
现,有些物体燃烧后质量反而会增加。显然,燃素学被证伪了。于是,拉瓦锡提出燃烧是氧气和物体中某些物质的化合作用——这种学说现在被我们相信是正确的,但谁敢说它在某一天不会被证伪呢? 真理永远是相对的。人类科学的进步,是一个试错演进的过程。 我们所能做的便是大胆推测,小心求证,试图让自己的猜测符合可以被观察到的事实。如果我们的猜测被证伪了,那么,就会有新的,更富有解释力的新学说代替我们原有的猜测。猜测——证伪——新的更富有解释力的猜测,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不停的在向真理靠近。
9、前面几章算是勉强知道作者在说什么,后面我基本完全看不懂了:)留待再思考几年再重新拿起这本书吧。
在现代,科学受到高度尊崇。因为“科学的特别之处是它从事实中推导出来,而不是根据个人的意见。”但这句话只有在高度限定的条件下才能得到认可。具体而言,大多数人认为科学主要由下面三部分的特征,并且有一些XX主义的观点来对它们坐出佐证,但是它们都有很多的缺陷。
1.客观世界:科学必须建立在我们能够哦看到、听到和触摸到的东西之上,
而不是建立在个人意见或思辨想象之上。
1.1预设有一个单一的、独特的物理世界独立存在于观察者之外。
2.无偏观察:如果对世界进行仔细的、没有偏见的观察,那么用这种方式确立的事实就构成科学的可靠的、客观的基础。
2.1经验主义(by 约翰.洛克 & 乔治.贝克莱 & 大卫.休谟):所有知识应该来源于观念,而观念是借助感觉植入心中。
2.1.1视觉经验不仅决定于他们视网膜上的映像,而且也依赖于观察者的经验、知识和期望。
2.1.2在各种不同的条件下,我们在各种境况看到什么是相对稳定的。我们看到什么对我们的心或脑的以来并非那么敏感,以致使交流和科学成为不可能。
2.1.3事实不是客体,而是一种陈述。这种陈述要求合适的概念图式以及如何应用它的知识。
2.2实证主义( by 奥古斯都.孔德):
2.2.1实验事实与理论之间有着重要的相互联系。由于技术的改善和对境况理解、可以利用的知识的增进,可以大大的改变实验结果的相干性和解释。
2.2.2科学革命不仅是科学理论渐进的转换,而且也是可观察事实的转换!
2.2.3实验的结局应该依赖于世界的运转,而不是有关世界的理
论观点。
3.可靠推理:如果将我们从这个事实基础推到构成科学知识的定律和理论的推理是可靠的,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样得到的知识本身是牢靠的建立的和客观的。
3.1归纳主义:认为科学知识通过某种归纳推论从可观察事实推导出的立场。
3.1.1有许多科学知识都是不可观察的;
3.1.2许多科学定律采用了精确的形式,而任何观察都会有一定程度的误差。
3.1.3归纳原理不能得到辩护--逻辑(演绎)推论的辩护和经验的辩护;
3.2证伪主义(by 卡尔.波普尔Popper):科学是试探性的提出一组可证伪的假说(应该陈述清晰和精确),目的是为了准确的描述或解释世界或宇宙某些方面的行为。
3.2.1很多社会学、心理学、宗教的理论它们想说明一切,但是它们什么也没有说明;
10、科学哲学是对科学活动的反思。科学依赖于归纳,然而归纳虽然是实用的但是是不可靠的。然后有了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库恩的范式革命,拉卡托斯的研究纲领等等流派。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