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资料网(bbs.99jianzhu.com)千万学习资料下载! 用户登陆 免费注册 | 每日签到 帮助 | 金币充值| 会员中心 | 上传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

学诗百法(1)pdf

资料评价:
★★★☆☆
更新时间:
2017-12-01
下载权限:
免费会员
文件大小:
120.0KB
文件类型:
pdf
下载次数:
建筑论坛:
上传会员:
bgzbc
所属栏目:
教育
久久资料网提供了大量的图纸、图集、书籍、方案、教程资料。
本文档为《学诗百法(1)doc》,可适用于外语资料领域,主题内容包含学诗百法()第一章第一纲声韵一练习四声法学诗之第一步当重声韵。声韵之中尤以练习四声为最要。四声者何,平上去入是也。兹录昔人辨四声歌诀如下:平生平道莫符等。

最新资料免费下载,很实用,喜欢的朋友可以下载收藏!全国最大的共享资料库,等您下载。
本资料为学诗百法(1).doc文档,由久久建筑网用户提供,以下为正文内容。
学诗百法
第一章第一纲声韵一练习四声法学诗之第一步当重声韵。
声韵之中尤以练习四声为最要。
四声者何,平上去入是也。
兹录昔人辨四声歌诀如下:平生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用力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第一句言平声平道莫低昂者随口平读其声不高不低而尾音自然延长。
第二句言上声高呼用力强者向上高读其声亢而响亮并无尾音。
第三句言去声分明哀远道者向下重读其声哀而且远而尾音较短。
第四句言入声短促急收藏者向直急读其声既木且实亦无尾音。
譬之击鼓以木槌轻击鼓之中心其声为"东"是为平声。
再击鼓面之四周则其声为"董"是为上声。
若更在鼓之中心以木槌重击之则其声为"冻"是为去声。
若以一手扪鼓面一手重击之则其声为"笃"是为入声。
总之四声之分其不同之点有三平去有尾音上入无尾音一不同也。
平声和平而尾音长去声哀远而尾音短二不同也。
上入二声虽皆无尾音但上声响而亮入声木而实三不同也。
能辨此不同之点然后可与言练习。
练习之法须将平上去入四字依照读法以右手食指作势读平声时以指搁于桌之左边徐徐向右移去移至右边尽处为止声亦随之而止。
桌之阔大约以二尺为度。
读上声时以指搁于桌边正中向上一挑约离桌面一尺高而声亦顿止。
读去声时以指离桌而下重重一指约离桌面一尺低而声乃止。
读入声时以指向对面一指约离身一尺远而声即止。
如是将此四字每日读一百遍其声之高下疾徐不可稍误。
历三日然后易以"东"(平声)"董"(上声)"冻"(去声)"笃"(入声)四字仍照前法练习。
再历三日则无论何字一读平上去三声而入声之字自然脱口而出矣。
兹为练习时试验有无错误起见故将四声之字再举树例于下:(以平上去入为序)东董冻笃同动洞独空孔控哭蒙蠓梦木隆拢弄陆钟肿种烛松悚宋粟容拥用浴江讲绛觉知指志质时氏侍日诗矢试失医矣意一基几记吉私史肆率离里利律微尾未物非诽沸弗鱼禦御月渠拒讵掘居举锯厥枯苦库阔途杜度夺吴午护活佳解戒黠排摆败拔孤古故割西洗细膝梨礼例栗迷米谜密哀亥爱曷该改盖葛台怠队夺真轸震质申笋舜室仁忍润术音引印乙旬尽殉疾文吻问物芬粉粪拂元阮愿月翻反贩发烦晚万伐干澣旰割丸缓换活滩坦叹脱删潸疝瑟间简涧吉先铣霰屑笺剪箭节钱践贱绝传篆膳舌坚剪见洁萧小笑削辽了料略腰杳要约交狡校脚高槁诰阁遭早灶作桃稻盗铎歌哿个古科可课窟麻马祃陌牙雅夏译八把霸伯阳养漾药张涨帐酌长丈让若将奖酱雀香享饷谑央养恙约良两亮略情静净夕惊颈敬戟莺影映益丁顶钉滴蒸拯证职尤有宥亦仇受授石邹酒奏责金锦禁急阴饮荫邑含暗憾盍甘读而深思之。
长信怨王昌龄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尤带昭阳日影来。
上诗起句写宫中晓景第二句借团扇喻己之失宠第三句借鸦来反衬自己第四句借鸦带日反托己之失宠。
皆所谓借物兴感夜而怨字之意却含蓄不露情致何等宛转。
学诗百法之五十一触景生情法景无一定情亦无一定触景可以生情。
作此等下笔须要灵活不脱不滞方为上乘。
兹录唐诗中王昌龄之闺怨一绝隽快绝伦真妙到毫巅之作也。
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绣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上诗首句从闺妇说起不知愁三字正为转句作逼势第二句承上不知愁来。
第三句转出忽见二字正是触景生情之法末句勒到怨字余味深长。
学诗百法之五十二首尾相贯法一诗之中或有寄托或有刻画往往不能一气相生初学作诗尤易蹈此弊病。
唐诗中惟司空曙江村即事一首首尾一意相贯精神异常饱满。
今录于下学者能解此法则于作诗之道思过半矣。
江村即事司空曙罢钓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飘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上诗着眼全在不系船三字故起句既提出正意第二句点明江村第三句一开第四句一合而不系船三字之意便首尾相贯矣。
学诗百法之五十三前后相应法作诗须有来龙去脉起笔收笔前后呼应方为合格。
且须层次分明何处从题前着想何处从题后下笔一气写来自然语语入神。
唐诗中能解此法者当推岑参逢入京使一首爰录于下俾学者可以得此而自悟也。
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上诗起两句是题之前一层第三句点明逢字正意末句是题之后一层。
立意既警策措语又极恳挚固不仅以层次胜也。
规则学诗百法之五十四考订四则法何谓四则,一曰字二曰句三曰格四曰法是也。
学诗之有四则尤大匠之有规矩。
因规以成圆因矩以成方是万古不易之常道作诗亦何独不然否则为拗句为变体不得谓之正格矣。
故学者须先明四则然后乃有进步。
而文人学士虽具出类拔萃之才智亦断难越此范围。
今试分析言之如下。
字诗中用字一毫不可苟且倘一字不雅则一句不工一句不工则全诗皆废矣。
故字贵圆活善用如转枢机清新自然如瞻佩玉。
句作诗最重句法一句不妥则全诗皆弱一句不炼则全诗皆涣。
盖以一诗之中妙在一句为诗之根本根本不凡则枝叶自茂。
故欲全诗有精彩句法不可不讲究也。
格诗之品格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远曰长曰雄浑曰飘逸曰悲壮曰凄婉。
学诗第一要义诗格需求高尚所谓以汉魏晋盛唐为师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是也。
若念头一差势必愈鹜愈远。
故曰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斯为下矣。
法作诗之法不论律绝先须除去五俗。
一除俗体二除俗意三除俗句四除俗字五除俗韵。
至于古体今制之别精朴深浅之殊贵乎各求其似。
汉晋高古盛唐风流西昆秾冶晚唐叶藻若将自己之诗置诸古人诗中识者不能辨别其真伪斯可耳。
学诗百法之五十五领会四体法诗必有所谓而作所为者何,既喜怒哀乐之四体也。
喜而得之则其辞丽怒而得之则其辞愤哀而得之则其辞伤乐而得之则其辞逸是谓四得。
反是而失之大喜则其辞放失之大怒则其辞躁失之大哀则其辞惨失之大乐则其辞荡是为四失。
取得失而比较之而诗之体用叛矣。
兹特举例于下:诗之丽者如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九枝花等句是也。
诗之愤者如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等句是也。
诗之伤者如泪流襟上血发变镜中丝等句是也。
诗之逸者如谁家绿酒欢连夜何处红妆睡到明等句是也。
诗之放者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等句是也。
诗之躁者如解通银汉终须曲纔出昆仑便不清等句是也。
诗之惨者如主客夜呻吟痛入妻子心等句是也。
诗之荡者如骤然始散东城外倏忽还逢南陌头等句是也。
学诗百法之五十六相准题意法作诗先贵相准题意有宜含蓄者则语当浑厚有宜豪放者则语当显豁有宜庄重者则语当雄壮有宜轻灵者则语当圆活。
相题既准斯所作之诗亲切而有味否则如隔靴搔痒虽极字斟句酌而与诗之正意难免有格不相入之病。
兹再举例如下题有显贵意者如岑参和贾至舍人早朝诗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题有隐逸意者如黄滔隐居诗纱帽隐囊谈旧事断琴枯砚识前朝题有神仙意者如杨廷选过葛岭诗高崖树古丹霞晕仄径苔深白雨飞题有方外意者如贾岛题天竺灵隐寺诗山钟野渡空江水汀月寒生古石楼题有闾阎意者如杜甫野老诗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题有闺壶意者如薛逢宫词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学诗百法之五十七采择材料法学诗初步宜采取前人名作以为作诗之材料。
所谓材者既天地人物诸故事是也。
而此等故事散在群书非可临颖翻阅而得也贵乎有以择而储之。
储之之道无她先将诗经三百篇朝夕诵读以立骨格。
盖诗经之材料最富无美不臻无体不备。
如薄伐猃狁与子同仇诸章乃塞上体也彼黍离离旄丘之葛诸章乃吊古之体也桧楫松舟皎皎白驹诸章乃纪行之体也其他关雎葛覃为宫词体妇叹于市为闺怨体。
可以取为诗料者不胜枚举故后世各大诗家莫不胚胎于此。
继诗经而起者厥为离骚。
离骚二十五篇多侘傺抑郁之音然托辞引喻韵味深长于烦乱瞀扰之中具悱恻缠绵之旨。
故欲取资料于诗经之后舍离骚无由矣。
离骚之后则有汉诗如韦孟讽谏之作房中郊祀之篇气质古茂直欲追踪二雅。
他若秋风之婉丽瓠子歌之浑厚河梁咏别之神韵悠远饮马长城窟之情意宛转皆为汉诗之冠而可采择者也。
汉代以降去古未远。
晋初如潘岳之关中诗太冲之咏史诗嗣宗之咏怀诗刘琨之答卢湛诗皆为一朝名作。
而子建多才更五色相宣八音朗畅足以上继苏李下开百代。
至若渊明则清悠淡永别有自然之致此皆晋诗之可取材者也。
唐承陈、隋之后诗道大振如玄宗之幸《蜀西》、《至剑门》诸作雄健有力、风裁峻整张说之《七古》、张九龄之《五古》亦雄浑醇厚足以扶翼正声。
他如王维、岑参、孟浩然、王昌龄辈先后继起各有专长。
迨后杜少陵崛起上薄葩经下赅宋元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格而为诗中集成之圣。
同时又有李太白出入风骚祖尚魏晋故后人云言唐代诗家者必以李、杜并称余如韩愈之赅怪李贺之奇诡刘梦得之淡远柳子厚之苍劲杜牧之健响李义山之幽绝温飞卿之清丽贾阆仙之洁炼以及大历十才子等糜不遵守家法此皆唐诗可取材者也。
宋代诗家分为三派。
王禹学长庆是为白体寇准、林逋辈师晚唐是为晚唐体杨亿、刘筠等宗李义山是为西昆体。
至欧阳公出一变而为太白、昌黎之诗及苏东坡、黄山谷出又一变而为少陵之诗。
南渡之后以杨万里、陆放翁、尤袤、范成大四家为最著此又宋诗之可取材者。
其余则等诸自郐以下不足为学诗者法也。
学诗百法之五十八辨别体格法律诗正格八句成章一、二句为首联可对可不对三、四句为颌联不能不对五、六句为颈联亦不能不对七、八句为结联则亦可对可不对。
然正格之外又有变格。
唐以来均盛行之。
但初学作诗总以正格为是若不注重体格谬托古人变格之说好高务远随意吟咏势必不能形似而贻画虎不成之诮。
兹特将律诗中各种变格分别言之于下学者不可不细辨也。
拗体格:对偶与正格相同但句中平仄不似正格之稳顺即所谓拗句是也。
偷春格:第一联对第二联不对是将第二联换向第一联犹之梅花在冬偷春色而先开也故云。
借对格:又谓之假对格借同音之字作对如“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借杨为羊)梅”之类。
交股对格:如“春深叶密花枝少睡起茶多酒盏疏”二句“密”与“多”对“少”与“疏”对是上下交股对也。
隔句遥对格:又谓之隔扇对格。
如郑谷《吊僧诗》之前半首云:“几思闻静语夜雨对禅床。
未得重相见秋灯照影堂。
”第四句与第二句遥对也。
八句全对格:始于初唐如李峤《主家山第》诗之类。
八句全不对格:如孟浩然《挂席东南望》诗之类。
《学诗百法》第三章学诗百法之五十九审叶音调法作诗不论正格变格皆有天然音节所谓天籁也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一倡学者据此两语而诗之音调遂由此而乖矣。
不知当时之为是言者其注重全在下句。
如云就使一三五不论而二四六则定要分明也。
试观宋唐以来诸大家往往有平仄互换之句其不敢轻易忽者正此一三五之单字。
盖调不叶而句不谐句不谐则诗不佳。
岂得谓诗之平仄可以一字不论乎,音律所始本于人声。
声含宫商肇自血气。
先王用之以作乐歌。
乐八音皆诗《诗三百》皆乐。
诗既由乐而出则诗中之平仄自必审音而后叶。
如桓伊吹笛必经三弄伯牙鼓琴必合七弦音调熟则诗句工而生涩佶屈之弊必一扫而空矣。
学诗百法之六十运用古事法诗中运用古事僻事须要实用熟事须要虚用。
王绩诗云:“眼看人尽醉不忍独为醒。
”此即实用古事杜甫诗云:“羞将短发还吹帽”此即虚用古事。
又有翻案用法如李白诗云:“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是也。
此法运用之妙全在有而若无实而若虚绝不见堆垛呆板之迹。
昔王敬美言:善用古事者勿为古事所使。
亦此意也。
运用古事最忌改窜失真。
陆机《园蔬》诗云:“庇足同一智生理合异端。
”考葵能卫足事讥鲍庄葛藟庇根辞出乐豫。
若譬葛为葵则引事实为荒谬若谓庇胜卫则改事失其本真。
刘彦和责其不精洵是确论。
后人才不如陆辄欲改易古事其不至贻人笑柄者鲜矣。
初学者宜慎之。
学诗百法之六十一选定韵脚法押韵之法可分二种:一为限韵由命题者选定一韵中某某数字而令作诗押之一为选韵由作诗者自择与题意相近之数字而分别押之。
二法之中前者比较稍难。
初学作诗自以后者为宜。
读者于练习造句之时即可注意及此。
而所选韵脚贵响而且显最好莫若押一字之韵脚。
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又“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又“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又“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又“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又“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所押之明字、流字、多字、深字、斜字、寒字等皆以一字而能点醒全句者。
学者宜摹仿之。
亦有押二字韵脚者俗又称“现成韵”。
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又“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又“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又“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又“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所押之旧年、万金、死生、青松、惊心、秋山等韵皆取极连贯之两字而可奉为楷模者也。
且有押三字韵脚者亦取现成之字。
如“地犹邹氏邑宅即鲁王宫。
”又“气蒸云梦泽渡撼岳阳城。
”又“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又“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所押之鲁王宫、岳阳城木兰舟、五铢钱等三字韵脚亦极连贯而无可改易者。
此外又有倒押韵之一法。
如“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亦自成一格且为押韵中之最上乘也。
学诗百法之六十二讲求诵读法谚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语虽浅显实有至理存焉。
盖学诗全在多读多读则熟能生巧。
但读者于声韵格调之间苟不细细讲求或读平为仄或读仄为平则读如未读终必不能作诗即能作矣颠倒错乱失粘出韵之弊亦所难免安得有工稳之诗耶,是故讲求之法不在仅知诗之大义尤宜于合读、分读、急读、缓读诸法悉心体会。
所谓合读、急读者并非不分句读一气读完之谓。
盖当诵读之时于诗之理解及意境既已心领神会则声未至而神已往自有欲罢不能之概所谓分读、缓读者并非隔绝上下不顾全局之谓。
不过于诗之凝炼处略作停顿曼声以出之是也。
至于读诗之次序亦有先后之分:一、五言古体诗二、七言古体诗三、五言律绝诗四、七言律绝诗。
兹择唐诗中之合于正格而为初学所不可不读者分列其目次于下:五言古诗春思李白送别王维游子吟孟郊烈女操孟郊子夜歌李白溪居柳宗元塞上曲王昌龄塞下曲王昌龄夕次盱眙县韦应物长安遇冯著韦应物关山月李白月下独酌李白梦李白二首杜甫赠卫八处士杜甫长干行李白七言古诗金陵酒肆留别李白渔翁柳宗元长相思二首李白古从军行李颀洛阳女儿行王维将进酒李白五言律诗经鲁祭孔子李隆基望月怀远张九龄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次北固山下王湾酬张少府王维山居秋暝王维过香积寺王维临洞庭湖上张丞相孟浩然早寒有怀孟浩然过故人庄孟浩然送友人李白渡荆门送别李白夜泊牛渚怀古李白春宿左省杜甫幸蜀西至剑阁玄宗野望王绩夏日过郑七山斋杜审言陆浑水亭祖咏观猎王维闻笛张巡送裴侍御归上都张谓初至犍为作岑参送友人入蜀李白春日忆李白杜甫春夜喜雨杜甫旅夜书怀杜甫春望杜甫客夜杜甫过横山顾山人草堂刘长卿咏史戎昱宿洞庭李靖送从弟戴元往苏州张籍夜泊旅望白居易宴散白居易梅雨柳宗元题韦应物西斋许浑送李端卢纶喜见外弟又言别李益春山月夜于良史送孔徵士权德舆五言绝诗登鹳雀楼王之涣渡汉江宋之问江上梅王适南望楼卢僎鹿柴王维宿建德江孟浩然敬亭独坐李白归雁杜甫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塞下曲卢纶听筝李端送卢秦卿司空曙春怨金昌绪江雪柳宗元行宫王建闺人赠远王涯春闺思张仲素宫词张祜江楼杜牧登乐游原李商隐斑婕妤崔道融哥舒歌西鄙人七言律诗古意沈佺期敕赐百官樱桃王维径经华阴颢黄鹤楼崔颢望蓟门祖咏送魏万之京李颀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岑参九日登望仙台仍呈刘明府容崔曙杜侍御送贡物戏赠张谓登金陵凤凰台李白曲江对雨杜甫蜀相杜甫有客杜甫野人送朱樱杜甫客至杜甫秋兴八首杜甫过贾谊宅刘长卿赠别严士元刘长卿寄李儋元锡韦应物同温丹徒登万岁搂皇甫冉晚次鄂州卢纶别舍弟宗一柳亲元西塞山怀古刘禹锡寄和州刘使君张籍早秋寄题天竺灵隐寺贾岛寄乐天元稹庾楼晓望白居易舍杭形胜白居易杭州春望白居易九日齐安登高杜牧早雁杜牧安定城楼李商隐马嵬李商隐苏武庙温庭筠上裴晋公李郢游东湖王处士园林刘威七言绝诗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凉州词王翰殿前曲王昌龄长信秋词王昌龄除夜高适下江陵李白舟下荆门李白江南逢李龟年杜甫休日访友人不遇韦应物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韩愈石头城刘禹锡白云泉白居易晚春元稹雨霖铃张祜泊秦淮杜牧贾生李商隐瑶瑟怨温庭筠已凉韩偓金陵园韦庄陇西行陈陶学诗百法之六十三分析次序法学诗宜循序渐进不可躐等而求。
今试分析言之。
其说有三:一曰先学韵文而后学诗二曰先学古体而后学今体三曰先学五言而后学七言。
盖诗之与文体虽异而理实相同。
先为有韵之文则于造句、炼字、修辞、缀韵诸事既已习惯自然由是进而为诗自然不觉其难。
所须注意者只音律而已。
且韵文之篇幅宜长魄力宜厚诗则长短可以随意。
故好学诗者先学韵文而后学诗尤有驾轻就熟之乐。
若古体诗不拘平仄不讲对偶敷陈不嫌详尽笔力较易展舒不似今体诗之处处束缚既须敛意归辞又须熔字就律稍有疏忽便不工稳故必先古而后今俾得由浅而入深也。
至于先学五言诗者取其字数较少。
盖文之为句不难于长而难于短诗之为句不难于短而难于长。
七言虽只增二字然在初学为之不失之弱既失之冗。
故必先学五言然后再学七言庶足以胜任而愉快耳。
学诗百法之六十四论诗八病法昔人论诗有八病。
一曰平头二曰上尾三曰蜂腰四曰鹤膝五曰大韵六曰小韵七曰正纽八曰旁纽。
在初学对此八病虽不必十分注重然亦不可不知。
今试分别言之并举例如下:一、平头谓上句一、二两字不得与下句一、二两字同声。
如古诗“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今”与“欢”同声“日”与“乐”同声之类。
二、上尾谓上句末一字不得与下一句末一字同声。
如古诗“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楼”、“齐”同为平声之类。
三、蜂腰谓一句中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
同则两头大中心小似蜂腰之形。
如古诗“远与君别久”句“与”字、“久”字同为上声之类。
四、鹤膝谓第一句末一字不得与第三句末一字同声。
同则两头细中心粗似鹤膝之形。
如古诗“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截为合欢扇团圆似明月。
”“素”字、“扇”字同为去声之类。
五、大韵谓上句首一字不得与下一句末一字同韵。
如古诗“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
”“胡”字与“垆”字同韵之类。
六、小韵谓上句第四字不得与下句第一字同韵。
如古诗“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明”字与“清”字同韵之类。
七、正纽谓上下两句之中有一平声之东字不得再用上声之董字及去声之冻字。
因东、董、冻三字为一纽也。
如古诗“我本汉家片来嫁单于庭。
”“家”字在平声六麻“嫁”字在去声二十二祃同为一纽之韵。
八、旁纽谓上句首一字已用平声东韵之字下句首一字不得再用上声董韵或去声送韵之字或上句已用董韵、送韵之字则下句不得再用东韵之字。
如古诗“丈夫且安坐梁尘将欲起。
”“丈”字在上声二十一养“梁”字在平声七阳。
“梁”“长”同韵而“长”字与“丈”字即为一纽之类。
学诗百法之六十五学诗五忌法前言八病所拘太严。
初学作诗苟其奉为准绳则天机束缚始尽安能望其发挥性灵乎,然而通常五忌则不可轻蹈。
兹再条列于下:一、格弱诗贵格调高古句句无懈可击否则即为格弱。
《李希声诗话》曰:“薛能晚唐诗人格调不高而妄自尊大。
有《柳枝词》五首最后一章曰:?刘白苏台总近时当初章句是谁推。
纤腰舞尽春杨柳未有侬家一首诗。
自注云:刘白二尚书继为苏州刺史皆赋杨柳枝词世多传唱但文字太僻宫商不高耳。
薛能大言如此今读其诗真堪一笑。
刘白之词则绝非薛能可及。
刘之词曰:?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
长安陌上无穷树惟有垂杨管别离。
白之词曰:?红板江桥青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
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
其格力风调岂薛能所可彷佛。
”于此可知格调之不可不讲也。
二、字俗诗中下字须有来历尤以典雅为贵否则即为字俗。
但古来诗人亦有诗中用俗字者如老杜诗云:“峡口惊猿闻一个”、“两个黄鹂鸣翠柳。
”又“楼头吃酒楼下卧”、“梅熟许同许老吃”。
诗中之“个”字“吃”字均俗字也。
今读之不觉其俗而只觉其佳。
此则在于善用之耳。
若初学则功夫未深终以不用为是。
三、才浮诗贵含意不尽藏才不露否则即为才浮。
如白乐天《宫怨》云:“泪满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又王昌龄《宫怨》云:“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声犹带昭阳日影来。
”二诗用意何等含蓄。
四、理短诗贵理由充足不可牵强否则即为理短。
如张继诗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句则佳矣但夜半非撞钟之时。
又白乐天《长恨歌》云:“峨眉山下少人行”峨眉在嘉州与幸蜀全无交涉。
又严维诗云:“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
”虽描写天容时态融和骀荡如在目前但夕阳迟不独在花坞春水漫不仅限柳塘也。
此皆谓之理短。
五、意杂诗意须如联珠贯串一线到底。
若一诗之中上句谈天下句说地或前联吟花后联咏草意义绝不相关即为意杂。
是亦学者所宜深戒也。
张继此诗句非无理这涉及到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问题读者可参看《唐诗鉴赏辞典》。
学诗百法之六十六作诗五戒法何谓作诗五戒,一戒讥讪二戒谄谀三戒鄙俗四戒纤亵五戒剽窃是也。
学者于上述八病五忌既已知之则此作诗五戒尤不可不注意焉。
兹更详述于后:一、戒讥讪古来谑语嘲歌大都轻薄者之所为及读韩昌黎赠张曙诗有“久钦江总文才妙自叹虞翻骨相屯”二句以江总之奸佞比曙似是昌黎失检。
故赠送之诗宜借古人之才华位望相似否则稍一不慎受者即疑为有意讥讪衔恨报复卒无已时可不戒哉。
二、戒谄谀昔杜子美赠郑谏议诗只赞其诗词不言其谏诤斯为不谄。
又赠鲜于京兆诗但美其文章不论其武略斯为不谀。
不谄不谀最关人品然尽有对于贵官显者加意颂扬及时过境迁骤然失势昔日应酬之作适成株累之由。
诗人似此者颇多切不可轻蹈此习也。
三、戒鄙俗鄙在立意俗在造句。
凡稍有气骨者或不肯自蹈卑鄙之弊俗则非着意锻炼即未能免。
如张綖引曹唐《病马》诗:“一朝千里心犹在未敢潜忘秣饲恩。
”言其为乞儿语亦恶其鄙耳。
白香山长于叙事求解老妪遂加以“俗”之一字。
观此则鄙俗之病古人尚未能免而谓学者可不留意乎,四、戒纤亵一字至九字诗虽曰旧格终近游戏。
至地名、人名、药名、数目诸体则纤矣。
西昆、香奁专咏艳情《唐诗别裁》屏而不录惩其亵耳。
初学作诗者最喜吟风弄月坠入魔道心术日非此尤不可不力戒也。
五、戒剽窃释皎然谓诗有三偷。
其上偷势其次偷意最下者偷语。
周以言偷唐人诗云:“海色晴看近钟声夜听长。
”较原诗只改“雨”字为“近”字“潮”字为“长”字而巳。
黄鲁直偷李白诗云:“人家围橘柚秋色老梧桐。
”较原诗只改“烟寒”为“家围”二字。
此皆不免蹈偷语之病。
初学作诗脱胎犹非所宜况剽窃乎,戒之慎之~学诗百法之六十七押韵八戒法诗之有韵犹屋之有柱。
柱不稳则屋必倾圯韵不稳则诗必恶劣。
故押韵之所当戒者初学亦不可不知兹试分述于下:一、戒凄韵俗亦称“挂韵脚”谓所押之韵与全句意义不相贯串而勉强凑合也。
如唐诗“黄河入海流”句若易流字为浮字便为凑韵。
初学最易犯此所当切戒。
二、戒落韵落韵者出韵之谓也。
如一首诗中通体全押一东韵而一字忽押二冬韵。
一东与二冬虽古韵可通然用诸古体诗则可用诸今体诗即为落韵。
学者宜慎之。
三、戒重韵一字两义而并押之谓之重韵。
如耳为五官之一又为语助辞。
干为干涉之义又可作干戈解。
一诗中两义同押前人间亦有之但初学终以不犯为是。
四、戒倒韵倒韵者将二字颠倒以就韵之谓也。
如古诗“新书置后前”句易前后为后前即所谓倒韵也。
然此二字于词义尚无碍不妨倒用。
若强山林树木等不可倒用之字而倒用之便觉不通矣。
五、戒用哑韵作诗当择声音响亮之韵押之自然音调高超若用哑韵则非但词句不挺即全诗亦因之萎弱矣。
六、戒用僻韵僻韵又名险韵如一先韵之仚字训轻举二萧韵之钊字训远。
单字只义用之易近凑合。
但有二字、三字之古典与题适相切合者则亦不妨押之。
七、戒用同义之韵一韵中有数字同义者如六麻之花、葩七阳之芳、香十一尤之忧、愁意义皆同若一首诗中并押之未免重复可厌。
八、戒用字同义异之韵字有实字虚用者亦有虚字实用者。
如一东韵之风字不当作风刺之风字押。
四支韵之思字不当作意思之思字押。
若误用则便有出韵、失粘之弊初学最宜审慎。
学诗百法之六十八律诗四忌法何谓律诗四忌,一曰不工二曰不贯三曰不自然四曰不典雅。
初学作诗者于前述种种忌病既已领会则尤当注意此四忌也。
今述如下:一、不工律诗最重对偶苟对偶之句配搭不匀便不工矣。
二、不贯律诗以第一联为起第二联为承第三联为转第四联为合。
苟不知起承转合之层次而两两相凑便不贯矣。
三、不自然律诗于立意、造句、炼字、修辞诸法在在皆当研究苟其徒重对偶于诗之意义词句生拍硬截便不自然矣。
四、不典雅律诗宜善于运用古典若只将迎眸、屈指、好将、从教称字铺张字面便不典雅矣。
学诗百法之六十九绝诗四忌法何谓绝诗四忌,曰可加可减、可多可少、可彼可此、可上可下是也。
学者于律诗四忌又知趋避矣故再以绝诗四忌示之仍分述如下:一、可加可减如五绝之诗加二字为七绝七绝之诗减二字为五绝之类。
二、可多可少如一诗之中一意分为四句或四句仍归一意之类。
三、可彼可此如咏梅之诗可移而咏菊咏山水之诗可移而咏风月之类。
四、可上可下如七绝仄起押韵之句与第四句同为仄仄平平仄仄平。
苟其不分层次上句与下句可以互易之类。
学诗百法之七十探索源流法古体诗之源流创自商周以上而备于汉魏六朝。
有三言、五言、七言、杂言诸体。
三言古者昉于虞舜皋陶之歌特句必系一助辞耳厥后汉有郊祀歌兹体为者绝少。
盖句止三字达意已难遑论古朴乎,四言古者以八伯之歌、康衢之谣为最古至商周而大盛《诗经》三百篇四言盖居十之九也。
后世仿而善者厥为陶靖节。
兹体之难在不袭《诗经》一语而音节极肖。
五言古者始于李陵、苏武之赠答魏晋以下专尚兹体。
良以不丰不约最便达情而流派至多。
概括言之:则有正、变二体。
正体主格韵高远如苏李之不尚雕饰妙造自然非后人所能学步其次则陈思之遒丽彭泽之闲逸康乐之精致皆为卓然大家。
变体贵才气纵横辞意详尽其源亦出于汉。
如《焦仲卿妻》诗及蔡文姬《悲愤辞》首章是也。
及唐之少陵、昌黎各以其排山倾海之气驱风走霆之笔著为大篇两间之奇气始尽。
七言古者源于汉武之柏梁联句其实一句一韵一韵到底与唐以后之七古异也。
唐初其体大备如少陵、昌黎以雄奇跌宕胜乐天、微之以缠绵哀艳胜王、李、高、岑以短劲峭拔胜后人千态万貌不能越其范围矣。
杂言古者本乎上古歌谣及琴操、楚词之属至无名氏之《术兰辞》而后体格乃成。
后世为此者惟太白最工其才气盛也。
《学诗百法》第四章学诗百法之七十一分别宗派法古体诗之源流既如上述矣。
则今体诗之宗派学者又不可不知一二。
今体诗者成于李唐一代有五律、七律、五绝、七绝、五言排律、七言排律诸体。
五言律者以五言八句成章。
律之云者调平仄、拘对偶如法律之严也。
唐时以五言应试故于兹体无人不作无作不工。
至择其尤胜者则以陈子昂、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之典丽精工为一派王维、孟浩然、储光义、韦应物之清空闲适为一派李白属之风华宕逸为一派杜甫辈之沈雄悲壮为一派而论其时则又有初唐、盛唐、中唐、晚唐诸分别。
七言律者以七言八句成章。
视五言律为尤难五言律可恃性灵超悟七言律则非积学攻苦未易穷源故终唐一代惟少陵独擅其长。
金钟大镛哀丝豪竹无美不备无奇不臻非特当世诸贤悉归牢宠即宋、元各体亦罔不赅括横绝古今莫能两大矣。
此外则王右丞之精深华妙卓然自成一派所不逮少陵者博厚而已。
五言绝者截取律诗之半以五言四句成章。
诗之至短而亦至难工者也。
其字句可对、可不对、可全对、可不全对。
唐人工兹体者以太白、摩诘为最。
其他各派之中亦多有可采处。
七言绝者以七言四句成章。
第每句较五言增长二字声律和婉可以行气故诗家多喜为之。
唐人零缣断璧无有不工而太白、摩诘、少伯辈尤能各擅其长。
五言排律者即律诗之扩张自十句至数十百句不等其平仄、对偶皆与律诗同而其敷陈事实则与古体同。
七言排律者即七言律诗之扩张声长而字纵虽少陵不克自振遑论余子故后人多不敢为也。
学诗百法之七十二研究变迁法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西汉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沈宋律诗。
以时而论则有建安体汉末年号。
曹子建父子及邺中七子之诗。
黄初体魏年号。
与建安相接其体一也。
正始体魏年号。
嵇、阮诸公之诗。
大康体晋年号。
左思、潘岳等之诗。
元嘉体宋年号。
颜、鲍、谢诸公之诗。
永明体齐年号。
齐诸公之诗。
齐梁体统两朝而言之。
南北朝体统魏周而言之。
与齐梁体一也。
唐初体唐初犹袭陈、隋之体。
盛唐体开元、天宝间诸公之诗。
大历体大历十才子之诗。
元和体元、白诸公之诗。
晚唐体贾、刘、杜、孟诸公之诗。
元祐体苏、黄诸公之诗。
江西宗派体山谷为之宗。
以人而论则有苏李体李陵、苏武也。
曹刘体子建、公幹也。
陶体渊明也。
谢体灵运也。
徐庾体徐陵、庾信也。
沈宋体佺期、之问也。
陈拾遗体子昂也。
王杨庐骆体王勃、杨炯、庐照邻、骆宾王也。
张曲江体张九龄也。
少陵体太白体高达夫体高常侍适也。
孟浩然体岑嘉州体岑参也。
王右丞体王维也。
韦苏州体韦应物也。
韩昌黎体韩愈也。
柳子厚体柳宗元也。
李长吉体李贺也。
李商隐体即西昆体也。
卢仝体白乐天体白居易也。
元白体微之、乐天其体一也。
杜牧之体杜牧也。
张籍体王建体贾阆仙体贾岛也。
孟东野体孟郊也。
杜荀鹤体东坡体山谷体黄庭坚也。
后山体陈师道也。
后山本学唐其语似者仅数篇耳。
其他或似不全又其他则本其自体也。
王荆公体王安石也。
公绝句最高其佳处高出苏、黄、陈之上。
邵康节体陈简斋体陈与义也。
亦江西派而小异。
杨诚斋体杨万里也。
初学后山最后亦学绝句于唐人已而尽弃诸家之体而别出机杼盖其自序如此也。
又有选体选诗时代不同体制随异。
柏梁体汉武与群臣共赋七言每句用韵。
玉台体《玉台集》乃徐陵所序。
汉魏、六朝之诗皆有之。
西昆体即李商隐体。
香奁体韩偓之诗皆裾裙脂粉之语有《香奁集》。
宫体梁简文伤于轻靡时号宫体。
又有古诗、近体即律诗也。
绝句、杂言、歌行古有鞠歌行、放歌行、长歌行、短歌行又有单以歌名行名者不可枚述。
乐府汉成帝定净祀立乐府采齐、楚、赵、魏之声以入乐府以其音调可被于弦管也。
楚辞始于屈原。
琴操古有水仙操辛德源所作。
别鹤操高陵牧子所作。
谣沈炯有《独酌谣》王昌龄有《箜篌谣》穆天子之传有《白云谣》也。
又有以叹名者古词有《楚屈叹》、《明君叹》。
以怨名者《选》有《四怨》乐府有《独处怨》。
以哀名者《选》有《七哀》少陵有《八哀》。
以愁名者古词有《寒夜愁》、《玉阶愁》。
以思名者太白有《静夜思》。
以乐名者齐武帝有《佑家乐》宋臧质有《石城乐》。
以别名者子美有《垂老别》、《新婚别》、《无家别》。
他若风人上句述其语下句释其文如古《子夜歌》、《续曲歌》之类则多用此件。
藁砧古乐府篇名多用僻词隐语也。
五杂俎见乐府。
两头纤纤亦见乐府。
盘中《玉台集》有此诗苏伯玉妻作。
写之盘中屈曲成文也。
回文起于窦滔之妻织绵以寄其夫也。
反覆举一字而诵皆成句且无一句不押韵反复成文李公诗格有此诗。
杂合字相折成文孔融《渔父》、《屈节》之诗是也。
建除鲍明远有《建除诗》每句之首冠以建、除、平、满等字。
等皆诗体之愈变愈奇而不可奉为常法者也。
兹因便人研究诗之变迁起见故述其大略于上。
学诗百法之七十三提挈纲要法诗之大别有三:一曰说理二曰言情三曰写景是也。
此三体者即为作诗之纲要初学不可不知兹再分别说明于后:一、说理说理之诗宋儒偶一为之诗家且谓之旁门不知作诗之说理与谈性命之学不同理有事理、物理之分散在六合聚在一心皆此理也。
故诗人吟咏一事一物必于事物真相曲尽无遗亦可免肤泛之弊。
二、言情言情者非仅写家人社交中之情也。
凡一山一水一草一术接触于吾人之目者无往非情之所寄而借诗以写之。
虽山水草木皆若钟情于我唐人诗云:“长疑即见面翻致久无书。
”所谓诗以言情者即此是也。
三、写景言情以外写景尚矣。
画家写景能写花而不能写花香能写鸟而不能写鸟语。
惟诗人则能之。
如唐诗“花有清香月有阴”句则不但写花香且写花香之清也。
又如“春至鸟能言”句则不独写鸟言且写鸟之能感时而言也。
前人谓王摩诘“诗中有画”此言洵不诬也。
学诗百法之七十四学作歌谣法歌谣者类皆出于不通文墨及粗识字义之人或因时事之感触或因景物之动兴不假思索随口而吐。
惟当其歌咏慨叹之际偶然一抑一扬、一顿一挫不期婉转动听而自成叶韵也。
兹特各举一例并示作法于下: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上为唐尧之时老人击壤而作故即以《击壤》二字为歌名息字食字自然叶韵是为歌体之祖。
康衢谣立我烝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上为唐尧微服出游康衢时闻儿童所作者。
极字则字亦自叶韵是为谣体之祖。
学诗百法之七十五学作乐府法乐府之名起于汉初。
须有苍老古雅之色溢于词句之间。
若一涉议论便不似乐府矣。
其调以《君马黄》、《临高台》两首为最古今已不可复得试择其近于古者列示于后俾学者得以知其作法也。
龟虽寿魏武帝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成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己。
盈缩之期不独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上诗于《三百篇》外特创一格。
词句峭劲音节奇响。
至“老骥伏枥”四句尤为通体筋节洵乐府中之上乘也。
善哉行魏文帝上山采薇薄暮苦饥溪谷多风霜露沾衣野雉群雊猿猴相追还望故乡郁何垒垒。
高山有崖林木有枝忧来无方人莫之知人生如寄多忧何为,今我不乐岁月如驰。
汤汤以流中有行舟随波转薄有似客游。
策我良马被我轻裘。
载驰载驱聊以忘忧。
上诗言客游之感通篇着眼在“忧来无方”一句末后言客游似行舟即以行舟喻客游措语工巧之至结句收到忘忧与忧来针锋相对尤为难得之作。
学诗百法之七十六学作五古法作五古有四要:曰分段曰过脉曰回照曰赞叹。
先要分段首段笼罩全篇以下一段一意防杂乱也次要过脉名为血脉此处用两句一结上一生下也又次要回照谓十步一回顾以照题面末要赞叹每段作一消息语以赞叹之全篇局势方不迫促若短篇则每句以第三字为关捩尤宜法意。
兹示作法于下: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上诗通首用仄韵而不转者首两句言其地次两句言其状五六两句实写望字末两句高瞻远瞩气象不凡非老杜安得有此。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薇。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上诗通首用平韵而不转者起四句言下山承四句言访友转四句言置酒末二句言就宿层次分明诗情淡远不愧为金科玉律也。
学诗百法之七十七学作七古法七古须有铺叙有开合。
徒以镂刻为巧放纵为豪者固失之滑而流于萎弱过于纤丽者亦失之靡。
能于优柔和平中求气势宏阔顿挫激昂庶几近之。
至于篇幅之长短或仅四句或数十句或百余句不等而总以第五字为关捩。
兹将其作法略示于以下:诮山中叟施肩吾老人今年八十岁口中零落残牙齿。
天阴伛偻带嗽行犹向岩前种松子。
上为七古之最短者首句言老人之年次句言老人之齿第三句言老人之行描写老态至矣尽矣。
末句极言其作事之勤气韵何等深厚笔致何等幽雅洵佳构也。
岁晏行杜甫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
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
去年米贵阙军实今年米贱又伤农。
高位达官厌酒肉此辈杼轴茅茨空。
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
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
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铁和青铜。
划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
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
上诗为伤时之作通首不转一韵起四句从岁暮说入承四句即回顾去年楚人以下八句写当时之苛政虐民实有无限感慨结句点出哀怨二字尤为沉痛之至。
学诗百法之七十八学作律诗法律诗八句之中对句易工结句难工发端句尤难工。
五律则研炼精切稳顺声势足矣。
七律虽与五律相同而加以二字便觉难于下手。
五言不可加七言不可减是在作者熟读而深思之今试分示五律、七律之作法于后:幸蜀西至剑阁唐玄宗剑阁横云峻銮舆出狩回。
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
灌木萦旗转仙云拂马来。
乘时方在德嗟尔勒铭才。
上诗首句从剑门说起次句实写幸字三四两句承首句之意五六两句承次句之意结句深许景阳之铭雄健有力真足开盛唐一代先声。
古意沈佺期卢家少妇郁金香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上诗首句以卢起兴次句比夫妇相守三四两句写分离景况五六两句一句言塞外一句言长安末二句以含愁怨明月作结精细严整元气浑然真不可多得之作。
学诗百法之七十九学作绝诗法五言绝诗重在真切故质多胜文七言绝诗重在高华故文多胜质。
而其难易之判与律诗适相反。
盖五绝只四句二十字真意未宣而诗句已尽故入手功夫五绝较七绝为难。
兹再分示五绝、七绝之作法于下:闺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上诗首句言黄莺似与题意毫不相关实即诗中“暗起法”也第二句说明打起之故第三句中不使之啼转到啼时之惊梦末句方将题意点醒以结上三句。
写闺情至此真使柔肠欲断。
已凉韩偓碧栏干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
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上诗通篇写景不露一些情思而情愈深远。
学诗百法之八十作排律诗法排律诗即由律诗扩充而成大都侍从、述宴、待制之篇居多所谓“台阁体”者是也。
对仗宜乎工整声调宜乎响亮亦有五言、七言之分惟韵数多少并无一定。
兹特示五言排律之作法并举一例如下:上韦左相二十韵杜甫凤历轩辕纪龙飞四十春。
八荒开寿城一气转洪钧。
霖雨思贤佐丹青忆老臣。
应图求骏马惊代得麒麟。
沙汰江河浊调和鼎鼐新。
韦贤初相汉范叔已归秦。
盛业今如此传经固绝伦。
豫章深出地沧海阔无津。
北斗司喉舌东方领缙绅。
持衡留藻鉴听履上星辰。
独步才超古余波德照邻。
聪明过管辂尺牍倒陈遵。
岂是池中物由来席上珍。
庙堂知至理风俗尽还淳。
才杰俱登用愚蒙但隐沦。
长卿多病久子夏索居频。
回顾驱流俗生涯似众人。
巫咸不可问邹鲁莫容身。
感激时将晚苍茫兴有神。
为公歌此曲涕泪在衣巾。
上诗起四句归美朝廷以下八句是言未相之前次八句是言入相之时再次八句是言既相之后末后十二句结到自身亦惭愧亦感仰声宏实大气象不凡俗手安得有此,学诗百法之八十一作长短句法长短句者即变骚体也。
以五、六、七言相间成文长短疾除纵横驰骤。
非有气韵、有魄力者断不能轻易下笔也。
兹举一例并示其作法于下:鸣皋歌送岑征君李白若有人兮思鸣皋阻积雪兮心烦劳。
洪河凌兢不可以径度冰龙鳞兮难容舠。
邈仙山之峻极兮闻天籁之嘈嘈。
霜崖缟皓以合沓兮若长风扇海涌沧溟之波涛。
玄猿绿罴舔舕崟岌危柯振石骇胆栗魄群呼而相号。
峰峥嵘以路绝挂星辰于岩泠。
送君之归兮动《鸣皋》之新作。
交鼓吹兮弹丝觞清泠之池阁。
君不行兮何待,若返顾之黄鹄。
扫梁园之群英振大雅于东洛。
巾征轩兮历阻折寻幽居兮越巘崿。
盘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风》兮寂万壑。
望不见兮心氛氲萝冥冥兮霰纷纷。
水横洞以下渌波小声而上闻。
虎啸谷而生风龙藏溪而吐云。
冥鹤清唳饥鼯嚬呻。
块独处此幽默兮愀空山而愁人。
鸡聚族以争食凤孤飞而无邻。
蝘蜒嘲龙鱼目混珍。
嫫母衣锦西施负薪。
若使巢由桎梏于轩冕兮亦奚异于夔龙蹩躠于风尘,哭何苦而救楚,笑何夸而却秦,吾诚不能学二子沽名矫节以耀世兮固将弃天地而遗身。
白鸥兮飞来长与君兮相亲。
上诗起笔写梁园雪景如怒猊抉石俊鹘盘空而送君之归一转更如大声发于水上噌吰不绝结笔淡远隽永如罗浮风雨若合若离真诗境之出神入化者。
学诗百法之八十二作三言诗法三言诗传者绝少句法宜浑朴、宜古雅少至八句多至十余句所用之字切忌哑而且平。
兹示其作法于后:祝某夫人曾熙惟母德推贤良。
应时兴令誉彰。
临九疑望潇湘。
祈母寿福无疆。
上诗起二句颂其人三、四两句从德字表出誉字是为寿字伏线五、六两句言其地末二句才揭出祝寿本意。
结构谨严自是名作。
学诗百法之八十三作四言诗法四言诗去古未远宜气息浑厚声韵凝重否则不失之靡即失之弱靡则不古弱则不雅皆当切戒。
兹特举汉韦孟之《讽谏诗》一首并示其作法如下:讽谏诗韦孟肃肃我祖国自豕韦。
黼衣朱绂四牡龙旂。
彤弓斯征抚宁遐荒。
总齐群邦以翼大商。
迭彼大彭勋绩惟光。
至于有周历世会同。
王赧听谮寔绝我邦。
我邦既绝厥政斯逸。
赏罚之行非繇王室。
庶尹群后靡扶靡卫。
五服崩离宗周以队。
我祖斯微迁于彭城。
在予小子勤诶厥生。
肐此嫚秦耒耜以耕。
悠悠嫚秦上天不宁。
迺眷南顾授汉于京。
于赫有汉四方是征。
靡适不怀万国逌平。
迺命厥弟建候于楚。
俾我小臣惟傅是铺。
兢兢元王恭俭净壹。
惠此黎民纳彼辅弼。
享国渐世垂烈于后。
迺及夷王克奉厥绪。
咨命不永惟王统祀左右陪臣此惟皇士。
如何我王不思守保。
不惟履冰以继祖考。
邦事是废逸游是娱。
犬马悠悠是放是驱。
务此鸟兽忽此稼苗。
蒸民以匮我王以愉。
所弘匪德所亲匪俊。
惟囿是恢惟谀是信。
睮睮谄夫谔谔黄发。
如何我王曾不是察。
既藐下臣追欲纵逸。
嫚彼显祖轻此削黜。
嗟嗟我王汉之睦亲。
曾不夙夜以修令闻。
穆穆天子照临下土。
明明群司执宪靡顾。
正遐由近殆其兹怙。
嗟嗟我王曷不斯思。
匪思匪监嗣其罔则。
弥弥其逸岌岌其国。
致冰匪霜致坠匪嫚。
瞻惟我王时靡不练。
兴国救颠孰违悔过。
追思黄发秦穆以霸。
岁月其祖年其逮者。
于赫君子庶显于后。
我王如何曾不斯览。
黄发不近胡不时鉴。
上诗“惟王统祀”以上即寓讽谏之意“穆穆天子”六句言天子之明群臣之执法“瞻惟我王”以下是望其改过之词。
通篇肃肃穆穆汉诗中之杰作也。
学诗百法之八十四作六言诗法六言诗以二、四、六字定平仄须要炼字炼句不论对句散体均不可以闲散之字成文而且词句宜著实声调宜铿锵否则便有瘖哑萎靡之病。
今试将其作法略举如后:归山作顾况心事数茎白发生涯一片青山。
空林有雪相待古道无人独还。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归乌啼山客犹眠。
上二诗第一首言未归之前第二首言既归之后。
起句从心事说到生涯而所待者惟雪是为无人作伏笔第二首写桃、写柳写花鸟都从无人生出山中清境惟个中人独能领略。
学诗百法之八十五作杂言诗法杂言诗有三、五、七言有一、三、五、七、九言句法皆成奇数但亦有寄托、有呼应非可漫然为之。
至用实字则宜有层次用虚字则宜有开舍。
兹示二法如下:三五七言李白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上诗前四句实写秋景后二句虚写闺情。
怨而不怒风人之作。
一三五七九言李白游愁。
赤县还丹思抽。
鹫岭寒风飕龙河激水流。
既喜朝闻日复日不觉年颓秋更秋。
已毕耆山本愿诚难在终望持经振锡在扬州。
上诗起六句言居荒远之地若不胜情第七句言国事尚可为第八句言年龄惜已老末句结到归隐妙在含意不露。
学诗百法之八十六作白描诗法白描诗近乎天籁非以俚语入诗也贵写得真切说得透彻斯为文言道俗且须不假雕琢不尚工巧方为白描能手。
今试示其作法于下:望月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上诗不用一典似全不费力者而情景宛然如画凡在异乡望月之人都有读此诗而顿起乡思者所以为不可多得之作也。
学诗百法之八十七作回文诗法回文诗反复成章可以纵横排比非仅一顺一倒也。
然有一字未妥则句便费解有一字未谐则句便失叶。
钩心斗角不得以小道而轻之。
兹特将作法举示于后:题织锦图回文苏轼春晚落花余碧草夜凉低月半梧桐。
人随雁远边城暮雨映疏帘绣阁空。
空阁绣帘疏映雨暮城边远雁随人。
桐梧半月低凉夜草碧余花落晚春。
上诗前二句写情景后二句有无限思念无限感触抵得一首征人思归之作。
学诗百法之八十八作叠字诗法叠字诗要运用自然不可颠倒不可紊乱。
如第一句在首二字刚第五句亦当在首二字第三句在中二字则第七句亦当在中二字。
通篇又均须对偶方能工稳。
兹示其作法于后:贡院垂成双莲呈瑞勉语士子王十朋大厦垂垂就佳莲得得开。
双双戴千佛两两应三台。
欢意重重合香风比比来。
人人宜自勉济济有廷魁。
上诗首句言贡院垂成次句言双莲呈瑞题意已尽第三句补出双字第四句说到士子第五句是勉励语第六句承上双莲第七、八两句方揭出作意。
层次井然绝无叠床架屋之弊。
学诗百法之八十九作联句诗法联句贵神完气足无一句不浑灏流转无一字不响顺稳当。
若生拍杂凑必无佳构。
兹特举汉武《柏梁诗》以为例并示作法于下:柏梁诗日月星辰和四对(帝)骖驾驷马从粱来(梁孝王)郡国士马羽林材(大司马)总领天下诚难治(丞相石庆)和抚四夷不易哉(大将军卫青)刀笔之使臣执之(御史大夫倪宽)撞钟伐鼓声中诗(太常周建德)宗室广大日益滋(宗正刘安国)周卫交戟禁不时(卫尉路博德)总领从官柏梁台(光禄勋徐自为)平理请谳决嫌疑(廷尉杜周)修饰舆马待驾来(太仆公孙贤)郡国吏功差次之(大鸿胪壶充国)乘舆御物主治之(少府王温舒)陈粟万石扬以箕(大司农张成)缴道宫下随讨治(执金吾中庶豹)三辅盗贼天下危(左冯翊盛宣)盗阻南山为民灾(右挟风李成信)外家公主不可治(京兆尹)椒房率更领其材(詹事陈掌)蛮夷朝贺常会期(典属国)柱枅榑栌相枝持(太匠)枇杷橘栗桃李梅(大官令)走狗逐兔张罘罳(上林令)齧妃女唇甘如饴(郭舍人)迫窘诘屈几穷哉(东方朔)上诗为七古之祖武帝句堂皇冠冕自是帝王气象以下追步后尘各述其职亦为不可多得之作。
学诗百法之九十作集句诗法集句诗或杂集众人之句或专集一人之句要必有起伏顿挫回环往复斯能一气呵成若天衣之无缝。
如有一语未妥一联未洽则全篇均失精采。
兹特试举一例并示作法如下:和人五十自述集东坡句沈守廉吾生如寄耳何必弃沟渎。
吾心淡无累午饭饱蔬菽。
诗书亦何用,五车不再读。
相逢未寒温客来不待速。
叹息烟云老动与世好逐。
后生多后士吾其返自烛。
嗟我与先生虽时出圭角。
谁谓感旧诗因循随流俗。
乾策数大衍往事不可复。
退居吾久念人事几反覆。
出处付前定有子万事足。
虽云老不衰长生未可学。
怪君仁而寿养火犹未伏。
吟君五字诗风静响应谷。
渊明得此理张骞移苜蓿。
公老我亦衰相约挂冠服。
君看东坡翁洒扫古玉局。
未怕供诗帐岂须上图轴。
念为儿童岁声价争场屋。
我老何能为终胜贾谊哭。
谁知去乡园,有生几梦觉。
老人不解饮探诗亦颇熟。
嗟哦此乐乡不识无弦曲。
上诗全集东坡之句起段十二句言后生可畏年老如寄是感慨语次段十句言往事已矣望在后嗣是慰藉语三段十二句言老年归隐不约而同是愉快语末段十二句言寄寓海上不问世事是超脱语。
集句得此洵非易事。
学诗百法之九十一作促句诗法促句诗不拘平仄以三句一转韵须有气韵有胎息非多读古诗不能应手也。
否则掉转不灵便失之滞锻炼不精又失之俗。
兹将其作法略示于后: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威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齧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上二诗一首写梦境一首写往事。
而第一首结句又用一“隔”字第二首结句又用一“灰”字似真似幻若即若离均无实事可征也此与《游仙诗》同一迷离惝恍真为难得。
学诗百法之九十三作怀古诗法怀古诗随时随地有触即作但须有寄托有议论。
若就古人事迹平铺直叙则不失之板滞即失之冗弱学者最宜切戒。
兹举二例并示作法于下:苏台览古李白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上诗起二句是写现在故用一“旧”字、一“荒”字以折出新字第三句提出西江月第四句提出吴王宫用一“今”字、一“曾”字便有无限感慨之意。
越中怀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上诗起二句是写当年之盛第三句从战士折到宫女盛之至也。
“只今”一点与前首同一感慨。
学诗百法之九十四作竹枝词法“竹枝词”专写风土其体与七绝近似但重音节而意义次之重气韵而文采次之大都皆眼前指点之语。
今示其作法于下:临平湖竹枝词厉鹗双鬟十五荡舟徐不见清波锦鲤书。
侬似湖中石鼓样望郎望似蜀桐鱼。
上诗写女儿相望之意首句言女儿之操业次句言女儿之候言三、四两句以石鼓、桐鱼为比语语动人其郑、卫之遗欤,端溪竹枝词李峰楚楚青衫别样新归宁南渡到江滨。
一竿油伞双籃盒绿树斜阳唤渡人。
上诗写出门归宁状况。
首句言所著之衣次句言出门之由第三句言所持之物末句点醒唤渡层次极为整齐。
学诗百法之九十五作柳枝词法“柳枝词”与“竹枝词”体虽同而实则大异盖专咏杨柳故也。
惟以清丽委婉可以歌唱为合格若俚词俗语亦不宜羼入。
兹示作法如下:西湖柳枝词厉鹗相识东风万万条冶游付与玉骢骄。
等闲回首情难尽行过长桥又短桥。
藏鸦门外绿愔愔染雨烘晴色渐深。
底事钱塘苏小小不将翠带结同心。
千丝踠地复临湖记得当年卖酒垆。
惟有个侬偏爱惜三眠还要倩人扶。
芳草春来断客魂杨枝只合伴桃根。
满湖碧水游船散西月东风在寺门。
斗尽纤腰一两枝水仙王庙日斜时。
青青不许游人折细叶如颦更泥谁,路旁烟态罥朱楼长送行人千里游。
愿作涌金门外树生来浑不识离愁。
上六诗一气呵成第一首言游客第二首言妓家第三首言酒楼第四首言舟子第五首言僧寺第六首言羁人。
寄托深远不仅为杨柳咏也。
学诗百法之九十六作打油诗法打油诗本滑稽诗之一种然亦有寄托在内。
相传有人出门打油忽发诗兴顷刻间而诗成故遂以“打油”名之。
音节不甚讲究实为歌谣之遗大约以七言四句者较多。
今示作法及举例如下:月子弯弯照九州几人欢乐几人愁,几家夫婿同罗帐,几个飘零在外头,上诗言离别之苦俗不伤雅故难能而可贵。
春耕夜起早迟眠小妹担茶郎种田。
秧要日头麻要雨采桑娘子要晴天。
上诗写农家情景历历如绘而将茶、桑、麻、稻并入四句之中尤极自然之致。
学诗百法之九十七作宝塔诗法“宝塔诗”虽为游戏之作然须有步骤有层次否则叠床架屋有何意味,而且尤忌凑合、板滞等病。
兹示作法于下:咏酒一至七字阙名酒酒。
酌来饮取。
君莫诉时难久。
偏乐少年能娱老叟。
对月不可无看花必须有。
千髡一醉一石刘伶解酲五斗。
临行强战三五场酩酊更能相忆否,上诗无一复语无一重笔。
起六句言饮酒必须有德七、八两句言老少皆宜九、十两句言对月、看花皆宜十一、十二两句寻出两个古人作诗末两句回顾前事作结。
潇洒风流诗中圣品。
此种作品毫无意义只是笔墨游戏而已。
学诗百法之九十八学作棹歌法“棹歌”与“竹枝词”相近如渔家唱晚之歌既须婉约又贵轻灵下字似倚声琢句似风谣方有真趣较之“采桑歌”、“采茶歌”别有一种丰韵是在作者之善为摹写耳。
今述其作法如后:升平湖棹歌丁立诚紫光赤色扫尘埃今日升平湖自开。
红煞桃花青煞柳春风无数峭帆来。
赤鸟夭玺瑞征多小石灵函字细摩。
乐府重翻宝鼎见厌他水调竹枝歌。
邱丹羽化賸荒祠杉柏阴遮碧一池。
敲破竹扉童不应小眠惊起白鸥儿。
阿兄舒国绾朝绯阿弟禅关割妄机。
谁继放生团社约鱼苗如蚁绿初肥。
广严请梵歇枯龛春水门前记浴蚕。
唤起鲜于旧诗老护伽兰礼褚河南。
安平七字艳坡仙摹勤贞珉又百年。
且采本山茶叶好一瓯雪沸宝幢泉。
上六诗第一首言湖上风景第二首言湖上古迹第三首写鸥第四首写鱼第五首写蚕第六首写茶叶而满湖画本都在诗中真风雅绝伦之作也。
学诗百法之九十九学作宫词法宫词者记宫中之事也。
须语类讽谏恰合诗人忠厚之遗而词句之间尤宜含蓄而不率直隐约而不显露否则非失之怨怒既失之轻薄甚无取也。
兹故示其作法于下:宫词熊人霖雕梁燕子语喃喃宠绿怜红月已三。
半雨半晴梅子熟檐前都是爱宜男。
上诗首句以燕子自比次句言色衰宠弛如春暮之三月也三、四两句还望恩幸措词何等委婉而哀怨之意已溢于言表也。
(完

学诗百法完整版电子版资料下载

刘松坡学诗百法文档免费下载

学诗百法pdf可适用于个人技能提升


  学诗百法(1)下载地址
  
相关资料推荐

 本文档为《越狱英文影评docdoc》,可适用于外语资料领域,主题内容包含越狱英文影评doc"PrisonBreak"ReviewEventhough ...

 本文档为《英文翻译格式样例学习资料doc》,可适用于外语资料领域,主题内容包含英文翻译格式样例(学习资料)自动化专 ...

 本文档为《日本伊势丹沈阳店关店doc》,可适用于外语资料领域,主题内容包含日本伊势丹沈阳店关店据《南方都市报》报 ...